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E-mail:ljr@hgpu.edu.cn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2008、12

2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1、学习领域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 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即是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组成的学习单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 学习领域包括了学校内的学习领域,也包括了在企业里的“工作和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3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一般每一个教育职业即专业的课程由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其内容,是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作为学习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以职业任务设置和职业行动过程为取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众多的工作任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即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

4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2、学习情境 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任务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5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 型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课程 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单元 工作分析 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6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迁移性 范例 1、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思维过程的整合
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学习领域设计纵向3+1原则 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迁移性 范例 2、若干学习情境应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可替代性 开放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可操作性 实用 4、特定情境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都需要)载体 -范畴 思维过程的整合 1、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3、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4、特定情况学习领域可作为功能性步骤。时间-空间 -

7 二.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 4、工作过程的结构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控制 评定反馈 工作过程的结构

8 二.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 5、工作过程要素 工作内容 工作对象 工作手段 工作任务 工作组织 工作产品 工作结果 工作环境

9 三.典型工作任务 1、典型工作任务 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估整个行动过程。
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从整体上概括了一个职业(专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教育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 通常每个职业(专业)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同时也构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的学习领域,即课程体系。

10 三.典型工作任务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1)整体化工作分析方法
整体化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独立的、点状的“能力点”或“技能点”,而是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 整体化职业分析的结果是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教学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 设计学习任务、教学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具、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对工作的要求 学校教育和个人发展目标

11 三.典型工作任务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2)工作分析方法 职位问卷分析:包含决策、技能、设备操作以及信息加工等活动;
工作日记写实法:对员工整个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录与分析; 测时法:;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工时消耗; 工作抽样法:根据概率和统计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调查的结果,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 面谈法:通过分析人员对员工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交流,获得对工作分析有帮助的直接和间接的信息; 关键事件分析法: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记录,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12 三.典型工作任务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实践专家访谈会 介绍背景、目的、方法、基本指导思想;
明确基本概念,如职业发展阶段 ; 个人职业历程简述,举出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最多5个),每一阶段举出3~4个有代表性的任务; 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汇总;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 整个过程是由代表性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

13 三.典型工作任务 3、代表性工作任务 是实践专家经历的有案例性的具体任务;有一定挑战性,完成后能够(或许)提高工作能力;实践专家从事过,对本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可添加所有实践专家都没有从事过,但有代表性或不久肯定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代表性就作任务有三个特点:存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

14 三.典型工作任务 4、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经营)大环境里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但它不一定是实际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任务、环节或步骤,如“更换轮胎”,它是汽车维修企业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但不是汽车维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15 三.典型工作任务 5、典型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活动)的关系 ■典型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任务的归纳与提炼,包括了许多实际工作任务。
如机电维修典型的工作任务:制作机械子系统。 在师傅的指导下制作多工位钻模;制作汽 车排气管接头夹具;设计制作1.5吨单臂吊车的 行走机构等。

16 三.典型工作任务 6、典型工作任务的度量标准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1)什么是合格的典型工作任务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体现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经营)大环境里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17 三.典型工作任务 6、典型工作任务的度量标准 2)如何度量实践专家访谈会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 充分性——是否能涵盖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典型性——该任务在工作岗位中占有多大比重; 可扩性——是否有跟踪技术发展空间; 通用性——区域特色与通用性之间的平衡。

18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必须遵循的规律: 1、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到综合 技能;
1、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到综合 技能; 2、职业成长规律 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 律。

19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整体职业能力的发展。 1)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

20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2)职业综合能力 专业能力: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和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3)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学结合。 职业综合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

21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4)实现三个转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在主观上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或能力点; ●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培训; ●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实现三个转变,职业教育才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系统化。

22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6)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的原则
①任务相互关联,任务难度相当,工作过程完整,便于组织教学,教学工作量适宜,60~100学时; ②逻辑关系——同一学习阶段、平行关系;不同学习阶段,递进关系; ③工作过程——产品不同,但工作过程相同; ④难度层次——相同的学习阶段,难度相同;不同学习学习阶段,难度递增; ⑤产品特征——形成完整的结构物,由同一施工队完成。 总之,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者到专家递进;由基础能力、单一能力到实用能力、综合能力完善。

