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五讲 认识顽症预防肿瘤 生命学院 王莲芸教授
2
癌症重在预防 据2007年5月卫生部统计,城镇和农村居民癌症死亡率增加了14.7%和21.6%。
总结者15年来美国抗癌所取得巨大进展,主要有三条经验: 一是成功预防,尤其是吸烟人数的减少; 二是早期发现,癌症普查日趋普遍; 第三才是癌症治疗方法的提高,尤其是姑息性处理。 自从1971年美国实行国家抗癌计划以来,癌症防治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最近,美国癌症协会(ACS)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IH),依据1991年至2006年的全国统计,宣布在15年间,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了15.8%-21%,其发病率(新发病例)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JAMA. 2010;303(11),PLos One. 2010;5(3): e9584)。但是,我国和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癌症的发病率不仅不降低,相反每年以2.5%的速度恶性增长,据2007年5月卫生部统计,城镇和农村居民癌症死亡率增加了14.7%和21.6%。现在,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人因癌症而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四分之一,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每年我国用于癌症治疗的费用高达1000亿元以上,严重制约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中国与美国在抗癌战线上如此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焦虑。 总结者15年来美国抗癌所取得巨大进展,主要有三条经验:一是成功预防,尤其是吸烟人数的减少;二是早期发现,癌症普查日趋普遍;第三才是癌症治疗方法的提高,尤其是姑息性处理。在三条经验中,最关键的措施是全民的宣传和教育。这些,我们本该是应该和能够做到的,而且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我们却没有做到,更没有做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检讨。基础水平,环境污染,生活习惯,职业危害,人口老化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希望“发癌症财”的人和事,还是大有人在。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约为760万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到2030年,因癌症死亡人数每年将超过1700万人,将比现在翻一番,尤其是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因此,防癌和抗癌是全世界一个持续和紧迫的任务。依据现在研究,很难有一种单一的特效方法和药物可以防治癌症,只有采取综合的措施,其中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最重要的。在癌症预防中,控烟、减肥、限酒、合理饮食、防止感染、适当运动、远离危险因子等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美国抗癌经验,切实加强宣传和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争取在今后的十年,将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下来,是有希望的! 关爱生命,重在预防,癌症如此,心脑血管病也是如此!为此我们曾在CMBI做过两期特别报导( 356, 324)。 今年4月11—17日是中国抗癌全国宣传日,为提高全民防癌和抗癌意识,我们又搜集了一些美国预防癌症的最新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更多的文献,可用" Ca-Prevention "关键词在CMBI中查询。
3
认识顽症预防肿瘤 1.肿瘤的定义 2.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4
1.肿瘤的定义 局部组织、细胞在致瘤因子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正常调控而致相对无限制的增生,常常在局部形成肿块,称肿瘤。
5
2.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表)
6
肿瘤的命名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分为: 良性:称为“瘤” 恶性:来源于上皮组织称为“癌” 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
胚胎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 某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名称: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霍奇金氏病
7
良性与恶性增生对照示意图 良性增生 恶性增生
8
肿瘤基本形态示意图
9
肿瘤基本形态示意图
10
肿瘤的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因其良恶性不同,对机体影响不同。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局部的压迫及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生长迅速,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严重。 部分肿瘤可分泌的激素对机体产生影响。
11
口唇部鳞状细胞癌
12
“灭癌机器人”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最近制备出一种纳米机器人,它由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偶氮苯微管组成。
它可将药物送进癌细胞和不正常细胞内,从而杀灭癌细胞。这种机器人具有特殊感光性,其抗癌药物的释放可以受光强度、波长和实践精确调控。故称为可调控的纳米癌症杀手。(Scientific Amer 4月2008)
13
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发现,使得宫颈癌成为迄今病因最明确的一种癌症。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宫颈癌疫苗,使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海德堡实验室
14
肝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胃癌,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全国每年至少有11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作者:樊嘉;孙健 日期: 版次:17 肝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文/樊嘉孙健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胃癌,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全国每年至少有11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肝癌常见于中年男性。因其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特殊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后再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故治疗难度大、疗效差,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6个月,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癌中之王”。但是,肝癌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早期发现,肝癌是可以治疗的。 预防肝癌在“早”字 科研人员已证实,肝癌主要与通过血液传染的乙型、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关系密切,而通过饮食传播的甲型肝炎与肝癌无关。据统计,肝癌患者中与乙型肝炎相关者约占70~80%,与丙型、丁型肝炎相关者约为15~20%,另有5%的肝癌患者可能与酗酒、寄生虫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随着人们饮食卫生习惯的改善,过去那种由于进食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及饮用被污染的饮水而致肝癌的现象正日益减少。可见,预防肝癌要在“早”字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要在预防肝炎上下功夫。 第一要了解传播途径、阻断感染途径 母婴传播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传染性尤其强。 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液中,因此经血液传播也是一重要途径。如: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针头或手术刀意外刺伤、共用刮胡刀及牙刷、文身、补牙等。 性接触传播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具有传染性。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 其他方式病毒亦可能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和昆虫叮咬传播。丙型与丁型肝炎患者在我国尚少,也经血液途径传播,主要通过输血而感染。 第二要注射乙肝疫苗和抗乙肝免疫球蛋白 在生活中完全不接触肝炎病毒是不可能的。好在现已有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问世,注射后诱发保护性抗体的成功率达97%以上。我国现已推广婴幼儿和儿童疫苗注射计划,预计20年后肝癌发生率必将大幅度下降。 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怀孕后期间(7、8、9三个月),每月注射1次高效价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几率。新生儿出生后行乙肝疫苗联合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即可获得有效保护。 