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研發國際化與兩岸高科技 產業的競合 台灣大學 中華經濟研究院 國際所所長 陳信宏
2
演講大綱 壹、兩岸經貿關係的兩岸、國際因素 貳、研發國際化趨勢 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 肆、台商在兩岸的研發分工
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 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
3
壹、兩岸經貿關係的兩岸、國際因素 兩岸因素 國際因素 基本事實 進階觀察:台商的當地化、出口基地vs.市場 研發國際化:技術搜尋與研發外包
中國大陸為台灣之最大對外投資國、最大貿易對手國 台商的中國大陸投資日益資本、技術密集 台商為中國大陸主要出口廠商(前三大) 進階觀察:台商的當地化、出口基地vs.市場 國際因素 研發國際化:技術搜尋與研發外包 印度與中國大陸均具優勢 中國大陸在跨國企業高階企業價值鏈的地位快速提升:營運總部、採購處、研發中心 研發面之影響因素:既有優勢、供給與需求之躍進潛力(leapfrogging)、研發與製造之分離、模組化
4
貳、研發國際化趨勢
5
三十國跨國企業海外子公司研發支出 93:290億美元;10% 02:670億美元;16% 資料來源: UN(2005)
6
2002-2004年間涉及研發之全新外人直接投資計畫(件數)
3/5 資料來源: UN(2005)
7
主要跨國企業之海外研發據點,2004年 中國 印度 新加坡 台灣 南韓 泰國 資料來源: UN(2005)
8
美籍企業在部分國家之研發支出與排名 1994&2000 1994 2000 地點 排名 R&D 新加坡 14 167 8 548 以色列
96 9 527 愛爾蘭 396 10 518 中國 30 7 11 506 香港 19 51 341 墨西哥 13 183 305 巴西 238 17 250 馬來西亞 20 27 214 台灣 15 110 21 143 南韓 26 22 131 資料來源: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9
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研發支出 註:GP代表以附加價值計算的產出毛額(gross product)。 資料來源:Lieberman(2004)。
10
年間最有吸引力的跨國企業海外研發據點 中國 印度 新加坡 台灣 馬來西亞 南韓 泰國 資料來源: UN(2005)
11
一. 研發國際化之重要趨勢 跨國企業研發國際化仍以已開發國家為重心,但已偏向開發中和中進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
東亞諸國均致力於吸引跨國企業研發中心 中國、印度、及新加坡表現特別突出 台灣在跨國企業研發海外研發方面有一定的進展,且深具潛力 台灣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客觀條件,但是面臨中國的強大吸引力 兩岸之間不必然是「零合遊戲」
12
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 兩岸產業互動新階段:超越製造生產層次
台商大陸投資由珠江三角洲,北上長江三角洲,乃至於北京,象徵著由勞力密集,轉向資本、技術密集產業,乃至於由生產製造而研發活動 兩岸產業分工在全球生產創新網絡中,已超越水平、垂直分工模式,日益複雜 台商當地化程度日深,以一般零配件為主,部分逐漸涉及後段製程之驗證、工程支援、軟體開發 台灣接單、大陸生產與台灣出口值與訂單的背離 兩岸貿易結構的變化
13
台灣對全球投資金額與出口背離率
14
電子電器業對大陸投資金額及 對美出口背離率
15
對大陸出口產品結構(電子電機類產品)
16
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續) 台商大陸投資對台灣之影響
台商擅長於無品牌、專業分工的國際代工業務,一旦對外投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製造業占GDP比重快速下跌 但資金回流不必然以資金匯回為途徑,可能以貿易順差、移轉定價方式兌現利益 「戒急用忍」之實際效果有限,因台商對外投資連鎖反應、微利時代跨國企業要求大陸報價、跨國企業與台商大陸投資相互牽動 政策重點:避免台商「完全當地(大陸)化」 貿易形成三邊關係,但國內就業結構快速改變
