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
一、概述 (一)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诸要素 1、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2、十月革命 3、世界大战 4、现代哲学社会思潮
3
(二)二十世纪文学思想特征 1.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2.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3.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
4.战争文学和反法西斯文学。
4
(三)二十世纪文学艺术特征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第二,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5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化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 第四,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6
(三)作家作品概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基本上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又可以大致分作两种。
7
一种是较少结合现代各种新的技巧,采用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资本主义现实的作家
英国的萧伯纳、高尔斯华绥、毛姆等 法国的罗曼·罗兰、莫里亚克等 德国的亨利希·曼、布莱希特、雷马克等 美国的德莱塞、路易斯、斯坦贝克等
8
一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较多地结合了各种新的表现手法的作家
英国的劳伦斯、戈尔丁 法国的纪德 德国的托马斯·曼、海塞 美国的海明威、福克纳、奥尼尔、海勒 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
9
二、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高雅温和的倾向,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伦敦塔桥
10
(一)1900-1918年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哈代 诗歌创作 表现人生感受《偶然》 凄美的爱情诗《声音》 大型历史诗剧《列王》
11
2 .萧伯纳(1856—1950) “英国现代戏剧奠基人”,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巴巴拉少校》 慈善救世军少校巴巴拉 军火制造商安德谢夫 诗人教授科森斯 《鳏夫的房产》 《华伦夫人的职业》
12
批判讽刺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社会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
萧伯纳戏剧主要内容: 批判讽刺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社会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 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 思考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人性问题。 萧伯纳、鲁迅、蔡元培 萧伯纳、鲁迅、宋庆龄
13
戏剧艺术特征 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 扩大语言技巧在舞台上的作用,压缩简化动作与情节。 对固定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 在写实手法中引入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14
3.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与威尔斯、贝内特一起,被合称为 “爱德华时代文学三巨头” 代表作《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有产业的人》、《进退两难》、《出租》 裘利安女儿裘恩--穷建筑师鲍辛尼 裘利安堂兄索姆斯(女儿弗勒)--妻子艾琳(儿子约翰) “福尔赛主义”--财产意识和占有欲
15
4.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8—1965) 代表作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 描写孤儿菲利普充满理想而又 痛苦的人生历程 “当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 《雨》、《狮皮》 创作中具有自然主义倾向 注重作品故事性
16
(二)1919-1939年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劳伦斯(1885—1930)成名作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 凯瑟琳·曼菲斯尔德,代表作《园会》
17
(三)1939-1960年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长篇小说《人性的因素》 双重间谍卡斯尔的生活经历,反思 社会对人性的摧残。
18
2.多莱丝·莱辛(1919—) 成名作《青草在歌唱》 从玛丽女性心理角度反映种族 歧视和殖民统治问题。 代表作《金色笔记本》 以伍尔夫的人生经历,体现现代女性,在独立以后寻求真理自由道路时的内心挣扎和精神苦闷
19
3.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 ) 《夏日的鸟笼》1962 描写女大学生萨拉毕业后面临婚姻与事业之间进行的两难选择
20
《盖瑞克年》1964 小说描写爱玛的婚姻生活、婚外情,反映年轻女性的婚姻困惑感受。 《磨盘》1965 现代版道德寓言小说 。反映女博士露丝性爱生活的两难思考。 一方面给她带来摆脱情感的瘫痪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僵化生活,但另一方面又迫使她在社会责任与个人行为之间选择
21
代表作《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 漂亮而聪颖的克拉拉,为追求金色的天堂生活,得到去伦敦大学奖学金,成为自私冷漠、物质至上的精神匮乏与浅薄人。小说思考生活得与失的人生哲理。