第三要认真治疗肝炎 目前针对肝炎病毒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拉米夫定。需要提醒的是:使用控制肝炎病毒复制的药物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千万不能道听途说地随便使用,否则只会有害无益,加重病症。当然,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并不能彻底清除肝炎病毒感染,部分患者最终将转变成肝硬化。对于肝硬化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肝癌的手段就是行肝脏移植。 第四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恶性肿瘤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对于已经罹患肝炎者,生活规律、不过劳、不饮酒、不乱服药,同时使用控制或减少病毒复制的药物,能减轻肝脏病变,从而降低肝癌发生几率。 合理膳食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曾组织世界各地专家提出过14项建议。归纳如下:1、食物多样,要包含多种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豆类及薯类等。偏食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和细胞稳定性,从而易诱发癌症。2、多吃蔬菜、水果,每天400——800克。新鲜蔬菜中含有酚和醌这两种特殊成分,醌能冲淡致癌物,并能以液体形式把致癌物从体内排出,而酚能阻止癌细胞的代谢与发展,两者结合更能抗癌。3、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4、食用低脂肪和低盐食物,食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不吸烟,饮酒要适量。啤酒每日量不超过500ml,葡萄酒每日不超过250ml,烈性酒每日不超过30ml。7、安全地加工和保存食物。 健康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16字真言:乐观心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均衡营养。改进膳食营养,参加体育活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预计能减少癌症发生率30%-40%,加上戒烟就能减少到60%-70%。 笑口常开专家发现,癌症病人笑过之后,体内天然杀伤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会大大提高。 高质量的睡眠人体细胞分裂的高潮是在夜间入睡以后,如果睡眠不好,人体就很难控制住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 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多照射与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关系。 充分咀嚼唾液是杀灭食物中致癌物质的第一道防线。有人收集唾液,把各种致癌物质经唾液处理后再作用于细菌。结果发现,细菌突变减少。只要与食物接触30秒钟唾液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适当补充维生素科学研究显示,体内维生素E含量高的人,其患癌率低。维生素E能阻止癌细胞最初阶段的生长。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剂,能吸附到受损细胞的表面,并激发它们“自杀”。同时,它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癌细胞侵入血管,从而截断肿瘤获取营养。 哪些是高危人群 一般认为:35岁-59岁;乙型肝炎患者(有慢性肝炎或乙肝抗原阳性,尤其已发生肝硬化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指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有人患肝癌);长期酗酒者,是高危人群。据中山医院一项对上海18816名肝癌高危人群长达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倍。 如何早期发现 经过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差、腹胀、乏力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状相似。那么,如何才能早发现呢? 实践表明,对于容易发生肝癌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的有效措施。专家建议应半年(最好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 发生肝癌要合理治疗 一旦发现不幸罹患肝癌,只要积极合理治疗,仍有长期生存的机会。中山医院肝肿瘤科经治的早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60%。迄今为止已有368例手术病人生存超过5年,112例生存10年以上,1例生存最长已达38年,居国际领先水平。 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无水酒精注射、冷冻治疗、放射治疗、微波凝固、射频治疗、化疗、导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手术切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临床上能直接切除的肝癌仅占肝癌患者的15%,85%患者还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两种:其一是肝动脉插管、药物输注泵置入术。另外一种方法是介入治疗。此外,放射治疗、射频治疗、冷冻治疗等多种局部治疗措施,给了不能直接手术切除的患者多种选择。通过联合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使不能直接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其治疗效果已与早期肝癌相仿。 术后治疗极为重要 肝癌有多源发特点。术前不易发现肝内的一些微小病灶,由于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小病灶就会迅速发展,因此,术后治疗极为重要。有学者报告,肝癌术后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不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可高出40%。 手术切除后应定期做甲胎蛋白+B超检查。若甲胎蛋白不能降至正常,应考虑肝内有残留病灶。如能定位,可局部治疗,甚至手术切除。如未能确诊可作介入治疗,并于介入治疗后3-4周行CT检查,以发现残留病灶而作相应处理。若术后甲胎蛋白降至正常,或术前即为正常者,根据病情,部分患者亦需在术后一个月左右作一次介入治疗。据估计约可减少1/3复发机会。除非发现无法局部治疗的肝外转移病灶,一般不考虑全身化疗。术后长期使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剂可能有助于减少远期复发率。 肝脏移植——曙光初现 随着肝移植成功率的提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肝硬化极易转变为肝癌,因此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防肝癌的首选措施。国内肝移植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累计的病例越来越多。对于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肝移植是提高生活质量、唯一获得治愈的途径。国内已经开展了大肝癌肝移植的尝试,从目前的临床疗效来看,曙光初现。 我院开展的肝移植治疗肝癌的研究,迄今已完成165例肝癌肝移植,首例通过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已存活3年余未见复发,多数患者能延长生存期。结果显示:对部分肝功能失代偿的早期肝癌患者,肝移植确能延长生命,提高无瘤生存率,为肝癌治疗探索了新的途径。但是术后的肝炎复发、肿瘤复发和转移、排斥反应等问题有待在基础和临床方面进一步研究。 (樊嘉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教授,孙健为副教授)
15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著名演员傅彪在与肝癌病魔苦苦斗争了整整两年后去世。 在所有的癌症中,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居于第二位。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有26万人,我国有近10万人。 由于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较大,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癌中之王”,值得引起警惕。 肝癌有如下症状 肝区疼痛 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稳定多年,没有发冷发热,而突发肝区闷痛或剧痛。疼痛多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初起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疼痛可时轻时重或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甚或消失。疼痛多以夜间明显。 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按胃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区闷痛,逐渐消瘦。 发热 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达38℃以上,午后发热较常见,发热多因肿瘤坏死或其代谢产物引起。 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子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也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致水肿、腹水、腹胀等。 全身症状 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为最明显,以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