17
肆、台商在兩岸的研發分工
18
一、台商在中國研發擴充趨勢 新案例 IT業台商海外研發據點 華碩約4,000研發人力,台灣與中國的比重約2:1
仁寶與華寶在中國手機軟體人力已達2,700人 神達在中國研發人力明年將擴充到千人水準 IT業台商海外研發據點
19
二.台灣資訊電子廠商在台與大陸的研發佈局 減少能源消耗與污染 自行設計機器設備 改良仿製部分機器製造 開發新製程技術 改進製造技術
台灣重要1 大陸重要5 台灣次重要2 無差異3 大陸次重要4 0% 20% 40% 60% 80% 100% 改良現有產品 開發新產品 發展新原材料及零組件 改進製造技術 開發新製程技術 改良仿製部分機器製造 自行設計機器設備 減少能源消耗與污染
20
三. 部份台商在兩岸研發佈局相對重點 台灣 大陸 產 品 類型 週邊產品 系統級產品 市場 國際市場 大陸內需市場 生命週期 發展階段
產 品 類型 週邊產品 系統級產品 市場 國際市場 大陸內需市場 生命週期 發展階段 成熟階段 研發或技術屬性 軟、硬體 硬體 軟體 研發流程 產品開發、 製程開發 基礎研究、 製程調整、 認證與工程支援
21
四.台商在中國研發趨勢之意涵 台商在中國研發規模與重要性日增,但目前存在一些兩岸分工的型態 其他兩岸分工重要因素之演變
台灣vs.中國:產品vs.製程;硬體vs.軟體 其他兩岸分工重要因素之演變 水平、垂直分工轉向試/量產分工 「台灣接單、大陸出口」轉向「大陸接單、大陸出口」 台商「根留台灣」內涵之重新思考 上述趨勢可能導致「營運總部在台」僅具象徵意義 根留台灣新解:台灣的技術與市場發展要能與台商的國際化緊密掛勾 吸引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可能也具有留住台商在台研發能量之策略意義
22
肆、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 中國大陸的崛起與躍進式潛力 中國大陸以人力和內需為籌碼,形成磁吸效應,先製造而後服務
中國大陸的崛起不能被簡約為低成本優勢,而有其躍進式潛力 躍進式潛能同時存在於供給(光電、生技、奈米)與需求(3G、磁浮列車)兩方面 躍進式潛能的兩大前題:有相當深厚的科學基礎與比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但台灣也仍有機會 中國大陸以內需為籌碼,積極推動本土產業標準,形成新的國家技術主義 TD-S CDMA、WAPI、Linux
23
肆、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 二. 跨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研發投資 家數(中國大陸)
Stimson Center(2002):223家→人民日報(2004):600家 區位與領域:以北京、上海為主;以 資訊、通訊、軟體、汽車、化工領域為主 Walsh:跨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研發三個階段演進 探索性和策略合作階段,1990年代早期到中期:虛應故事或實驗性質 研發投資擴充階段,1990年代中期到末期:開始擴充,但以開發為主,少涉及研究 研發整合階段,90年代末迄今:整合資源並開始從事較進階的研發,儘管仍以開發為主,但已涉及較策略性的產品或技術開發
24
2004年外商在中國之研發中心數 資料來源: UN(2005)
25
三.外商在台之研發密度 研發密度決定因素(產業層次之統計分析結果) 與台灣本土經濟緊密互動 外銷傾向高 平均薪資高 零組件本地採購比重高
年度 製造業廠商家數比重(%) 研發密度(%) 2002 65.75 1.5176 2003 40.48 1.9381 註:研發密度=研發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2002年與2003年「僑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 研發密度決定因素(產業層次之統計分析結果) 外銷傾向高 平均薪資高 零組件本地採購比重高 資本財本地採購比重高 產業之研發人力較充沛 與台灣本土經濟緊密互動
26
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 四. 跨國企業在兩岸研發之比較 以HP、微軟、IBM、Motorola、Intel的案例歸納 面向
