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2 妙法蓮華經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梵云:薩達摩芬陀利迦修多羅 華譯:正妙法白蓮華契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3 妙法: 梵語曰薩達摩, 譯為第一最勝之法不可思議; 有粗、細、微、玄、妙等五法。 觀自性自在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起無量方便法門者。
妙法蓮華釋義: 妙法: 梵語曰薩達摩, 譯為第一最勝之法不可思議; 有粗、細、微、玄、妙等五法。 觀自性自在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起無量方便法門者。

4 蓮華:有二勝義 1、華實同存,表一乘之因果。 2、出水不染,表菩薩之行誼。 ‧佛成道後至今時說權法者,為欲說今實法之方 便,猶如華之為實而開。此謂之為實施權。 今日前所說之權教悉為方便顯一乘之實法者, 猶如華開而實現,此謂之華開蓮現。一乘之實 法顯了,實法之外無權教,權法悉為實,猶如 實成而華落,此謂之華落蓮成。如此以蓮華表 權實之施開發也。﹝錄自:佛法大辭典,卷中p1204,1205﹞ ‧起行清淨無著無染,所謂應無所著而生其心。

5 蓮華別裁: ‧蓮與荷是俗稱,為古人所謂之芙渠或扶渠。 據爾雅所說,荷指芙渠有莖的葉,蓮是它的 果實,蓮子叫菂,蓮子青心叫薏,花叫芙蓉,
花苞稱菡萏,葉叫蕸,梗子稱茄,本叫蔤, 根部叫 藕。現代人稱荷花、蓮花、藕花、 芙蓉花等等,皆是以偏概全的稱呼。 ‧蓮花生長在淤污泥中而不染著,且具有清香、 潔淨、柔軟、端莊等四德,遂中國雅士稱封它為「花中君子」;佛教則稱之為「花中之王」甚至以它喻為法界真如。

6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開 經 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7 不讀法華,不知 諸佛如來之大事因緣 諸佛如來之方便善巧 諸佛如來之苦心成全 諸大菩薩之大愿大行
不讀法華,不知 諸佛如來之大事因緣 諸佛如來之方便善巧 諸佛如來之苦心成全 諸大菩薩之大愿大行

8 參研法華經之宗旨理念: §從法華經勝義來探討當 今白陽修士的殊勝。 §了解佛法大義及其勝妙 之處。
參研法華經之宗旨理念: §從法華經勝義來探討當 今白陽修士的殊勝。 §了解佛法大義及其勝妙 之處。

9 妙 法 蓮 華 經 品 目: *卷一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卷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卷三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10 妙 法 蓮 華 經 品 目: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持品第十三

11 妙 法 蓮 華 經 品 目: *卷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12 妙 法 蓮 華 經 品 目: *卷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卷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13 妙 法 蓮 華 經 品 目: *卷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卷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14 法華三部經: 1.無量義經 2.妙法蓮華經 3.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法華三部經: 1.無量義經 2.妙法蓮華經 3.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15 *前十四品敘述世尊教化眾生 之本衷以及受記圓滿之殊勝。 ~ 開權顯實(跡門) *後十四品廣述如來本門法身 實相以及諸菩薩持經行化之 聖跡。 ~ 開跡顯本(本門)

16 1.卷二 譬喻品三:火宅三車喻 2.卷二 信解品四:長者窮子喻 3.卷三 藥草喻品五:藥草三別喻 4.卷三 化城喻品七:化城方便喻
方便譬喻引證妙法八說: 1.卷二 譬喻品三:火宅三車喻 2.卷二 信解品四:長者窮子喻 3.卷三 藥草喻品五:藥草三別喻 4.卷三 化城喻品七:化城方便喻

17 5. 卷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八:寶珠繫衣喻 6. 卷四 法師品十 :鑿井求水喻 7. 卷五 安樂行品十四 :髻中明珠喻 8
5.卷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八:寶珠繫衣喻 6.卷四 法師品十 :鑿井求水喻 7.卷五 安樂行品十四 :髻中明珠喻 8.卷五 如來壽量品十六 :良醫善巧喻

18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一 序品第一

19 本品闡述的主題: 1.世尊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 菩薩,遂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無量義經,教菩薩法。