16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1、预防肝炎 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阻断部分肝炎发展成为肝癌。 2、远离致癌物 不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是致癌物。吃发霉的食物极容易引发肝癌。 3、戒酒 酒在人体内需经肝脏这个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来解毒。在这一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极大,可导致细胞的损伤、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可导致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17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4、定期体检 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几率高10~30倍。如果肝炎好了,但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并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癌变的基础还是有的,所以应定期检查。对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每半年检测依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5、积极锻炼 肝癌的发生亦与机体的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胞可能形成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清除这些细胞的能力,人体不发生癌症。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就容易发生癌变。 积极锻炼、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防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方面。乙型肝炎病人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进行适当的身心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18
研究阐明十字花科蔬菜抗癌机制 硫氰酸盐的抗癌活性:硫氰酸盐一直人类癌细胞的方式居然与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很相似:都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正常细胞而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并准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在有丝分裂阶段,细胞内会有大量微小的管状物质(即微管,microtubule),它们将帮助细胞把两套染色体分开(一套是原来的,另一套是复制形成的)。与很多来自于其他植物的抗癌物质类似,硫氰酸盐也是抑制干扰微管的功能,从而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与其他抗癌药物相比,硫氰酸盐的毒性更低。 威尔逊教授说:“硫氰酸盐可能是一种很有效的癌症预防药物,因为它能阻止癌细胞增殖,并杀死癌变细胞。”此外,硫氰酸盐还可与紫杉醇等抗癌药物联用,以增强抗癌效果,而且不会加重药物毒性。(来源:环球科学 褚波/编译) Leslie Wilson 期刊:《癌症发生》 发布时间: :13:11阿扎伦科惊奇地发现, 尽管人们已经知道,食用绿色花椰菜(broccoli)、黄白色花椰菜(cauliflower)、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以预防癌症,但它们具体的抗癌机制却不清楚。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生化与药理学教授莱斯利·威尔逊(Leslie Wilson)和该校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的副教授玛丽·安·乔丹(Mary Ann Jordan)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癌症发生》(Carcinogenesis)上发表文章,阐明了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癌机制。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威尔逊教授的研究生奥尔加·阿扎伦科(Olga Azarenko)指出:“在所有癌症中,乳癌的致死率排名第二。但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可预防这种癌症,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这类蔬菜中,含有一种具有预防和抗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在绿色和黄白色花椰菜中,这类化学物质的含量是最高的。” 阿扎伦科补充说:“我们的文章主要讨论了硫氰酸盐的抗癌活性。在研究中,这类物质已经表现出较强的抗癌能力,可以降低实验动物的癌症发生率。另外,它们还能抑制人类乳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 阿扎伦科惊奇地发现,硫氰酸盐一直人类癌细胞的方式居然与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很相似:都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正常细胞而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并准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在有丝分裂阶段,细胞内会有大量微小的管状物质(即微管,microtubule),它们将帮助细胞把两套染色体分开(一套是原来的,另一套是复制形成的)。与很多来自于其他植物的抗癌物质类似,硫氰酸盐也是抑制干扰微管的功能,从而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与其他抗癌药物相比,硫氰酸盐的毒性更低。 威尔逊教授说:“硫氰酸盐可能是一种很有效的癌症预防药物,因为它能阻止癌细胞增殖,并杀死癌变细胞。”此外,硫氰酸盐还可与紫杉醇等抗癌药物联用,以增强抗癌效果,而且不会加重药物毒性。(来源:环球科学 褚波/编译)
19
金针菇和香菇可防治癌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茎内的一种蛋白可以刺激宫颈癌患者体内的天然抗癌机制,从而使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癌细胞。 新华社新加坡3月27日电(记者王建新)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和香菇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他们正在为这个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并希望与药剂公司合作,将这种蛋白制成病毒疫苗辅助剂,或利用遗传工程方法研制癌症细胞疫苗。 而该校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则发现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醣体有许多增强免疫力的特性,如强化自然杀伤细胞,从而改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癌症。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特种部队,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并将其杀灭。 实验显示,食用香菇多醣体7天的实验鼠在接受癌细胞注射后,95%的肿瘤被抑制;而已患癌症的实验鼠在食用香菇多醣体后,其肿瘤缩小了85%。 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新的香菇多醣体提取方法,产量比传统提取方法高100倍,有望降低这类疗法的成本。
20
海带具有抗辐射作用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罗琼等: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因抑制免疫细胞凋亡而具有抗辐射作用。
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时,对免疫系统产生较强毒副作用的弊端,可望解决。 罗教授介绍,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放射线对机体免疫系统易造成毒副作用,而现在辐射防护剂多数毒性也较大,并被限量使用。因而,从天然产物中寻求和探索具有辐射防护作用的有效成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专家组在实验中发现,海带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辐射功能。研究还发现,海带多糖能够显著抑制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凋亡反应,对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损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摘自[新华网]
21
姜是宫颈癌的杀手 2006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全美癌症研究协会年会报道,普通的食用姜可以有效地杀死宫颈癌的肿瘤细胞,对抗癌症。最新的研究表明,食用姜不仅能够抗癌,更可以防癌,对那些使用化疗无效的癌症病人更是一味值得一试的良药。 研究人员将食用姜的粉末和癌细胞相混合后发现,姜对两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这两种癌细胞顽强的生命力就是使病人对标准化的化疗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姜具有的消炎作用,消除炎症对预防因炎症诱发的宫颈癌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22
防胃癌 关键管住嘴 最新统计显示,胃癌位居本市男女肿瘤死亡率第二位。 胃癌发生四大危险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前病变