相對重點 中國大陸 台灣 軟、硬體 較偏軟體 較偏硬體 研發重點 較偏較上游的基礎研究或技術 較偏較與台灣現有優勢的產品開發 與當地技術社群的關係 較偏與大學合作 較偏與供應商合作 在母公司研發網絡中的地位 較偏向為Research lab 較偏向為Product development Center 市場開發重點 較偏向於中國大陸內需市場 較偏向於國際市場 規模 規模較大 規模較小
27
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 五. 區位優勢與跨國企業之兩岸研發分工 大陸 蛙跳式潛能 新興技術或本地化產品 台灣 第一級供應商優勢
1.“海闊天空”或基礎研究 2.中期產品/製程研究 3.中期產品/製程應用開發 台灣 第一級供應商優勢 結合既有產品開發與生產能力 4.短期(一年)創新和原型品開發 5.明顯修正和改進現有技術 6.新設備之執行和操作 大陸 結合生產與技術移轉 適應本地市場 7.製造之技術和工程支援 8.生產相關技巧與能力
28
跨國企業、台灣、大陸之 Dunning架構研發優勢
所有權優勢 內部化優勢 區位優勢 跨國企業 核心技術 國際品牌 系統整合能力 產品規劃能力 市場接取優勢 資訊通訊網路 台 灣 部分領域次系統商品化能力 與國際大廠網絡關係 語言、文化優勢 第一級供應商 部分領域次系統研發生產能力 大 陸 生產相關研發、工程支援 低價量多之科技人力 有基礎研究傳統之科研體系 市場潛力
29
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 微利時代來臨,使企業營運附加價值及國家競爭優勢的來源應超越純粹製造能力,而且亞太地區內爭取跨國企業營運活動的重心也已涉及到營運總部與研發中心的層次 整合型服務提供者,重視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台灣仍然不可能放棄製造:創造外匯與波及效果 台灣企業必須強化與國際品牌大廠在新興產品或領域的技術連結 既有產業轉型為關鍵零組件提供者 日本模式,但須注意過度供給潛在威脅
30
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續) 開發台灣本土躍進式潛能,以可低成本複製的無形與智慧資本為基礎;開創價值品牌
進取市場而非只是產業價值鏈的國際延伸 小國寡民者仍可有國際品牌大廠:芬蘭、瑞典 建立品牌有其技術創新的背景:新的國際品牌要能崛起,大多是發生在產品/產業世代交替階段 新的技術軌跡(如破壞型研發創新) 新的產業平台(如CDMA給予韓國行動通訊業者崛起的機會) 新的產品規格(如貝殼機成為新的主流手機產品) 新而突出的應用(如Skype的崛起)
31
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續) 未來兩岸在國際創新網絡競合的幾種可能性: 現在式 未來式
中國大陸以內需為籌碼,藉外商之力,建立系統或次系統開發影響力,台灣在其他次系統扮演一定角色 中國大陸發揮基礎研究、軟體優勢,台商負責新產品開發 台灣從事產品開發,中國大陸協助製程、工程支援 未來式 兩岸聯手在部分產品發揮國際影響力 國際級跨國企業借大陸開發新產品,結合中國大陸本土價值鏈,台商影響力減弱
32
報 告 完 畢 敬 請 指 教
33
附表一 近六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相關統計 註︰根據投審會資料計算 年 項目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附表一 近六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相關統計 年 項目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對大陸投資總金額(千美元) 7,698,784 6,723,058 2,784,147 2,607,142 1,252,780 2,034,621 對大陸投資總件數(件) 3,875 3,116 1,186 840 488 1,284 赴大陸投資佔對外投資總金額比重(%) 65.99 66.61 38.80 33.93 27.71 38.17 電子電器業佔大陸投資金額比重(%) 30.26 38.95 45.07 56.18 42.92 37.30 電子電器業對大陸投資每案件平均金額(千美元) 2,330,030 3,318.99 3,276.33 4,270.48 2,830.27 2,529.92 註︰根據投審會資料計算
34
美國企業服務國際委外至中國大陸 與印度的型態,2004年
