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課 看不見的珍藏 褚威格 褚威格像
2
《晚年的美學》 曾野綾子 無論生命何時結束,在告別這個世界前,該自我檢查兩件事。 1、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 2、另一件則是自己擁有多少幸福的體驗? 所謂的豐饒人生,是與無限擴充事業、擁有多棟豪宅等等物事無關的。
3
蒐藏感動~親情篇 片長:3分鐘
4
蒐藏感動~愛情篇 片長:2分49秒
5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九、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資料來源 六、文章結構表
6
題解 出處 背景 文旨
7
出處 本文節選自《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沉櫻翻譯(大地出版社,民國71年出版)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德文版書影
8
背景 全文敘述西元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生產力因戰爭而破壞,造成財政困難,人民生活艱困。 褚威格像
9
文旨 作者以盲眼收藏家的妻女為維持生活,不得已變賣珍藏畫作的遭遇,來揭示戰爭的荒謬與危害,表現出反戰思想;也藉由一場善意的騙局,及盲眼收藏家對藝術的執著,在戰爭的挫折與殘酷中,尋求愛和生存的勇氣。
10
題解 一、表面意涵 1、收藏家因失明而「看不見」自己的珍藏。 2、藝術品被出賣後換成白紙,因而成為「看不見的珍藏」。
11
二、深層意涵 1、收藏家面對珍藏時幸福與快樂的感受,如同獨一無二的珍藏。 2、又昭示人性中善良高貴的情操,雖經過戰爭的洗禮,但對於藝術和美的喜愛與追求,並沒有喪失,對於他人關愛與同情的心,也沒有泯滅,這正是一個人、一個民族最可貴的情感,也就是「看不見的珍藏」。
12
作者 作者生平簡介 譯者生平簡介
13
作者生平簡介 樂在寫作的聰穎青年 成功的文學起步 戰爭帶來思想與寫作上的轉變 在戰爭的挫折中尋找愛和勇氣 進入創作的鼎盛時期—傳記、小說 再一次陷入戰爭的煉獄 用生命向戰爭作最後的抗議
14
作者—生平簡介 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eweig),奧地利人,生於1881年,卒於1942年,61歲。
出身猶太望族,家境富裕,自小接受良好教育並培養對文學藝術的興趣,成為廣為人知的世界級作家之一。 作品以傳記和小說著稱,刻劃細膩,具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內容描繪探索人類為情慾所驅的精神世界,捕捉人性光輝,深刻思考歷史與人類的命運。著有《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自畫像》等。
15
樂在寫作的聰穎青年 十七歲就發表第一首詩歌「秋」。 十八歲在報紙上順利發表一篇短篇小說,備受激賞。
二十歲時出版第一本詩集「銀弦」,詩句優美細緻,廣受年輕人喜愛,使褚威格迅速成名。
16
秋 褚威格發表的第一首詩歌 大地靜謐如夢 偶聞沙啞的烏鴉嘶叫 撲撲掠過收割後的麥田 陰鬱的天呆滯如鉛壓上大地 秋輕輕穿梭灰與單調
我也墜入沉甸甸的緘默……
17
成功的文學起步 年輕的褚威格嘗試多種文學寫作: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出版於1904年。
年輕的褚威格嘗試多種文學寫作: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出版於1904年。 第一部戲劇《泰爾西特斯》,出版於1907年。 第一部傳記作品《艾米爾‧凡爾哈倫》,出版於1910年謙虛不驕。
