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七章 农村类型
2
农村类型,是相对于都市类型而言的比较宽泛 的范畴.
从概念上来讲,主要是以农村为主要核心意象 或主要场域而创作的影片。即以现代农村为叙 事背景、以农村民众为主体、反映农村生存状 态、表现农村风土人情、呈现乡土文化和经验 意识的一类影片。
3
第一节 内地部分 1932年,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30年代 开山之作——《狂流》 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 被誉为“中国电影年”。
1932年,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影片充分利用实景拍摄,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农村 的现实生活以及农村贫富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电影。 片名正好暗示了劳苦大众的反抗压迫、反抗封建势力的不可阻 挡的时代潮流。
4
1、《春蚕》(1933,程步高)(夏衍剧作) 《春蚕》改编自茅盾的同名小说。影片追求非戏剧化的“纪录电影”的风格。 《春蚕》是左翼电影创作进入较为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
2、明星公司的“生产影片” 1933年徐欣夫导演《盐潮》和李萍倩导演《黄金谷》(又叫《丰年》); 1934年程步高导演《到西北去》和徐欣夫导演的《路柳墙花》。 3、《小玩意》(1933,孙瑜) 影片选取手工玩具作为表现对象、来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民族矛盾,主题现实沉重,又非常巧妙。 “小玩意”有深刻 的隐喻作用。 影片非常注意电影化的语言。 影片注重细节的描写。
5
在建国以前的中国电影中,农村题材自有自 身的特点----破败景观、忧愁心绪、悲戚命运 《春蚕》极为典型
50/60年代: 新中国电影中的农村题材类型创作 上一节概述: 在建国以前的中国电影中,农村题材自有自 身的特点----破败景观、忧愁心绪、悲戚命运 《春蚕》极为典型
6
一般而论,在中国,研究探讨问题忽略了农村 就难以说清事情的全面性;
而在中国电影中,漠视了农村电影的生存发展 也不能估量准电影全面发展的状况。
7
我们有时已经减弱了对于上述意识重要性的认 识,市场经济的呈现更多在都市文化的层面被 关注,而农村被聚光灯外的暗影笼罩显得微不 足道,农村电影也由此有些寂寞冷清。
这显然和文学的固守乡村文化构成差别也多少 影响了它的社会人心影响力。
8
新中国农村电影类型的概括分析 60年新中国电影在农村题材表现上形成自身的 类型特色 而前十七年、文革时期、改革开放30年显然各 自有差异性
我们概要分析头尾两个重要阶段的类型特色
9
新中国电影自有特色,在农村题材表现上,形 成可以透视的角度,包括 ——道德判断、人伦关系、情感表现
题材类型的判断要素 新中国电影自有特色,在农村题材表现上,形 成可以透视的角度,包括 ——道德判断、人伦关系、情感表现
10
道德判断—是不由自主的价值衡量标准 人伦关系---是对于以家庭为纽带的传统关系的 坚守 情感表现---是农村电影得失的核心所在
11
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类型 50年代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60年代的《李双双》
12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艺术成就主要在于 较好体现了蓬勃向 上的农村生活面貌 ,透着一股真实浓 郁的生活气息,不 由你不被那样一个 时代人们的质朴与 真诚的精神与生活 情趣所打动。 艺术上的另一个特 点是塑造了几个成 功的农村青年典型 ,情态各异而具有 光彩: --复员军人高占武, --回乡女青年孔淑贞, --在乡青年农民曹茂林 , --私心欲望重的克明
13
情感表现使该片成为这一时期农村题材最为突出与重要的优 秀影片。
