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緊急應變(Module 5) 定義: 1.緊急狀況: 一件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必須採取 立即的行動來處理。 2.緊急應變: 動員可資利用的人力、物力,以應付 突如其來的緊急或意外事件。 3. 應變計畫之目的: (1) 維護社會大眾生命及財產之安全(廠內、 外)。 (2) 將災害對環境可能造成之損害降至最低。 (3) 控制意外事故不使其擴大。 (4) 儘速恢復生產或運作。
2
資源之收集 在撰寫緊急應變計畫書之前,首先需了解廠內 外有那些重要應變資源應收集納入計畫書的規劃 之中。在收集資源的同時,方可檢討本身各種應變 資源是否足夠供應救災時所需;若發覺不足之處, 應立即補充,否則將使整個應變規劃的功能大打 折扣。一般工廠所需調查與收集之廠內外緊急應變 資源約有下列幾項: 一、工廠一般資料 四、大眾傳播 二、消防資源 五、氣象資料 三、醫療資源 六、廠外其他支援
3
計畫書之規劃與撰寫 一、參與應變計畫成員之選擇 緊急應變計畫書最好由工廠各單位資深人員 共同討論並協調擬訂,以確定每個單位的職責與 工作,並對應變計畫內容及職責分擔達成共識。 在選擇參與協調工作的成員時應考慮下列原則: 參與成員必須瞭解該單位平日工作情形及應變的 能力,且能代表該單位作出決定;組成成員必須具 廣泛性且涵蓋所有可能參與緊急應變工作之單位; 參與成員必須有共識且熱心合作。
4
除了廠內人員,亦可邀請縣市、鄉鎮代表共同
參與計劃的規劃及檢討。下列人員名單可供選擇 參與成員時之參考: (一)廠長(或代理人) (二)各單位主管 (三)工安人員 (四)環保人員 (五)醫療人員 (六)消防人員 (七)維修人員 (八)公司代表 (九)社區代表 (十)鄉鎮代表
5
緊急應變計畫書訂定流程圖: 選擇參與人員 制訂工作開始 相關資料收集與檢討 應變能力之評估 危害評估 工廠應變能力評估 區域應變能力評估 計畫書之製作 計畫書之修訂 計畫書之核准與推動
6
一般而言,工廠可能會發生的災害類型大致 可分為: (一) 火災 (二) 爆炸-可燃性氣體或壓縮性氣體 (三) 有毒氣體外洩 (四) 化學品洩漏 (五) 天然災害一水災、颱風、地震等 (六) 人為破壞一縱火、居民圍廠 (七) 公用系統失效一停電、停水、停蒸汽、 停壓縮空氣、停供料等 (八) 政治因素一戰爭破壞 (九) 運輸事故一槽車、火車事故等 (十) 鄰廠事故一災害蔓延到工廠內
7
來區分災害的規模,通常災害規模可大致分為 三個階段,茲將分述如下: 第一階段:只局限於廠內之小型災害。此災害僅止
為了便於救災應變規畫,常以災害影響的範圍 來區分災害的規模,通常災害規模可大致分為 三個階段,茲將分述如下: 第一階段:只局限於廠內之小型災害。此災害僅止 於廠內某一地區,可由工廠本身的應變 能力予以撲滅。 第二階段: 屬於廠內之大型災害。此災害雖大, 仍局限於廠區周界之內,而由工廠擴大 應變範圍,再借助外來支援來進行應變 作業。
8
第三階段: 影響範圍擴及廠外之災害。此災害
之發生對廠外民眾的生命、財物將 造成威脅。此時不僅廠內、外應變 能力必須全部投入應變行動,鄰近 地區也必須作交通管制及居民疏散的 種種考量。
9
災害等級廠內外職責表: 廠內職責 廠外職責 災害等級 第一級應變 由值班主管負責指揮及執行 無 救災工作,事後將詳細事故 報告部門主管及工安單位。 第二級應變 值班主管報告部門主管人員, 支援 請求支援。並暫代指揮直到上 一級指揮主管接手。 指揮人員指揮救災工作,並動 員廠內全部人員救災。 第三級應變 廠內救災及支援廠外民眾災害 由地方政府 指揮警察及 國軍協助 民眾疏散
10