18
雖然我很早就—幾乎有點不合適—發表作品,但我的心中有數,我直到二十六歲,還沒創作出真正的作品來。
《褚威格自傳.昨日世界》
19
戰爭帶來思想與寫作上的轉變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褚威格在日記中寫:「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天」
戰爭的殘酷使他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他在柏林日報發表〈致外國友人的信〉,表明自己忠於同他們的友誼,以及來日和他們攜手重建歐洲文化的願望,始終堅持反戰思想。 褚威格的自畫像
20
在戰爭的挫折中尋找愛和勇氣 戰爭不僅改變了褚威格的生活,引起思想上的轉變,也為他的創作注入了新內容。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褚威格遍遊歐、美、非洲、中國,結識不少藝文界名人,開闊了視野,從而深刻的自省,從自我照看歐洲和全人類的命運,進而在戰爭的挫折中尋找愛和勇氣。褚威格說:「我第一次感覺,我的所言所寫不僅出自一己之肺腑,也出自這個世代。我盡力關心他人,實際上也幫助了自己。」
21
進入創作的鼎盛時期—傳記 自戰後到西元1933年是他的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他主要的作品大多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完成了由九位大作家傳記組成的《世界建築師系列傳記》,包括: 三位大師:巴爾札克、狄更斯、杜斯妥也夫斯基 與惡魔之鬥: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 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薩諾瓦、史湯達爾、托爾斯泰一系列的傳記作品,使他成為享譽世界的傳記作家。
22
褚威格書影 褚威格唯一的長篇小說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誠品網路書店
23
進入創作的鼎盛時期—小說 主要作品:《恐懼》、《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看不見的珍藏》等等。 作品基調:現實主義
主要題材:資產階級婦女不幸的遭遇,譴責對女性的不尊重和對人善良品質的殘害,讚美同情、了解、仁愛和寬恕。努力探索精神世界,描寫道德敗壞給人帶來的痛苦,揭示個人心靈中種種抽象的美德。 寫作目的:改進社會道德觀和精神面貌 。
24
再一次陷入戰爭的煉獄 西元1933年納粹執政,猶太人處境艱難,褚威格被列為須驅逐的作家之一。
奧地利併入德國後,褚威格成了無家可歸的流亡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遷居英國,1940年經紐約去巴西。 在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中承受著精神上的苦痛,而在此期間仍勤奮寫作。 1930年歷盡滄桑的褚威格
25
用生命向戰爭作最後的抗議 褚威格關切人類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他陷入悲觀和痛苦中,他稱之為地獄和煉獄的時代。
褚威格儘管身居巴西,戰爭的陰霾仍籠罩著他,陷入難以自拔的絕望,對他而言,自己的世界已經結束,雖知道曙光必將到來,但他卻無法忍受黎明前的黑暗。於是這位「歡樂的悲觀主義者」、「渴望死亡的樂觀主義者」,在西元1942年留下一封悲痛感人的絕命書,與妻子一起自殺,巴西則以隆重的國葬禮遇並悼念這位世界級的作家。
26