20 2.彌勒菩薩示疑,啟請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 以宿命智慧,敘述過去有佛日 月燈明如來,覺行渡化諸大士 以及諸善男子等一段因緣。 示明今世尊放眉間白毫相光之 不可思議莊嚴法相緣由,且將 開演殊勝難得之大法會。

21 菩薩摩訶薩: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 無緣大慈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 同體大悲

22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

23 本品闡述的主題: 1.諸佛妙智,覺行圓滿,成就諸法實相,非人天後得智慧所能思義理解。然本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為示導佛子明心見性,達本還原,而開演言教,種種譬喻,廣開方便知見法門。

24 2.大智舍利弗,誠心敬意三請世尊,懇請明示甚深微妙法意。之後,世尊宣說,此法華法會殊勝難得難遇;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知見,使得清靜故。

25 3.諸佛世尊,渡化眾生,行方便法門,而開初善、中善、後善之法;分小乘、中乘、大乘之別;設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門;分別引導佛子發心修行。然而,此法華法會中,世尊才明示:「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26 4.發心修行,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者。須經天命明師,示導明 心見性;如否,自謂阿羅漢辟支 佛者,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4.發心修行,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者。須經天命明師,示導明 心見性;如否,自謂阿羅漢辟支 佛者,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27 五濁惡世: 劫 濁: 見 濁: 命 濁: 煩惱濁: 眾生濁:

28 五濁惡世之 劫濁:生當末世、饑饉、疾疫、刀等 相繼而起、生靈塗炭、永無寧日。 即說: 世間充滿戰爭、饑饉、疾病之惡濁 (三災八難)

29 五濁惡世之 見濁: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 異說紛紜、莫衷一是。 即說: 邪見妄想、無正知正見之偏行。

30 五濁惡世之 命濁:眾生因煩惱叢集、心身交痒、 壽命短促。 即說: 業障業報深重、不知修福植慧。

31 五濁惡世之 煩惱濁:世人貪於愛欲、嗔怒諍鬥、 虛誑不已。 即說: 依名利慾望而困惑之惡濁。

32 五濁惡世: 眾生濁:世人每多弊惡、心身不淨、 不達義理。 即說: 不知修心養性之偏見無明、人心事 用而不信因緣果報之惡濁。

33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34 本品闡述的主題: 1.舍利弗深明諸佛如來 ”隱實覆相,權巧方便”之妙智 慧,斷諸疑悔,身意泰然, 終究得到世尊之授記。

35 2.火宅三車喻(一) 示明諸佛如來,方便善巧, 引導眾生正本清源之慈心悲愿。
2.火宅三車喻(一) 示明諸佛如來,方便善巧, 引導眾生正本清源之慈心悲愿。

36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二 信解品第四

37 信: 一大事因緣之殊勝 解: 如來方便善巧之妙慧
信: 一大事因緣之殊勝 解: 如來方便善巧之妙慧

38 本品闡述的主題: 1.迦葉尊者、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四大弟子,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深自慶幸,獲大善利,而重發心愿、以喜樂之心,成就眾生。

39 2.長者窮子喻(二) 示明四大弟子 ”信一大事因緣之殊勝, 解如來方便善巧之妙慧”。
2.長者窮子喻(二) 示明四大弟子 ”信一大事因緣之殊勝, 解如來方便善巧之妙慧”。

40 三三昧: ‧新稱云三三摩地,譯曰三定、 三等持。 有漏定謂之三三昧; 無漏定謂之三解脫。 解脫即能入涅槃無漏之門也。

41 ‧三三昧之義: 一、空三昧: 與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 之三昧也。 觀諸法為因緣生、無我無我所 有、空此我我所二者、名之。 (觀諸法空性)
‧三三昧之義: 一、空三昧: 與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 之三昧也。 觀諸法為因緣生、無我無我所 有、空此我我所二者、名之。 (觀諸法空性)

42 二、無相三昧: 與滅諦之滅、靜、妙、離四行 相相應之三昧也。離色聲香味 觸五法、男女二相及成壞空三 有為等十相為因緣者、名之。 (證悟諸法無相本質)