23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7)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 ①学习任务可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不同岗位、产品、工艺流程、服务对象等;
即该工作任务是否合适用于实现教学目标。 ①学习任务可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不同岗位、产品、工艺流程、服务对象等; 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 ③能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与工作方法、交流与沟通、实现教育性目标); ④能帮助学生获得设计能力; 与企业实践的联系 ,技术的适用性,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工作与技术的革新性。 ⑤任务的质量; 典型工作任务质量、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对记录、展示和时间安排提出建议等。 ⑥能促进校企合作。

24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职业成长过程的5个阶段理论和对应知识形态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中4个逐次提高的学习难度法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代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生产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两大难题: ·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顺序; ·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总的来说,学习难度范围的确定和描述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一些培养目标如团队能力、设计能力、交流能力、质量标准和成本意识等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或培训内容(即作为学习领域或显性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更多地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等)、合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来培养相应的能力和态度。

25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路径 职业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职业描述 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通用学习范围描述(基础学习领域 ) 职业相关学习范围描述 学习领域表述(10~20个) 职业教育课程(课程体系) 学习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任务分析

26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4、基本思想和原则 人本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 课程开发的指向是一体化课程。
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2)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3)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27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举例 如:学习领域表述的基本要素(举例) 课程名称(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教学时间安排:88课时 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汽车机电维修工根据维修前台接待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方面的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并在发动机机械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工单所没能记录到的而又应该进行的维修项目。汽车发动机小修项目为就车修理,一般在汽车举升器工位进行;发动机大修项目为总成修复,在举升器工位及发动机总成大修间完成。汽车机电维修工以小组形式或独立工作,使用通用工具、发动机机械维修专用工具、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或对发动机机械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对汽车发动机机械方面进行的维护、拆卸、检查、修理、安装和调整等工作按照标准规范。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学习目标 制定发动机机械方面各总成的维护、检查、故障诊断和修理计划,并实施。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在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诊断和修理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燃料和运行材料等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动机机械系统相应部件的拆卸、检查、安装和诊断等项目,作业时标准规范。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自觉保持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1.更换发动机传动皮带;2.更换发动机正时皮带/链条;3.检测和修理发动机气缸盖和配气机构;4.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气缸体;5.检测和装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6.检测和修理发动机冷却系;7.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润滑系;8.更换发动机总成;9.诊断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机械故障。

28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题材 Ø需完成的维修合同或维修工单 Ø维修接待员、车间主任和质检员
Ø维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Ø专用工具、维修材料及配件的领用,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拆卸、检查、安装与维护 工具 Ø车主手册、维修手册(发动机机械维修部分)等资料汽车维修通用工具、汽车举升器、发动机机械维修专用工具及测量仪器设备 维修质量检验标准 工作方法 与维修接待员或车间主任就车辆维修工单内容的沟通与记录 检查后确定所需维修材料、配件型号及数量 填写维修作业工单 劳动组织 维修接待员或汽车机电维修车间主任向各汽车机电维修小组安排维修任务 检查后向材料及备件仓领取材料及配件 完工自检后视情将车交质检员或车间主任检验 工作要求 Ø组内成员之间、各机电小组成员之间、员工与完成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相关人员之间进行熟练的专业沟通Ø从经济、安全、环保及满足顾客的需求来确定维修作业计划满足顾客对汽车维修经济性、维修质量和维修时间的要求 具有成本意识的诊断、维修工作 Ø检查、拆卸、安装、调整和检测维护等工作标准规范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评价和反馈 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大部分课业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教学,部分采用独立学习;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企业机电维修组组长的职责,负责组内基层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管理工作。实训场地设有工具设备间和维修材料及配件间,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步骤及要求。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2.加强对各学习环节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每个课业的考核,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方式;3.在考核课业知识点时,以教师评价为主;……

29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6、课程体系 原则:由初学者到专家的工作过程 学年、学时、 课程名称 基本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学习领域1,即课程1 学习领域2,即课程2 学习领域3,即课程3 学习领域N,即课程N 总学时

30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7、学习情境举例

31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7、学习情境举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例1、畜牧兽医专业 饲料分析与检测 识别常用饲草 和配合饲料原料
测定常规饲料 营养成分与分析 调制青贮饲料 饲料分析与检测 调制青干草 采集、制备与 保管饲料样品