褚威格自傳 昨日世界: 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27
譯者 沉櫻—生平簡介 沉櫻,本名陳鍈,山東省濰縣人,生於民國五年,卒於民國七十七年,年七十三。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苗栗私立大成中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教師,並從事翻譯工作,譯有多部中、長篇小說名著,在報紙副刊連載,譯筆優美高雅,深受讀者歡迎。譯有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毛姆小說選等。
28
1978年在台北與家人合影 1934年沉櫻女士在北平家中留影 沉櫻女士與前夫梁宗岱合影
29
晚年照 沉櫻翻譯書影
30
譯者 沉櫻—對翻譯的看法 有人認為文學作品嚴格地講起來是不能翻譯的,……因為由文字組成的完美,一經變動便要破壞。 ……可見翻譯雖然無能,還不至於全然無用。佳釀即使只剩了糟粕,也還是有著特殊的芳香,這大概就是我始終愛讀翻譯的原因。
31
文學探究 以傳記展示歷史人物的精神肖像 以小說完成靈魂的狩獵 以新的角度展示人類的心靈世界 全世界都知道褚威格的名字
32
以傳記展示歷史人物的精神肖像 褚威格以寫作傳記享譽國際,他追蹤這些歷史人物的經驗與思想,試圖從這些典範尋求精神復原之道,好能在逆境中維持希望、對人類的信賴與對生活的目標。 他以「精煉、濃縮和準確」為創作原則,關注傳記人物一連串隱藏心靈祕密的事件,要從心靈的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遭遇。因此,褚威格的傳記文學有自我的獨特風格,與一般傳記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是單純敘事,反而如同心理小說,深具吸引力。
33
以小說完成靈魂的狩獵 《初次體驗—兒童王國裡的四篇故事》、《熱帶癲狂症患者》和《情感的迷惘》三部小說集是褚威格受到世人矚目的作品,也被褚威格自己稱作「鏈條小說」,好似一個由兒童期、成年期、老年期所形成的人生鎖鏈。
34
初次體驗—兒童王國的四篇故事:主要寫兒童期,此書是奠定褚威格創作風格的關鍵作品。但書中所呈現的激情和情慾,不是兒童的,而是通過兒童的視角來觀察被激情和情慾所主宰的成人世界,這個世界充滿兒童尚不了解的「灼人的祕密」。這部作品探索和描繪為情慾所驅使的人類精神世界,也成為他此後作品的基本特色。
35
熱帶癲狂症患者:寫人的成年期,故事主角都是歷經滄桑的過來人,褚威格展示的是在激情和情慾驅使下,成年男女不由自主地犯下「激情之罪」。他以極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他們在激情和情慾的左右下,或是遭遇意外事件打擊時,他們心態和意識流動的情狀。 情感的迷惘:寫的是老年期,整體的展示人類在年齡和時代的變化中,內心各種感情的波動,並凸顯情慾及衝動的、盲目的熱情力量。
36
以新的角度展示人類的心靈世界 褚威格的作品明顯受到佛洛伊德的影響,擅長探索和描繪人類為情慾所驅使的精神世界。如:
一位陌生女子的信:一個十三歲少女對一位登徒子一見傾心,竟而委身。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出身名門的富有孀婦,竟為了一個年輕賭徒的雙手而神魂顛倒,並以身相許。 情感的迷惘:一位大學教授,同時陷入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情慾之中。
37
全世界都知道褚威格的名字 他的讀者大量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吸引大批影迷,如《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情感的迷惘》。