直率而真实地表现政治热情很高时代的青年对爱情的渴望, 超越了时期。 艺术表现上不惜余力渲染表现情感的分量 ----影片开始,众男性正在嬉闹,金迪饰演的孔淑贞唱着“樱 桃好吃树难栽”愉快而来,顿然引起众男性注目,仿佛时光 停滞,以画面表现的生活中的某种心理真实现象。在艺术上 先声夺人,中国式的音乐衬托,古诗中的侧写手法与人物内 心世界的刻画都很出色,一开始就使全片充溢着青春热烈气 息。 ----成立突击队报名时遇到冷场的尴尬,孔淑贞带头打破冷 场,招引着众人争先恐后报名,把编导对异性情感的重要催 发作用用形象表现出来,真实中透着编导们对生活的认可。
14
几组关系决定了情感的评价: ----高占武对孔淑贞是正统的道德爱情,两情相 悦,可终成眷属。 ----茂林对孔淑贞是传统仪式爱情,一厢情愿, 单相思,农民式的憨厚和退却,不可能成功。 ----克明对孔淑贞是偏邪的浪漫爱情,心术不正 ,小资式的多变,因而必然花花肠子难得欢心 。
15
一个女性置于中心位置,以她为中心评价几人 的感情,可谓现代式的。
这种模式对电影来说是巧妙的,围绕于她,三 个男人在既同样工作中又不同的情感表现中, 展示着青年人的多样生活状态,细节生动,矛 盾的纠葛都生趣盎然。
16
更是让淑贞来确定先择对象──其实这是作 者解决矛盾,评价情感的体现。高占武人品 好,思想高,自然赢得芳心;茂林心地好, 却性格弱,自然要退出角逐;克明的妒、小 心眼,另有用心,已注定他在思想上品行上 与性格上都处在下风,出局在所难免。在结 局中,真诚的爱情得以实现,茂林自得其所 ,为人牺牲的占武既实现了道德的完整,又 释放了精神负担也功德圆满,而克明理当受 到鸡飞蛋打的惩罚,完成了一个当时年代完 整的爱情故事。
17
让淑贞来确定先择对象──其实这是作者解 决矛盾,评价情感的体现。
高占武人品好,思想高,自然赢得芳心; 茂林心地好,却性格弱,自然要退出角逐; 克明的妒、小心眼,另有用心,已注定他在 思想上品行上与性格上都处在下风,出局在 所难免。 ----结局:真诚的爱情得以实现----茂林自得 其所,为人牺牲的占武既实现了道德的完整 ,又释放了精神负担也功德圆满,而克明理 当受到鸡飞蛋打的惩罚,完成了一个当时年 代完整的爱情故事。
18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代表却还超越了农村题 材类型创作
以情感为中心的抉择极为少见 道德评价蕴含其中
19
《李双双》 60年代农村家庭喜剧式表现的杰作 将夫妻人伦关系置身于喜剧冲突中,造就效果 在于妻子双双与丈夫喜旺之间的“善良的误会冲 突”。性格差异的喜剧效果和行为两极的喜剧冲 撞。
20
夫妻性格性格成为折射个体行为方式和社会道 德判断结合的切口
一个直爽开朗,一个收敛好面子,这是性格喜剧碰 撞的基础; 一个大公无私,一个私念重重,这是道德判断冲突 的内容; 一个主外好事,张罗大事不怕得罪人,一个主内怕 事,遇事退避惟恐得罪他人,这是性格焕发光彩的 地方。
21
作为农村题材出色创作,正是在他们性格冲突的情 节性表现和生活情趣化方面作了不少巧妙文章,而 农村生活和乡野情趣也才能产生。
影片一开始喜旺收工招呼洗衣的李双双的细节确定 了这对夫妻的喜剧性格关系。在李双双当街谴责贪 求公家小利的妇女时,劝阻不成反被抢白的喜旺, 内心虚却强装管束的大老爷气派,喜剧效果油然呢 而生。 最为人称道的是喜旺自鸣得意的下面条气李双双, 吵闹中自己摔倒在地,李双双破涕为笑的生活细节 处理。
22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给予农村生产体制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也是 深刻的。
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题材创作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给予农村生产体制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也是 深刻的。 农村稳定对于当今的中国意义十分明显,农村 经济发展对于改革深入具有深刻影响价值,而 农村文化发展对于建设新农村更不言而喻。
23
30年来,农村电影曾伴随着改革开放创造出 出色的佳作,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在改革开 放深入的今天,有时已经减弱了对于农村文 化重要性的认识,