43 三、無願三昧﹝無作三昧﹞: 與苦諦之苦、無常二行相集諦 之因、集、生、緣四行相相應 之三昧也。一切諸法假合無常 無所願求、名之。 (於行住坐臥,無造作之念行)

44 三苦: 苦苦:業 障,業報苦。 (身心受之苦) 壞苦:煩惱障,無常苦。 (偶現樂境,失去受之苦) 行苦:迷惑障,不安苦。
苦苦:業 障,業報苦。 (身心受之苦) 壞苦:煩惱障,無常苦。 (偶現樂境,失去受之苦) 行苦:迷惑障,不安苦。 (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之苦)

45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三 藥草喻品第五

46 小樹: ‧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若諸菩薩、智慧堅固 了達三界、求最上乘。 大樹: ‧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億數 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復有住禪 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 放無數光、度諸眾生。

47 小藥草: 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 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 中藥草: 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 得緣覺證。 大藥草: 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

48 本品闡述的主題: 1.如來真實功德圓滿,以智方便, 觀機設教,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所言不虛,當信受奉行。

49 2.藥草三別喻(三) 示明諸佛如來方便善巧,初衷一片真心,無所分別,引導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然而依眾生之發心大小,受用自然有所差別,成就自然有所高下。

50 3.如來說法,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無所分別。
3.如來說法,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無所分別。

51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三 授記品第六

52 授記之義: 梵云:和伽羅﹝Vyakarana﹞ 十二部經之一。 佛對發心之眾生授與當來 必當作佛之記別也。

53 四種授記: 一、未發心而與授記: 有眾生往來五道、諸根猛利好樂大法、佛知是人自此過阿僧祇劫、發無上菩提心、又過阿僧祇劫、修菩薩行、度無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過若干阿僧祇劫成無上菩提、號字如是國土如是、乃至滅 後法住歲數如是、謂之。

54 二、適發心已得授記: 有人久植德本、修習善行、勤心精進、諸根明利、是人發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薩位出過八難、如是等人適發心已得授記、謂之。
二、適發心已得授記: 有人久植德本、修習善行、勤心精進、諸根明利、是人發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薩位出過八難、如是等人適發心已得授記、謂之。

55 三、密授記﹝隱覆授記﹞: 有菩薩求無上菩提、行種種之施、勤行精進求諸善法、密行內煉具足、故佛以威神力密作當得成佛之授記、謂之。
三、密授記﹝隱覆授記﹞: 有菩薩求無上菩提、行種種之施、勤行精進求諸善法、密行內煉具足、故佛以威神力密作當得成佛之授記、謂之。

56 四、現前授記: 有菩薩久集善根無不具足、常修梵行、觀無我空、於一切法得無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則於一切大眾現前記其成佛之事、謂之。
四、現前授記: 有菩薩久集善根無不具足、常修梵行、觀無我空、於一切法得無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則於一切大眾現前記其成佛之事、謂之。

57 本品闡述的主題: 1.授記:和伽羅,佛對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發廣大救渡眾生菩提心愿者,授與當來必成就佛之記別也。

58 2.授記摩訶迦葉,名曰光明如來, 國名光得,劫名大莊嚴,佛壽十 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記須菩提,號曰名相如來, 國名寶生,劫名有寶,佛壽十二 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59 授記大迦旃延,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如來,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記大目犍連,號曰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劫名喜滿,國名意樂 ,佛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60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三 化城喻品第七

61 本品闡述的主題: 1.釋迦牟尼佛敘述一段本事因緣, 一脈慧命相承;秉持一貫真傳, 佛所護念,教菩薩法,皆當入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之慧,唯
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

62 2.化城善導喻(四) 示明諸佛如來,利誘方便善巧, 引導眾生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究竟實相,以達本還原。
2.化城善導喻(四) 示明諸佛如來,利誘方便善巧, 引導眾生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究竟實相,以達本還原。

63 ◎四諦十六相: 四諦之苦諦: 苦 相-觀此身生老等八苦 空 相-觀因緣所生,剎那變異, 無常終極 無常相-觀因緣假合,生滅變異, 遷流無間
苦 相-觀此身生老等八苦 空 相-觀因緣所生,剎那變異, 無常終極 無常相-觀因緣假合,生滅變異, 遷流無間 無我相-觀因緣假合,諸法無實體性