工廠應變流程與組織 一、應變運作流程 (如圖示) 事故察覺 事故確認 撥廠內緊急電話 啟動區域廣播系統 各區支援人員成立 第一階段應變 是 判斷事故是否能有效立即控制 搶救 否 向決策小組請求再度支援人員 啟動全廠廣播系統 第二階段應變 通知鄰廠支援
11
工廠應變流程與組織(續) 第二階段應變 廠內救災 判斷事故是否影響廠外 是 第三階段應變 環保局 勞檢所 疏散民眾 廠內救災 警察局 消防局
12
應變指揮中心: 廠內應變指揮中心不但是廠內救災行動的指揮、 調派重鎮,更是對外申請支援、發佈新聞和 研判疏散行動的廠內樞紐。 在考慮設置的地點時,有幾點評估的條件可供 參考: (一)不宜離易發生意外的地區太近,以免被災害 波及而喪失指揮的功能。 (二)廠內、外應變資料應是隨手可得,並裝設有 對外連繫的配備,如電話、傳真﹒‥等,及 緊急電源。 (三)若受災害波及時亦能迅速的撤至另一集合地 點或廠外。
13
(四)工廠在選擇應變指揮中心時,應具備有
下列設備及資料: l.緊急應變計畫書、緊急應變程序書。 2.工廠內製程、公用、消防等機械流程圖(P&ID) 及緊急處理措施資料。 3.工廠內配置圖和鄰近地區圖。 4.工廠內、外參與應變工作之人員及組織和廠外 社區、特殊單位等的電話、住址、資料。 5.廠內、外連絡通訊設備(含電話、無線電、 熱線、傳真機等。 6.緊急照明。 7.通訊記錄文件和設施(通訊記錄表、錄音機)。
14
8.廠內及廠外支援單位之應變器材文件。 9.個人防護裝備。 10. 急救設備。 11. 夜間應變人員召回名單及連絡電話。 12. 人員清點名單。 13. 食物、水、住宿等措施。
15
確定警報方式與通報程序 工廠通常在危害物質存放及使用地點都會加裝 偵測器等設備,若一旦發生危害物質洩漏或著火 可立即反映給現場操作人員或控制室人員。但是 對於有些離災區較遠的廠內人員以及廠外的居民 而言,他們必須倚賴工廠內外完備的警報系統才能 在這些災害危及安全之前採取正確的應變或疏散 步驟。 當控制室人員得到現場發生意外的訊息時,如何 將這個重要的消息正確的傳達給廠內指揮人員, 甚至廠外約主管機關和支援單位,則必須依賴 事前的討論與規劃,將通報流程與內容重點清楚 列出,讓通報人員在緊急時亦能依事前的應變 規畫進行正確且周全的通報程序。
16
警報 在安裝警報系統前應考慮:工廠製程、機器 種類、工廠佈置及預期之緊急狀況等各種因素。 初步的警報系統音量應超過廠區噪音以及機器 產生之噪音,即使人員在工廠最遠處也能夠清楚 地聽到。警報系統也需要備用供電設施以防 萬一停電時之用,若有需要亦應準備特殊的警報 工具以通知有視覺或聽覺障礙的員工採取行動。
17
一般具有規模之工廠可能配置不只一種的 警報設備,包括: (一) 火警受信機 (二) 毒氣、可燃性氣體等監測器 (三) 廣播器 (四) 警報器(手提、固定式) (五) 電話(對內,對外) (六) 手提式擴音器 (七) 敲擊器、搖鈴器 (入) 高聲喊叫
18
工廠人員應先收集廠內現有警報器種類與分佈
情形,然後規劃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設備以迅速 警示工廠人員或社區居民。其中廣播器不但 可以廣播至全廠,亦可描述意外災害之狀況, 為一較佳的方法。同時也可利用警報器之不同 的頻率、音效等方式,使員工聽到訊息,即能 判斷事故類別,以進行應變。若廠內備有警示燈, 方可利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災害情形, 例如橘色代表爆炸、紅色代表易燃或火災、 黃色代表氧化物質﹒‥等。
19
廠外警報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在工廠發生災害時