防胃癌 关键管住嘴 最新统计显示,胃癌位居本市男女肿瘤死亡率第二位。 胃癌发生四大危险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前病变 (附照片) 防胃癌 关键管住嘴(附照片)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陈强 名医档案 陈强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新华医院宁养院主任。上海市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胃癌专题组组长、国际胃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副组长。 胃癌:上海肿瘤死亡率亚军 它具有“两高两低”的特点。两高:发病率高,上海每年新增病例5000人左右,男女比例约为2.5:1;不可切除率高,50%-60%的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两低:早期诊断率低,100名早期患者中,仅4-5名被及时发现;五年生存率低,仅为30%。 青壮年发病率增势明显 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青壮年胃癌发病增势明显,且预后往往不良。 专家认为,青年人患胃癌主要有以下特异因素—— ●精神紧张和生活无规律。青年人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加重,再加上生活无规律,或过度夜生活,或饥饱无度,易为胃癌留下祸根。 ●营养吸收更好,新陈代谢更旺盛,让癌细胞搭上了“顺风车”。 青壮年胃癌发生的特点包括—— ●症状隐匿:青年人胃癌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常会以为是消化性溃疡或胃炎。 ●易发生出血: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癌症周围血液供应不足,易形成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穿孔。 ●发病凶险:青壮年胃癌病程短、进展快、转移早、预后不佳。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最短者仅有半年,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确诊之时已有转移且较广泛,并很快出现恶病质。 胃癌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临床早期70%以上毫无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且以50-60岁人群居多。胃癌的发生有四大危险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前病变。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列为胃癌前状态。患有这些病症的人是胃癌高危人群。胃溃疡恶变占胃癌的5%-10%;胃息肉直径超过2cm有恶变倾向,其中的3%-10%可演变为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窦炎,其癌变率为2%-8%;患恶性贫血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高4倍;经历过胃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胃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 查胃癌,认清信号灯 来看一个数据: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95%。由此可见,早发现、早治疗,胃癌其实没那么可怕。关键是要认清它的早期信号灯—— 上腹部不适、隐痛。这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胃癌病人发病初期都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的症状,或心窝部隐隐作痛。疼痛常捉摸不定,无明显规律,有时还伴有反酸、上腹部闷胀感。服用一般胃药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使得医生和病人都易忽视作进一步的检查。 乏力、消瘦。这是由于患胃癌后胃内消化液分泌减少,胃的蠕动功能失调,加之进食后上腹部不适疼痛,导致进食减少,乏力、消瘦。 恶心、呕吐。如果癌肿发生在幽门窦部,容易造成幽门部分或完全梗阻,出现恶心、食后上腹部饱胀感及呕吐。如果癌肿发生在贲门部,可出现进食不畅,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返流。 呕血、黑便。如果胃癌的癌肿生长侵袭到相邻血管,便会导致出血,轻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重者表现为排柏油样黑便。如果出血凶猛,会发生呕血。 这些信号虽然都不够典型,特异性也不强,但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胃病史而近期内出现上述症状,切不可轻易认为是一般胃病,要高度重视,争取作更详细的检查。原有胃病者如果原有症状出现变化或加重者,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防胃癌,餐桌亮警灯 防胃癌,最重要的是管住嘴。由于食物直接接触胃,又在胃内消化停留,胃黏膜要经常受到食物机械和化学物质的刺激。长期的恶性刺激,可诱发胃癌—— 摄入过多的高盐饮食。食盐本身并无致癌作用,但摄入高浓度食盐可损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增强患胃癌危险性。 喜食盐腌食品和熏烤食品。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两类物质可在盐腌食品、熏烤食品中形成,后者可直接致癌,前者可在低酸或细菌作用下合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类化合物。 常吃不鲜食品。霉变的食物及粮食、不鲜甚至腐烂的蔬菜和罐头。饮料的防腐剂和不洁的饮用水等均含有亚硝胺化合物。 少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能阻断强致癌物的合成,抑制其活化,促进其代谢,并刺激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具有抗癌作用。 低蛋白膳食。低蛋白饮食降低了胃内酸度的缓冲能力,利于亚硝胺的形成,同时低蛋白也使胃粘膜的修复能力下降。 暴饮暴食。喜食干、硬、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和生气进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均可成为胃癌发生的诱因。 酗酒。酗酒可灼伤胃粘膜,引起慢性胃炎,而胃炎有转变成胃癌的可能性。 三色灯为抗癌指路 红灯:胃镜检查逃不得 82岁的许老伯懊悔万分,他刚刚被诊断为胃癌晚期,而这一切原可避免。一年前,老人家突然口吐黑血,医生劝其胃镜检查,儿子把费用都付了,他却死活不做。为什么?怕疼、怕难受。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个硬块,再来就诊时医生告诉他,如果当时早诊断治疗,癌细胞应该控制得住。 要提醒胃病患者,遵医嘱进行及时的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好方法。迄今为止尚无任何检查手段能超过胃镜对胃癌防治的重要性。生命那么宝贵,何妨稍忍一下胃镜检查带来的不适呢? 黄灯:发现异常谨慎行 小卢3月刚做了幸福的妈妈,却多了个大烦恼——孕期的恶心、晨吐竟然延续到了分娩后,还老是胃胀。母亲、婆婆都说是产后体虚,要她多补补。幸好细心的姐姐坚持带她上医院,检查结果:胃癌早期,治愈希望很大。 发现与消化道有关的身体异样,千万别自己瞎找原因,科学诊断后才能真正放心。像小卢这样分娩伴生胃癌的,不是个例。研究发现,受精卵复制发育和癌细胞异常增生的过程有微妙的共通之处。一些女性患者就是因怀孕时打开了特殊的“复制开关”才得病的,她们中许多人都没把产后恶心当成一回事,才耽误了治疗。 绿灯:预防就诊应鼓励 “没病没痛跑去做什么检查?还不是什么事没有!”梁女士听着丈夫数落不吱声。三天前把得胃癌的弟弟送进手术室,她立马去挂号做检查,还原原本本地向医生介绍弟弟的情况。检查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她这才放下了心。 有直系亲属患胃癌,千万别忘了做个预防性检查。前面已经提到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遗传。梁女士有这个意识去检查是对的,但检查不应到此为止。癌症的发生发展都有个过程,现在没什么问题,可能一两年后会有变化。既然有患癌的高危因素,不妨从现在起定期检查,才好真正放心。 (集成 彭德倩) 《解放日报》 (2005年04月12日 第13版)
23
女性要关注和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不断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为130万,占癌症总发病的9%;有40万人死于该病,占癌症死亡人数的5.5%。 (附照片) 作者:邵志敏 日期: 版次:17 40岁以上的女性 要关注和预防乳腺癌 ■文/邵志敏 每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女性健康就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本刊特邀我国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邵志敏教授撰文,希望40岁以上的女性要特别关注和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分布 在我国,近20年来的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尤以京、津、沪等为最,仅以上海为例,1999年的发病率已是1974年的一倍以上,且发病高峰在40-60岁。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 虽然男性中也有乳腺癌,但比较罕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达近100倍,故通常我们所说的乳腺癌指的是女性乳腺癌。 腺癌的致病因素 至今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虽尚未被最终阐明,然而,据多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与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婚姻月经史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即:若父系或母系中有亲属患乳腺癌,同时有卵巢癌家族史,则这一家族中的女性就具有乳腺癌的遗传素质;其次,患乳腺增生性疾病并伴有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则比患乳腺非增生性病变者高;再则,研究表明,高热量高脂肪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因此,大凡40岁以上、有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初产年龄大于30岁且具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均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胜于治疗 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局灶性疾病,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个疾病,因此,肿瘤的最终控制需要建立在相关信息调控网络的破解与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体系的建立与立体整合基础之上。现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应用化学免疫干预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手段。