64 四諦之集諦: 因 相-觀種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觀招引自果 生 相-觀前苦果盡更生後苦果 緣 相-觀和合眾緣驅使眾生輪 迴生死
四諦之集諦: 因 相-觀種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觀招引自果 生 相-觀前苦果盡更生後苦果 緣 相-觀和合眾緣驅使眾生輪 迴生死

65 四諦之滅諦: 滅 相-觀除生死之愛因與業使, 諸漏已盡,生死斷滅 靜 相-觀生滅無常中體證無我, 三毒除盡,此心不亂,故起靜相 妙 相-觀證緣起不變法性,出離三 界,無諸憂患,故現妙相 離 相-觀永離愛染,安住法性

66 四諦之道諦: 道 相-觀行正道摧迫偏邪 如 相-安住正知正見,道契真理 行 相-依聖道之正知正見, 行證涅槃 出 相-以聖道之正知正見, 出離三界

67 四聖諦顯明世間、出世間、生死、 涅槃之正知正見因果, 苦為迷果-示相、集為迷因-溯源, 為世間生死流轉 之因果; 滅為悟果-涅槃、道為悟因-行證, 為出世間生死還滅之因果。

68 三轉四聖諦十二法輪的關係: 示相:佛對利根者說,使其一聞即悟; 勸修:佛對中根者說,使其信受奉行; 作證:佛恐鈍根者,仍然不能信解受持
遂以自覺證相以明非虛,取信眾 生,使其消除疑慮。

69 苦諦-苦果: 初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轉 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苦諦-苦果: 初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轉 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70 集諦-苦因: 初轉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轉 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集諦-苦因: 初轉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轉 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71 滅諦-樂果: 初轉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次轉 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滅諦-樂果: 初轉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次轉 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72 道諦-樂因: 初轉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轉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道諦-樂因: 初轉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轉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73 從三轉來說,亦即 初轉-示相: 苦諦:此是苦,逼迫性 集諦:此是集,招感性 滅諦:此是滅,可證性 道諦:此是道,可修性

74 次轉-勸修: 苦諦:此是苦,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汝應修
次轉-勸修: 苦諦:此是苦,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汝應修

75 三轉-作證: 苦諦: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我已修
三轉-作證: 苦諦: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我已修

76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77 本品闡述的主題: 1.世尊稱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說法人中 第一、並得受世尊授佛印記。 授記富樓那尼子,號曰法明如來,
國名善淨,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劫名寶明,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

78 2.授記阿若憍陳如及五百阿羅漢, 皆號曰普明如來。
2.授記阿若憍陳如及五百阿羅漢, 皆號曰普明如來。

79 3.寶珠繫衣喻(五) 示明眾生身懷無價寶珠,而不自知;諸佛如來,教菩薩法,令發一切智心,證悟自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寶珠繫衣喻(五) 示明眾生身懷無價寶珠,而不自知;諸佛如來,教菩薩法,令發一切智心,證悟自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0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81 本品闡述的主題: 1.釋迦牟尼佛敘述與阿難一段因緣,並得受世尊授佛印記。 授記多聞阿難,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國名常立勝旛,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

82 2.授記密行羅侯羅,號蹈七寶華如來,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

83 3.授記學無學二千人,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84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法師品第十

85 法師者: 淵博深究佛法,樂善傳法渡眾, 善說法要精修行者。
法師者: 淵博深究佛法,樂善傳法渡眾, 善說法要精修行者。

86 法師具十德、行四法: 十德: 善知法義、能廣宣說、 處眾無畏、無斷辯才、 巧方便說、法隨法行、 威儀具足、勇猛精進、 身心無倦、成就忍力。
法師具十德、行四法: 十德: 善知法義、能廣宣說、 處眾無畏、無斷辯才、 巧方便說、法隨法行、 威儀具足、勇猛精進、 身心無倦、成就忍力。

87 行四法: 廣博多學、 善知世間、 得禪定智慧、 不增不減如法修行。 ~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
行四法: 廣博多學、 善知世間、 得禪定智慧、 不增不減如法修行。 ~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