能儘快向鄰近的居民、行人告警,使民眾保持 警覺或採取應變、疏散的行動。廠外警報系統 中被普遍使用的有固定式音源及移動式音源 兩種,固定式音源耗費較大,但廣播涵蓋的 範圍較廣;移動式音源的播放範圍較小,但若 搭配交通工具可逐一至可能受影響的地區向 民眾告警。可移動式警報不貴又可有效地警告 民眾,但因其移動速度相當慢,所以一般只 應用於特殊情況或作為後備使用。
20
警報系統應注重定期測試及維修,以確保發生
緊急狀況時能發揮預期的功用。在計畫書中可 將廠內警報系統及各式偵測器的作用情形、 偵測範圍、測試周期、維修及測試程序等資料 納入,並且針對警報系統的備用或替代系統作 詳細敘述。當偵測物質法定警報值變更時, 工廠人員便可由這些資料來評估警報系統或 偵測器是否需要更新或增減。
21
通報 完備的緊急通報系統及程序有助應變行動的 盡快展開及外援的充分配合,其中包括了廠內 通報程序和廠外有關單位的通報時機及順序, 是工廠的緊急應變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 份。 廠內通報的功用在於使負有指揮任務的員工能在 事故發生時馬上得知,並召集所屬人員依所負 職責採取正確的步驟應變。 廠外通報則是向主管機關或支援單位報告災情, 使各單位能掌握災情的發展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22
通報 在著手規劃廠內的緊急通報系統時,建議從事故 發現開始,將發現者應通報的廠內人員或單位 以及相關單位間的通報程序以流程圖明確的表示 出來,並將廠內各應變單位主管人員姓名、 辦公室連絡電話及夜間連絡電話列表備查。 如此意外發生時,發現者可藉著通報流程及 連絡表有效的向上通報。若因為工廠組織及 日夜間輪班人員的差異性,而不能適用於單一 通報流程,廠商可視本身實際情況,依據災害 種類、歸模大小、日間應變和夜間應變等各種 需要來訂定不同的通報流程以符合工廠商的情形。
23
在廠外通報方面,工廠應參考法規中有關通報
時間及通報主管機關的各項規定,以及鄰近的 工廠、支援單位來擬訂通表,依優先順序註明 通報單位名稱、聯絡電話及傳真電話。 一般工廠可能需要通報的單位如下列,廠商可 參考選擇: (一) 工業區管理中心或鄰近工廠 (二) 化學工廠現場預防協調小組(OSPCT)組長 (三) 縣市消防隊及警察局 (四) 縣市衛生局 (五) 縣市環保局 (六) 各區勞工檢查所 (七) 縣、市化學災害預防工作推動小組
24
事故通報人依通報表連絡各單位時,務必注意
通報內容的明確、清楚,以爭取時效,所以建議 通報內容至少應包括有下列幾項 內容: (一)通報工廠名 (二)通報時間 (三)意外災害發生地點 (四)意外災害狀況描述 (五)人員傷亡情形 (六)工廠已作或正進行的處置 (七)災情可能的發展 (八)可能需要的協助 (九)工廠連絡電話
25
妥善研擬疏散步驟與時機 當工廠內災害擴大而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控制, 或是鄰廠災害將波及本廠,有可能對廠內人員 產生立即性傷害時,廠內即應考慮對廠區無適當 防護人員採取疏散的行動。若是經過評估,廠內 災害將危及鄰近居民時,亦應立刻通報縣市應變 組織,並提供事故型態、可能影響範圍及受災 情形等資訊給縣市應變總指揮官,由其決定民眾 疏散的時機及方式。規劃疏散時機與路線所需 準備的資料包括了工廠平面配置圖、工廠鄰近 地圖、氣象統計資料等,這些資料最好在規劃時 就予以彙整並放入計畫書中備用。
26
疏散時機 工廠疏散的準備包括了人員的運輸、設備 運作的停頓‥等,因此疏散時機的認定就變得 非常的重要,這得靠廠內應變總指揮官的經驗 及從現場隨時傳來的災情發展資訊來判斷。 通常考慮的因素有下列數項: (一) 危害物質的物性及化性-易燃性、比重、 健康危害性、反應性、爆炸範圍、儲量。 (二) 短時間曝露對健康之影響-急性、吸入、 對皮膚、眼睛等的危害。 (三) 危害物質洩漏擴散型式-蒸氣雲、沿地 勢漫延、洩漏速率、範圍等。 (五) 生命安全因素-在有危害之虞地區之人數及 人員行動能力等。
