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棼侠 弓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1章 教学设计概述 1.1 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1.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掌握教学设计概念;掌握教学和教学系统
第1章 教学设计概述 【内容】 1.1 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1.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目标】 掌握教学设计概念;掌握教学和教学系统 的含义;理解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知道教 学设计模式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
2
1.1 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1. 教学设计的含义 2 .教学设计的特点
3
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环境的技术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的几种说法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 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对其表述有不同的说法: (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环境的技术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4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系统的过程。”(加涅)
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系统的过程。”(加涅)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
5
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环境.”(梅瑞尔<教学设计新宣言>)
6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的概念 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运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过程.”(帕顿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的概念 设计 教学设计
7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通过信息传播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原先不知道的知识,获得原先不具备的技能,形成原先所没有的态度,并进而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但要使学生能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安排,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 通常称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与学的活动为教学。
8
设计的概念 由于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活动进行设计。
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设计与其他形式的计划不同,它要求一定的精确性科学性。设计需要考虑影响计划实施的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肘,好的设计还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由于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活动进行设计。
9
教学设计的含义 综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可以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的整套(印刷的或视听的)教材、学习指导、测试题、教师用书等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辅助工作做出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10
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2. 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3.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11
无论是宏观的教学设计或是微观的教学设计,都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把教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使教学成为一个具有优化功能的系统。
具体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分析论证所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设定目标,然后密切围绕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了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 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
12
一般情况下,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表现的程序开展。有些情况下,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步骤。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决定从何处着手工作,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略去一些不必要开展或无法开展的工作步骤,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
13
教学设计是针对解决教学中的具体实践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技术,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是相当具体的。例如在分析学习任务时,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必须仔细剖析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概念、规则以及其中所涉及的下位概念和规则等,使之构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14
1.2 教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1.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 2.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3 . 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15
教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 杜威的“桥梁科学”说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16
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他提出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Linking Science) 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学还仅仅是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17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社会的需求 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18
社会的需要 教学设计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队必须对士兵进行一定的培训以掌握先进武器中的技术。大量被应征入伍的从事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专家将他们研究中所得出的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形成一整套系统分析的方法,例如,行为分析,为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等,就是应用教学设计理论的最初尝试。
19
社会的需要 到19世纪50年代,有两个社会事件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一是:战后婴儿的出生率大幅度提高,要求学校大量吸收学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入适卫星,美国教育与技术方面的优势感荡然无存,当时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再一次受到挑战。正是这两件事促使美国政府下定决心,投入大批资金对课程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0
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斯金纳(B. F .Skinner)、加涅(R. Gagne)和奥苏伯尔(D.Ausuble)等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刺激—反应(S—R)理论并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一场“程序教学”运动。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1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 .Bruner)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马克勒(S.Markle)和墨里(J. W. Moore)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教学设计的早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明显地带有行为主义色彩。研究者都倾向于形成一种理想的基于系统理论的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形成一个教学方案,从行为层面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目标》一书中乌杰(R . Mager, 1962)详细阐述了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
22
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依据行为主义总结出来的一些学习规律,主要进行任务分析和确定学习的行为目标。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者将要完成任务的子能力或任务的构成,设计一些子目标来促使学习者获得这些子能力。安排这些子能力的教学步骤可以导致一个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或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及整个7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从教学的行为模式转向以学习者心理过程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这一时期,研究者重新考虑学习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教学设计相联系。他们试图详尽阐述学习者的学习内部过程和内外条件并据此进行教学分析。