88 本品闡述的主題: 1.世尊告藥王菩薩,若眾生,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之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如來滅度後,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廣為人說法華經者,則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荷擔如來聖業。

89 2.鑿井求水喻(六) 示明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道者,當以諸佛如來前,聞解修習妙法華經,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鑿井求水喻(六) 示明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道者,當以諸佛如來前,聞解修習妙法華經,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90 3.世尊告知藥王菩薩摩訶薩,此妙法蓮華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此經乃諸佛如來之所守護。

91 4.宣說妙法蓮華經之三法要: 入如來室, 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
4.宣說妙法蓮華經之三法要: 入如來室, 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

92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 欲為四 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 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93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見寶塔品第十一

94 本品闡述的主題: 1.大樂說菩薩摩訶薩示疑,世尊敘述多寶如來之重願深行。

95 2.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請願欲見多寶如來全身;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悉以來集,而後,以右指卻關鑰鎖,開七寶塔戶,如開大城門;爾時,多寶如來與釋迦牟尼佛分座於寶塔中,示一貫傳承之禪機。

96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97 本品闡述的主題: 1.世尊敘述因地修行,一心求法大乘,名妙法蓮華經,時有仙人,供給所須;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也。依此因緣,授記提婆達多善知識,號曰天王如來,世界名天道,正法住世二十劫。並且宣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有大受益。

98 2.多寶世尊,所從智積菩薩啟請,問文殊師利菩薩法王子,此妙法蓮華經,甚深微妙,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時,有娑竭羅龍王女,即身示現,依妙法蓮華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實相之一段大顯化。

99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四 勸持品第十三

100 本品闡述的主題: 1.藥王菩薩摩訶薩,大樂說菩薩摩訶薩,五百阿羅漢得受記者,及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與諸比丘尼得受記者,信受奉行,誓願護持,宣說書寫,種種供養,此妙法蓮華經。

101 2.授記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 授記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 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
2.授記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 授記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 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

102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

103 本品闡述的主題: 1.世尊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是 妙法蓮華經者,當安住四法, 即身安樂行(正身行)、
語安樂行(正語行)、 意安樂行(同體大悲行)、 愿行安樂行(無緣大慈行)。

104 2.髻中明珠喻(七) 示明此妙法蓮華經是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猶如強力轉輪聖王,獨王頂上有此一明珠,不以與之。
2.髻中明珠喻(七) 示明此妙法蓮華經是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猶如強力轉輪聖王,獨王頂上有此一明珠,不以與之。

105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五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106 本品闡述的主題: 無量無數菩薩從地湧出。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前,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多寶如來與釋迦牟尼佛。是菩薩眾中,有四導師: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淨行菩薩,安立行菩薩,是四菩薩為上首。在大眾前,各共合掌,請安世尊,如來安樂,少病少惱;

107 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等心生疑惑,世尊慈悲,宣示諸佛智慧,自得阿耨多婆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菩薩令調伏其心,令發道意。此諸菩薩,常隨護持,廣演妙法蓮華經。

108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109 本品闡述的主題: 1.諸佛如來,為何示現涅槃入滅之相:使眾生,起難得握機之想、除依侍之想、順應自然現象之想。

110 2.良醫善巧喻(八) 示明諸佛如來成佛以來,甚大久遠其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然而,眾生德薄,智慧膚淺,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之中,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當取滅度,非實滅度,雖不實滅,而言滅度,以善導眾生惜福惜緣。

111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五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112 本品闡述的主題: 諸佛如來,其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引導眾生明如來現世行化之四信(一念信解、解其言趣、 聞持供養、深信觀成);

113 及涅槃滅度之五品 (直起隨喜心、自受持讀誦、 自受持加為他人說、兼行六度、 加正行六度), 令其深心信解,功德無量無邊, 能生一切種智。
及涅槃滅度之五品 (直起隨喜心、自受持讀誦、 自受持加為他人說、兼行六度、 加正行六度), 令其深心信解,功德無量無邊, 能生一切種智。

114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115 本品闡述的主題: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若眾生聞說是妙法蓮華經,心懷隨喜,從法會出,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116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117 本品闡述的主題: 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妙法蓮華經,奉持是法華經清淨妙行,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圓滿功德。