奧地利作家佛朗茲‧維費爾:「 ……像(褚威格)這樣名字廣為人知的人很少,在世界各國獲得永續成功的人,除了褚威格外,我不知道還有誰做到了。讀者在他的作品中並不是只愛哪一部作品,而是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愛,並且不只愛一年,在這二十年間,他的作品一直都受到真心喜愛。……」
38
補充資料 維也納文化與刻板的學校生活 維也納的咖啡館 人生大學 與第一、二任妻子的姻緣 以世界為家 英文簡歷猶如自我的素描 戰爭對褚威格的影響 在廣大讀者心裡得到永生 褚威格本人偏愛的一張照片
39
維也納文化與刻板的學校生活 褚威格深受維也納及歐洲文化的薰陶,閱讀巴爾札克、左拉、福樓拜,及帝俄時期托爾斯泰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作品。
但學校裡刻板而沉重的課業、教師冷而呆板的授課,以及像軍營一般的校舍,都令早熟的褚威格無法忍受。因此,當老師在講臺上唸著老講義,褚威格便在課桌下讀著尼采和斯特林堡的作品,他藉由閱讀來洗滌心靈,又藉著寫作投稿,來參與學校以外的世界。
40
維也納的咖啡館 十九世紀,維也納的咖啡館除了是論辯講談的空間,也提供各種不同語文的報章雜誌,讓知識分子聚集談文論藝之餘,也吸收資訊,因此咖啡館可以說既是當時文化的縮影,也是重要的文化推動者。 大學時的褚威格,因擺脫了家庭的約束,幾乎沒到教室上過課,整天在咖啡館裡,結交文學夥伴,觀察眾生百態,大量閱讀不同語文的報章雜誌,並開拓思想領域。 褚威格畫像
41
人生大學 在褚威格的自傳中,有一章討論社會的「人生大學」。其中包括維也納的大街小巷、咖啡館、文學俱樂部,及小酒館等等。褚威格在小酒館中,接觸過潦倒的藝術家、窮教士、酒徒等,舉杯痛飲之際,他們有著上流社會所沒有的坦率與真誠,這些眾生百態深深觸動褚威格的內心,他說:「我常靜坐在小酒館中,觀察酗酒鬼、吸毒者、同性戀者。對社會邊緣人的好奇和同情伴我一生,深知那是人類世界真實的一部分。」
42
與第一任妻子的姻緣 西元1912,褚威格餐廳看到鄰座的女士正在閱讀自己翻譯的詩集,於是兩人開始交談,進而互相來往,但這位女士:芙麗朵莉克,不但是有夫之婦,還有兩個女兒,所以兩人的交往充滿阻礙,他們向市政府提出婚姻登記已是西元1920年。 芙麗朵莉克也是猶太人,是作家也做翻譯工作,受過法語、德國文學、教育學等專業訓練,事業心旺盛,與褚威格志趣相投,兩人定居於薩爾斯堡,共渡十餘年的幸福歲月。
43
與第一任妻子的合影 第一任妻子芙麗朵莉克
44
與第二任妻子的姻緣 西元一九三三年,褚威格被迫流亡英國,太太為了照顧女兒和自己的事業不斷往返於英國及薩爾斯堡,兩人的婚姻因此漸生裂痕。西元一九三四年,芙麗朵莉克在倫敦為他物色一位隨家人流亡到倫敦的猶太人女祕書夏洛蒂‧阿爾特曼。 夏洛蒂勤奮體貼,成為褚威格的得力助手與第二任妻子,並隨其自殺身亡。芙麗朵莉克與褚威格雖然仳離,卻成為知心好友,褚威格自殺前夕也寫信告知。
45
與第二任妻子的合影 褚威格與第二任妻子夏洛蒂 第二任妻子夏洛蒂 http://tieba.baidu.com/f?kz=321344890
46
以世界為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褚威格回到奧地利,卻目睹奧地利皇帝夫婦被驅逐出境的畫面,成為終生難忘的一刻,對於褚威格來說,奧地利和維也納都不再是故鄉。 褚威格開始以世界為家,能說多國語言,他熱切的旅行,足跡包括歐、美、亞、非洲各國,他在沿途的旅館中寫作,也尋訪當地的名士,包括佛洛伊德、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法國雕塑家羅丹、比利時詩人凡爾哈倫、畫家達利,以及愛因斯坦、史懷哲等,都成為他的好友。
47
褚威格及其好友 1935年羅曼羅蘭(左) 弗洛伊德
48
英文簡歷猶如自我的素描 褚威格英文簡歷,猶如自我的素描,例如:
我真正的學習始於長時間在歐、美洲和印度的旅行;我的內在教育始於與我同時代的著名人物—凡爾哈倫、羅曼‧羅蘭、佛洛伊德、里爾克的友誼。我內心一直對心理學有強烈的好奇,首先試著運用在涉及個人命運的一些短篇故事上。……
49
自戰爭以來,我將遵循這樣的寫作方針,並將此視為道德義務,亦有助於時代進一步的積極發展:透過對往昔的解釋,透過對當代的警告—因為我相信,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加深人民和民族間的相互理解,為此所做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一開始,我的目光總是注視著世界主義,我的思想遠離赤裸的民族主義。因此我認為—決不是自詡—我的著作影響也超出了民族藩籬,這是一種特別幸運的機緣,甚至是生命給予我的偉大祝福。正如我感到整個世界是我的家鄉一樣,我的作品在地球上所有語言中都能找到友誼和歡迎。」
50
戰爭對褚威格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褚威格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使他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從而了悟戰爭的本質,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反戰主義者。
西元一九三三年納粹執政,身為猶太人的褚威格,又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之中,被迫中斷創作,同時面臨書被查禁、焚毀;將他列入驅逐名單中,從此輾轉流離。
51
褚威格一直受到戰爭的陰霾籠罩,始終無法揮去。西元1942年初,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消息帶給他巨大的衝擊,他陷入難以自拔的絕望,在他看來,自己的世界已成為「昨日世界」。在西元1942年與妻子一起自殺。
褚威格的知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記述:「我們相識於一次大戰前,現在仍是好友。我目睹他的心靈忍受極大的折磨,戰爭撼動他最珍視的道德準則,掠奪藝術與人性的信心,甚至帶走生命的意義。在他給我的信中,處處是裂解和失望」
52
在廣大讀者心裡得到永生 褚威格長期中、短篇小說多,而長篇小說少。他自言:「如果說我深諳什麼絕技,那麼這個絕技就是割愛。因為如果我寫了一千頁,結果八百頁進了字紙簍,而只有兩百頁的精華留下,我也絕不抱怨。」 褚威格的作品精雕細琢,所以作品長留人間,贏得千萬讀者的喜愛。北大教授張玉書:「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早已葬身瓦礫之中,遭到千古唾罵,而褚威格卻在他那遍布全世界的廣大讀者心裡得到永生。」
53
課文賞析 以愛的多方鋪寫深化主題 以對比手法鋪寫人物和情節 以細節的描述加深內涵及說服力 以多樣的物件烘托文章情節 以名言作結寄託多重寓意
54
以愛鋪寫反戰主題 照應出善良美好的人性光輝
以愛的多方鋪寫來深化主題 妻女、古董商 對老收藏家的愛 以愛鋪寫反戰主題 照應出善良美好的人性光輝 老收藏家整天守著那些空空的畫夾,沉浸在幸福的滿足及美好的想像中。對收藏品的愛,是單方面、發自內心、無所企求的,他的愛建築在心中的想像世界裡,並在妻女與古董商的善意欺騙中,得到肯定與成全。
55
老收藏家對 收藏品的愛 老收藏家終其一生收藏了大量的珍貴畫作,他對收藏品的愛,遠勝過自己的生命,即使雙目失明,每天也要一幅幅地摸一摸。恰逢德國面臨戰敗後的通貨膨脹,他的妻女就悄悄把珍藏拿出去賣,藉以艱辛求生;同時用一些包火藥的紙替代,保有老收藏家的幸福。
56
