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存在主義 許方競 曾梓翔 呂思緯 指導老師:李開濟
2
大綱 1。存在主義為何? 2。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 3。存在主義的相關作品
3
存在主義特徵 重視單獨的個人 強調主觀真理 重視個人的自由與抉擇
4
背景 在世界大戰的時代 ,法國Verdun的大屠殺,俄國 布爾什維克的恐怖,義大利及德國的亂象, 西班 牙內戰....整個文明化過程及政治理性幾乎崩潰, 另一方面,在科學,技術,文學,哲學...等學術 上 或許是另一個轉捩點。 人們現在已經自由了,成為”民主公民”,但在傳 統價格毀滅之際,必須尋求有共識的價值,那是一 個現代人能相信,可做為指導原則的盲目力量,於 是進入了”存在主義”的世界
5
存在先於本質 存在主義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沙特的格言: 「存在先於本質」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 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 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 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 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人物, 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 根據沙特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說明「人首先存在著, 面對自己,在世界中起伏不定--然後界定他自 己」。
6
沙特的存在主義否認神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 規則的存在。沙特反對任何人生中「阻逆」的 因素,因為它們縮小人的自由選擇的餘地。假 如沒有這些阻力的話,那麼一個人的唯一的要 解決的問題是他選擇哪一條路走。然而人是自 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潛力與可能。
7
總歸沙特的存在主義 沙特的存在主義屬於無神論,否認上帝的存在,強 調人類的存在先於本質。 沙特藉由否定上帝的存 在,進一步去否定人類擁有既定且共通的人性,因 為人不再是依據上帝心中的「the conception of men」所創造出來。沙特強調人類在一開始只是純 粹地存在,存在的那一剎那他是虛無的 (nothingness)。他沒有固定不變的人性,也沒有 預先既定的本質。存在於這個世界之後,他唯有透 過自己的行動來定義自己,透過自己的意志來塑造 自己;也就是說,人類的本質是自己加上去的而非 命定的。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8
存在主義和其他哲學的不同處 Part1 方法上 (從客觀世界轉向主觀世界) 西方哲學傳統自蘇格拉底以來到德國觀論時期都有一 個共同特色,就是尋找客觀真理。以就是以客觀觀點 尋找永恆的真理或知識。而存在主義可算是對這種方 法的革命。以海德格為例,他主張所有的一切知識其 實都由主觀觀點獲得,當我們跳脫主觀尋找客觀知識 時,我們的知識系統就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例如,我 們無法證明客觀世界真的存在等等。所以他認為,我 們必須返回主觀世界重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9
存在主義和其他哲學的不同處 Part2 內容上 (存在先於本質) 西方哲學的另一個傳統特色是,理性思考的內 容重於感性心靈的感受。存在主義運動認為應 該要反過來。因為心靈感受才是人類存在最重 要的東西。舉例來說,存在主義者反對笛卡兒 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兒用思考作為人類存 在的根據 (笛卡兒認為思考是人類的本質),但 是,存在主義卻認為存在本身的自覺就是存在 的依據,而存在之後,才有所謂的思考,所以, 對存在主義來說應該是: “我在故我思”,這 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存在先於本質”。
10
比較比較….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苖 卡爾說的,他將思想 做為人存在的依據, 換句話說,笛卡爾認 為人之所以存在,是 因為人會思考。
世間一切都有可能是 假,但我在思考是真, 我思故我在。 存在先於本質 人要先存在,之後才 會有所謂的「本質」。 因為你「存在」,所 以你「會思考」、或 是「正在思考」。 何謂本質??