27
疏散措施 疏散措施包含了採取疏散行動(局部或全廠) 和就地掩蔽二種,只有在有足夠時間可完成疏散 動作以及採取疏散對人員可能產生之危害較小時 才可進行疏散行動,否則應選擇一安全地點就地 掩蔽,而且這些狀況在利用警報系統或廣播下達 疏散指令時就必須予以明確的宣佈。
28
疏散行動 廠內疏散行動之決定權在於工廠應變總指揮官, 當下達疏散行動指令時,有數項工作職責供 指揮官參考: 1. 決定全面或局部性疏散,人員疏散方向及 方式。 2. 工廠運作是否必須全部停頓,或維持部份 系統運轉。 3. 廠內搶救及搶修人員是否也必須從現場疏散。 4. 人員疏散至廠外的集合地點及人員清點工作。 5. 通知鄰近工廠及各有關單位協同疏散行動。
29
就地掩蔽 若意外事件為毒性物質洩漏且擴散非常快速, 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人員疏散,此時可選擇 就地掩蔽。此種情況下,數項建議提供應變人員 參考: l. 關閉所有門窗,並以濕布堵住門縫隙。 2. 除非確定空氣來源無虞,否則應關閉所有 空調及通氣系統。 3. 關掉所有火源及加熱系統。 4. 若有通訊設備(如電話)則保持對外聯繫, 待危機解除後才可疏散至室外。
30
疏散路線與集合地點 疏散行動一旦展開,如何幫助所有疏散人員 都能安全的逃離受影響區域,將完全依賴事前 疏散路線約正確規劃。人員在脫離災區後應立即 前往選定之集合地點以便廠方統計已脫險人員 數目和仍在災區人數,使指揮官隨時了解目前 仍留在災區的人數。 當發生緊急事故需要疏散時,首先應判斷風向, 原則上是往上風處疏散,但若氣體洩漏源處於 上風處時,宜向風向垂直之方向疏散。
31
疏散路線應在事前依工廠廠區圖、鄰近地區圖
及氣象資料規劃出較安全的路徑及集合地點, 以免在應變時延誤時機。一般疏散路線的規劃 應不只一條,以因應實際的洩漏位置及風向的 不同。廠內疏散路線應儘量避開廠內有潛在危險 的設備,並在規劃後標示在工廠平面圖上,凡是 廠內有人員聚集的地點(例如控制室、製程區、 辦公大樓等)均應要為規劃出路,同時配置圖上 要標示避難室的位置及其通風口位置。集合地點 的選擇應考慮適當距離,附近沒有潛在性危險 地區(例如工廠、加油站等)及可容納全廠疏散 人員的場所,並配合不同的疏散路線來選擇 集合地點。
32
擬訂復原指導原則 工廠災害在經過廠內、外人員全力搶救並將 災情完全控制之後,不論洩漏出來約有害性物質 或消防人員灌救後所遺留在現場的污水都會對 廠區環境、設備造成立即或潛在性的威脅。 若不妥善處理已受損設備及有害廢水問題而導致 設備失誤或廢水外流,將會引發更嚴重的安全及 環保問題。如何將災害對環境、設備所造成的 損害及威脅消除,使工廠早日恢復正常運作, 必須依賴復原工作的徹底執行。災害現場應保持 至政府災害調查鑑定單位勘察完畢,此即為著手 復原的適當時機。
33
一、復原程序 (一)初始的復原計畫可概分為三個階段: 1.再進入災區: (1)偵測殘存有毒氣體的濃度 (2)調查已受損的設備及建築 (3)檢查具有潛在危險性的設備(例如槽體、 管線、支架等)
34
2﹒災區清理: (1)殘存化學物質的處理及回收 (2)對於受污染的水及土壤進行除污作業 (3)受損設備的清理及恢復 (4)評估具有潛在性危險的槽體及設備, 予以拆除或進行補強 (5)針對事故發生原因及應變行動加以 檢討,並做成書面資料 (6)備齊各主管單位規定之調查文件
35
廠區再運作: 當工廠各方面都合乎開車條件並得到主管單位 的復工許可時,可依開車檢核表恢復運作生產。 對於鄰近地區環境及居民損失的安撫、補償、 溝通和向支援單位致謝等問題亦應在復原時一併 考量。
36
