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下一页
2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下一页
3
一、“三步走”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 下一页
4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 下一页
5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 战略目标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构成 战略部署 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下一页
6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 全局性 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长远性 根本性 下一页
7
(二)正确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首要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关系全局的行动纲领 是动员和指引人民群众奋进的目标和道路 下一页
8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下一页
9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蓝图问题。 下一页
10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一番,实现人民温饱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一番,实现人民温饱 下一页
11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下一页
12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下一页
1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温饱 小康 富强 (人均4000美元) (人均800美元) 2000年 2050年 90年 80年 下一页
14
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一页
15
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下一页
16
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下一页
1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一页
18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一)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下一页
19
(一)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下一页
20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一)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下一页
21
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势在必行 。
(一)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势在必行 。 下一页
2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下一页
2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下一页
24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用大体20年的时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还蕴含了十项具体的指标体系 下一页
25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 特点和意义 下一页
26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一是注重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国际比照的量化设计 目标构想实事求是
下一页
27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下一页
28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下一页
29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下一页
30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经济结构的内涵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它包括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供求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 下一页
31
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 下一页
32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相对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现象,其原因就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下一页
33
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 下一页
34
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低,直接与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结构不合理有关。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低,直接与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结构不合理有关。 下一页
35
就业矛盾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就业矛盾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下一页
36
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下一页
37
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统一战线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统一战线 下一页
38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2、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调整城乡结构,使“三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下一页
39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3、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下一页
40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4、要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下一页
41
(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 重大意义 实现新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逐步减缓和扭转城乡差别、 地区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途径 下一页
42
(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 重大意义 扩大内需、充分发挥国内市场 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把经济增长的潜力转化为现实
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举措 下一页
43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 下一页
44
(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下一页
45
1、科技含量 高 下一页
46
2、经济效益 好 下一页
47
3、能源消耗 低 下一页
48
4、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下一页
49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 现途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下一页
50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 现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下一页
51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一页
52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也要照顾这个大局。
(一)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也要照顾这个大局。 下一页
53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一)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下一页
5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在世纪之交郑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一页
55
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三峡坝区新貌 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页
56
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 下一页
57
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显著加强。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显著加强。 退耕还林初见成效 下一页
58
科技教育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科技教育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下一页
59
第一,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一,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下一页
60
第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下一页
61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 下一页
62
第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页
63
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下一页
64
第一,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这是最重要的国情。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一,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这是最重要的国情。 下一页
65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下一页
66
第三,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三,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 下一页
67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四,党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下一页
68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下一页
69
(二)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积极推进城镇化 深化农村改革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下一页
70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多元化是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下一页
71
五、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下一页
72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两种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集约型转变 下一页
73
(二)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 的统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
(二)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 的统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 1、经济发展必须保持较高的速度 2、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下一页
74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一页
75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下一页
7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下一页
7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一页
78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下一页
79
(二)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神舟5号载人飞船 下一页
80
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已形成中国重要的石油 下一页
81
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 下一页
82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 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邓小平 下一页
83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85年,中央提出: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下一页
84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下一页
85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下一页
86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把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第一,完善科技发展战略 下一页
87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把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研究,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 含量和竞争力 下一页
88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把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第三,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下一页
89
第四,用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把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第四,用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下一页
90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下一页
9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水平 下一页
92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 下一页
93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和捐资助学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和捐资助学 下一页
9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四,大力吸引海外 各类人才和智力 下一页
9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下一页
96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 下一页
9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下一页
98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下一页
99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一页
100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地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 下一页
101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下一页
102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 下一页
103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 下一页
104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 邓小平和孙女一起植树 强化城乡污染治理,保护环境 下一页
105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一页
106
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思考题
107
单项选择题 下一页
108
B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 )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 )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C.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 的现代化国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下一页
109
A D 2、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第三产业 3、下列属于我国基础工业的是( )
2、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第三产业 D 3、下列属于我国基础工业的是( ) A.机械 B.电子 C.航天航空 D.能源 下一页
110
D B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 ) A.技术 B.人才 C.科学管理 D.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 机制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 ) A.技术 B.人才 C.科学管理 D.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 机制 B 5、当今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增加劳动者人数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扩大生产规模 D.增加资金投入 下一页
111
C A 6、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 7、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
6、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 A 7、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 A.科学和教育 B.政策 C.投入 D.生产和经营规模 下一页
112
A C 8、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8、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A C 9、中央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 A.1975年 B.1985年 C.1995年 D.2000年 下一页
113
A 10、标志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是在( ) A.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
10、标志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是在( ) A.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 B.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C.199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经济与环境大会 D.200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治理大气污染大会 返 回
114
多项选择题 下一页
115
ACD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 ) A.它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 ) A.它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就是把所有的力量放 到经济建设上 C.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 E.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ACD 下一页
116
ABCDE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环境污染少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环境污染少 E. 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下一页
117
ABCDE 3、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的途径包括( ) 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B.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的途径包括( ) 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B.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E.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ABCDE 下一页
118
ACE 4、速度、效益、比例的正确关系是 ( ) A.速度是实现比例协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 ) A.速度是实现比例协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B.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比例,把比例协调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C.速度是前提,比例是条件,经济效益是中 D.三者是统一的,不存在矛盾 E.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但也会产生矛盾 ACE 下一页
119
ABCDE 5、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的工作是( )
5、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的工作是( )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C.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D.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E.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ABCDE 下一页
120
AB 6、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 A.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6、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 A.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D.经济发展水平由不发达向发达转变 E.生产关系有落后型向先进型转变 AB 下一页
121
ABCDE 7、科教兴国的含义包括( )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7、科教兴国的含义包括( )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B.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D.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E.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下一页
122
ABC 8、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 )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发展不协调 C.城镇化水平低 D.城镇居民就业率低
8、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 )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发展不协调 C.城镇化水平低 D.城镇居民就业率低 E.教育发展滞后 ABC 下一页
123
ABCD 9、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 ) A.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9、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 ) A.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C.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发展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 E.经济发展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前提 返 回
124
思 考 题 下一页
125
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意义何在?
下一页
126
2、什么是新型化工业道路?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化工业道路?
下一页
127
3、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返 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