118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119 本品闡述的主題: 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世尊一段本事因緣。於久遠劫時,有古佛,名威音王;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即釋迦牟尼佛的之一生

120 本品闡述常不輕菩薩因地修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經過。其中敘述常不輕菩薩成就圓滿實相之三要素: 1. 不輕慢眾生 2
本品闡述常不輕菩薩因地修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經過。其中敘述常不輕菩薩成就圓滿實相之三要素: 1.不輕慢眾生 2.常修忍辱般若波羅密 3.受持讀誦, 廣為人說是妙法蓮華經。

121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122 本品闡述的主題: 世尊稱嘆是妙法蓮華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而現瑞諸佛如來十種廣大神力:

123 1. 廣長舌相 2. 毛孔放無量無數色光相 3. 謦欬相 4. 彈指相 5. 六種震動相 6. 普見勝會相 7. 虛空高聲唱言相 8
1.廣長舌相 2.毛孔放無量無數色光相 3.謦欬相 4.彈指相 5.六種震動相 6.普見勝會相 7.虛空高聲唱言相 8.各界眾生禮拜皈依佛相 9.各方供養雲集相 10.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相。

124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囑累品第二十二

125 本品闡述的主題: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善付囑諸菩薩摩訶薩。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頂無量菩薩摩訶薩付囑交代,當使此妙法蓮華經流傳後世,受持讀誦,廣宣此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

126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127 本品闡述的主題: 1.宿王華菩薩啟請, 云何藥王菩薩遊於娑婆世界? 世尊述說藥王菩薩一段本事因緣。

128 2.世尊闡述此妙法蓮華經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性。

129 3.世尊闡述此法華經藥王菩薩 本事品,能深心信解者,有 大利益。
3.世尊闡述此法華經藥王菩薩 本事品,能深心信解者,有 大利益。

130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131 本品闡述的主題: 1.妙音菩薩,恩受佛光遍照其身, 遂發愿詣往娑婆世界,承如來之力 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 文殊師利菩薩法王子,且能供養聽 聞妙法蓮華經之殊勝因緣。

132 2.多寶如來敘述妙音菩薩之一段 本事因緣,及與娑婆世界諸眾 生之大因緣。
2.多寶如來敘述妙音菩薩之一段 本事因緣,及與娑婆世界諸眾 生之大因緣。

133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134 本品闡述的主題: 1.無盡意菩薩啟請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世尊宣說觀世音菩薩之大愿力 及大德性。

135 2.無盡意菩薩啟請世尊,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為眾生說法? 世尊宣說觀世音菩薩娑婆世界之 大因緣及大無畏施。
2.無盡意菩薩啟請世尊,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為眾生說法? 世尊宣說觀世音菩薩娑婆世界之 大因緣及大無畏施。

136 觀音圓通:﹝楞嚴經卷六﹞ 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 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 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 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 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137 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138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139 陀羅尼: 陀羅尼是梵語音譯,意譯為總持 即總持一切佛法軌儀之意。 於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中, 此陀 羅尼蘊含有 ”受持法華經心咒” 之意。
陀羅尼: 陀羅尼是梵語音譯,意譯為總持 即總持一切佛法軌儀之意。 於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中, 此陀 羅尼蘊含有 ”受持法華經心咒” 之意。

140 總持佛法軌儀有四: a. 法陀羅尼:以智力總持心咒, 信受奉行,得佛法心要; b. 義陀羅尼:以慧力總持心咒, 理事圓融,得覺行無礙; c
總持佛法軌儀有四: a.法陀羅尼:以智力總持心咒, 信受奉行,得佛法心要; b.義陀羅尼:以慧力總持心咒, 理事圓融,得覺行無礙; c.咒陀羅尼:以三昧總持心咒, 得神通妙用; d.忍陀羅尼:以一切種智總持心咒, 安住諸法實相,得無生法忍。

141 本品闡述的主題: 本品敘述藥王菩薩,當與說法華經者陀羅尼咒,以守護之; 勇施菩薩,我以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說陀羅尼; 毘沙門天王,我亦為愍念眾生,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