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系统性研究,针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指导临床治疗的综合评估预后模型,实现了治疗个体化、兼顾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使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尽管如此,通过目前的医疗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仍然很有限。因此,积极预防并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基本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与随访,使大量早期癌和原位癌获得早期确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设立了一个乳腺疾病诊断部,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将相关的检查设备相对集中,有乳腺线X检查、乳腺导管内视镜、乳腺超声诊断以及乳腺MRI,还率先引进了国内首台数字式钼铑双靶机及立体定位活检诊断系统,在方便了病人就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诊断部通过对587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使患者得到了准确定位,并早期发现了一些导管内癌并及时得到彻底根治,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随着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开展的筛查,并结合最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设备,使乳腺原位癌、早期癌的检出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13%-15%。 预防措施 乳房自检法:对镜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局部的皮肤隆起、凹陷或橘皮样改变,乳房表面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乳头部有无鳞屑,轻轻积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分泌物。仰卧,用双手分别检查对侧乳房,范围从乳头到胸部正中以及锁骨到胸罩下缘,依次检查锁骨及腋窝等处淋巴结有无肿快,如发现肿快,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选择合适内衣:由于胸罩对乳房起着承托和支持的作用,合适的胸罩对乳房正常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时对乳房所起的保护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如选择不当,则将对乳房造成长期的损伤。因此,女同胞应正确度量胸围尺寸,选择合适的胸罩,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乳房不受伤害。 ·相关链接· 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领衔的《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于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系统性研究,不仅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还使该院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1、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国内率先应用数字式钼铑双靶机及立体定位活检诊断系统,开展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与随访,使大量早期癌和原位癌获得早期确诊(占住院病例10%),疗效明显提高。乳头溢液患者开展乳管镜检查,提出了乳头溢液新的手术指征,使患者得到了准确定位、彻底根治,并早期发现一些导管内癌。与放射诊断科合作,应用最新数字化成像系统,开展了对早期乳腺癌筛查及动态随访,同时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基因的检测,结合定位活检技术,提高乳腺原位癌、早期癌的诊断水平,占可手术乳腺癌病例20%。 2、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保留乳房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性治疗200例,无局部复发,已探索出规范化治疗方案;开展了早期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与乳房重建,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准确率98%,开展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免除腋淋巴结清扫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开展规范化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1、乳腺癌新预后指标、预后数学模型研究与分子分型: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发现了一组乳腺癌的新预后分子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综合评估病人诸临床病理预后指标,建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模型,评估患者个体复发、转移危险度,指导临床治疗。倡导精确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模式,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并节约了医疗资源。 2.雌激素受体亚型在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3.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4.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乳腺癌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5.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与干预性治疗研究。 6.肿瘤微环境互动研究。 40岁以上的女性 要关注和预防乳腺癌(附照片) 作者:邵志敏 日期: 版次:17 40岁以上的女性 要关注和预防乳腺癌 ■文/邵志敏 每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女性健康就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本刊特邀我国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邵志敏教授撰文,希望40岁以上的女性要特别关注和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分布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不断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为130万,占癌症总发病的9%;有40万人死于该病,占癌症死亡人数的5.5%。在我国,近20年来的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尤以京、津、沪等为最,仅以上海为例,1999年的发病率已是1974年的一倍以上,且发病高峰在40-60岁。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 虽然男性中也有乳腺癌,但比较罕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达近100倍,故通常我们所说的乳腺癌指的是女性乳腺癌。 腺癌的致病因素 至今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虽尚未被最终阐明,然而,据多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与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婚姻月经史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即:若父系或母系中有亲属患乳腺癌,同时有卵巢癌家族史,则这一家族中的女性就具有乳腺癌的遗传素质;其次,患乳腺增生性疾病并伴有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则比患乳腺非增生性病变者高;再则,研究表明,高热量高脂肪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因此,大凡40岁以上、有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初产年龄大于30岁且具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均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胜于治疗 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局灶性疾病,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个疾病,因此,肿瘤的最终控制需要建立在相关信息调控网络的破解与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体系的建立与立体整合基础之上。现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应用化学免疫干预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手段。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系统性研究,针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指导临床治疗的综合评估预后模型,实现了治疗个体化、兼顾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使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尽管如此,通过目前的医疗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仍然很有限。