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4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

5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 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 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曲录》 《宋元戏曲考》(和鲁迅的《中 国小说史略》被郭沫若称为“中 国文艺史研究的双璧”)《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 品62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6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运用西洋哲学、美学文学观点等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之先的剖析和评论,是中国古典诗学的终结和现代 文艺美学的萌芽。

7   全书融贯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他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准则或法度),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8 整体感知 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文章主张)是什么? “境界”说 《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9 整体把握 第一则 总纲 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
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10 第一则   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是文学艺术中所创造的想象中的空间。既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又涉及到作者的体验、作品的表现、读者的感受等,与传统文论中的“意境说”有着根本的不同。

11 第二则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造境” (虚构之境) 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创作方法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 “写境” (写实之境) 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12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造境 写境

13   齐读第三、四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 和“无我之境”的?

14 第三、四则 “有我之境” 主客体关系 “无我之境”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景物被上明显的情感烙印。情显在景上。 “有我之境” 主客体关系 作者的心境完全融入客观景物之中(内心宁静平和),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的境界,不带着“有色眼镜”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情隐于景下。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 “无我之境”

15  《鹊踏枝》     冯延巳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语”“乱红”,雨 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 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 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 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面对着雨 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 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16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17 有我之境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移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8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的诗人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19 颖亭留别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马,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的心急切,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白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尝是真的“无我”呢?只是“我”没有直露而已。 颖亭留别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20 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表现出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这就是“无我之境”。

21 无我之境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2 以我观物 第三、四则 宏壮 以物观物 优美 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 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有我之境” 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以我观物 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第三、四则 宏壮 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 “无我之境” 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以物观物 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 优美

23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王国维指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创造有难易之别。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

24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所谓的“无我之境”并非指作品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而是指审美主体达到“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所谓“有我之境”,也不单是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识尚存,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它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中,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25   了解了这两种境界风格,对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有会么启示?
  注意在“有我之境”的诗词中看景物描写表现的诗人感情,注意在“无我之境”的诗词中看诗人体悟到的人生哲理。

26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
AD BC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7 第五、六则 王国维认为做到哪些方面才能使诗词出境界? 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1. 情景须真 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
王国维认为做到哪些方面才能使诗词出境界?  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1. 情景须真 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 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 情景统一,情景交融 3. 鲜明真切的表达 除了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的技巧。

28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闹”字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29 《天仙子》 张先① 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 ,伤流景④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天仙子》 张先①   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 ,伤流景④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⑧应满径。   注释: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妙处 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 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孤 寂的“静”的心情。

30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绿”字王安石曾用“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 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31 第七则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3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   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志存高远,广泛涉猎,有所追求,有目标,耐得住寂寞孤独。同时要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3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 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3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   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

35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6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 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7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 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38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39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 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知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行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得 诗词境界 人生境界

40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逆境——人生的考验与挑战 听不到,不怕! 生活依旧灿烂! 邰丽华

41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逆境——人生的考验与挑战 彷徨过,不怕, 我依旧执着追求! 史铁生

42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逆境——人生的考验与挑战 不能讲话,不怕, 我还能思考! 霍金

43 逆境——人生的考验与挑战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逆境——人生的考验与挑战 每个人都有逆境,有时候,往往一件小事都可以使一个人丧失斗志,当一个人的逆境多了,信心也可能随之散去,所以当你处于逆境时最要紧的是能不能稳住自己,能不能有足够的承受力,能不能保持理性,能不能在困难中保持清醒。因此,逆境是人生的考验、挑战。

44 顺境——也许会成为陷阱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顺境——也许会成为陷阱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涉案人员——庄如顺系福建省公安厅原副厅长,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涉案人员——蓝甫系厦门市原副市长,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45 顺境——也许会成为陷阱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顺境——也许会成为陷阱   顺境是一时的,当顺境来临时,也就等同危险到来了。当你享受着顺境给你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你往往会陷入其身后的“黑暗使者”所设计的“阴谋”当中。所以,关键是清醒。

46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顺境——也许会成为陷阱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47 第八、九则 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 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 沁人心脾——情深而动人 “大家” 之作
写景豁人耳目——景物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辞脱口而出——言语的自然真切

48 第十则 王国维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要做到: 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创造材料,细致体察感受外物,作品才有生气。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才能纵观生活的整体,作品才能内容深刻,情致高远。 (重视外物与轻视外物的统一)

49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0   “浮天”二句,借景抒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而情感蕴含景物之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51 问题研讨 文中八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
  文中八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   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 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 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

52   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
  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

53 问题研讨 第七则 第八、九则 第十则 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求
  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求 第七则 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 第八、九则 第十则 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54 小 结 诗词境界 境 界 人生境界 造境 创作方法 写境 无我之境 主客体关系 有我之境 写真景、真情 作者感受 作品表现 情景交融 炼字
小 结 创作方法 2则 写境 无我之境 诗词境界 主客体关系 有我之境 3-4则 写真景、真情 作者感受 作品表现 2-6则 5-6则 情景交融 炼字 境 界 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 一、志存高远 知 二、孜孜以求 行 三、豁然开朗 得 人生境界 7则 开阔胸襟、深刻见识,真性情 作家自身修养 7-10则 8-9则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 作家对待生活态度 10则


Download ppt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