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 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 病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 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 病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 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 病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生肿瘤约900万人,死亡约700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生肿瘤约160万人,死亡约130万人。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1. 未广泛转移前,采用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化疗和放疗。
2. 不能手术的病例(如肿瘤离大血管太近或年老体弱)或肿瘤已广泛转移的病人,采用化疗和放疗。 3. 白血病(非实体瘤),采用化疗。

3 抗恶性肿瘤药的现状 1. 对大多数肿瘤的疗效不理想。 2. 对少数肿瘤有较高疗效,如: 绒毛膜上皮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睾丸肿瘤
恶性淋巴瘤

4 抗恶性肿瘤药的缺陷: 1. 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严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不良反应广泛、严重,病人不能耐受。 2. 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3. 肿瘤静止期细胞(G0 细胞)对药物不敏感。停药后, G0 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引起肿瘤复发。 4. 肿瘤细胞易产生耐药性。

5 一、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的关系
肿瘤细胞根据增殖能力分三类: 1.增殖细胞群:不断按指数分裂繁殖,对药物较敏感。 2.非增殖细胞群(G0):暂时不增殖,对药物不敏感,是肿瘤复发根源。 3.无增殖能力细胞群:细胞已老化,即将死亡。

6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增殖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的比例。 1. 增长迅速的肿瘤,GF值较大,接近1,对药物较敏感,例如急性白血病。 2. 增长缓慢的肿瘤,GF值较小,在0.5以下,对药物不太敏感,例如慢性白血病、多数实体瘤。

7 G2 S M G1 增殖细胞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 按细胞内DNA含量分为4期:
S 期(DNA合成期) G2 期(DNA合成后期) M 期(分裂期) G2 S 增殖细胞 M G1

8 抗肿瘤药物按增殖周期中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两大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杀灭增殖周期各期细胞,甚至包括G0期细胞。如烷化剂、抗癌抗生素等。 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强。

9 抗肿瘤药物按增殖周期中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两大类:
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周期中某一期有较强作用。 作用于S期的药物: 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蝶呤 作用于M期的药物: 长春新碱、长春碱

10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药物作用示意图 G2 S M G1 周期特异性药物 抗代谢药 长春新碱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无增殖能力细胞 烷化剂
抗癌抗生素 增殖细胞 死亡 M G1 G0期细胞

11 二.抗恶性肿瘤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1. 抑制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 5-氟尿嘧啶
(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 5-氟尿嘧啶 (2) 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 (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 (4)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 (5)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巯嘌呤

12 2. 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烷化剂、某些抗癌抗生素、顺铂与核酸碱基形成共价键,使DNA链内或链间交叉联结,导致DNA链断裂,抑制DNA复制。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以DNA拓扑异构酶为靶点,引起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13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药物能嵌入DNA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成复合物,阻碍RNA转录酶的功能,干扰转录,妨碍mRNA合成。 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 多柔比星 doxorubicin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 蒽环类抗生素

14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1)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长春碱类、紫杉醇类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酯碱
(3)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

15 5. 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抑制激素依赖性肿瘤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雄激素,睾丸酮 雌激素,已烯雌酚 雌激素受体拮抗药,他莫昔芬
无骨髓抑制作用。

16 三、肿瘤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天然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多药耐药性常见 是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多药耐药性 (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 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同时对结构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17 MDR产生的机制 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基础。 (1)跨膜转运蛋白基因扩增或过度表达,使药物泵出增加,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如:
P-糖蛋白 (P-glucoprotein,P-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 肺耐药相关蛋白 (the 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18 MDR产生的机制 (2)细胞内一些蛋白酶的改变,使细胞解毒功能增强。 (3)药物作用靶点改变,如DNA拓扑异构酶Ⅱ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19 四. 大多数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选择性不高,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例如骨髓、淋巴组织、口腔粘膜、消化道粘膜、毛发、生殖细胞都是增殖、更新、代谢比较快的组织。

20 四.大多数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1.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严重感染、出血倾向。
预防:用药期间定期查血,白细胞低于3000/mm3,血小板低于8万/ mm3 ,暂停用药,应用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升白细胞药、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输血。 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不明显,糖皮质激素无。

21 四.大多数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 不良反 应 2. 胃肠道反应 3. 抑制免疫功能
2. 胃肠道反应 3. 抑制免疫功能 抑制或杀伤机体免疫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继发感染,危及生命。 用药过程中,有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感染,暂停用药,给予抗生素治疗。

22 四.大多数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 不良反应 4. 肝、肾损害 5. 其它 脱发、停经、无精子、不育症、畸胎、致癌(第二原发恶性肿瘤)

23 五.抗恶性肿瘤药的给药途径 全身用药: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肉注射。
局部用药:动脉插管(介入)或区域灌注、腔内注射(胸腔、腹腔、心包腔、蛛网膜下腔)、瘤内注射、局部涂敷(浅表病灶如基底细胞癌、磷状细胞癌)。

