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生物科學與農業 第三節-基因改造生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生物科學與農業 第三節-基因改造生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生物科學與農業 第三節-基因改造生物

2 前 言 要減低基因改造生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應從 了解其本質開始,更進一步探究其可能對生態 及人類造成的影響,然後訂出安全評估的指標
前 言 要減低基因改造生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應從 了解其本質開始,更進一步探究其可能對生態 及人類造成的影響,然後訂出安全評估的指標 ,並確實做好安全評估與管理。 螢光魚

3 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 1.農業生物科技改變了農作物的特性(抗病蟲害、耐除草劑、抗旱、特殊風味、強化營養成分及生產具特殊療效成分等),可提升作物產量、生產具高附加價值之農產品、藥品等。 2.實例:番茄成熟後會很快變軟、腐爛,但基因改造的新品系番茄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新鮮品質,因此有利於延長自產地到市場的運送與販售期。 Why?

4 基因改造番茄 (補充) 1.番茄是第一種基改食物,於1994年上市。 2.科學家藉由抑制番茄內分解果膠的酵素, 延緩番茄成熟、軟化。
3.由於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基改番茄在 1997年退出市場。 4.研發方向改為人不會直接吃到的作物, 如目前全球種植面積最大的基改作物: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5 基改作物及改良的性狀 1.目前已有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番茄 、馬鈴薯、油菜與水稻等,能抗病蟲害 ,可減少農藥的噴灑,進而增加產量。
2.將某些生物特有的耐寒、耐旱或耐鹽等 基因轉殖於作物上,使新品系基因改造 作物可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有助於拓 展可耕地而增加糧食產量。

6 基因改造作物的世界 2009年種植基因改造種子的國家, 種植面積大小前六名依序為: 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及中國。

7 全球基因改造玉米種植概況 自1996年起全球之工業化、發展中國家的 基因改造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提升

8 全球前四名基因改造作物的成長趨勢 大豆是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因改造作物, 且逐年提升中。

9 四大基因改造作物占種植總面積之比例 2014年四大基因改造作物中,基因改造大豆 的種植面積已遠大於一般大豆;而基因改造
油菜與玉米占該作物總種植面積仍較低。

10 基因改造作物轉殖性狀種類與之比例 轉殖耐除草劑的基因所占比例最高

11 營養加強型的基改作物-黃金米 2000年瑞士科學家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將來自 細菌和黃水仙花中的三個基因轉殖到稻米中,
培育出富含胡蘿蔔素的新品系稻米,稱為黃金米 。胡蘿蔔素在人體會轉化為維生素A,食用 黃金米可預防因缺乏維生素A而造成的夜盲症。

12 基因改造生物對生態的影響 人們對基因改造生物以及其產物產生了許多疑慮。例 如:可能不利於生物多樣性與永續利用,而對生態造
成影響;甚至有危害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等,因此, 部分國家並未核准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 影響 說明 威脅非目標生物 轉殖到農作物中的抗蟲基因,除了殺死目標害蟲之外,也可能傷害其他昆蟲而影響生態平衡。 降低生物多樣性 已轉殖抗病蟲害基因的作物有可能成為超級植物,影響其他植物的生存機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導致抗性害蟲滋長 長期種植抗蟲作物,可能加速能忍受抗蟲毒素的抗性昆蟲演化,就如同人們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細菌廣布。 轉殖的基因可能會散布到其他物種 轉殖到農作物的耐除草劑基因,若經由傳粉雜交轉移到周遭的雜草,可能導致耐除草劑的「超級雜草」出現。屆時,除草劑已無法發揮功效,又須另謀對策解決超級雜草的蔓生。

13 星連玉米事件 1.基因改造作物田間試驗與種植過程,皆須嚴謹 的管控,否則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
2.星連玉米(Star Link corn) (1)美國安萬特開發的可抗蟲害之基因改造玉米。 (2)1998年獲准使用於飼料中,但該玉米含有一 種可能會引起人類過敏之外來基因。 (3)2000年發現市售食品中出現星連玉米的成分 ,因此,全面停止種植與回收。 (4)2年後,在日本仍發現來自美國的食用穀物中 尚含有星連玉米的成分。 (5)基因改造作物的管控若不夠嚴謹,轉殖的基 因可能外流,並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威脅。

14 基改生物在社會倫理和法律的爭議 1.倫理議題:人類是否可以運用基因轉殖技術以扮演改造生命、創造生命的角色? 2.法律層面:
(1)基因改造生物的智慧財產權之釐清與 歸屬問題。 (2)基因改造作物之高經濟價值所引發的 國際貿易爭端,與環保條約的衝突。

15 基因改造生物的安全評估 基改生物釋出之前需經過審慎的安全評估, 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如:
1.抗病基因改造作物可能產生新病害或導致 次要病害發生,也可能損害有益微生物。 2.抗蟲基因改造作物可能使目標害蟲產生抗性 ,使次要害蟲大發生,或不利於有益昆蟲。 3.昆蟲種類與數量繁多,是自然界複雜食物鏈 中的重要成員,若昆蟲種類組成或族群數量 發生變化,可能引起環境中一連串生物相的 改變,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

16 基因改造生物的安全評估 (續) 1.基因改造作物釋出前,必須於隔離的溫室、 網室或隔離田進行測試,通過環境安全風險
評估,才能適於種植於一般田區。 2.環境安全評估通常要考慮該植物轉變為雜草 的可能性、基因外流的可能性、對目標與非 目標生物的影響和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 3.藉由評估的過程,可了解所有可能發生的損 害以及損害發生的機率和後果,並且預先做 好防護措施,以降低實際的環境風險。

17 蘭 花 蘭花又稱「王者之香」,是開花植物中 多樣性最多的一科,目前約超過25,000種 ,皆多年生草本。

18 蘭花的形態 1.花瓣、萼片各3片:上側的花瓣2片成對,而 最下方的花瓣稱為「唇瓣」,其顏色與形狀 迥異,可引誘昆蟲達到授粉之目的。
2.雌雄蕊合一,稱為蕊柱,頂端含有2~8個花粉塊

19 蘭花的根與莖 1.莖為貯存養分及水分的器官。 2.根有共生菌與其共生。

20 蘭花的無性生殖 1.分株法:適用於複莖類的蘭花,如:嘉德麗 雅蘭和文心蘭,以分株的方式剪下分叢種植
2.扦插法:取一段蘭花的莖插在合適的介質中 長成新個體,稱為扦插法。

21 蘭花的無性生殖 (續) 3.組織培養法:利用植物細胞發育成新個體 4.無菌播種:由於蘭花的種子沒有胚乳,在
自然環境中須藉由共生菌提供的養分才得 以生長。無菌播種是將種子播種在已殺菌 且含有養分的培養瓶中,使之順利發芽。

22 臺灣的蘭花現況 (補充) ◎1879年,臺灣蝴蝶蘭首度在蘭嶼被發現,經 百餘年的育種栽培,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曾
經全世界每兩株蝴蝶蘭,就有一株來自我國 ,因此臺灣具有「蝴蝶蘭王國」的美譽。 ◎2005年在臺南市後壁區建立了蘭花生技園區 ,發展蘭花產業,並開始舉辦大型的國際蘭 花展,目前已成為世界三大蘭花展之一。 ◎2009年蘭花外銷的金額高達8,680萬美元,約 占整體花卉總出口金額的78%。其中以蝴蝶蘭 更占我國蘭花出口的大宗。


Download ppt "第一章:生物科學與農業 第三節-基因改造生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