杜勒 憂鬱﹝Melencolia I﹞1514 年 銅版畫,23.9 x 18.9 公分 國立美術館,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德國
杜勒22歲時自畫像﹝Self-portrait at 22﹞1493 年 油彩‧麻布,57 x 45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57
林布蘭 自畫像
58
林布蘭的名作 夜巡
59
老收藏家對收藏品的愛予人多重的感受,一方面這種愛在人世間的種種邪惡、醜陋和殘酷面前,顯得那麼軟弱無力,那麼不堪一擊,因而令人心生憐憫;另一方面這種愛卻擁有神奇的力量,在戰爭的苦難中,讓人保有幸福與快樂,得到生存的希望與勇氣,也呈現出藝術對於人類心靈的救贖力量。
60
以對比手法來鋪寫人物和情節 對比 戰爭殘酷現實世界 人心靈深處永恆的事物—美、愛、人性
1、毫無所知的收藏家與被戰火蹂躪的人民「那愉快的面孔和街上那些忙亂困苦的臉色,造成的強烈對照」 2、名畫與火藥包裝紙,代表戰前與戰後對比 3、六十年累積不易的基業、珍藏,卻能在一夕之間敗光,也形成沉重的反差與對比,戰爭傷害不言可喻
61
對比 戰爭殘酷現實世界 人心靈深處永恆的事物—美、愛、人性 對比四:故事人物視力的殘缺與正常,也與一般現實的認知形成反差。
收藏家失去視力,原是不幸的,但在戰爭中,卻變成是幸運的,因看不見,能躲開人間苦難,把自己的愛寄托在想像的美好上,避免遭受美好被毀滅的打擊。相對的,他的妻女視力正常,但在戰爭中,卻變成不幸的,她們象徵著成平凡的人,只能無奈地面對殘酷的現實,任憑內心的愛,在戰爭帶來的苦難裡被摧殘。
62
對立 醜惡現實 理想世界 褚威格在人們心靈的深處,發掘出人永恆的良知、理性,及對於美與愛的追求,這些追求,一方面對比出戰爭的野蠻與醜惡,一方面也凸顯這些永恆的事物最終能拯救人類,並使人類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換言之,人性最終會戰勝邪惡,理智會摒棄戰爭的狂熱,人類的前景將是美好光明的
63
以細節的描述加深內涵及說服力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手部動作、瞳孔的光輝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手部動作、瞳孔的光輝 內涵 表現 寫出收藏家對收藏品的珍視與熱愛,以及展示時的得意與喜悅,也間接為文末「收藏家是幸福的人」預作伏筆。
64
老收藏家的手指正確地指在以前收藏家慣常蓋印鑑的地方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手指正確地指在以前收藏家慣常蓋印鑑的地方 內涵 表現 情節戲劇性、荒謬性故事說服力
65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起疑、古董商憑空滔滔不絕畫作特色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起疑、古董商憑空滔滔不絕畫作特色 內涵 表現 成為騙局成功的關鍵。古董商在這裡的表現,十足的證明自己對藝術的專業及經驗,他與老收藏家旗鼓相當,可以說是真正的知音。
66
老收藏家的緊抓住古董商的雙手,用盲人特有的本能撫摸著
細節描寫— 老收藏家的緊抓住古董商的雙手,用盲人特有的本能撫摸著 內涵 表現 遇到知音的狂喜
67
以多樣的物件烘托文章情節 文中藝術品的安排,屬於深層物件語言,具多重意義。 憂鬱—杜勒經典版畫
憂鬱與故事中人物的心靈、時代的場景,都具有相互呼應的作用,也就是說「憂鬱」就是經歷戰爭、受通貨膨脹所苦的人心感受,他們失去歡笑只剩下憂鬱。而文末直接說出「這憂鬱時代」,則是以「憂鬱」來定位故事的氣氛和場景,與畫作正是巧妙繫聯。
68