因此,积极预防并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基本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与随访,使大量早期癌和原位癌获得早期确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设立了一个乳腺疾病诊断部,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将相关的检查设备相对集中,有乳腺线X检查、乳腺导管内视镜、乳腺超声诊断以及乳腺MRI,还率先引进了国内首台数字式钼铑双靶机及立体定位活检诊断系统,在方便了病人就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诊断部通过对587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使患者得到了准确定位,并早期发现了一些导管内癌并及时得到彻底根治,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随着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开展的筛查,并结合最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设备,使乳腺原位癌、早期癌的检出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13%-15%。 预防措施 乳房自检法:对镜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局部的皮肤隆起、凹陷或橘皮样改变,乳房表面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乳头部有无鳞屑,轻轻积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分泌物。仰卧,用双手分别检查对侧乳房,范围从乳头到胸部正中以及锁骨到胸罩下缘,依次检查锁骨及腋窝等处淋巴结有无肿快,如发现肿快,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选择合适内衣:由于胸罩对乳房起着承托和支持的作用,合适的胸罩对乳房正常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时对乳房所起的保护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如选择不当,则将对乳房造成长期的损伤。因此,女同胞应正确度量胸围尺寸,选择合适的胸罩,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乳房不受伤害。 ·相关链接· 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领衔的《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于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系统性研究,不仅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还使该院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1、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国内率先应用数字式钼铑双靶机及立体定位活检诊断系统,开展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与随访,使大量早期癌和原位癌获得早期确诊(占住院病例10%),疗效明显提高。乳头溢液患者开展乳管镜检查,提出了乳头溢液新的手术指征,使患者得到了准确定位、彻底根治,并早期发现一些导管内癌。与放射诊断科合作,应用最新数字化成像系统,开展了对早期乳腺癌筛查及动态随访,同时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基因的检测,结合定位活检技术,提高乳腺原位癌、早期癌的诊断水平,占可手术乳腺癌病例20%。 2、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保留乳房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性治疗200例,无局部复发,已探索出规范化治疗方案;开展了早期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与乳房重建,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准确率98%,开展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免除腋淋巴结清扫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开展规范化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1、乳腺癌新预后指标、预后数学模型研究与分子分型: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发现了一组乳腺癌的新预后分子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综合评估病人诸临床病理预后指标,建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模型,评估患者个体复发、转移危险度,指导临床治疗。倡导精确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模式,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并节约了医疗资源。 2.雌激素受体亚型在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3.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4.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乳腺癌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5.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与干预性治疗研究。 6.肿瘤微环境互动研究。
24
黄豆有抗癌的妙用 《美国癌症研究所杂志》2006年4月5日报道,黄豆具有某种抗乳腺癌的功效。虽然这种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但也被证实确有一定的成效。 研究人员通过对移居北美的亚洲妇女的乳腺癌的调查发现,亚裔女性在北美的乳腺癌由十万分之三十九上升到十万分之一百三十三。可见乳腺癌和生活环境及饮食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黄豆中的某些成分不仅可以降低LDL劣质胆固醇,还有一定的降低患乳腺癌风险的效果。这种抗癌的效果在更年期女性中最为明显。多食用豆腐、豆奶等豆制品比大剂量使用isoflavon补充剂更加安全有效。
25
结直肠癌成为上海发病率上升最快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癌老三”。 在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上海、江浙一带为高发区,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人们所关注。 结直肠癌成为上海发病率上升最快恶性肿瘤之一——高危人群夏季饮食清淡为主(附照片) 结直肠癌成为上海发病率上升最快恶性肿瘤之一—— 高危人群夏季饮食清淡为主(附照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蔡三军 大肠癌:上海、江浙地区高发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居世界癌症发病的第三位、死亡的第四位。据报道,2002年估计全球新发病例102万,占癌症总发病人数的9.4%。 从上海肿瘤登记资料来看,结、直肠癌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974年至2003年,男性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分别由6.1/10万、8.9/10万上升到13.2/10万、11.7/10万,分别增长了116%和31.5%;女性由5.7/10万、6.7/10万上升到14.0/10万、8.3/10万,分别增长了146%和23.9%,从上海市区肿瘤发病率的第七位一跃上升为第二位。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正日益成为威胁上海人群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高危人群 (1)大肠癌高发地区中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 (2)接受过大肠癌、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 (3)直系亲属中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因素是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大肠癌与遗传相关。具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和家属应主动向医生进行遗传学咨询,确定是否为遗传性大肠癌,以利于对患者本人和家族成员进行必要干预。 “癌老三”偷袭青年人 不少人有这样的错觉:大肠癌是中老年人的事,青年人不在此列。这主要因为: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及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已属中晚期:“癌老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40岁以后,以50岁—60岁为高发段。 此念差矣!近年来国内许多资料都向人们发出警报:“癌老三”在疯狂偷袭青年人。就世界范围来说,欧美是大肠癌高发区,小于40岁的年轻人,大肠癌占总大肠癌数的2.2%—4.5%。令人吃惊的是,我国青年人大肠癌所占比例,高出此值4—10倍之多,有报告最年轻一例仅13岁。 青年人大肠癌四特点 和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相比,青年人的大肠癌确有—些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 一是右侧癌较老年人多。正常人的大肠从右下腹(盲肠)开始,向上到右中腹(升结肠)、左拐至上中腹(横结肠)至左上腹(降结肠、乙状结肠)下行,略靠中线(直肠)下行、中老年人的大肠癌主要(非全部)分布在左侧。即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约占总数的70%。而青年人的大肠癌位于右侧(即盲肠、升结肠)的明显增多,以致左右侧病变率基本相等。右半侧大肠固定度差、活动度大,肠腔也宽,故不像左半侧癌那样容易发生梗阻。肿块活动度相对也大些,左侧的大肠癌较易发生肠梗阻,肿块也较固定。 二是腹痛剧烈者多。大肠癌浸润到浆膜层。或病变引起炎症致肠道痉挛等,患者常有腹痛。中老年肠癌患者的腹痛较轻或隐隐作痛,青年患者明显甚至剧烈腹痛居多,这可能与老年人疼痛敏感度降低有关。 三是血便多。