22
4.戈尔丁(1911—1993)代表作《蝇王》: 通过一群流落在荒岛上以拉尔夫与杰克为代表的孩子们的人性变化,表现对善与恶思考。 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3
(四)1961年一1999年代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奥斯本(1929—1994)代表作《愤怒的回顾》,是“愤怒的青年”的开创之作。 2.金斯利·艾米斯(1922—1995) 《幸运的吉姆》 在大学历史教师吉姆与市侩的斗争中,表达对上流社会的鄙视与嘲讽。
24
3.布莱恩(1922—1986)代表作《往上爬》 描写市政厅职员莱普顿与议员女儿苏姗、剧院老板的妻子爱丽丝的情感纠葛,表现小人物的往上爬的欲望,及其与传统观念冲突的矛盾痛苦。
25
4.约翰·福尔斯(1926—)早期作品《收藏者》 一部心理惊险小说、犯罪小说 蝴蝶标本爱好者克莱拉 美术学院大学生米兰达 小所反映“大众成员”与“精英分子”,以及社会上贫富悬殊两个阶层、两种文化、两种社会心态对立,不可调和。
26
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小说讲述了19世纪一个年轻的考古博物学家查尔斯·史密斯与莎拉离奇的情感故事。
27
小说的主要特色: 将传统写实手法和现代创新实验手法融于一体,作家站在20世纪的角度,用现代人的口吻,以“时代误置和戏拟手法表现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生活。文本在作者的不断介入中,具有解构特征。 萨拉是叛逆者、也是自由者的形象。以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独特方式,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开放式结构的小说结尾。
28
5.马丁·艾米斯(1949—)是“实验现实主义”的代表,小说《其他人:一个神秘的故事》
29
6.劳伦斯 生平和创作 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一共写了 10部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和60多个短篇小说。
30
劳伦斯小说创作 1. 早期(1906-1908) 《儿子与情人》(1913) 2、中期(1909-1921) 《虹》(1915) 《恋爱中的妇女》(1920) 3、后期(1922-193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928)
3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克里福 工业文明的象征 康 妮 文明人与自然人的象征 麦勒斯 自然人性象征
32
1. 一部现代人的罗曼史 2. 性爱描写与人性复归 3.比喻和象征的运用 《田园风光中的浴者》霍夫曼 德国
33
代表作《虹》以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带的矿区和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布兰温一家三代人恋爱婚姻的故事
第一代汤姆·布兰温与莉迪娅 第二代安娜·布兰温与威尔 第三代厄秀拉·布兰温
34
《虹》在内容上着重通过三代人在建立和谐性关系上的努力探索,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要求挣脱旧传统的束缚,找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虹》在艺术上具有传统与现代两重性。 用传统的历时式方法叙述布兰温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历程,在结构布局上具有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已明显减弱。
35
超越传统,艺术地实践了多重复合式叙事方法。 首先,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的复合式叙述。 其次,在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的意象呈现。 第三,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
36
诗歌创作经历了“分裂---寻求联系---超脱(向往死亡)”三个实现自我的阶段
早期(1904-1919)创作:单纯的自我与分裂的自我。《瞧!我们走过来了!》《爱的交战》 中期(1920-1927)创作:悲观的自我与失落的自我。1923年的诗集《鸟·兽·花》、《蛇》诗集《三色紫罗兰》 晚期(1928—1930)创作:超脱的自我。《最后的诗》《阴影》《灵船》
37
三、二十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凡尔塞宫
38
(一)创作的总体倾向 其一,从家庭的角度切入对社会的剖析,以家庭变迁的历史反映社会变化的轨迹。
其二,重视描写国际题材,关注人类社会命运,努力把握时代脉搏。
39
(二)文学概况 第一时期:1900–1918年 法朗士(1844–1924)长篇小说《当代史话》 亨利·巴比塞长篇小说《光明》
40
第二时期:1919-1939 莫里亚克(1855–1970)成名作《给麻风病人的吻》《苔莱丝·德斯盖鲁》、《蝮蛇结》
马丁·杜伽尔(1881–1957)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 纪德(1869–1951),代表作 《伪币制造者》。
41
第三时期:1940–1990 1.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情人》
42
2.罗曼·罗兰(1966–1944)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甘地传》(1926)。
一方面赞美历史名人坚持真理、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寄改造社会的希望于英雄主义的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他又推崇托尔斯泰的博爱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透露出对当时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造成重大影响的“罗曼·罗兰主义”的思想轮廓。
43
第一部长篇《约翰·克利斯朵夫》(1912) 第二部长篇《欣悦的灵魂》(1933)
44
《约翰·克利斯朵夫》 共4集10卷 第一集《黎明》、《清晨》、《少年》 第二集《反抗》、《节场》 第三集《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
第四集《燃烧的荆棘》、《复旦》
45