安排訓練與實地演練 工廠依廠內實際情況而擬訂緊急應變計畫之後, 要如何檢知此應變計畫是否能真正達到預期的 規劃目標,執行上將會遭遇那些困難,這將全有 賴於廠內平時的應變訓練及演練。演練的基本 功能就是練習與測試,藉著廠內局部或大規模的 演練行動來測試應變系統的適切性、應變設備的 適當置備與正確使用以及各應變單位能否正確且 有效的消弭工廠緊急狀況。
37
一、形式 演練的型式依訓練項目、員工應變能力、 廠方企圖心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選擇,一般可 概分為講解、沙盤演練、單元訓練以及實地演練 四種方式。 (一) 講解(Orientation Exercise) 講解是用來使參與人員熟習新計畫及步驟, 由計畫主持者向全體參與人員提供整個計畫 的概念,大部份是在計畫初期時、在重大 計畫修正時,或在更換計畫時實施。參加 講解的人員可包括應變人員、政府機關、 及社區組織等。
38
(二) 沙盤演練(Tabletop Exercise)
沙盤演練提供了一個沒有壓力及時間限制 之模擬緊急演練,不同於實際緊急情況時 則會有壓力及時間限制的情況。 沙盤演練與講解演練型式類似,但是目的 不同。沙盤演練的目的在評估計畫及步驟 之適當性,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與改善 溝通協調技巧,重新評估危害的影響、 確定應變計畫實際操作與訓練所需的 協助等。
39
(三) 單元訓練(Functional Drill)
單元訓練可用來測試或評估應變計畫中 個別功能或所有的功能,例如利用火災 演習以測試火災應變隊的應變能力。 單元訓練可經由密集訓練加強應變步驟、 測試人員及設備準備的成效,正如評估 訓練的效果。模擬災害、受傷的員工、 外洩等均可以利用一些設備(如煙霧產生器) 儘可能製造逼真的效果,但是必須確保 全程安全地進行並完成。
40
(四) 實地演練 (Full scale exercise)
實地演練對整個緊急應變系統提供全盤性 測試的機會,有別於功能訓練對個別單位 之應變能力測試。 一個實地演習應包括所有應變單元與組織, 特別在工廠與政府機構、社區民眾、提供 協助機關之間的協調。實地演練應變範圍 比任何其他演練都大,且比其他演練對 參與者有更多壓力及有更長時間演習。 這種演變對全廠整體應變能力是一個很 好的考驗及評估。
41
二、演練項目 不論在任何演練項目中,都應將人、事、時、 地、物各項目因素納入考慮。茲分述各主要 演練項目如下: (一) 危害物質之認知 針對廠內或鄰廠內所使用的危害物質, 收集相關資料(例如MSDS中之物化性、 火災及爆炸危害資料、健康危害及急救 措施‥等)並教育廠內員工,使其熟悉 物質特性以及正確且安全的應變措施。 此訓練項目可以講解或搭配沙盤演練 的方式進行。
42
(二) 警報系統之認知 將廠內所有的偵測器、警報器的所在位置 及偵測物質詳列於廠內平面圖中,並使 廠內員工知曉每個警報器所警告的特殊 狀況及應採取的應變行動。
43
(三) 緊急措施之訓練 工廠緊急應變計畫將全廠可運用人力加以 適當的編組並賦予各階段的應變職責。 廠內負有應變職責的每位員工必須熟知 自己所應採取的應變措施,並以個人及 小組的方式反覆練習。 若廠中實施輪班制,亦必須確保每一班 的人員都能接受完整的訓練。若小組合作 已經很熟練,則可考慮舉行較大規模的 實地演練,以測試各組之間的協調及配合 是否恰當。
44
(四)防護醫療、救災設備之儲放位置與使用
訓練整理廠內各項防護、醫療、救災設備 的數量及儲放位置,教導每位相關應變 人員實際練習操作各項設備,並檢討各 設備儲放位置是否適當以及數量是否充足。 廠方可依本身的危害物質與可能危害情況 作為濾毒罐選用的參考。
45
(五) 通報流程與內容 通報的正確與否往往直接關係著應變的 推展、各組織間的連繫、外援的協調等等 行動的時效。為使廠內人員更加印象深刻,
