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物流量販的沿革與發展 主講人:人力資源部 曾鴻獻經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物流量販的沿革與發展 主講人:人力資源部 曾鴻獻經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物流量販的沿革與發展 主講人:人力資源部 曾鴻獻經理

2 102年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之變動 101年 102年 行業別 營 業 額 佔百分比% 較上年同期 增 減 總計 1兆272億 100%
單位:億元;% 102年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之變動 101年 102年 行業別 營 業 額 佔百分比% 較上年同期 增 減 總計 1兆272億 100% 1兆579億 2.9% 百貨公司(含購物中心) 2801億 27.3% 2888億 3% 超級市場 1516億 15% 1587億 4.5% 連鎖式便利商店 2676億 26.1% 2761億 3.1% 零售式量販店 1715億 16.3% 1724億 0.5 其他 1564億 15.3% 1619億 3.5%

3 物流業之型態簡介與定義 1.百貨公司 2.購物中心 3.便利商店 4.量販業

4 百貨公司沿革 發展至今百貨公司仍以,人潮聚集、交通便利為考慮因素‧分布在五大都會區‧
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開幕於1932年日治時期的『菊元百貨』 1960~80年代本土百貨戰國時代(萬國、大千…..等) 1970~90年代合資百貨掘起(統領、明耀、新光、太平 洋崇光…等) 1990後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化(京華、微風、統一夢時代) 發展至今百貨公司仍以,人潮聚集、交通便利為考慮因素‧分布在五大都會區‧

5 百貨公司 1.商品種類以服飾或配飾、家庭日常用品、 傢俱及室內裝飾品、化妝品、以高單價高 品質商品為主
2.商品分門別類、以自營商或專櫃商為主 3.由一合法之機構(公司),負責整體經營管理。 4.採統一收銀制;開立百貨公司之發票. 5.營收以《包底、抽成》

6 購物中心沿革 1999年桃園台茂購物中心 2000年初桃園大江國際購物中心 2000年底台中Tiger City
2003~2006年新竹風城購物中心 2012年4月Big City 後續德安、京華城、微風、統一夢時代、美麗華….等購物中心 因與百貨公司同屬性高,客源亦雷同‧經營至今已漸轉 型

7 購物中心 1.由一合法之機構(公司),負責整體經營管理 2.土地面積在都市以內至少5公頃,都市以外至 少10公頃 3.廠商以租約方式進駐賣場
4.集合購物、休閒、娛樂、教育文化、餐飲、 會議於一體. 5.擁有商業、娛樂、文化與服務等四項功能, 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現代消費中心.

8 便利商店起始與方式 1979年統一超級商店全省14家開幕,同年10月引進 7-11經營技術‧推展24H(全年無休的營業服務)
便利商店可分為:連鎖式與非連鎖式 連鎖式依經營形態分:直營連鎖與加盟連鎖 加盟店分:委托加盟、特許加盟、自願加盟

9 便利商店 1.自助式服務 2.全天24小時營業,採全年無休 3.單店商品約有一~二千種 4.營業面積在15~70坪之間凡販售如食品、飲
料、日常用品等商品,以滿足顧客便利性需 求之行業。 當國民所得達到一定程度,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對購物時的便利與服務等附加價值的要求會提高,便可成為零售市場的主流‧

10 2003年&2013年連鎖便利商店店數統計表 2003年~2013年 增加2969家 成長42.6%

11 2003年&2013年連鎖超市店數統計表 2003年~2009年增加1015家 成長242%

12 2004年&2013年連鎖藥妝/精品通路店數統計表 2004年~2013年增加 762家 成 長 83.64%

13 量販業 1.廣泛的商品結構 2.賣場面積大於1000坪 3.充足的停車位 4.採自助式的服務 5.販售商品價格具競爭力 6.一次購足

14 2003年&2013年量販店店數統計表 量販店總數成長43%,其中大潤發據點增加數佔總成長數之12.8%<(26-21)/(129-90)>。

15 量販業之沿革與現況 1.台灣量販業發展經過 2.台灣量販店店數統計 3.台灣量販店業者背景分析 4.台灣退出量販市場業者

16 台灣量販業發展經過

17 台灣量販店店數統計

18 台灣量販店業者背景分析

19 台灣退出量販市場業者

20 量販業之發展與挑戰 1.寡占市場逐漸形成 2.前進中國大陸 3.差異化經營模式出現 4.積極開發自有品牌 5.經營模式彈性化與管理計術電腦化
6.土地取得困難 7.人力資源方面的疑慮 8.專門店的挑戰

21 寡占市場逐漸成形 雖然量販店市場仍未達完全飽和,但近年來成長 速度已見減緩,同時在各業者紛紛擴店,及外商持續 加入競爭下,競爭壓力日增,只有擁有充裕資金、強 大採購能力、良好的經營技術、有特色的產品與經營 模式的業者方能生存,因此從門市占有率或營業額來 分析,量販店都呈現寡占市場型態。 量販店市場步入成熟期後連帶影響其他業態,百 貨公司與超級市場都因量販店的興起而感到邊際利潤 降低、零售市場占有率下降、銷售量減少等威脅,促 使百貨公司採用「單品特價」與上架商品精緻化的經 營方式,超市也避免在量販店周圍區域設店。但由於 便利商店具有店數眾多、全年無休的特色,量販店對 其造成的影響不若前二者大。