研 發 客服中心 企業流程 資訊服務 資訊軟體 開發或維護 外包的比重 中國 印度 產品設計 或開發 產品製造
35
美國在中國大陸之外人投資1994-2001 年 直接投資 金額 直接投資 資本流出 產出毛額(GP) (附加價值) R&D 支出
R&D/GP 比率(%) 子公司 數目 當期10億美金 1994 2.557 1.232 0.678 0.007 1.0 172 1995 2.765 0.261 1.902 0.013 1.2 183 1996 3.848 0.933 2.073 0.025 223 1997 5.150 1.250 3.194 0.035 1.1 274 1998 6.350 1.497 3.004 0.052 1.7 330 1999 7.951 1.947 3.945 0.319 8.1 456 2000 9.861 1.817 5.516 0.506 9.2 454 2001 10.526 1.225 NA
36
附件二、旗艦級跨國企業在 兩岸研發佈局案例對照
37
一、HP之國際研發網絡 所在地 研究中心 研發領域 日本研究實驗室 * 另有未列名其公司網站之產品開發中心 美國加州帕羅奧多市
帕羅奧多研究總部 E服務, 網際網路基礎架構, 資訊家電, 儲存和電腦系統 英國布里斯托 布里斯托研究實驗室 E服務, E出版、下世代數位影像技術 印度Bangalore 印度研究實驗室 電腦語言技術、降低網路接取成本、改善開發中國家的通訊設備與技術及發現ICT潛在的使用者,並支援其IT設備與軟體 美國麻省劍橋市 劍橋研究實驗室 管理系統、企業系統、DSpace digital repository計畫 以色列海法 以色列研究實驗室 列印技術、影像處理和分析與Indigo 系統軟體 日本東京 日本研究實驗室 新一代多媒體服務的技術與基礎設備 * 另有未列名其公司網站之產品開發中心
38
一、HP在中國之研發 1. 中國惠普經過20年的發展,已成為HP在亞太地區最大的業務單位,員工4,000餘人,營業額約20億美金,有10家分公司、40家支援服務辦事處、2家工廠、全球軟體發展中心、惠普商學院等 2. 惠普軟體研發中心(上海),註冊資金500萬美元,有200多位元軟體專家,將在未來5年內,將研發中心的開發人員增至1,500人 3. 具有雙重身份:為惠普全球研發中的一環,也直接服務惠普中國業務部門,鎖定金融服務業、電信業和製造業 4. 主要合作對象均為大學或研究機構
39
一、HP在台之研發 1.在台營運 在台採購居外商之首 深度參與A、B、C、D、E計畫 2.「惠普產品發展中心」
由新加坡移到台灣,mandate由亞太地區擴大到世界市場 任務:產品開發:含NB、PC、伺服器、行動手持裝置 直接隸屬總部各事業群,與台灣供應商合作,為接近市場與縮短產品開發時程
40
二、Motorola之國際研發網絡 1.R&D國際網絡之主要特色
已進展30年,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歐美,低階研發逐漸分佈在印度、以色列、愛爾蘭和加拿大,一些設計中心放在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之製造基地 大型全球研發網絡:「分散式研究和分散式開發型態」 市場領導地位逐漸流失,故研發運作方式由線性(技術導向)模式轉為(供需)整合型研發模式
41
Motorola 在中國的研發網絡 BR: 基礎研究 AP: 應用研究 ED: 開發 PD: 製程開發 AR 北 京 上 海 ED BR
US R&D PD 天 津 成 都 PD* PD ED* 蘇 州 ED* AR 南 京 PD* BR: 基礎研究 AP: 應用研究 ED: 開發 PD: 製程開發 香 港 ED* 資料來源:Yun-Chung Chen(2003) Motorola 在中國的研發網絡
42
二、Motorola在中國之研發 1. 北京研發中心,有1,060位技術人員,負責開發手機和基地台的硬體及軟體、晶片設計和製程等
2. 中國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國地區標準和中國語言文化有關的技術和中長期研究,以支持該公司在未來中國市場的主流產品 3. 研究項目:人機互動的技術,如嵌入式中文語音識別和語音產生,中文自然語言處理、中文文字識別,及中國3G系統的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90%以上的員工具有博士學位 4. 中國研究院:為跨部門的研發聯盟,使Motorola從晶片設計到系統整合、服務都能夠提供持續解決問題的方法 5. 規劃:在2001年3億美元研發經費、約1,000名研發團隊規模的基礎上,未來5年內將增加在中國研發投資約10億美元,並研發和軟體人員於2006年增加到5,000名 6. 中國軟體中心具有世界軟體頂級認證(CMM Level 5)