Plan 91 (五) 通報流程與內容 通報的正確與否往往直接關係著應變的 推展、各組織間的連繫、外援的協調等等 行動的時效。為使廠內人員更加印象深刻, 可以沙盤演練的方式多次練習以達到正確、 通順的基本要求。若是工廠要舉行較大 規模實地演練之前,亦必須針對通報的順序 及內容重點多次排演後再進行現場的演練, 才能達到應有的訓練成效。
46
(六) 污染區與除污區之劃分、管制與除污作業
在應變行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為了 保護災害現場附近沒有足夠防護裝備的 救災人員與醫護人員的安全,在救災行動 展開的同時,必須偵測現場濃度立即區分 出污染區,並管制人員的出入。目前一般 的劃分法是在污染區與安全區間再劃分出 一個除污區(緩衝區),救災人員、設備皆可 在該區域內待命或更換,裝備除污作業亦 必須在該區域內執行完畢。
47
(七) 疏散程序 工廠本身應在平時就以小組的方式演練 疏散通報、疏散路線、疏散緊急措施、 車輛調度、廠內外集合和人員清點等步驟, 儘量避免事故發生時廠內外一片混亂及 人員、民眾迷失的情形。
48
(八) 緊急狀況之模擬 當工廠員工對上面七項的訓練及演練都已 十分熟練時,廠方規劃人員可考慮模擬 廠內可能發生的災害狀況,透過講解、 沙盤演練、單元訓練等準備步驟進行 較大規模的實地演練。 經過模擬緊急狀況之演練,不但可測試 員工個人應變裝備及行動是否正確,同時 方可瞭解整體應變規劃及各應變人員間 協調安排是否恰當,應變時可否發揮預期 效用。
49
三、注意事項 (一) 一般工廠在進行內部演練時,往往遭遇 廠內員工不認真配合演練的問題。主管人員 應在事前予以開導,使員工充份瞭解演練項 時應力求情況逼真、動作切實,若掉以輕心 或敷衍了事,則失去了演練的意義和修正 應變計畫缺失的機會。 (二) 建議將廠內所有危害性物質的物質安全 資料表合併為一本手冊,將該手冊放置於 現場各控制室或休息室中,以便員工隨時 查看。
50
(三) 防護裝備訓練應特別注重穿戴的順序正確
和動作迅速,在穿戴完畢後養成彼此相互 檢查的習慣,一定要確認搶救人員本身 安全無虞後才可進入污染區救災。
51
(四) 對於儲槽區、製程區等容易發生災害區域
的雨、污水分流系統,在演練時方可同時 測試其污水儲存池是否能完全容納消防後 和除污後的受污染廢水。 (五) 在每次訓練及演練後,最重要的就是徹底 的檢討、改進和留下完整的訓練記錄。 根據每次的檢討意見來改進各項應變行動 的技術或流程,進而提昇全廠整體的 應變能力。
52
沙盤推演及實地演練,並於演練結束後1天內 (最好1小時內),讓每一個參與演練組別之組長 (或主要執行人員),對於真實事故或模擬事故, 就下列問題把心得想法儘量完整的寫出來: 1.事故發生原因? 2.是否正確通報? 3.適當的應變人員在現場? 4.符合需求之應變設備在現場? 5.指揮通訊是否適切? 6.應變小組之應變程序及規範是否適切? 7.應變計畫及演練程序需改進的地方?
53
如果沒有訓練、演練及作事後評估、檢討, 則無法掌握該應變計畫在處理實際事故之 可行性。因此評估該應變計畫是否完整,訓練、 演練、評估為最需強調之重點。
54
四、演練腳本之安排 要想工廠演練順利成功且富教育性,完善的 演練腳本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一般工廠在擬編 演練腳本時常有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擾。腳本的 編寫需要規畫經驗及全盤性的考慮,廠方人員 可根據以下數點建議,再配合廠內情形來進行 規劃。 (一) 選定一演練主題或狀況進行腳本彙編。 (二) 根據緊急應變計畫的規劃,整理出該狀況下 的正確應變流程以及各編組、人員的應變 行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