22 前進中國 有鑑於國內市場日益飽和,業者為持續擴大規 模,紛紛前往大陸發展,如台塑少東王文洋所創立 的「好又多」,以及家樂福、萬客隆等陸續在大陸 設店。同時國外量販店多以台灣為跳板進軍大陸市 場,因此預期前往大陸發展的業者將持續增加。又 已進入大陸的大型業者多在沿海一級城市設店,預 計未來進入大陸之業者將會選擇在內陸二級城市設 點。

23 差異化經營模式 由於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業者紛紛以創新的 經營模式,藉以區隔其他同業。部分廠商透過自營 或異業結合的方式,增加對消費者的服務,如引進 美食廣場、資訊廣場、百貨精品區。 部分業者改善購物環境,以增加消費者購物時 的舒適度和愉悅感。進行一連串的改造計畫,包括 改裝陳設、加強照明與空調、更新制服等,另增設 免付費的服務專線電話,希望以優質的購物空間來 取得領先地位。

24 差異化經營模式出現 外商則直接將國外的銷售經驗完整移植到國內 ,美商的好市多即為一例。該公司不但有別於其他 業者,嚴格實施會員卡制,且每年收取年費,商品 種類較其他量販店少,大約在6000到8000種之間。 該企業的經營方式有悖於過去台灣民眾至量販 店消費的習慣,但其管理階層仍認為只要以平價銷 售國際知名品牌,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以「販質」 取代「販量」,便足以穩固基本客群。

25 積極開發自有品牌 由於自有品牌商品毋須負擔廣告及促銷費用,在 售價上比同類型產品便宜一到兩成,業者得以價格優 勢提高銷售利得。家樂福甚至認為自有品牌為產業競 爭的致勝關鍵,因此所推出的自有品牌數量最多。自 有品牌有兩種開發來源,一是採取與製造商合作,利 用代工生產方式推出本身的商品;另一種則是透過國 際採購系統進行商品採購,並把貨物改以量販店本身 的品牌出售。

26 經營模式彈性化 經營模式彈性化指廠商在產品結構與行銷方式上,為因應環境變化之相關調整。就產品結構來說,量販店所出售的商品可分為食品與百貨兩類,比重大約是一比一左右。基於量販業者長久以來累積的經驗發現,家用百貨類商品的銷售利潤較高,因此調高相關商品比重。

27 管理技術電腦化 量販店因銷售上萬種商品,須利用電腦系統輔助貨 物管理,以提升整體效率,即為管理技術電子化。 譬如說商品平均銷售量、存貨比、安全存量等都可 藉由電子檔的建立,進行行銷分析。此外,電子條 碼的結帳系統更可提高結帳速度,減少顧客在櫃檯 前的等待時間,強化服務品質。

28 人力資源方面的隱憂 量販業並非本土自生的產業,而是由國外廠商 引進台灣,本國企業集團對其經營技術瞭解不足, 於是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培育的高層管理人才便成 為極珍貴之資源。尤其在各個廠商快速展店的情形 下,據點的擴增導致經理人員匱乏,業界內挖角情 形嚴重,高層人才的流動率偏高。另一方面,部分 業者西進中國大陸,由於台灣管理人才在薪資與語 言文化較歐美人士佔有優勢,經理人轉往大陸謀求 發展也十分常見。人才中空為業者最大的顧慮之一 。

29 人力資源方面的隱憂 勞動雇用的適法性亦是量販業界長期困擾。 量販店的營業時間平均達13小時以上,但自2001 年開始我國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每日正常工 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每二週工作總時數不得 超過八十四小時。」若要符合規定,就必須執行 從業人員的排班制,甚至雇用更多的計時員工。 然而,計時員工較正職人員的流動率高,增加雇 主的招募及訓練成本。

30 專門店的挑戰 台灣的量販店不但同業內競爭激烈,同時還要 面對許多來自業外的挑戰。諸如最近才崛起的連鎖 藥妝店與專門店,更讓零售市場的爭奪戰趨向白熱 化。特別是專門店,由於彼此間的市場定位與價格 策略十分類似,業者莫不積極備戰。

31 專門店的挑戰 雖然專門店商品廣度不如量販店,但是在品項 深度上卻遠遠超過後者。因此,其所服務的客層為 有特定需求之消費者,比如說欲購買資訊產品的民 眾可能會前往燦坤或全國電子;要裝潢佈置居家環 境的消費者便會捨大潤發而到特力屋。此外,專門 店通常會提供諮詢服務,給予顧客專業意見,這是 量販店尚未做到的,也因此量販店逐漸受到專門業 種店爭奪市場的威脅。


Download ppt "物流量販的沿革與發展 主講人:人力資源部 曾鴻獻經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