前述:市场经济的呈现更多在都市文化的层 面被关注,而农村被聚光灯外的暗影笼罩显 得微不足道,农村电影也由此有些寂寞冷清 。这显然和文学的固守乡村文化构成差别, 也多少影响了它的社会人心影响力。
24
我们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同向的价值:在社会层面上,改革开 放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而在文化层面 上,也与中国农村电影带来的深刻性表现成果 同步,这显示了改革的积极意义。
25
----但也有更为复杂的走向:随着后续的农村改 革开放深入的正向深入,带来了农村电影遭遇 一时难以适应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二者反 向性被突出,双方形成反差的现象,为寻找新 的改革之路提出了研究的迫切命题。
26
农村电影在多个层面都具有认识和探究价值:
第一,具备佐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性价 值评价的意义,和探究如何进一步协调变革带来的 复杂性,农村电影成为交缠社会评价的典型的艺术 对象。 第二,同时,农村电影如此紧密的切近从计划经济 走向市场经济时,文化需要应对得失的阵痛,农村 电影现状问题和发展协调前景所牵连的要素,可以 作为文化到底需要什么来推动的案例。显然,对待 农村电影正如对于艺术电影一样,不能简单依循市 场原则而缺乏政府必要的非市场调控,如何处理改 革大势而具有长远眼光,是切近现实需要解决的问 题。 第三,农村电影的深入可能和对于现存问题的破解 ,也还是新经济背景下文化如何发展研究值得关注 的聚焦点。
27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电影不 仅有过丰盛美丽的景观,而且甚至是深刻揭示 社会变迁、深入表现农村生活面貌、伸展艺术 表现天地的重要对象。
中国农村题材兴旺的景观曾经成为80年代中国 电影高潮阶段的重要支持。
28
无论是宽泛的涉及农村背景的农村题材,还是 表现现实的农村电影,都成为中国电影创作实 际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9
虽然在改革开放至今4000多部影片中,农村电 影只占了1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 到2008年6月底,我国共创作生产故事片4425 部,其中农村题材影片438部,约占影片总量的 10%。),但其中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前半期的 电影多半和农村背景、农村题材相关。
30
在受众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作中,改革开放 前十年的电影包括农村题材电影,的确以自己 的突出贡献显示时代转换必然,以及显示影像 观念对于大众的呼应性。
31
出色创作 《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被爱情遗忘的 角落》、《牧马人》、《红高粱》、《黄土地》、 《乡音》、《野山》、《边城》《人生》、《老井 》、《秋菊打官司》、《喜莲》、《九香》、《一 个也不能少》、《杂嘴子》、《菊豆》、《大红灯 笼高高挂》、《香魂女》、《二嫫》、《老人与狗 》、《被告三杠爷》、《那山那人那狗》、《背起 爸爸上学》、《25个孩子一个爹》、《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天狗》、《光荣的愤怒》、 《天山雪》等等
33
数十部不同阶段出色的中国农村题材电影, 成为中国电影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丰富表现性 结合的经典创作。
中国电影的深刻性很大程度上和乡村世界的 表现息息相关,而大片的轰轰烈烈之后难以 被长久精神记忆留存,某种程度上正是缺乏 本土生活积淀沉积的结果。 我们必须强调:乡村表现的厚重本来是艺术 长存人间的重要因素。
34
那么,新时期农村题材创作如何折射时代风云 ?
