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墙”的故事
2
“墙”的故事 无形的“墙”(“美苏冷战”)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江苏高考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4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5
一战后到二战前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90年代以来 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多化趋势出现 二战后初期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6
一、“墙”的由来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依据下列材料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极”是指国际力量对比形成的基本格局。是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 依据下列材料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7
材料1:“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1943年在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上)
①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8
材料2: 饱受二战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 ……英国……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 ……只有美国和苏联尚有余力雄踞于当世。 —《世界史•现代史编》 ②二战改变了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衰落、美苏实力超强)
9
独占鳌头 空前强大 战后初期,美苏综合国力对比 材料3: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材料3: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独占鳌头 战后初期,美苏综合国力对比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相当于美国的30% 苏军总数达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空前强大 ③美苏在力量上势均力敌(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10
④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材料4: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 杜鲁门 材料5:“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 斯大林 ④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11
①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二战改变了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衰落、美国苏实力超强。) ③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力量上势均力敌;
一、“墙”的由来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①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二战改变了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衰落、美国苏实力超强。) ③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力量上势均力敌; ④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根本原因
12
二、“墙”的修建(“冷战”)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㈠揭开序幕: ㈡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铁幕演说”(46.3)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杜鲁门主义” (1947.3) “冷战” 开始 “马歇尔计划” (1947.6)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北约” (1949) “华约”(1955) 两极格局形成
13
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二战后要称霸世界的原因?
材料一:《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 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 ……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避免经济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但如果世界其他地区对基本工业实行国有化或关闭其市场,美国就无法在海外竞争。 原因: 为避免经济萧条和大规模的失业,需要向全世界扩张市场 ;
14
材料二:在美国看来,全球扩张主要的障碍来自苏联 ……。东欧一系列国家在苏联的援助下, ……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2. 材料二中,美国认为其扩张主要障碍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什么策略? 最大的障碍:苏联和共产主义。 策略:反共反苏。
15
借丘吉尔之口发出“反苏”的信号 “铁幕演说” ——“冷战”序幕
1946年1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借丘吉尔之口发出“反苏”的信号
16
材料三: 那时美国人民钦佩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怀念和苏联人民并肩作战而结成的友谊,他们希望美国政府继续与苏联友好。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大街上贴满了反对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 3. 材料三中美国人民对苏联的态度 ?
17
材料四: 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 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防止他们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这正给美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希腊和土耳其扼东地中海,……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 土耳其因为博斯普鲁斯海峡问题与苏联关系紧张,希腊的资产阶级政府则在共产党游击队打击下摇摇欲坠。“……共产党人要攫取(希腊)这个国家。” 正像一个美国官员所承认的, “唯一的试图让公众接受的办法是坚定不移地抓住这主题:共产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对抗。” 4.依据材料四,指出美国援助土耳其、希腊目的?采取什么借口?
18
材料五: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 。无论是谁……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 ---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5. ⑴依据材料分别指出“两种生活方式”、“极权主义” 、“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 ⑵杜鲁门主义反对“极权主义”理由指什么?美国的策略是? ⑶杜鲁门主义本质意图是?影响? 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苏联” ⑵共产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援助资本主义国家,遏制共产主义。 ⑶本质意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
材料六:二战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持续 几年的寒冬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德国尤为严重。与此同时,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更为令人不安。 6.材料六反映出欧洲面临什么问题?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问题: ①经济困难; ②无产阶级革命威胁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措施:马歇尔计划
20
材料七: “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学说,只反对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其目的是恢复世界经济的运转,从而产生使自由机构得以生存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5日) 7.材料中马歇尔宣称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1
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发展: 杜鲁门总统签署“马歇尔计划”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22
材料八 :接受这一法案(指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
——《欧洲复兴法案》1948年4月 材料九: 美国就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和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8.根据材料八、九分析,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23
9.思考:从西欧的角度思考“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奥地利的孩子拿到 美国皮鞋的欣喜之情 漫画:马歇尔计划
24
材料十: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10.请问:材料中“一个胡桃”、“两半”分别指什么? (1) “一个胡桃”(共同):本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2) “两半”(区别):杜—: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反共反苏。
25
华约 北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6
三、“墙”的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27
朝鲜战争1950-1953 朝鲜分裂 1948 越南战争1961-197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世界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长期紧张。 特征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欧洲 亚洲 美洲 德国分裂1949 朝鲜战争 朝鲜分裂 1948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28
德国分裂(49年) 柏林墙(1961)
29
朝鲜分裂(48年)
30
古巴导弹危机(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如何? 从漫画上看出由优势在哪一方? 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31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为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湾。
32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美军司令克拉克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3
老 挝 柬埔寨 越 南 越南战争(61-75)
34
丘吉尔: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项目 美国(年) 苏联(年) 原子弹 1945 1949 热核炸弹 1952 1953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1958 1957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1960 1968 多弹头导弹(MRV) 1966 反弹道导弹(ABM) 1972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1970 1975 远程巡航导弹 1982 1984 客观上积极影响: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丘吉尔: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35
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不结盟运动原则和宗旨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36
冷战双方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也客观上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冷战后,许多美苏的军事科技开始用于民用领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最初是美苏用在战斗机上的导航系统,冷战后开始广泛应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7
三、“墙”的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 →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紧张; 2.客观上的积极影响:
⑴双方势均力敌→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⑵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 世界整体发展; ⑶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崛起; ⑷军事竞争→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8
四、“墙”的启示 增强综合国力 求同存异,承认文明的多样性! 维护世界和平 决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综合国力 社会制度差异
“冷战”引起国际局势紧张 维护世界和平
39
一、美苏争锋 一、“墙”的由来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墙”的修建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墙”的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一、“墙”的由来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墙”的修建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墙”的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四、“墙”的启示
40
材料二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41
(观点)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
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 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