24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联合用药的目的: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产生。 (1)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用药
增长缓慢的实体瘤,Go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将增殖期及部分Go期细胞杀灭,驱动Go期细胞进人增殖周期,继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之。

25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1)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用药
生长比率较高的急性白血病,先用杀灭S期或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待Go期细胞进入周期时,重复上述过程。

26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2) 联合使用抗癌机制不同的药物
例如先用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环磷酰胺,再用抑制DNA合成的5-氟尿嘧啶,可能产生协同作用。

27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3) 联合使用毒性不同的药物
多数抗肿瘤药物均可抑制骨髓,可与轻微抑制或无骨髓抑制的博来霉素、泼尼松、长春新碱等合用,以降低毒性、提高疗效。

28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4) 根据抗瘤谱不同选用药物 不同的肿瘤对不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
胃肠道腺癌:5—氟尿嘧啶、噻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 鳞癌:博来霉素、硝卡芥、甲氨蝶呤等。 肉瘤: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等。

29 六、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5)根据药代动力学规律用药
如长春新碱可减少甲氨蝶呤从细胞外流,使甲氨蝶呤在细胞内浓度增加,可提高甲氨蝶呤的疗效。使用甲氨蝶岭之前,常使用长春新碱。

30 常用药物 四、commonly used drugs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S期)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儿童急性白血病、绒癌、恶性葡萄胎、卵巢癌、消化道癌、头颈部肿瘤;同种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等

31 常用药物 2)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消化道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绒癌、膀胱癌、鼻咽癌、前列腺癌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32 常用药物 3)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巯嘌呤:儿童急淋(维持治疗)、绒癌 硫鸟嘌呤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慢粒;同步化(G1期)
5)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急非淋(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33 常用药物 2.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作用机制:
1)烷化剂(化学性质高度活泼,具有一或两个烷基) 作用机制: 与DNA或蛋白质分子中亲核基团(氨基、羧基、羟基、磷酸基)起烷化反应交叉联结或脱嘌呤DNA链断裂或复制时碱基配对错码DNA结构和功能损害/细胞死亡

34 常用药物 a.氮芥类 氮芥 (HN2):恶性淋巴瘤;高效、速效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TX)
广谱;恶性淋巴瘤、急淋、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多发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

35 常用药物 b.乙撑亚胺类 塞替派(TSPA) 较广谱: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肝癌;局部刺激性小,可注射和腔内给药 c.甲烷磺酸酯类
白消安 (busulfan;马利兰, myleran) 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久用可致肺纤维化(马利兰肺)、闭经、睾丸萎缩

36 常用药物 d.亚硝脲类 卡莫司汀(carmustine) 洛莫司汀(lomustine) 司莫司汀(semustine)
脂溶性高,易透过BBB;脑瘤、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

37 常用药物 2)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博来霉素 (bleomycin):
含多种糖肽的复合抗生素;G2和M期;在A-T配对处与DNA结合DNA链断裂复制受阻;鳞上皮癌、淋巴瘤、睾丸癌;肺间质纤维化

38 常用药物 丝裂霉素 (mitomycin) 含有乙撑亚胺和氨甲酰酯基团,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双链交叉联结,抑制其复制;使DNA断裂);广谱;消化系统癌症、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

39 常用药物 3)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 顺铂 (cisplatin, DDP) Pt2+与碱基(G、A、C)交叉联结;睾丸
肿瘤、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肺癌、 头颈部癌;肾和耳毒性。 卡铂 (carboplatin)

40 常用药物 4)拓朴异构酶(I或II)抑制药 喜树碱 (camptothecine) 羟喜树碱 I;S期,G2 M
胃肠癌、绒癌、急慢粒、肝癌、头颈部癌

41

42 常用药物 鬼臼毒乙叉苷、鬼臼毒噻吩苷 II;S和G2期;睾丸癌、肺癌、儿童白血病(婴儿单核白)

43 常用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共性:抗癌抗生素;嵌入DNA碱基对,干 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周期非特异性
放线菌素D (dactinomycin) 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霍奇金病

44 常用药物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 多柔比星(doxorubicin) S和M期;急淋、急粒、恶性淋巴瘤、实体瘤;心脏毒性
普卡霉素 (plicamycin):降低血钙;睾丸胚胎瘤。

45 常用药物 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1)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影响微管装配和纺锤丝形成有丝分 裂停止(M期) 长春碱 、长春新碱
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癌;外周神经炎

46 长 春 花 抗菌药合理应用原则

47 常用药物 紫杉醇 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 被剥皮的红豆杉在流泪

48 常用药物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 三尖杉酯碱 :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抑制有丝分裂;急粒、急单(急非淋)
3)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门冬酰胺酶 (asparaginase):急淋

49 常用药物 5.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补充或拮抗调节平衡 糖皮质激素:急淋、恶性淋巴瘤、慢淋 雌激素:前列腺癌、绝经期乳腺癌
雄激素:晚期乳腺癌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如他莫昔芬(tamoxifen),乳腺癌


Download ppt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 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 病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