基督受難—杜勒經典版畫 老收藏家有收藏整套基督受難版畫的實力,讓故事具有令人咋舌的張力。 基督受難另有作用,在於譬喻兼呼應的多重作用,寫出收藏家妻女的神情與心靈變化,以及善意欺瞞之下所帶來的奇蹟。 基督受難畫上的婦女站在已經打開、空無一物的墓穴前,露出驚駭又虔敬的神情。如同收藏家的妻女,見到古董商的哄騙,竟使收藏家在一小時內重見光明,內心的驚訝、喜悅,這是本文極令人動容的情節。
69
以名言作結寄託多重寓意 引用歌德名言「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作結,產生多重的寓意與解讀角度,幸福就是:擁有、收藏的過程、鑑賞藝術品的過程、擁有卓越的鑑識眼光、遇到知音。
70
「看不見的珍藏」書影 看不見的收藏(德漢對照) 臺灣麥克—大師名作經典繪本 繪者: 艾達絲琪 譯者: 小野
繪者: 艾達絲琪 譯者: 小野 ★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入選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 臺灣麥克—大師名作經典繪本
71
文章結構表
73
語文萬花筒 語句的多義現象
74
語句的多義現象 語句的多義現象: 語句的「多義」(ambiguity),或稱「歧義」,是指一個詞語或句子含有兩個(含)以上的語意的現象。在雙關修辭中,當一個詞在句中兼含兩種意思,即兩義皆可通時,稱為「詞義雙關」。 例句: 「我要好好地教訓」—既可以指「用言語去說他一頓、罵他一頓」,也可以意味要「用非和平的手段去對付他、揍他」。
75
一、表面意涵 1. 因失明而「看不見」自己的珍藏。 2.珍藏被賣出後換成白紙,因而成為「看不見的珍藏」。
二、深層意涵 1.收藏家面對珍藏時幸福與快樂的感受,如同獨一無二的珍藏。 2.昭示人性中善良高貴的情操,雖經戰爭的洗禮,但對於藝術和美的喜愛與追求,並沒有喪失,對於他人關愛與同情的心,也沒有泯滅,這正是一個人、一個民族最可貴的情感,也就是「看不見的珍藏」。
76
問題與討論 褚威格手跡
77
一、本文如何以愛來多方鋪寫、深化主題? 答:本文藉由故事人物心靈的描摹,反映出飽受戰爭蹂躪的社會實況,以愛來鋪寫反戰的主題,照應出善良美好的人性光輝。老收藏家終其一生收藏了大量的珍貴畫作,他對收藏品的愛,遠勝過自己的生命,即使雙目失明,每天也要一幅幅地摸一摸。恰逢德國面臨戰敗後的通貨膨脹,他的妻女就悄悄把珍藏拿出去賣,藉以艱辛求生;同時用一些包火藥的紙替代,保有老收藏家的幸福。
78
老收藏家整天守著他那些空空如也的畫夾,沉浸在幸福的滿足及美好的想像之中。他對收藏品的愛,是單方面的、發自內心的、無所企求的,他的愛建築在心中虛幻的想像世界裡,並在妻女與古董商的善意欺騙中,得到肯定與成全。 原本這種虛假的、一廂情願的愛,在現實社會裡不免讓人感到有點癡愚、可笑,甚至會令人嗤之以鼻。但在本文中,這種愛卻予人多重的感受,一方面這種愛在人世間的種種邪惡、醜陋和殘酷面前,顯得那麼軟弱無力,那麼不堪一擊,因而令人心生憐憫;另一方面這種愛卻擁有神奇的力量,在戰爭的苦難中,讓人保有幸福與快樂,得到生存的希望與勇氣,也呈現出藝術對於人類心靈的救贖力量。
79
二、本文中的「我」為何在老收藏家展示珍藏時,感到戰慄與感動?
答: 一、老收藏家對珍藏的熟悉與寶愛 老收藏家是一位盲人,看不見他的珍藏品,但他對珍藏的熟悉度與寶愛,令古董商震懾。
80
二、老收藏家的卓越藝術品知識與鑑賞能力 老收藏家的手指正確地指在以前收藏家慣常蓋印鑑的地方,如此自信,顯示他具有卓越的藝術品知識。
三、藝術知音的相知相惜 古董商滔滔不絕的描述畫作的特點,也成為騙局成功的關鍵。古董商在這裡的表現,十足的證明自己對藝術的專業及經驗,他與老收藏家是旗鼓相當的知音。老收藏家以知音來熱誠相待,古董商也基於同樣的心情來給予回報,不忍心戳破老收藏家生活中的美好,亦即他的幻夢和幸福,因此他甘心情願的完成這次善意的欺騙。
81
三、歌德說:「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認為本文所呈現收藏家的幸福是什麼?
