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公元前145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卒于汉武帝晚年。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    

2 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 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
司马谈     (?-前110)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 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 其三是“习道论于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    其《论六家要旨》一文,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    司马谈

3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从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太史公书》一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左右年完成了《太史公书》 的撰写。一般认为魏晋后始称其书为《史记》 。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4 二、《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安排 一)《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共百三十篇,分为: 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其中第一百三十篇为《太史公自序》

5 二)《史记》的内容 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间约30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以人物为本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其最异于前史者一事,曰以人物为本位。 2、略古详今 3、见解独特 4、心态开放 5、符合历史逻辑

6 三、史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1、实录法 2、互见法 3、爱奇特色 4、寓论断与叙事 5、悲剧意识 6、讽刺艺术 7、结构美 屈原

7 四、司马迁及《史记》的影响与地位 1、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上承圣贤、著书立说的进取精神 忍辱负重、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
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义精神 勇批暴政、呼唤真情的人文关怀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 孙铨 竹石图

8 2、《史记》的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史体例  文学范式  表现手法  题材来源 梅兰芳 霸王别姬

9 第三节 东汉散文 一、班固与汉书 1、《汉书》的成书
第三节 东汉散文  一、班固与汉书 1、《汉书》的成书 1) 班彪(公元3—公元54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司马迁《太史公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当代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于是继续采集西汉遗事,又旁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 班彪

10 3) 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班昭就东观续成之。马续协助完成《天文志》。
2) 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 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3) 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班昭就东观续成之。马续协助完成《天文志》。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载。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 班昭(想象图) 

11 2、 《汉书》的体例与内容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录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共约227的历史。
《汉书》仿《史记》之例,但改书为志,世家入列传,共一百篇,分为: 十二本纪 八表 十志 七十列传 其中第一百篇为《叙传》

12 3、《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扬马抑班 扬班抑马 韩兆奇《史记通论 · 史记与汉书》比较其异同:
3、《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扬马抑班 扬班抑马 韩兆奇《史记通论 · 史记与汉书》比较其异同: 六方面《汉书》有不足: 儒学气大增 思想相对迂腐 对底层民众态度大异 叙事过于冷静客观 文学性大减 个别因袭不合理 六方面《汉书》有超越: 体例更严整统一 典章制度记录更详尽 收录更多经世之文 补充了许多重要史实 驳正了一些偏见 语言整饬简练

13 二、王充与《论衡》 1、生平 (27-101?) 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王充年少孤,为乡里人称孝。后来到京城,入太学,拜扶风班彪为师。喜博览群书,不为章句。后回乡,住家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而离开。友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去征聘他,因病没去。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王充著有《论衡》。

14 3、《论衡》的文学思想: 2、王充的主要哲学思想: 反对因袭模仿 语言朴实易懂 形式与内容统一 文以致用 (四) 今胜于古 (三) 神灭无鬼
(二) 天不能故生人 (一) 天自然无为 山水

15 三、王符与仲长统 1、王符 (85?~163?) 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与马融、张衡等著名学者友善。他是庶出之子,颇受歧视;又不苟于俗,不求引荐,所以游宦不获升迁。于是愤而隐居著书,终生不仕。 王符著书“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后汉书·王符传》),题曰《潜夫论》。 《潜夫论》有清人汪继培笺注本。

16 2、仲长统 ( 年)  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人。少年时敏思好学,博览群书。20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拘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后被尚书令荀举荐为尚书郎,并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 仲长统著《昌言》,凡34四篇,10余万言,以泄义愤,强调“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17 四、《吴越春秋》与《越绝书》 1、赵晔 生卒年不详。字长君。绍兴人。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回乡后,闭门著述,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以为优于《论衡》,已佚。 《吴越春秋》原书12卷,今存10卷。前5卷叙吴,起自太伯,迄于夫差;后5卷记越,始于无余,终至句践。该书糅合正史、稗史、民间传说等资料汇集而成,虽非正史,却可补遗缺,后人注释《史记》、《文选》、《水经》等书,引用了该书不少记载。 句践

18 2、《越绝书》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以记录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等的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越绝书》被称为《吴越春秋》的姊妹篇 西施

19 第五章 建安诗歌 第一节 概说 一、断限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上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第五章 建安诗歌 第一节 概说 一、断限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上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下限:魏明帝太和六(公元232年)