142 持國天王,我亦以陀羅尼神咒,擁護持法華經者; 十羅剎女與鬼子母,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 皆為諸法師,能受持讀誦,擁護解義,如說修行法華經者,說陀羅尼神咒,以守護之。

143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144 本品闡述的主題: 世尊敘述昔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心存邪見;其夫人淨德,與二子,名淨藏、淨眼,皆有大神力、福德智慧,是久修菩薩正道;運用種種神通變化、方便善巧妙智,引導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至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處,親近供養聽聞妙法蓮華經,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得一切淨功德莊嚴,終授記成就之一段本事因緣。妙莊嚴王,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

145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妙法蓮華經冠科卷第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146 本品闡述的主題: 1.普賢菩薩啟請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147 2.普賢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深大悲愿,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五濁惡世中,能受持讀誦,廣演護持、如說修行此妙法蓮華經者;於時,我乘六牙大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往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守護是經。

148 ◎參考書籍: 1.語體文大乘妙法蓮華經 圓香居士語譯 2.新譯妙法蓮華經 張松輝注譯 3.法華經新解新著 柳絮著 4.法華經教釋 太虛法師著

149 ◎延伸閱讀書籍: 1. 妙法蓮華經玄義 智者大師 2. 妙法蓮華經五味玄記 智者大師 3. 法華玄義 湛然法師 4. 法華義記 雲法師
1. 妙法蓮華經玄義 智者大師 2. 妙法蓮華經五味玄記 智者大師 3. 法華玄義 湛然法師 4. 法華義記 雲法師 5. 法華玄義要訣 道邃法師 6. 法華經會義 智旭法師 7. 法華擊節 憨山法師 8. 妙法蓮華經宗旨題綱 清潭比丘

150 信受奉行 信愿解行證 祝福 道安

151 四次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第一次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卷一 序品第一:娑婆世界 會三歸一 : 開佛知見 *第二次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卷四 見寶塔品第十一:娑婆世界 示導見性 : 示佛知見

152 *第三次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卷六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娑婆世界 慧命傳承 : 悟佛知見 *第四次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卷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淨光莊嚴 愿行普度 : 入佛知見

153 十二部經: ‧又名十二分教、十二分經: 佛說一切法、皆可統攝一修多羅、 類集為經律論三藏。 由於一切經之經文體裁及所記載的
事相不同、故從三藏中再分出十二種 名稱、通稱為三藏十二部經; 總則一切經、分則稱十二部經。

154 ‧修多羅、素怛纜﹝Sutra﹞: 譯為經或契經;經典中直說法義 之長行文、故又稱長行經。 契經者猶言契於理契於機之經典 ‧祇夜﹝Geya﹞: 譯為應頌或重頌;應於前長行文 重宣其義。 ‧和伽羅﹝Vyakarana﹞: 譯為授記;於菩薩授成佛之記。

155 ‧伽陀﹝Gatha﹞: 譯為諷頌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 作偈頌之句者。 ‧優陀那﹝Udana﹞: 譯為自說;無問而佛自說之經文。 ‧優波提舍﹝Upadesa﹞: 譯為論義;以法理論義問答論義

156 ‧尼陀那﹝Nidana﹞: 譯為因緣;說見佛聞法因緣及 佛說法教化因緣之處。 ‧阿波陀那﹝Avadana﹞: 譯為譬喻;經中說譬喻之處。 ‧伊帝目多伽﹝Itjvrtaka﹞: 譯為本事;佛說弟子過去因緣 之經文。

157 ‧闍陀伽﹝Jataka﹞: 譯為本生;佛說自身過去因緣之經 文。 ‧毗佛略﹝Vaipuiya﹞: 譯為方廣;說方正廣大真理之經文 ‧阿浮陀達摩﹝Adbhuta-dharma﹞: 新譯為阿毗達摩、譯為未曾有; 記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之經文。

158 研究經典道書要點 1. 思索章(品)旨為何? 2. 段落分析、本文解義 3. 名詞註釋、名相解義 4. 語譯、解說 5. 研析啟示、心得記要
(與學道、修道、講道、辦道、行道相揮聯結) 6. 問題探索(自我尋求解義) 7. 尋求參考書目以及延伸閱讀 8. 製作學習單 9. 如何傳題以及傳題建議


Download ppt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