答: 擁有,就是幸福 收藏的過程,就是幸福 鑑賞藝術品的過程,就是幸福 擁有卓越的鑑識眼光,就是幸福 遇到知音,就是幸福
82
延伸閱讀 世間最美的墳墓(節錄) 褚威格的「絕命書」(高中甫譯)
83
世間最美的墳墓 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84
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後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裡,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覽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85
褚威格的「絕命書」(高中甫譯) 在我自願和神智清醒地與這世界訣別之前,我必須完成我最後一項義務:向美麗的國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激。它對我那麼友善,對我的工作殷勤關切,我日益深深地愛上這國家。在我母語通行的世界,對我說來已淪亡和我的精神故鄉歐洲自我毀滅之後,我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從頭開始重建我的生活。
86
年過花甲,想再一次展開全新生活需要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無家可歸的漫長流浪歲月中業已消耗殆盡。我認為最好是及時並以正當的態度結束這生命,結束這個認為精神工作是最純真快樂、個人自由是世上最寶貴財富的生命。 對我所有的朋友致意,願他們在漫長的黑夜之後還能見到朝霞!而我,一個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走一步了。 史蒂芬‧褚威格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於彼特保利斯
87
牛刀小試 褚威格於奧地利的故居
88
第一題 詳解:(B)德國 關於〈看不見的珍藏〉一文的說明,下列何者不正確? (A)文章選自《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B) 寫作的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 (C)文章內容具有反戰的思想 (D)故事的情節發展是一場善意的騙局。
89
褚威格與高爾基 學生時代 的褚威格
90
第二題 在〈看不見的珍藏〉一文中,作者說:「望著那對母女,看到激動而顫抖的老婦人乞求似的高舉著雙手,我終於重新振作,開始扮演我的角色」,從文意可知這個角色應是: (A)一位成功的鑑賞家 (B)一位執著的藝術家 (C)一位富有同情的善意欺騙者 (D)一位善於作生意的古董商。
91
第三題 詳解:(A)追述示現 (C)預言示現 (D)預言示現。
在修辭上「回想過去人、事、物,將其描述得彷彿在眼前」的手法,稱之為「追述示現」。下列各句何者運用此種方法? (A)這六十年來戒絕了吸煙、喝酒、旅行、看戲,把所有的精力、財力都用在購買這些你們所輕視的東西上 (B)這位毫不懷疑的老人讚美著那些白紙時,我不由得戰慄了 (C)請答應我,在它們流散之前,為我編一個很詳細的目錄,這將是我的墓碑 (D)等我死去之後,你們將比這城鎮的任何人都富有。
92
褚威格的父母
93
第四題 詳解: (B)褚威格並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D)未有劇作。 (多選)暑假時,國文老師要同學寫一篇關於中外文學作家的閱讀心得報告。因此婷婷想利用電腦網路查尋有關褚威格的資料,請問婷婷所鍵入的下列關鍵詞,可以找到合適的資料? (A)奧地利作家 (B)諾貝爾文學獎 (C)《愛與同情》 (D)現代詩人、小說家兼劇作家 (E)以德語創作贏得了不讓於英、法語作品的廣泛聲譽。
94
第五題 (多選)所謂「看不見的珍藏」一語,具有多層次的意涵,下列何者可以說明它的意涵? (A)收藏家因失明而看不見自己的珍藏 (B)藝術品被出賣後換成白紙 (C)收藏家失而復得的心情感受 (D)收藏家面對珍藏時的快樂與幸福的感覺 (E)人性中善良與高貴的情操。
95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英文版電影 中文版電影
96
好站連結 自由副刊:《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另一章—褚威格外記
97
英文版電影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劇照
98
劇照與海報
99
影片資料 片名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出品年代 1948年 導演
馬克斯‧奧夫爾斯(Max Ophuls) 原著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劇本 霍華‧柯爾(Howard Koch) 主要角色 瓊‧芳登(Joan Fontaine) 路易斯‧喬登(Louis Jourdan) 飾女孩Lisa Berndl 飾鋼琴家Stefan Brand 時代背景 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
100
中文版電影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劇照與海報
101
影片資料 獲得第52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IMDb User Rating: 6.8/10 (148 votes) ★共獲得1獎項1項入圍★ ◎年代/ 2004 ◎國家/中國 ◎類別/劇情 ◎語言/普通話 ◎導演/徐靜蕾 ◎原著小說/奧地利 茨威格 ◎編劇/徐靜蕾 ◎主演/姜文、徐靜蕾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