11
人… 人是先存在的,然後再透過自由的選擇, 去界定自己,為自己找到本質。也就是說, 存在主義者認為,人最剛開始的存在,沒 有所有我們現在所依靠的先驗性道德或普 遍性價值,而你可以依你自己的喜好去形 象自己,界定自己,而且是自由沒有拘束 的。
12
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 沙特 祈克果
13
尚‧保羅‧沙特
14
簡介 出生於富裕家庭 多次轉學最後沙特考上了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cole Normale)攻讀哲學
二次大戰期間曾經淪為戰俘,對他的思想也有很大的 影響。 大戰結束後,沙特主編了評論雜誌《現代》而後沙特 開始被人稱為存在主義者 存在主義演講
15
文學 《自由之路》 第一卷《理性時代》和第二卷《延緩》 第三部《心靈之死》
16
戲劇 無路可出
17
哲學 沙特的哲學是一種激進的自由意志主義。這種理論 和決定論相對,認為人類有絕對的自由。尼采名言 『上帝以死』可以看作沙特哲學的一個基本前提, 沙特說:「人是行為的總和,是選擇的結果。」人 必須選擇自己的價值準則。選擇後採取行動,就得 為後果負責。 沙特認為:懦夫是他自己怯弱,英雄是他自己勇武 ;是懦夫或是英雄不由當事人自行認定,而由別人 依照他行為的總和評判。 人的本質既然是行為的總和,則生命的意義就要當 事人以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夢想、期望與潛能 因而都是欺人、無用而消極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所以也沒有所謂的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
18
概念一~上帝已死 人都可以自由選擇 自在(l‘en-soi),或自在的存在 自為(le pour-soi),自為的存在。
具備無限可能的「自為」主體
19
概念二~自欺 否認潛意識 自欺是人對自己的自由的逃避和否定造成的
20
概念三~虛無 從理想的狀態回頭看自己,而否定眼前的自己 虛無不表示否定生命的意義
21
概念四~自己創造自己 存在先於本質
22
概念五~對他存有 (Being-for-others)
為一種互相對象化的循環
23
齊克果 丹麥哲學家、神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 之父。 祁克果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24
齊克果人生三階段--我如何成為一個基督徒
祁克果將人的存在描述成三種不同層次:感性、倫 理和宗教性,人生的提昇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 個階段就是一個修養的境界或存在境界。 感性:感性階段是一個試驗性的階段。在這階段中 的人,只對各種可能性作試探,而不會遽下決心﹑ 將自己投入﹑從而作出熱情的抉擇。 一個人在青少年階段往往會以感性為主,所謂感性,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話用 了兩個今朝,是為了強調他不想昨天,也不想明天, 而只看當下、現在。昨天發生的事已經過去了,悔 恨又能如何?同樣的,即使我告訴你:今天好好努 力,明天就會有好的成果。可是有沒有明天呢?
25
享樂不好? 享樂分為很多層次,若只把享樂定位在身體的、本 能的需要,是屬於較低的層次。因為人的生命有整 體的需求,而感官的滿足來得快、去得快,刺激必 須不斷增強,但是效果則會漸漸遞減,到最後變成 完全沒有自我,活在一個官能的流動過程之中,這 種享樂的背後實際上是痛苦。
26
倫理性 此一階段的特色是向內要求自己,把過去、現在、 未來連貫起來,如此一來,生命就完整了。 舉例來說,如果我告訴所有同學下星期要考試,那 麼下星期一定要實現這個承諾,否則就是沒有倫理 的觀念。如果我下星期到學校,因為心情很好,臨 時決定不考試,固然皆大歡喜,但這樣等於過去和 現在沒有連貫,生命無法完整。
27
宗教性: 宗教階段與倫理階段的關係密切,其間的些微的不同 是,在倫理階段之中的人格統一,只基於抉擇和投入, 但在宗教階段中的人格統一,更加上要接受上帝的意 志。(他認為存在主義是基督徒思想模式的開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兩難的抉擇,或遇上道德 的困境,這個時候則必須依祂。本質上人的生命是脆 弱的,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宗教裡面的依祂也是 一種真誠的表現。
28
舉舊約聖經為例,上帝為試探亞伯拉罕,要他將愛 子燒了獻祭。宗教性的實踐有時會要求一個人將其 倫理性的實踐擱置,在宗教階段中的人,有時會面 對「棄聖而取善」的引誘。宗教生活即個人和絕對 者之間的關係,這關係超過一般的道德規律以上, 亞伯拉罕必須接受宗教範疇的吊詭性,他必須違反 愛自己的子女﹑不可殺人等普遍的道德規律,因為 絕對者親自向他作了特殊的要求。
29
香水—存在主義?! 這將是最完美的香水。 以少女的絕妙體香為基底,含 苞待放的芬芳為主幹, 他將用這瓶香水,把她們的美 永永遠遠地收藏… 一個從出生身上就完全沒有味 道的男子葛奴乙,卻是個嗅覺 天才,他能製造出全世界最獨 一無二的傑出香水,這些香水 的製作方式和一般的並無不同, 唯一差別之處,是他所使用原 料—處女的體香,只要是葛奴 乙挑選中的女子,他便不計一 切代價將她殺害,將新鮮的屍 體身上的香味用來作成香水的 材料,讓這個香味永遠只專屬 他一個人……。
30
主角有著過人的嗅覺,可是就不能找出自己的氣味, 明顯就是有關於「存在」的隱喻。存在主義有謂, 「存在先於本質」,而由於我們存在之前並沒有被 定下我們的目的、意義,因此我們的存在是先於任 何的目的,亦因此,人是不可能從自身之中找到自 己的存在意義,所有的目的、意義亦要從外在探求。 因此,故事中的主角亦被設定為沒有體味(沒有預 先設定的存在意義)的個體。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 的氣味不正是表明了人的獨特性,那不就是存在主 義所強調的獨一性嗎?