32 饲料配制与检测 《饲料配制与检测》课程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配合饲料原料现场验收与采样 配合饲料原料实验室检验 配合饲料配方设计
配合饲料加工与质量控制 配合饲料产品质量检验 饲料贮存与保管 青粗饲料调制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33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7、学习情境举例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34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 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 学习情景8 调制青贮饲料 计划学时 6 其 中: 讲授学时 1 实践学时 5
教学目标: 能设计青贮窑等青贮设施;能操作切碎设备;能操作刈割设备;能指导压实、密封;会选择青贮饲料原料;能科学调制青贮饲料;能正确鉴定青贮饲料品质。 教学内容: 1、青贮饲料的概念; 2、饲料青贮原理; 3、牧草青贮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 4、青贮饲料的营养特征; 5、青贮饲料使用技术; 6、选择青贮饲料原料; 7、调制青贮饲料; 8、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教学过程: 布置任务:能科学调制青贮饲料,会鉴定青贮饲料的品质 1、搜集信息资料 (1)包括青贮饲料的概念、青贮饲料的优越性、青贮原理、 青贮的方式与方法、青贮必备的条件与设施设备、青贮对原料的要求、青贮过程应注意的事项、青贮饲料取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青贮饲料品质要求等。 (2)现场考察:主要考察青贮设施的完好性、青贮设备的齐全性和完好性、青贮饲料原料的数量与性质等。 2、分组讨论,各组分别制定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案 包括青贮设施、设施的修缮与补充方案;青贮饲料原料预处理方案;青贮饲料调制的详细步骤与要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案;人员分工等。 3、教师审核方案,确定实施方案 教师审核各组制定的青贮饲料调制方案,组织讨论,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再审核、讨论、完善方案,最后确定可实施的方案。 4、实施方案,调制青贮饲料 修缮青贮设施→修修缮、补充青贮设备→清洁青贮设施(如青贮窑等)→选择原料→按要求切碎青贮饲料原料(必要时进行脱水处理)和垫料(如秸秆、软草等)→青贮窑或青贮壕底铺垫料→分层装填、压实青贮饲料原料→密封(覆盖垫料、覆盖塑料薄膜、覆土)→管护 5、采样,品质鉴定 采样→准备品质鉴定设备与试剂→感官鉴定(质地、颜色、气味、滋味)→PH值测定→填写质检报告 6、评估 分析质检报告,按照鉴定标准及学生工作表现、团队协作状况综合评定成绩。

35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工具: 青贮饲料原料、刈割设备、切碎机、青贮窑、装填工具、压实设备、聚乙烯塑料薄膜、白瓷比色盘、剪刀、pH试纸、烧杯、吸管、玻璃棒、滤纸、青贮饲料感官鉴定标准、青贮饲料综合评定标准等。 考核方式: 口试; 现场操作考核。 实施地点: 牧草基地; 青贮现场; 饲料分析室。 学生必备基础: 化学基础; 饲料成分组成知识; 能正确识别牧草; 无色盲或色弱; 无手足残疾; 安全保护知识。 辅导教师资格: 具双师素质且在相关企业岗位锻炼过的专任教师或者从相关企业聘请的能熟练调制青贮饲料的兼职教师。

36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例2-1、计算机应用 技术专业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载体:工作任务 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 网上产品推介
情境7 例2-1、计算机应用 技术专业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网上产品推介 情境6 计算机应用基础 年度营销业绩盘点与汇报 情境5 制作营销业绩报表 情境4 设计产品宣传册 情境3 做产品营销计划 情境2 受聘公司文员 情境1 载体:工作任务