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物形象 其一,昂扬的激情、坚韧的意志。 其二,高度自尊,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约翰•克利斯朵夫》插图
46
其三,视艺术为爱和力量的至高无上,为艺术敢于斗争。
其四,博爱为怀,充满爱心,甘愿为爱而献身。
47
艺术特色 首先,小说“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 被称为“思想小说”。 其次,在典型化的处理上,突出人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环境的反弹和超越。
再次,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而成的正面典型,丰富生动,切合生活。 其四,首创了“长河小说”及与之相辅的“音乐小说”的小说艺术结构形式。
48
四、二十世纪德语国家文学 柏林大教堂
49
20世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现实主义文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最强音。
50
(-)1901年–1930年代德语国家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希·曼(1874 – 1955)《臣仆》《亨利四世》
51
2.托马斯·曼(1875 – 1955) 《布登勃洛克一家》 《魔山》 《浮士德博士》 《约瑟和他的兄弟们》
52
《约瑟和他的兄弟们》 第一部《雅各的故事》 第二部《约瑟的青年时代》 第三部《约瑟在埃及》 第四部《赡养者约瑟》
53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反映1835—1876年间德国历史的急剧变化,描写了发生在德国的商业城市卢卑克的故事。 第一代 约翰•布登勃洛克
第二代 小约翰 第三代 托马斯 弟弟克利斯蒂安 妹妹安冬妮 第四代 小汉诺
54
3.雷马克(1898 – 1970) “战争文学”代表作《西线无战事》 作品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用第一人称) 第一部分叙述士兵在前线以及后方的生活。 第二部分了士兵战后爱的世界的渴望。 第三部交待主要人物的结局。 “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那么宁静,战报上仅仅用一句话来概括:西线无战事。”
55
《西线无战事》艺术特色 以纪实手法,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文笔简练。 比喻真切,讽刺辛辣,抒情动人,细节描写有自然主义成分.
表现风格上的冷峻色彩。 小说结构貌似松散,实际上环环相扣,串串相连。
56
4.茨威格(1881 – 1942)的“链条小说” 1911小说集《最初的经历》,以人的童年时期以题材,包括《家庭女教师》等小说。
1922小说集《马来狂人》,以人的成年时期为题材,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小说。
57
1927小说集《感情的迷惘》,以人的老年阶段为题材,包括《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小说。
代表作《象棋的故事》1941 1938年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58
艺术特色 茨威格继承了奥地利文学史中篇小说传统,着意于表现人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开掘意识的最深层次,巧妙的构思,传奇性的情节,悬念的设置以及抒情的语言。
59
(二)1930年–1940年德语国家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雷马克(1898 – 1970)的《凯旋门》
米兰·昆德拉(19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亨利希·伯尔(1917 – 1985) 《莱尼和他们》
60
4.布莱希特(1898–1956)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
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个类型,传统戏剧和叙事剧。他把传统剧称为“亚里士多德式戏剧”。 代表作:《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剧照
62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又把它表现为陌生的。”(布莱希特《戏剧小工具篇》)
布莱希特画像
63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大胆妈妈——安娜·菲尔琳 长子艾利夫 施魏策雷茨 哑女卡特琳
大胆妈妈——安娜·菲尔琳 长子艾利夫 施魏策雷茨 哑女卡特琳 艺 术 特 点 内容简洁 歌唱性因素 开放形式 共时性场景 演出剧照
64
五、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从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眺望密西根湖
65
(一)1900年-1939年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刘易斯(1885-1991)的小说《大街》、《巴比特》
斯坦贝克(1902-1968)的小说《愤怒的葡萄》 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 斯坦贝克
66
5.菲兹杰拉德(1896–1940) 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尼克-传统观念的象征双重主人公 盖茨比 -美国梦的象征 黛西-青春、金钱、地位象征 汤姆-精神荒原的象征
67
(二) 1939年–1999年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 小说《麦田的守望者》1951 主人公霍尔顿
68
2.约翰·厄晋代克(1932–)的小说《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和《兔子安息》
3.索尔·贝娄(1915 – )的小说《洪堡的礼物》
69
4.德莱塞 生平与创作 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年问世。 姐妹篇《珍妮姑娘》 (1911) 《欲望三部曲》
生平与创作 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年问世。 姐妹篇《珍妮姑娘》 (1911) 《欲望三部曲》 1925年,他发表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70