31
主角發現了自己沒有體味之後的瘋狂、徬徨、無助 正好反映了活在當下的人的無奈,然後他為自己建 立了意義,在電影的末段賦予了自己氣味(存在的 意義)。
32
套用在齊克果三階段 感性階段:主角有著過人的嗅覺,正常而言應該 會對臭味有更大的反感,可是主角並沒有如此對氣 味選擇,反而對所以的氣味,花、水果、人、以至 死老鼠都懷著好奇去嗅清楚所有氣味,不懷好感及 反感。這正是對所以東西作試探的最佳反映。 (感 性的階段是試驗性的階段)
33
倫理階段:絕望令人進入實踐的階段,為了實踐, 因而有了抉擇(抉擇包含著投入的意味)。全片最 主要的抉擇出現於主角開始尋求「脂存法」因此開 展了他「真實的存在」之路。
34
宗教階段:在故事發展至將主角送到斷頭台的時候 正好可體現這階段,最明顯的莫過於劊子手說出的 一個字--「天使」,另外引入了主教這些人物亦 側寫了這意義。女兒被殺的父親下不了手,亦可視 之為他了解主角是依從上帝的意旨行事,因此放棄 殺他的念頭。
35
最後再說說(應該是最多人感不明所以的)結局。 電影以一個荒誕的形式作結尾,搬出整個城市的人 在集體性交。可是放在這電影之中,不就正好表明 了人類對「存在」的追求其實是如此的本能性,主 角對「存在」以本能地追求,人們對之亦報以本能 性的活動作答覆。正所謂「食色性也」,正好就反 映出「本能」這一點。最後主角(以及之前所提及 的三個角色)以死作故事的終結,其實亦從另一方 面表現了「存在」,死亡其實就是存在的一個特徵, 或許可說為一種反證吧! 来自: DEREK.SIN GAP
36
例題1 下列何者為存在主義 A.紀完美認為他可以表現得如此完美,是因為上帝的 恩典
B.紀完美認為他可以表現得如此完美,是靠自己認真 付出而來的
37
結語 存在主義的存在(Being)一詞本身,就是一個值 得注意的題材,因為只有人有資格使用這兩個字。 如果我問:桌子存在嗎?椅子存在嗎?這個問題其 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無論你問不問這個問題,這 些東西都是原來的樣子,不會改變。宇宙萬物之中, 除了人之外,都沒有資格使用存在這兩個字,因為 存在不只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存在不是死 的,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能夠自由的選擇。換 句話說,存在就是抉擇,就是 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
38
青年階段的我們,處於感性階段,特色是外馳,亦 即向外追逐。這個階段的人到最後會感到憂鬱 (melancholy),因為他們會覺得只有今天沒有明 天,而過去的自己又不再回來。
為什麼會這樣??
39
還是需要出口?
40
我們有屬於自己的豐富 我們有同一個方向 其實…… 挖靠!!!!!
41
因為我們存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