血便虽为中老年大肠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但青年患者血便或黏液血便更多见,达70%以上,甚或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粪便在右半侧结肠尚未完全成形,故出血后常与大便混合。如果是少量出血,要靠大便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甚至有的患者已发生明显贫血,还不知病变在何处。中老年人大肠癌肉眼可观察到的新鲜血便较多。 四是浸润型癌肿多。所谓浸润,是指癌细胞向四周或深层组织扩散的能力。和中老年人大肠癌相比,青年人大肠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不成熟程度)差,浸润能力强。更容易扩散,所以预后更差,其5年存活率仅及中老年大肠癌患者的1/4。 误诊率:高达60%—70% 年轻人或自恃体质好,有健康资本,有点毛病可以“扛过去”、或忙于事业家务。疏于检查,或以为大肠癌是老年人的事,放松警惕而铸成憾事。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率高达60%—70%。有的竟连续被误诊3次之多,被误诊成痔疮、痢疾、结肠炎等疾病的为数较多。 要做到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年轻人应摒弃侥幸心理,发现问题及时检查,不要拒绝结肠镜检查,须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最有效的手段。此外,医生同行应关注大肠癌的年轻化趋势,提高警惕,注重直肠指诊与结肠镜检查,争取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患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进行定期复查或普查。 饮食需讲三多五少 研究显示约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发生主要和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饮食因素:高动物脂肪、高蛋白质和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 遗传因素:家族成员中有遗传性大肠癌或有大肠癌者; 结肠良性病变: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腺瘤的患者。 三多: 1、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0克以上。 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3、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视。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五少: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 名医档案 蔡三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曾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解放日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13版)结直肠癌成为上海发病率上升最快恶性肿瘤之一——高危人群夏季饮食清淡为主(附照片) 结直肠癌成为上海发病率上升最快恶性肿瘤之一—— 高危人群夏季饮食清淡为主(附照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蔡三军 大肠癌:上海、江浙地区高发 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癌老三”。在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上海、江浙一带为高发区,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人们所关注。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居世界癌症发病的第三位、死亡的第四位。据报道,2002年估计全球新发病例102万,占癌症总发病人数的9.4%。 从上海肿瘤登记资料来看,结、直肠癌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974年至2003年,男性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分别由6.1/10万、8.9/10万上升到13.2/10万、11.7/10万,分别增长了116%和31.5%;女性由5.7/10万、6.7/10万上升到14.0/10万、8.3/10万,分别增长了146%和23.9%,从上海市区肿瘤发病率的第七位一跃上升为第二位。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正日益成为威胁上海人群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高危人群 (1)大肠癌高发地区中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 (2)接受过大肠癌、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 (3)直系亲属中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因素是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大肠癌与遗传相关。具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和家属应主动向医生进行遗传学咨询,确定是否为遗传性大肠癌,以利于对患者本人和家族成员进行必要干预。 “癌老三”偷袭青年人 不少人有这样的错觉:大肠癌是中老年人的事,青年人不在此列。这主要因为: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及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已属中晚期:“癌老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40岁以后,以50岁—60岁为高发段。 此念差矣!近年来国内许多资料都向人们发出警报:“癌老三”在疯狂偷袭青年人。就世界范围来说,欧美是大肠癌高发区,小于40岁的年轻人,大肠癌占总大肠癌数的2.2%—4.5%。令人吃惊的是,我国青年人大肠癌所占比例,高出此值4—10倍之多,有报告最年轻一例仅13岁。 青年人大肠癌四特点 和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相比,青年人的大肠癌确有—些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 一是右侧癌较老年人多。正常人的大肠从右下腹(盲肠)开始,向上到右中腹(升结肠)、左拐至上中腹(横结肠)至左上腹(降结肠、乙状结肠)下行,略靠中线(直肠)下行、中老年人的大肠癌主要(非全部)分布在左侧。即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约占总数的70%。而青年人的大肠癌位于右侧(即盲肠、升结肠)的明显增多,以致左右侧病变率基本相等。右半侧大肠固定度差、活动度大,肠腔也宽,故不像左半侧癌那样容易发生梗阻。肿块活动度相对也大些,左侧的大肠癌较易发生肠梗阻,肿块也较固定。 二是腹痛剧烈者多。大肠癌浸润到浆膜层。或病变引起炎症致肠道痉挛等,患者常有腹痛。中老年肠癌患者的腹痛较轻或隐隐作痛,青年患者明显甚至剧烈腹痛居多,这可能与老年人疼痛敏感度降低有关。 三是血便多。血便虽为中老年大肠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但青年患者血便或黏液血便更多见,达70%以上,甚或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粪便在右半侧结肠尚未完全成形,故出血后常与大便混合。如果是少量出血,要靠大便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甚至有的患者已发生明显贫血,还不知病变在何处。中老年人大肠癌肉眼可观察到的新鲜血便较多。 四是浸润型癌肿多。所谓浸润,是指癌细胞向四周或深层组织扩散的能力。和中老年人大肠癌相比,青年人大肠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不成熟程度)差,浸润能力强。更容易扩散,所以预后更差,其5年存活率仅及中老年大肠癌患者的1/4。 误诊率:高达60%—70% 年轻人或自恃体质好,有健康资本,有点毛病可以“扛过去”、或忙于事业家务。疏于检查,或以为大肠癌是老年人的事,放松警惕而铸成憾事。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率高达60%—70%。有的竟连续被误诊3次之多,被误诊成痔疮、痢疾、结肠炎等疾病的为数较多。 要做到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年轻人应摒弃侥幸心理,发现问题及时检查,不要拒绝结肠镜检查,须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最有效的手段。此外,医生同行应关注大肠癌的年轻化趋势,提高警惕,注重直肠指诊与结肠镜检查,争取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患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进行定期复查或普查。 饮食需讲三多五少 研究显示约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发生主要和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饮食因素:高动物脂肪、高蛋白质和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 遗传因素:家族成员中有遗传性大肠癌或有大肠癌者; 结肠良性病变: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腺瘤的患者。 三多: 1、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0克以上。 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3、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视。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五少: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 名医档案 蔡三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曾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解放日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13版)
26
