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整机的效率、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整机的效率、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整机的效率、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2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1 不同转速下

3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2 无量纲性能曲线

4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一、级数对压缩机性能曲线的影响 二级串联使工况范围变窄,性能曲线变陡

5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中冷器影响 扩大整机的稳定工况范围,应尽量设法使后面级的性能曲线平坦些,如可对后几级采用较小叶轮出口安装角。

6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二、转速变化对压缩机性能曲线的影响 能量头与圆周速度关系
转速增加,压比增加,气流马赫数增加,稳定工况范围便小,性能曲线变陡

7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压缩机性能曲线分析 (1)一定转速下,增大流量,压缩机压比下降;反之则上升
(2)一定转速下存在效率最高值的最佳流量,该最佳流量为设计流量, 对应工况点为设计工况点。 (3)压缩机性能曲线在左喘振工况点和右堵塞工况点之间的区域为稳定 工况区域,这为衡量压缩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4)压缩机级数越多,气体受密度变化影响越大,性能曲线越陡,稳定 工况范围越窄,尤其对于有中间冷却的多级压缩机。 (5)转速增大,压缩机性能曲线向大流量方向移动且变陡,稳定工况范 围变窄。

8 §7-2 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 (1)管网系统:压缩机后面压缩气体所经过的全部装置的总称。
(2)压缩气体经过管网时,要克服一系列阻力而产生压力损失(沿程和局部损 失) (3) 管网性能曲线:通过管网的气体流量与保证该流量通过管网所需压力之间 的关系曲线

9 §7-2 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 管网性能曲线与压缩机联合工作情况 阀门关小,A增大 阀门开大,A减小
偏离设计点(平衡工作点),效率下降,故管网阻力计算要正确。 管网曲线指导意义:管网设计和压缩机运行状态判断

10 §7-2 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 平衡状况稳定性分析 微小扰动法

11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一、旋转失速 流量增大-气流轴向速度增大-冲角i变小为负值-气流射向非工作面
-工作面出现气流脱离-气流惯性抑制脱离扩大 流量增大-扩压度减小-气流分离不易扩大 流量减小-气流轴向速度减小-冲角i增大-气流射向工作面 -非工作面出现气流脱离并扩大 流量减小-扩压度增大-气流易分离

12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叶片扩压器流动情况与叶轮相同

13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1)当流量下降,冲角增大时,由于气流不均匀性或加工问题,总是在某一个或
几个叶片上先发生气流脱离现象,形成一个或几个脱离区(脱离团) (2)叶轮中脱离团相对于叶片的移动传播速度小于转子旋转的圆周速度,旋转脱 离。 (3)对叶片扩压器级,旋转脱离首先在叶片扩压器中出现,对于无叶扩压器级, 旋转脱离一般先在叶轮中出现

14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产生旋转脱离的气流参数脉动 气流脉动-周期性交变应力-共振-叶片破坏

15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旋转失速 由工况变化导致叶片通道中产生严重的气流脱离,形成旋转脱离现象而使级性能明显恶化的现象,称为旋转失速
渐进失速 突变失速:特性曲线不连续性 失速解除的流量要大于进入失速的流量,称为滞后现象 渐进失速与突变失速同时出现:

16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二、喘振工况 1 喘振机理 流量减小-旋转失速-流动恶化-出口压力降低-管网气流回流-管网压力等于出口压力-气流正向流-压缩级正常工作-管网压力升高-流量下降-倒流-….. 如此周而复始,在整个系统中发生了周期性的轴向低频大振幅的气流振荡现象,称为喘振。 喘振时压力速度变化

17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2 喘振危害性: (1)压缩机转子和静子经受交变应力而断裂 (2)级件压力失常而引起强烈振动,导致密
封及推力轴承损坏 (3)使运动元件和静止元件相碰,造成事故 3 喘振条件: 内部:强烈突变失速 外部:管网容量和特性 容量 大,喘振振幅大,频率低。