37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2-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组装》 1.产品制作任务书 2.手工装配工艺文件 3.引导文
例2-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组装》 学习领域:计算机组装 总课时:60 学习情境:情境2 主机组装(以一套多媒体台式计算机的组装为项目载体) 课 时:4 学习目标: 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计算机组装的流程 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拆装工具、设备 3、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完成计算机组装、拆卸、清洁与安全摆放 4、了解不同配件的组装方法 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考核与评价 教学方法 1.产品制作任务书 2.手工装配工艺文件 3.引导文 4.指导作业文件 5.演示视频文件 6.检查单 7.评价表 1.附有磁性的起子 2.尖嘴钳 3.镊子 1.能识别主机配件的类型与特点 2.能识别信号线、电源线的类别 1.能分析制作任务书 2.熟练掌握配件的类型与特点 3.熟练掌握手工装配工艺 1.基本知识水平评价 2.基本技能评价 3.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4.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5.工作态度评价 6.项目完成情况演示评价 1.实践操作法 2.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38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教学(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行动环境 教学组织与实施 1、资讯与调查
根据产品制作任务书,对任务书中主机组装方式及相关信息作出汇总 企业现场或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讲述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形成调查报告,教师评价 2、计划制定 对任务书所确定主机配置方案提出实施计划 包括实施的组内分工 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教师播放演示视频文件,学生形成工作计划,教师综合评价 3、方案决策 根据任务书所要求的机型选定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教师举例说明,学生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 4、项目实施 根据工作计划分布实施 学生组内分工实施,完成主机装配任务,教师综合评价 5、检查测试 检查组装的产品,检查工艺要求,作好记录,提交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文档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 6、项目评价 对主机组装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9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3、汽车技术服务专业 《事故车的查勘与定损》

40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

41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事故车查勘与定损 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交通事故的 识别与处理 车损档案的建立
轻微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特殊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一般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重大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学习情境

42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

43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4、生物制药专业 ·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调试 ·常规分析仪器的保养、维修 ·药品的计量、取样和配制
仪器的运用 ·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两步滴定法的操作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两步滴定法 的运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调试、 使用和养护 ·维生素A的含量分析 ·数据分析 学习领域 紫外分光光 度法的使用 学习情境

44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5、会计电算化专业 会 计 核 学习领域 算 学习情境 方 法 分析经济业务 审核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薄 编制会计报表

45 设施园艺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6、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园艺 园艺设施 植物的生 的设计 产管理 设施环境 的调控 园艺设施
的建造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园林园艺 植物的育苗 及移植 覆盖材料的 选用

46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 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垂直方向) 平行或递进(项目、任务、案例、现象、产品)(横向)
学习情境1(教案) 学习情境2… 学习情境M 学习领域1即课程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学习领域2 ……………………… 学习领域N

47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门课程(学习领域)的具体工作描述: 课程名称: 基本学时: 职业描述(岗位): 能力描述(技能、知识):
课程名称: 基本学时: 职业描述(岗位): 能力描述(技能、知识): 课程内容: 工作对象 工作工具 工作要求(内容、产品) 工作方法 工作组织

48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情境的具体描述 学习领域 学时 学习情境 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学习领域 学时 学习情境 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布置任务 1、搜集资料 2、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3、教师审核方案 4、实施方案 5、检验实施情况 6、评估 工具 考核方式 实施地点 学生必备知识 辅导教师资格

49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8、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质量标准
课程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和工具,课程计划的质量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高质量的课程计划,才能培养学生具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业中所有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质量的课程计划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基础。 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应当能够全面反映该职业的专业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按照一张详细的“篮图”来开展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顺利发展,它包括: ●传授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基于什么样的载体; ●按照什么样的顺序。

50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8、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质量标准
为了能让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够顺利地转化为职业能力,课程计划应当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任务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之间的直接联系,应该能为日常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工作提供直接的帮助。它应该是开放的,它不仅确定了学生要想满足当前的职业资格要求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而且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设计和创造的空间。 对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主要应当由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作出,其依据是该课程为职业教育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供了多大帮助。主要有两个方面: ●课程计划的实用性; ●课程计划所规定学习内容的合理性。

51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 1、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是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52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 2、行动导向教学 先提出引导问题,借此学习知识; 实践与理论一体化,归纳式的和发展式的学习; 对复杂课题进行全面理解;
帮助使用多种参考资料; 分组学习∕信息交流; 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53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 3、教师的任务 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提供;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组建学习小组; 必要的讲解; 在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阶段中,为学生提供帮助; 监督学生工作过程,必要时进行干预; 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生。

54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 4、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特点 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

55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 5、行动导向的学习层次 ①实验导向性学习:主要过程为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和检验评价结果。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适合实现较单一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传授技能。 ②问题导向性学习: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的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结果。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如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优劣势分析法。 ③项目导向性学习: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教学法。


Download ppt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