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受戒 ︱ 汪 曾 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受戒 ︱ 汪 曾 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受戒

2 “出家”当和尚意味着什么? 些“禁止”、契约规定了和尚不同于常人。在一般读 者眼里,和尚正是“不同的人”,是异己的“他者”。
意味着接受某些特定的“禁止”、契约。正是这 些“禁止”、契约规定了和尚不同于常人。在一般读 者眼里,和尚正是“不同的人”,是异己的“他者”。 本文向读者叙述的和尚生活几乎与常人无异, 当和尚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还可以娶媳妇。

3 作者简介 1.生平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 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 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 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 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 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 史博物馆职员。1950年后在北京 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 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 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 (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1980年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受戒》 和《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作 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4 2.经历 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 谈医道,对戏剧与民 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 烈烈的大事很多,例 如启蒙救亡、夺取政 权、反右斗争、“文 革”、改革开放等等。

5 3.代表作 小说集: 《邂逅集》 《羊舍的夜晚》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晚饭花集》 《寂寞与温暖》 《茱萸集》 散文集: 《蒲桥集》 《塔上随笔》 文学评论集: 《晚翠文谈》 《汪曾祺自选集》等 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6 4.散文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寄乡情,花鸟 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娓娓道 来,如话家常。当今社会,对很多市井平民而言,真正具有 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 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散文的精 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 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 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 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 的净土。 他将小说散文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7 寻 根 文 学 世纪80年代,在我国很多作家借鉴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的同时,一部分作家开始了“文学寻根”之旅。其实在创作实践上,一种具有文化品格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早已出现和逐渐形成流派。 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寻根,首先是从强调表现民俗开始的。以描写民俗而著称的沈从文在销声匿迹30多年后,他的风俗画般的小说《边城》重新出版、拍成电影,并得到高度评价。接着汪曾祺的风俗小说问世,他以《受戒》《异秉》《大淖纪事》《岁寒三友》等,着意渲染水乡小城的风俗民情。北京作家邓友梅接连发表了《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等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的民俗小说,天津作家冯骥才发表了《神鞭》等津味小说。由此而延及其他,诸如,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商州初录》、《商州世事》等表现秦汉文化固有粗犷质朴风格的作品,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表现吴越文化的小说,刘心武的《钟鼓楼》、阿城的《棋王》等开掘燕赵文化的小说,这些文学创作的实践,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文化寻根”派的某种文学主张和文学特色。

8 尽管题材风格各异,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1.主张并在创作实践上表现民族古老的文化积淀、对历史与现状的重新思考,对传统文化中以儒、释、道为核心内容的哲学观念以及由此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民族心理进行解剖与反省。 对于地域特色的强调。每一个作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一方题材领域,“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或者是熟悉的环境,都是他们文学的“家园”。在作品中反映特定地域的乡土风光、民俗民情以及文化风俗,并且又自觉地超越地域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着意张扬原始生命力。如描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写生活于此的人们在草原牧场、原始森林、西藏高原、荒原大漠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在那里繁衍生息。对于这些文学作品,虽然有些争议,但作为寻根文学的一种特色是人们认同的。

9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什么叫“受戒”? 2.本文的“受戒”有没有实质性内容? 3.明子受戒是因为甘愿接受清规戒律吗?为什么?
4.一般的称法是“和尚庙”“尼姑庵”,本文为什么把和尚住的地方称为“荸荠庵”? 5. 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英子性格特点的语句,并分析其形象。 6.小说写小和尚和农家少女的感情故事,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文字不多,却用一半篇幅描绘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这是为什么? 7.简析小说的内容、主题、风格特色。 8.作者汪曾祺在本文结束后署明: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是什么意思?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 《受戒》内容详解 1.何为“受戒”? 受戒是出家当和 尚的一种正式仪 式,表明接受佛 门戒律剃光头受 烧戒,是一种很 庄重的“典礼”。

11 2.本文的“受戒”有没有实质性内容?

12 没有。明子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磬,然后挑水、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二师父仁海公然接师母住在荸荠庵里消夏;三师父仁渡因为耍飞铙的绝技而使相好的不止一两个;就连资深的老方丈,也在绣花方丈里藏了一个19岁的小老婆。

13 3.明子受戒是因为甘愿接受清规戒律吗?为什么?

14 明子要受戒并不是甘愿接受什么清规戒律。在他看来,“不受戒就是野和尚”,“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正如小英子所说“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

15 4.一般的称法是“和尚庙”“尼姑庵”,本文为什么把和尚住的地方称为“荸荠庵”?

16 “和尚庙”“尼姑庵”是俗人约定俗成的想法,可是荸荠庵住的却是和尚,这一看似荒谬的事实说明这里的和尚对于名份、形式是看轻的,当地的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这正好印证了和尚的俗人化与宗教的世俗化。这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读者阅读期待中和尚与佛教的神秘性与神圣性。

17 5. 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英子性格特点的语句,并分析其形象。

18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语言幽默,心直口快;
“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大摇大摆地走了。”——性情纯真,无所顾忌;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性格直爽,敢于追求爱情。

19 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这一片空间里的人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忌讳”的约束。小英子初次见到明子,就很自然地把半个莲蓬扔给他吃,以后就熟如一家人,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母亲斥责明子时,径直叫他“儿子”,后来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儿子。明子帮着小英子姐妹画绣花,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一起踩水,一起采荸荠……“男女授受不亲”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了,少男少女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滋养起了一种最自然的相互依恋的情感。明子在善因寺受完戒,小英子驾船去接他。她不让明子将来去当方丈,也不要他当沙弥尾,明子都答应了。小英子接着更是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要给他做老婆,已当上和尚的明子眼睛睁得鼓鼓的,答应了。本文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淳厚的民风得到了升华与深化。“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这里奇特地统一起来了。

20 相比明子,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意后才以身相许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诚;她很大胆,但很谨慎。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21 6.小说写小和尚和农家少女的感情故事,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文字不多,却用一半篇幅描绘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这是为什么?

22 小说《受戒》里描写普提庵这个环境,不像宗教禁地,倒像一座美丽的桃花源。明海虽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但从创作心理学而言,他只是一个意象,一种理想。作者的本意不在于写出人物形象或历史真实之类,而在于借助这个意象,这片伊甸园,曲折含蓄地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与追求。总之,写环境是为描写人物服务的,没有特定的环境就没有特定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就没有了作者特定思想感情寄托之所在。

23 7.简析小说的内容、主题、风格特色 《受戒》以明海受戒前后所见所感及其与英子的友情为线索,展现了南方水乡风物习俗和人情之美。 通过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否定批判清规戒律。 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24 8.作者汪曾祺在本文结束后署明: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是什么意思?

25 这一简单的“注脚”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篇与“正式文本”(“正文”)平行存在的、对其进行“解构”说明的“次文本”。意味着: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只是真实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它或许存在过,但已经永逝不复返了。梦既无从寻觅,唯有诉诸语言的想象才可能是真实的,于是《受戒》这一文本的产生,其全部用意似乎都在于圆作者的那一个梦。

26 微电影《受戒》http://www. iqiyi. com/weidianying/20120521/fe3b08df6fb7eddb
微电影《受戒》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昆山电视台 2012年联合摄制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3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 参赛影片


Download ppt "受戒 ︱ 汪 曾 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