创作特点 首先,创作突破了美国文学长期以来的“胆小和高雅的传统”,无情地揭露了美国现代社会。
其次,创作历史地、丰富地再现了美国社会,构成了一部形象的美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史。 第三,创作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吸纳20世纪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成果。
71
代表作《美国的悲剧》人物形象 克莱特·格里菲斯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和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72
《美国的悲剧》思想内涵 个人悲剧:爱慕虚荣和贪图享受 社会悲剧: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 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 人人发财的现代神话
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 批判“美国梦”虚妄
73
艺术成就 首先,真实性与典型性统一 其次,结构严谨,构思精细 第三,善用心理描写和内心分析 第四,用对比增强艺术效果
74
5.海明威 生平创作 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5
海明威的创作特征 第一,“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斯泰恩:“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
76
第二,“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早期 为人格尊严以死相搏 个人 中期 为人民事业无畏献身 社会 晚期 以人的意志压倒命运 哲理
77
第三,“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 “冰山原理”,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78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 书名《永别了,武器》高度概括了小说“战争与爱情”的主题。 亨利“迷惘的一代”代表: 爱国热情志愿入伍
追求爱情告别战争 失去希望万念俱灰
79
《永别了,武器》艺术风格 第二,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描写艺术的绘画感与电影艺术特点。 第三,对话和内心独白简短含蓄。
第一,突出地体现了简约含蓄的散文风格。 第二,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描写艺术的绘画感与电影艺术特点。 第三,对话和内心独白简短含蓄。
80
《老人与海》 渔民桑提亚哥在海上三天三夜捕捉马林鱼的活动。 基督教主题:桑提亚哥是罪人 圣人必胜信念 自然主题:桑提亚哥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人类跟自然力和一切邪恶力抗争
81
硬汉主题 “一个人并不是 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 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82
完
83
这是—幅装饰风格的象征主义绘画。在装饰图案的边框中,展示的是一幅在田园风光中洗浴的欢乐图景。边框中的左、右各为—男女裸体者,他们对称地分列在两侧。意味着世界的平衡。而洗浴图景中女郎嬉戏的河水,与外框中水的纹样相沟通,喻示着青春生命因爱河而获得活力。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所蕴含的思想性与哲理性。
84
声 音 我思念的女人,我听见你的声音, 一声声地把我呼唤,呼唤, 说你现在不再是与我疏远的模样, 又复是当初我们幸福的容颜。 真是你的声音吗?那么让我看看你, 站着,就象当年等我在镇边, 象你惯常那样站着:我熟悉的身姿, 与众不同的连衣裙,一身天蓝! 也许,这不过是微风朝我这边吹来, 懒洋洋地拂过湿润的草地, 而你已永远化为无知觉的空白, 无论远近,我再也听不到你? 我的周围落叶纷纷, 我迎向前,步履蹒跚。 透过荆棘丛渗过来稀薄的北风, 送来一个女人的呼唤。
85
《福赛特世家》插图
86
“我很难相信婚姻还要剥夺我的事业。婚姻已经夺去了这么多我曾经天真地过分珍视的东西:我的独立、我的工资收入、我的二十二英寸的腰围、我的睡眠、我大多数的朋友,她们因为戴维的无礼而离我而去;还夺去了整整一大串明确知道的东西以及更多的模糊的附属的东西,如希望和期待。”
87
1974年10月德拉布尔在给好友瓦勒里·格罗文纳迈尔的信中说道:
“她希望通过他得到自己的价值……她需要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通过一个男人看到其它的事物,感觉到另一个生存的方式,她希望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大千世界。” 1974年10月德拉布尔在给好友瓦勒里·格罗文纳迈尔的信中说道: “如果你受了教育后脱离了自己的根基,你是否背叛了自己灵魂中某种永远不可能再生的东西?你是否扼杀了自己生命力的一部分?当我对你说克拉拉在小说中越变越冷酷时,我的意思是指她正在扼杀自己灵魂中的某种东西。”
88
代表理性和智慧的西蒙临死前仿佛听到了“蝇王”在说:
“别梦想野兽会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你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而且分不开,分不开,分不开!…… 我可怜的误入歧途的孩子,你认为比我高明吗?我再警告你,我可要发火了。你看得出吗?没有人需要你。明白吗?我们将要在这个岛上玩乐。懂吗?将要在这个岛上寻欢作乐!别再继续尝试了,我可怜的、误入歧途的孩子,不然我们就会要你的命。明白吗?杰克、罗杰、莫里斯、罗伯特、比尔、猪崽子,还有拉尔夫,他们都要你的命。懂吗?”
89
第35章中写道: “在十九世纪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这是一个妇女神圣的时代;而正是这个时代,你只需要花上几个英镑,或几个先令,就可以弄来一个十五岁的姑娘,玩上一两个小时。这个时候伦敦建造的教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在全国修建的教堂还多。这时伦敦每六十户就有一家妓院(而现在的比例是每六千户才有一家)。婚姻的神圣(以及婚前的贞洁)在伦敦一直是教士们、报纸社论和社会舆论大加宣扬的;而也正是在这时,你从未见到有那么多的社会名流,包括王太子,过着那样荒唐的私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