活不到九十九岁是自己的错 血的教训 2005年商界巨子王均瑶因大肠癌医治无效去世了,年仅38岁。均瑶集团35亿的总资产也挽救不了这位年轻董事长的生谩穑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发现,商界巨子、学界才俊的英年早逝已非个别现象。 (附照片)作者:傅善来 日期: 版次:17 活不到九十九岁是自己的错 ■文/傅善来 。 1999年5月4日,中国火腿大王春都集团董事长高风来,在实现了春都A股成功上市交易后,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同事们都说:“老板是愁死的。”2001年7月31日,率先掀起了国内啤酒并购狂潮的啤酒业铁腕人物“拼命三郎”——青岛啤酒集团老总彭作义猝死,员工们都说:“彭总是累死的。” 国企改革急先锋、优秀企业家廖有全1989年担任上海医药工业联合部(医药股份公司前身)经理时,企业流动资金只有300万元,经过他的努力,1999年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有望突破80亿元。作为一位企业界精英,他先后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因疲劳过度,肝病复发而倒下了,时年44岁。据南方某市私营企业家保健中心统计,在他们接待的近万名私营企业老总中,有95%左右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一种或数种疾病,有的已相当严重,平均年龄只有42.5岁。又据对2万名中、高级知识分子死亡调查,他们平均死亡年龄也只有58.2岁,其中死于40-59岁者占56.8%。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生物学家认为,哺乳类动物的平均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年。人的生长期为25年左右,自然寿命应该是25年的5-7倍,至少是125岁,甚至更长。可是,实际人的平均寿命比自然寿命短得多。构成人类早衰和死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与摄生无方、罹患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现在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说白一点,活不到九十九岁是自己的错。 错就错在生活节奏不规律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是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 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 当今社会信息万变,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处在剧烈的竞争中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接踵而来的疲劳也就容易发生。有专家指出,疲劳,特别是脑力疲劳,是现在和未来一个世纪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只有67岁,较全市一般职业人群早死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为什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科技人员会发生英年早逝呢?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科技人员的劳动方式与工人、农民不同,科技人员往往是不分上班和下班,不分白天和黑夜,持续不间断的工作着,生活节奏很不规律,尤其是事业心强的一些科技人员甚至连做梦也在思索着问题,极易产生疲劳。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体力疲劳,而忽视脑力疲劳。体力疲劳、脑力疲劳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提醒人们疲劳了应当休息,使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如若无视脑力疲劳,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同样会导致过劳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消除脑力疲劳,对中老年人,特别是科技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消除脑力疲劳呢?重要的一条是生活节奏要有规律。怎样生活才算是有规律呢?一般讲,除了饮食起居外,还要注意目标定位要确切,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无论如何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喘息”时间,学会交替使用人体各部分,充分发挥各部分功能,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如连续一周的紧张工作、学习,周末娱乐半天。尤为重要的是充足睡眠不熬夜,要牢记“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 错就错在有东西不会吃 生命首先在于营养,没有营养就没有健康。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必需营养。营养对疾病防治以及衰老的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对晚年的健康状况更为密切。营养良好的人能有效地延缓衰老,有些人60岁就表现出虚弱,行动不稳,容易疲劳,感觉迟钝;而有些人,年过八旬仍像“年轻人”。因此,可以这么说,决定生命后期生理性或机能衰老程度,某种意义讲取决于营养状况,不是生存的年龄,也就是说吃得长寿。 目前,上海人的营养状况怎么样呢?有东西不会吃。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对营养很不讲究,吃饱就算,或者忙于应酬,顿顿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营养失衡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以及肠癌、乳腺癌……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读了一点医学科普文章,视胆固醇如虎,盲目地节制饮食,肉不吃、蛋不吃、无鳞的鱼也不吃。殊不知,过分强调降低胆固醇水平,更容易诱发疾病,于健康不利。另外一部分人怕胖,片面地节制饮食,其实太瘦对人体危害不比太胖少多少。科学的态度是:全面均衡适量营养,也就是说,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根据上海人膳食状况,营养学家提醒大家注意,要调整膳食结构,迅速将烹调用油降下来,严格做到每人每天烹调用油控制在1汤匙左右,不吃或少吃油炸、油爆食品。尽快让粮食恢复到主食地位上来,一般轻体力(包括脑力)劳动者,每人每天粮食摄入量不少于300克。蛋白质不能少,但也不能多,努力做到每人每天1瓶奶、1个蛋、50克豆及豆制品、鱼和肉。蔬菜摄入量尽一切可能做到每人每天500克(含水果50-100克),一日三餐基础上,在标准米尚未恢复供应情况下,每人每天还要额外补充一粒多维元素片。只有这样健康才有可能。 错就错在运动“饿一顿”、“饱一顿”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一言道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的是运动,这是预防、消除疲劳,健康长寿的另一个要素。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中老年人好静不好动,倾向安静生活,是导致肥胖、心血管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体育锻炼与营养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重在适度。对待体育锻炼有两种情况应当注意:一种是工作忙,锻炼顾不上,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空做做,忙了不做。有氧代谢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博士指出:如果步行,每周应走3次,每次走3200米,时间为20分钟内。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3200米40分钟走完也可以,但需每周走5次。坚持10年,就可使心肌梗死减少50%。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可改变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搏出量,使心脏冠状动脉管腔舒展,增加心肌供血,又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相对减少,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体脂减少,腰围缩小。经常参加锻炼,血液总容量可增加10%或更多,遇到紧张时血压不至于因此升高而诱发心绞痛、脑卒中危险性。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正确的态度是把体育锻炼作为一日生活必修课,雷打不动。至于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必强求,可因人而异,广播操、练功十八法、太极拳、气功、健身跑、登楼、球类等不必硬性规定,但有一条必须牢记,这就是运动量要适度,一般以锻炼完毕,冬天自觉全身暖和,夏天微微出汗,但不觉得心跳为度。进入老年期后,日常生活的重心不是去做剧烈的体育锻炼,而是适当体育活动,保持机体安宁,减慢新陈代谢,使生命之树常青,生活之水常流。 特别是现代都市人,工作、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进出坐汽车,上下楼坐电梯,洗衣用洗衣机……体力活动越来越少。据调查,中学生每天能坚持30分钟以上锻炼的学生,只占26.8%,机关干部包括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天天坚持不少于30分钟体育锻炼的只有35%,65%的人天天忙于工作应酬,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处于严重运动饥饿状态。另一种情况是要么不运动,一运动就是满头大汗,气喘、心跳。尤其是平时忙于工作,根本想不到锻炼的一些人,每当他疲劳不堪,力不从心的时候,忽然想到运动,向运动去要健康。其实,每当疲惫不堪的时候,需要的是休息,不是运动,这时候运动,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消除疲劳,反而会影响健康,甚至诱发疾病。 生活节奏不规律、营养不均衡、运动不得当是构成现代人早衰、死亡主要原因,除了这三大原因外,还有居室不卫生、吸烟、酗酒以及心理压力重等等原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健康靠自己,靠自己脚踏实地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健康。 (作者为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原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7
祝同学们:圣诞快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