24
教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综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 例如赖格卢特(C. Reigeluth )的精加工理论,这个理论,要求教学设计者通过分析,将概念按照其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排列。教学先从大的、一般的内容开始,逐步集中于任务成分的细节和难点,然后又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观念。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这一知识的细致化的理解。这一理论综合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包括加涅和奥苏伯尔等人的思想。
25
另外一个教学设计整合理论是藤尼森(Tennyson)等人提出的概念教学理论。他们强调概念教学包含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每一类知识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则需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这一理论的任务分析强调的是学习情境而不是学习行为的特征。
26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具有积极的自我控制、目标导向和反思性特点,通过在学习情境中的发现过程和精加工行为,学习者能建构自己的知识。
27
建构主义这种强调教学整体性、变化性的思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体,而不是各种子能力或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是与特定教学情境相联系的学生整体知识的获得与 运用。 在这一时期,教学设计者强调学习是情境化的,是一个积极运用原有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8
1.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至少有三种理论或技术对其起较大的作用:学习理论、教学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第2章将详细阐述教学设计的学 习理论基础。 1. 教学系统与方法 2. 教学传播过程
29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与方法 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方法
30
教学系统 含义: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教学系统有不同的层次,一个学校的全部课程设置计划、一门具体的课程、一个教学单元等都可以看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31
教学系统 要素:一个教学系统至少要有“教”与“学”两个要素,教与学两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教学活动这个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教与学虽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但教与学分别又可作为两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不同的要素所构成。“教”这一子系统包括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而“学” 这一子系统包括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认知程度等要素。教学系统的具体形式如下图所示。
32
教学系统 教与学子系统 输出 教学 目标 教 师 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信息 获取 学习者 个性特点 能力特点 认知发展水平 原有知识状况
学习动机、 兴趣、态度 习得 知识 输入 教学方法 教的系统 学的系统
33
教与学子系统 1.在‘教”这一子系统中,其构成要素之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可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 2.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将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即预期的效果,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即设计教师、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之间的不同联系方式。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即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好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具有最优的整体功能;
34
教与学子系统 3. 如果我们把学习者看作是一个系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环境对这个系统(学习者)进行作用(输入),而系统(学习者)对环境作出反应(输出)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4.教学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即其各个部分是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而这种有机结合教学系统各要素的方法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教学系统方法。
35
教学系统与方法 教学系统方法 含义:教学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 to Instruction)指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综合考虑某一特定教学传播情境下所涉及的多种因素,设计具有整体功能的教学系统,是一项现代教学技术。
36
专家们关于教学中的系统方法的论述 教学系统方法
科里根的论述: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涉及以下五个步骤:使用精确的术语来确定系统的目标;鉴别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必须执行的功能;决定如何以最优方式来执行这些功能;把各类资源组织成一个有机的、协调运行的系统;运行系统并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检验;根据存在的缺陷及外界变化的需要,对系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37
教学系统方法 专家们关于教学中的系统方法的论述
考夫曼的教学系统方法过程模式:即确定需要选择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结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必要的修正。为了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解决方案,还需要逐步进行使命分析、职能分析、任务分析、方法和手段分析。使命分析就是确定目标是什么?评价“已经达到目标”的标准是什么等;职能分析是把整个使命分析分成几项主要的职责,然后对每项职责加以分析,以便确定完成每项职责应做些什么?需要哪些必要条件等;任务分析是把与每一项职责有关的那些活动填写在表格上;方法和手段分析是把可供选择的每一种策略和工具及其优缺点列成表格以便选择。 教学系统方法
38
教学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理论指导 正确把握系统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系统方法的作用具有局限性。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整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并不等于有效的教学。教学既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 避免使用中的技术误区 教学系统方法的运用不应该仅仅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媒体及多样化的手段体现出来的。其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对教学系统,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呈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师生间的互动作用等,进行全方面、系统的设计。 教学系统方法
40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传播过程 传播的含义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因此传播理论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传播过程的基本元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其中传播者是传输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41
传播者 整个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意志的过程,是传播者主动影响受传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教学传播过程 教学传播中的要素及其作用 传播者 整个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意志的过程,是传播者主动影响受传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受传者作为传播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传播者的影响,但他并不是无选择地全部接受这种影响,而是拥有一定的选择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传播者。因此,传播过程不是一种单向的“注射式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 信息通道是传播所依赖的媒介形式和渠道。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它们与传播者和受传者一起构成了传播过程最起码的条件。
42
教学传播过程 专家对传播理论与教学传播过程的论述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一书中用5W公式简明地表述了一般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体 给谁 接受者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Who 谁 教师或其它教学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说 教学对象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43
专家对传播理论与教学传播过程的论述 伯罗的SMCR传播过程模式
信息源 信息 通道 接受者 (Source)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背景 内容 要素 处理 结构 编码 视 听 触 嗅 味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背景 SMCR模式更明确和形象地说明传播的最终效果不是由教学传播过程的某一要素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揭示了教学过程各要素间的动态联系。
44