18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喘振界限线 最小流量工作线

19 §7-3 旋转失速和喘振 4 防止喘振方法 5 判断喘振方法 (1)压缩机设计时加宽稳定工况区,喘振流量小于0.8设计流量
(2)在压缩机性能曲线上标注喘振线和防喘振线( 喘振流量) (3)防喘放空 (4)防喘回流 (5)转动进口导叶、转动扩压器叶片及改变转速 (6)压缩机进口安置温度、流量监视仪表,出口安置压力监视仪表,报警停车 5 判断喘振方法 (1)测听压缩机出气管气流噪声 (2)观测压缩机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 (3)观测机体和轴承的振动情况 防喘振自动控制装置或人工识别:防喘振阀打开消除喘振-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关闭防喘振阀-投入运行

20 §7-4 压缩机的串联和并联 一 串联 质量流量相等, (1)总性能曲线变陡 (2)提高压力或/和流量 (3)管网阻力太低,串联无意义

21 §7-4 压缩机的串联和并联 二、并联 1 使用情况: (1)必须加大气体供应量,而不对现有压缩机作重新设计或改建
(2)气体需求量很大,用一台压缩机供气可能尺寸过大或制造上有困难 (3)用户的需气量经常变动

22 §7-4 压缩机的串联和并联 2 运行特征 (1)每台压缩机压比相等,总压比不变或升高(管网曲线定)
(2)流量不变或提高流量,但流量小于压缩机单独工作流量之和(管网曲线定) (3)管网阻力太大,并联无意义 (4)转速差别引起的协调问题,转速低者可能发生喘振现象

23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按调节任务: 1 等压力调节 2 等流量调节 3 比例调节 调节方法: (1)出口节流 (2)进口节流
(3)采用可转动的进口导叶 (4)采用可转动的扩压器叶片 (5)改变压缩机转速

24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一 压缩机出口节流调节(改变管网性能曲线) 1 压力不变,流量变化 2 流量不变,压力变化
缺点:不经济,效率下降大,不适用于性能曲线较陡,流量调节量的情况,只在小型鼓风机和通风机中使用。

25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二 压缩机进口节流调节(改变压缩机性能曲线) 1 压力不变,流量变化 2 流量不变,压力变化
优点:经济性好;喘振流量减小;简便 缺点:节流后气流均匀性

26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二 压缩机进口节流调节(改变压缩机性能曲线) 1 压力不变,流量变化 2 流量不变,压力变化
优点:经济性好;喘振流量减小;简便 缺点:节流后气流均匀性

27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三 可转动进口导叶调节(进气预旋调节) 1 正旋绕 2 负旋绕 通风机效果好;强后弯叶轮效果差

28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进气旋绕对级性能影响试验 负旋绕,性能曲线上移;曲线平坦;喘振流量值增大 优点:良好气动性能,较进口节流
经济; 缺点:需考虑动静元件配合;进口气流相对速度的马赫数;对多级装置复杂;

29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四 可转动扩压器叶片调节 (扩大稳定工况范围) 减小叶片进口角-性能曲线向小流量区平移-喘振流量减小
不能改变压缩机出口压力 与改变转速调节方法联合使用,可大幅度扩大稳定工况范围

30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五 改变转速调节调节(能量头改变)

31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优点(1)大幅度增加稳定工况区域 (2)不引起附加损失,经济 (3)结构简化,制造方便 缺点
(1)效率有些下降 (2)对于升速运行,考虑叶轮强度, 止推轴承负荷 汽轮机 直流电机或变频

32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三种调节方法经济性对比 进气节流 进气绕旋 改变转速

33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综合评价: (1)改变转速,经济性最好,调节范围宽,最适合于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作原动机的情况
(2)进气节流调节,方法简便,经济性好,并具有一定调节范围,转速不变压缩机,鼓风机 (3)转动进口导叶调节 调节范围宽,经济性也不差,结构较复杂,适于通风机 (4)转动扩压器叶片调节 性能曲线平移,扩大稳定工况范围、减小喘振流量,经济性好,但结构较复杂。适用于压力稳定,流量变化不大的变工况。常与其它调节方法联合使用。 (5)出口节流调节 最简单,经济性最差。(通风机及小功率鼓风机) (6)可同时采用几种调节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最有效地扩大压缩机稳定工况范围,全面满足用户对变工况的需求。


Download ppt "第七章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 §7-1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整机的效率、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