20 二、社会政治背景 东汉末年,桓、灵之世—— 宦官专权 外戚、宦官、士大夫之间血腥斗争 黄巾起义 董卓为乱 群雄割据 三国鼎立 乱世现实 董卓

21 三、士人心态 投靠 对抗 逃避 范晔《后汉书 ·党锢列传序》: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奋,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曹丕《典论》: 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干禄者殚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位成乎私门,名定乎横巷,由是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常检,事无定价,长爱恶,兴朋党。 管宁割席 王郎与华歆

22 四、作家群 孔融、王粲、刘 桢、 徐干、陈琳、阮瑀、应玚 曹操、曹丕、曹睿
孔融、王粲、刘 桢、 徐干、陈琳、阮瑀、应玚 曹操、曹丕、曹睿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诗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钟嵘《诗品 序》: 弥衡、杨修、吴质、 繁钦、路粹 蔡琰 七子: 陈王:曹植 三祖: 四、作家群 建安七子图

23 五、创作概述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之关系》: ……曹丕的一个时代 ,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 刘勰《文心雕龙》:
   ……曹丕的一个时代 ,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 刘勰《文心雕龙》: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众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躯;并谈风月、狎池苑、述恩怨、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建安风骨”的内蕴: 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的心态 悲悯人生、慷慨悲凉的情怀 高扬个性、刚健有为的追求 鲜明爽朗、崇尚华美的文风 

24 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 1.生平:   ( ),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 曹操

25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曹操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到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武将军 。    建安元年(196)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政归曹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26 曹操诗苍凉悲壮、雄健沉郁,情感强烈。以四言为多、而五言杂言兼有。全用乐府旧题,能被之管弦。
2. 诗歌创作: 曹操诗苍凉悲壮、雄健沉郁,情感强烈。以四言为多、而五言杂言兼有。全用乐府旧题,能被之管弦。 钟嵘《诗品》列其诗入下品,评云: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蒿里行 步出夏门行 短歌行 苦寒行 曹操横槊赋诗图

27 3、《短歌行》 背景 内容 艺术特色 赤壁 赤壁地形图示例

28 二、曹丕 1、生平 (187~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继位为丞相、魏王。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原许县)迁至洛阳。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用人权从士族地主手中收归朝廷。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著《典论》一书,其 《论文》一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丕

29 2、曹丕诗歌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有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燕歌行》二首对七言诗发展有较大贡献。《杂诗》二首亦颇为后人所重。钟嵘《诗品》列在中品,认为“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 思妇图

30 第三节 曹植 一、生平 (192~232) 字子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立为太子。然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其兄曹丕则矫情自饰,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曹植失败。 曹植

31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顾恺之 洛神图(局部)

32 二、曹植诗歌 1、概述 以曹丕登基为界,曹植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慷慨激昂,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白马篇》 《名都篇》《薤露行》
《白马篇》 《名都篇》《薤露行》 …… 后期 激愤感伤,慷慨悲凉,沉痛抑郁 《野田黄雀行》 《 赠白马王彪》 《美女篇》 游仙诗 ….. 从游侠到游仙 仕女图

33 《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
2、《白马篇》 1)内容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九: 《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 2)艺术特点 白马图

34 辘轳体 3、《 赠白马王彪》 1)背景 2)内容 3)艺术特点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二:
《小雅》嗣音。五言可与此篇匹敌者,其昭姬《悲愤》乎!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 至性缠绵,绝无组饰,而曲折动宕。置之《三百篇》中,谁谓不宜。

35 第六章 正始诗歌 第一节 概述 一、断限及政治背景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上限:魏明帝青龙元年(233)
第六章 正始诗歌 第一节 概述 一、断限及政治背景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上限:魏明帝青龙元年(233) 下限: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共三十一年。 曹魏与司马集团的政治斗争 司马懿

36 二、玄学的兴起 王戎) 山涛、阮咸、 刘 伶、向秀、 (嵇康、阮籍、 竹林七贤 钟会、荀融 何宴、 王弼、 ……. 声无哀乐 养身问题
公私问题 言意之辩 本末有无 玄谈 玄学的命题 玄学 二、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37 三、士人心态 通脱、放达、任诞 刘义庆《世说新语》 名士风流 魏晋风度 竹石图

38 四、文学特征 哲理玄思意味很浓 常表现老庄的人生境界 失去了建安诗歌中建功立业的之思想情操 竹林七贤图

39 第二节 嵇康与阮籍 一、嵇康 嵇康( ):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 有《嵇中散集》。 嵇康

40 二、阮籍 1、生平 阮籍(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甲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

41 2、咏怀诗 内容 艺术特点 钟嵘《诗品》云: 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年注解,怯言其志。


Download ppt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