我们后面将以80年代的《乡音》、《被爱情遗 忘的角落》、《野山》、 《人生》为例加分析
35
80年代农村电影重要提示 在艺术表现角度看农村题材电影,其艺术表现经历 了旺盛---减退---削弱的渐变发展态势。
80年代农村电影的兴旺,几乎就是那时中国电影令 人骄傲创作的缩影。无论是涉乡村背景的创作典型 如《红高粱》等,还是典型农村题材创作如《乡音 》、《老井》,无论是历史乡村背景的电影创作如 《黄土地》等,还是现实农村影像的深刻表现影像 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野山》、《人生》) 等,都汇聚着精神思索的价值,并且常常引起全国 观众热烈研讨。 这里,艺术表现的出色创造无疑是核心所在。
36
就市场表现而言,农村电影经历了红火—衰退— 渐起机遇的发展线索,
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是农村电影的兴旺期, 《喜盈门》作为代表达到鼎盛状态,作为 上世纪80年代以农村题材影片标志,却取 得中国电影放映当年观众达5.7亿人次之 创观影人次最多的纪录。
37
但到了90年代,市场状况变化后,情势也发生了转 变:
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农村题材电影生产 都只有七八部规模 而到1997年,农村题材电影更少到只有四五部,落 入自1981年以来的最低谷 1999年以后,随着电视电影这一新的媒介与艺术形 式的兴起,平均每年生产的农村题材影片(包括电 视电影)大约有20多部,占全年故事片生产总量的 15%左右。然而,这些影片更多只是通过电视媒介 现身,多数都难以进入影院放映。
38
恨男人、秦香莲、我随你、换老婆--- 人性扼杀、道德谴责、传统温顺、革故鼎新
39
重要导演:谢飞——儒者的电影 主要作品: 《我们的田野》1983;《湘女萧萧》1986;《本命年》 1989;
《世界屋脊的太阳》1991;《香魂女》1992(柏林金熊 奖); 《黑骏马》1995;《益西卓玛》2000
40
第二节 台湾部分 60年代 李行与李嘉联合执导中影改组后的第一部影片《蚵女》。 之后李行又拍摄了影片《养鸭人家》。
41
70年代 回归乡土的李行 1、重要作品 2、整体评价 被誉为“台湾电影史的开拓 者 ” 。 1963《街头巷尾》
1958《王哥柳哥游台湾》 1963《街头巷尾》 1964 《蚵女》 《养鸭人家》《婉君表妹》 1965《哑女情深》《贞节牌坊》 1967《路》 1968《情人的眼泪》 1969《喜怒哀乐》之《哀》 1970《母与女》 1971《秋决》 1973《心有千千结》《婚姻大事》 1975《吾土吾民》 1978《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 《小城故事》《台北故事》 1980《原乡人》 1986《唐山过台湾》 2、整体评价 被誉为“台湾电影史的开拓 者 ” 。
42
80年代 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手执导影片《光阴的故 事》。
陶德辰细心描摹少儿世界的第一段“小龙头”,杨德昌细腻刻画少 女成长的第二段“指望”,柯一正自由展现大学生活的第三段“跳 蛙”,张毅深入透析现代都市生活的第四段“报上名来”。 这部影片标志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诞生。
43
重要作品: 《看海的日子》(王童) 《油麻菜籽》(万仁) 《儿子的大玩偶》(侯孝贤、万仁、曾壮祥) 《风柜来的人》(侯孝贤)
《嫁妆一牛车》(张美君)
44
侯孝贤 1、重要作品 2、整体评价 1983《儿子的大玩偶》 《风柜来的人》 1984《风柜来的人》 1985《童年往事》
1983《儿子的大玩偶》 《风柜来的人》 1984《风柜来的人》 1985《童年往事》 1987《恋恋风尘》 1989《悲情城市》 1993《戏梦人生》 1995《好男好女》 《海上花》《千禧曼波》 《最好的时光》 2、整体评价 擅长用电影来书写历史 新电影旗帜性人物
45
陈坤厚 1982年底,陈坤厚导演了根据台湾《联合报》一篇征文改 编影片《小毕的故事》。讲述了小毕由记恨继父、不理解 继父到最后真心爱戴继父、考上大学的成长故事 镜头语言朴实而流畅,深刻地探讨了台湾普遍存在的母亲 携子再嫁的问题。
46
王童 1、重要作品 2、整体评价 被誉为“台湾的今村昌平” 1980《假如我是真的》 1982《苦恋》 1983《看海的日子》
1984《策马入林 》《阳春老爸》 1987《稻草人》 1989《香蕉天堂》 1992《无言的山丘》 1995《红柿子》 2、整体评价 被誉为“台湾的今村昌平”
47
90年代 台湾新新电影中,有少数导演拍摄农村片,如张志勇 《一只小鸟鸣啾啾》、王小棣《飞天》。 2008年,《海角七号》展现出乡土情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