43
二、Motorola在台之研發 1. 在台營運 2. 台灣產品開發中心 手機委外代工,關係趨於緊密 行動電話之設計、半導體、電能系統
將手機製造參考設計平台授權台灣代工廠-locked-in關係 協助台灣相關業者合作開發下一代手機重要模組
44
三、IBM之國際研發網絡 1. 在六個國家設有八個實驗室,全球並有超過20所研發中心 研究重點 Almaden 1955 Zurich
所在地 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研發人員 研究重點 美國 Almaden 1955 400 電腦儲存、材料科學、廣博運算、物理學 瑞士 Zurich 1956 210 通訊系統、電子商務、安全、物理學、電腦科學理論 Thomas J. Watson 1961 1,680 電腦科技、半導體、數學、物理學 以色列 Haifa 1972 280 應用數學、軟體語言、電腦科學、多媒體、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設計認證 日本 Tokyo 1982 190 網路科技、系統設備、液晶顯示、語言辯識、行動運算 Austin 1995 40 微處理器設計技術與工具、先進電路設計 中國 Beijing 100 語音辨識、電子商務、廣博運算 印度 New Delhi 1998 70 高階運算、網路科技、電子商務、氣象預測
45
三、IBM在中國之研發 1. 全球八大中心之一,致力於中文語音識別、中文手寫輸入、PDA解決方案和電子商務等軟體開發領域,偏重基礎性研究,不從事開發 年的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人民幣,科技活動總支出2.2億元人民幣 3. 與重點大學合作密切,專案包括:課程建設、認證考試、聯合研究專案、師資培訓、IBM 獎學金及獎教(研)金等 4.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9所高校與IBM合作的專案有17個,著重於電子商務、深度計算、下一代互聯網、普及運算設備、及無線技術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課題
46
三、IBM在台之研發 1. 在台營運 在台採購重要外商 2. 行動電子商務研發中心
台灣的重點為智慧型手機及PDA;日本為小型手機、汽車電腦,中國著重的是家庭上網設備,機上盒、家庭閘道 可運用台灣在PDA與NB之產業優勢,提出適當之產品規劃建議 主要動機在於,在後PC時代,由於台灣IT產業延續PC硬體產業的優勢,很可能進一步成為資訊家電與通訊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基地的最佳地點
47
四、Intel的國際研發網絡 北京 Seattle Cambridge 漢城 以色列 Barcelona 台北 歐洲 亞洲 美國
漢城 以色列 台北 Seattle Cambridge Berkeley Pittsburgh Santa Clara Hillsboro 歐洲 亞洲 美國 註:漢城為Korean R&D Center 台北為Taiwan Innovation Center 但兩者都未明列在公司的實驗網站資料中 資源來源:本研究整理。 網路實驗室 微處理實驗室 研發中心
48
四、Intel在中國之研發 中國研究中心:該公司微處理器研究實驗室建立的第5家研究中心,同時也是在亞太地區設立的首家研究機構
主要研究領域:語音識別和合成、自然語言處理、網路訊息處理和決策支援、機器翻譯、指令集和應用內核等方面的研究 英特爾在上海的軟體實驗室則被賦予任務,針對伺服器開發Linux技術 和中國國內幾所重點大學組成一個高級語音研究聯盟,聯盟彙集語音研究領域的專家
49
四、Intel在台灣之研發 1. 在台營運 2. 英特爾的台灣創新研發中心 有四大事業群,過去10年中,常名列在台採購前十大外商
2. 英特爾的台灣創新研發中心 將亞太地區設計應用支援中心提升為台灣創新研發中心 成立的主要理由:Intel與台灣資訊業者關係密切,尤其台灣的科技業者,嫻熟Wintel技術平台,對於新的應用技術,在技術的銜接上,當可緊密貼合,合作無間 以網路及通訊領域為主 ,可部份歸因於台灣在一些通訊產品,如網路卡、xDSL接取設備、WLAN等,基礎已具的研發與製造實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