教学传播过程 结论: 可以看出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涉及众多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因素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此十分相似,不仅要注意该系统中的构成要素,还要对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给予关注,并运用系统方法在众多因素的动态联系中探索真正导致实际教学效果的原因,从而最终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其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需要教师的不断控制、评价和修正,但更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活动。
45
1.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 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3.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1.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综合了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在内的诸多基本要素,并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加以模式化。所谓模式就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就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1.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 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3.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46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剖析两个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迪克--卡里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式
47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迪克--卡里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确 进行教 定 学分析 教 学 目 标 制定行为目标 编制标准参考测试 教学修改 确定起
点能力 选择教学策略 设计和选择教学材料 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 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48
迪克--卡里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在教学之后学生应该 能够做什么。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有:教学目
的,学生需求评估,现实中的学习问题,工作 分析或者其他一些因素。 2.进行教学分析 在教学目标制订之后,设计者 需要确定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类型,以及分析完成 目标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同样,也需对完成目标 能力所需的子技能进行任务分析。通过这种分析, 可以得出完成这一目标所需的能力或子能力以及 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
49
3.确定起点能力 除了确定目标能力中的子技 能和任务操作的步骤外,还需明确在教学之前 学生必须具有何种知识或技能。同样,还应明 确对本教学活动将有重要影响的学习者另外的 一些学习特征。 4.制订行为目标 在教学分析和起点能力确定 的基础之上,要详细描述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学生应该能做什么或有怎样的表现。 5.编制标准参照测验。测验项目测量的内容应 该是行为目标中所揭示的学习者的习得能力。 故设计者应注意测验项目与行为目标的一致性。
50
6.选择教学策略 在前面五个步骤确定之后,要 考虑如何形成 教学策略,如教学前或教学后 的活动安排,知识内容的呈现,练习与反馈和 测试等。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中,教学 策略的选择应根据现有的学习原理和规律、教 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性等因素而定。 7.设计和选择教学材料。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 策略后,设计者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材料, 进行何种教学活动,如材料准备、测验和教师 的指导等。选择这些材料、活动依赖于可利用 的教学手段、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等。
51
8.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 其形式可以是个别、 小组和全班的测试。每一种评价的结果都为设 计者提供可用于改进教学的数据或信息 9.修改教学 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设计者总结 和解释收集来的数据,确定学习者遇到的问题以 及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修改教学步骤。修 改教学还包括对行为目标进行重新制订或陈述 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有效教学。
52
10.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尽管总结性评价是 确定教学是否有效的步骤,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迪克和卡里不认为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 这一步骤是评价教学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是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通常,总结性评价并 非由教学设计者来设计与执行,因此这一步骤 不被认为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做的工作。
53
史密斯—雷根模式 学习环境分析 教学评价 教学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编写出试验项目 策略设计 组织策略(教学组织策略)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 编写出试验项目 策略设计 设计 组织策略(教学组织策略) 传送策略(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选择策略) 管理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编写和制作出教学资料 教学评价 进行形成性评价 修改教学
54
2.取消了“行为目标”的表述;把“学习任务分析”
史密斯—雷根模式(说明) 1.史密斯—雷根模式是在迪克--卡里模式的基础上,吸收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被认为是第2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 2.取消了“行为目标”的表述;把“学习任务分析”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 析”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增加了“学习环境 分析”模块,使“教学分析”模块更充实。 3.对教学策略的设计更具体。 4.将“教学修改”置于“教学评价”模块更加合理,使修 改有了依据。
55
2.进行任务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尽管教学设计模式有多种,但可以从中总结出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 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识?要求用具体可观察、可测 量的术语精确表述学习目标,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 一项基本要求。 2.进行任务分析 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获得的 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56
3.选用教学方法 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 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 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其他环节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
57
本课程(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1.本课程教学设计的范围及观点
(1)设计范围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以运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分析教学单元的设计过程。
58
(2)学习理论是整个教学设计工作的核心。 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主要目标,同时还要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量好的习惯和价值取向。 学习理论是整个教学设计工作的核心,如知识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先前知识状况等都是教学设计工作者进行设计时关注的重要内容。
59
(3)认知领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领域。 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针对动作技能和态度的教学设计理论尚不多,而且其中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的思想”,就不是一堂课或几节课所能达成的目标,它是一个积累和沉淀过程。
60
(4)是针对具体领域的知识 具体领域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流趋势。无论是信息加工心理学还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思想都强调特定知识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主观学习心向、积极的学习活动等。同样学习理论的研究也揭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只有各自的特点。教学设计应针对具体领域的知识而不是整个领域而设计。
61
因此本课程提出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在从知领域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是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而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法。
62
2.本课程采用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分析 的选择与 教学策略 的设计
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教学媒体地选择与运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