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安徽农业大学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基本思路 2015年4月13日
2
目 录 一、校院两级管理的改革背景 二、我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三、校院两级管理工作进度
3
一、校院两级管理的改革背景 (一)管理体制改革理念先行 校院两级管理缘于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大学内部管理、发展动力和深层积极性的发挥,高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旨在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推进体制改革要从理念出发,要让每一位教职工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怎么推进以及预期目标,并且要让这个理念被广大教职工接受、认可,要相信教职工、发动教职工,形成一种稳定的制度文化,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4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改革阶段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试点探索、90年代初的逐步推进,现在进入到深层改革阶段。教育部推进高校综合改革方案中,特别强调建立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其中校院两级改革是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是组织的高效率运行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内一流高校已经开展全面的综合性改革,并已步入正轨。我省部分高校也已步入此行列。
5
二、我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成立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宛晓春 程备久
组 长:宛晓春 程备久 副组长:熊健 夏涛 李恩年 裴树东 马传喜 常务副组长:姚佐文 成 员:办公室 纪委 组织部 宣传部 工会 发规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技处 研究生处 财务处 学生处 团委 国资处 总务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招生就业处 新农院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6
改革方案 核心文件: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点学院目标考核试行办法 》
7
配套文件: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本科生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学科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科研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人事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本科生教育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公共资源管理实施细则 》 《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
8
(一)《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
1.开展校院两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建设。 基本原则:学校对学院进行目标管理,给予学院相应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学校建立健全以考核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绩效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 目标任务:建立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形成校院责权统一、职责分明、管理规范、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保稳定、微观放权激活力、监督评价出绩效的工作格局。
9
2.理清学校、学院在办学中的职责 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对社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学校举办者负全部责任。学校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学院实施宏观管理、领导协调、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保障等进行目标管理。 学院是学校管理的二级办学单位,学院对学校负全部责任。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管理,学院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分为聘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学校 学院
10
校院职责 科研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学生管理 党建思政
11
本科教学 学校 学院 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模式和目标规范。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监督实施。
学籍管理,颁发证书。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级及其以上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学院 本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初审学生转专业;初审各类学籍处理和考试违纪作弊处理。 独立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督促、监管、检查; 对本学院教师的教学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审批教师调停课。 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初审和推荐。
12
学科建设 学校 学院 学校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和布局, 重点学科申报和管理。学科带头人遴选。 跨学院学科资源整合和公共平台建设。
学校学科团队建设与管理。 对学院学科建设进行督查评估。 学院 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 本学科建设,本学科经费审批。 学院学科公共平台、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 学科建设贡献奖等各类奖励经费分配。
13
科研管理 学校 学院 学校科技发展规划、科技管理办法和政策,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与体系,科研奖惩政策与实施办法。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经费管理。重大项目的组织策划,重大科技战略发展预研设计。 监督各级各类项目执行与验收。对学院科研进行目标管理。成果与知识产权宏观调控与管理。 制定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整体布局与设置。科技数据统计。学术道德建设。 学院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实施细则。学院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初评和推荐。 负责各类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及验收工作。 学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学院科研工作量统计,科研业绩审核与考核,学院的科研奖励进行二次再分配。 学院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申报推荐。学院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评审推荐。学院科研类各类经费管理支配。
14
干部人事 学校 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核定学院各类人员的编制数和岗位数,规定各类各级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基本条件。
七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六级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聘任。 学院整体工作和领导班子进行目标考核、监督检查。 师资培养。博士后日常管理。学校编外用工管理。教职工奖励表彰和惩处。 核定和调整国家政策性工资、各类保险、津(补)贴;制定学校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核拨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准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学院 本单位人事人才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本单位人事人才岗位设置。本单位人员进修方案。本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的发布。 本单位应聘人员的初评;中级及以下职称的评定以及高级职称的初评及推荐;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和一般岗位聘期考核;高级岗位人员的聘期考核初评;高层次人才年度考核;本单位责任津贴的具体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人才流动的初审;七级及以下管理干部选拔任用。 学院内部的教学、实验等机构设置。 制定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人才科研启动费的管理。
15
3.明确学校、学院管理运行的基本制度 (1)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安徽农业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
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 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 学校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校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16
(2)学院根据学校的相关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以下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同意、学院教代会通过报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
领导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议)。 学术规范管理制度。 队伍建设制度(含人员招聘任、考核奖惩、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学管理制度(含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考核制度)。 科研工作考核制度(含院科研绩效考核办法、院科研项目管理费使用细则)。 社会服务考核奖励制度。 经费使用制度(含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资源使用管理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17
(3)组织机构设置 (4)学院财务管理 学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2名。学院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
学院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1人,协调和督促办公室成员做好岗位工作,另设副主任或科员1人,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岗位工作,设业务秘书若干名(根据学院规模核定),具体承办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党建、人事、财务、资产、档案管理工作及学生日常管理事务。 学院设团委。 学院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辅导员。 (4)学院财务管理 学院运行经费来源渠道、用途不变 学校统一领导学院财务 强化预算管理 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规定 经费经费筹措及审批
18
4.建立目标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校院两级管理的健康运行
(1)建立健全学校对学院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由过程管理为主转为目标管理为主。制定《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点单位目标考核实施办法》(附后) (2)建立健全学校对学院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 党内巡视监督 行政监察 财务监督 审计监督 内部监督 管理决策的监督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19
(二)《安徽农业大学教职工考核与奖励办法》
在现有的考核办法基础上调整各类岗位年度教学、科研基本工作量。教学超工作量继续按“量”奖励,科研超工作量则按“质”奖励。淡化年度考核,但同时要保证教学工作量的完成和科研总体目标不下滑。 教务处牵头修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按岗位级别核定教学工作量额定标准,而非根据课程类型核定。 科技处牵头修订教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注重教研与科研之间的平衡和参与者贡献的界定,对学科、平台、团队、人才建设作出贡献的要予以认可。 各类人员聘期考核办法按照各类岗位聘期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由校院两级分级实施,要逐步从校内聘任向岗位聘任、职业聘任转化。虽不能完全解决“人员能进能出”或“非升即走”的问题,但至少可以作到“岗位能上能转”。
20
(三)制定《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点单位目标考核实施办法》
目标任务 本科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干部人事 党建思政 学生管理 财务管理 国资后勤 1.总体要求 责权统一、职责分明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2.目标任务
21
教学 科研 A学院 基本任务 完成本科教学工作量1.4万课时 完成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含指导研究生)0.7万课时 核心任务
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立项5项以上 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 突出任务 获得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奖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主编教材获国家级奖项 教学 基本任务 科研经费到账1500万元 核心任务 二类以上科研项目立项6项以上 发表SCI论文20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3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 突出任务 重大科研立项,重大科研成果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获奖 科研
22
3.指标设置 (1)基本考核指标(100分)
23
(2)突出贡献指标 本科教学: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主编教材获国家级奖项
科学研究:重大科研立项、重大科研成果、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获奖 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硕士论文、优秀博士论文等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培养
24
4、考核结果的运用 (1)考核组织 校院两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学院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具体由各成员单位牵头实施,按照基本考核指标(含基本任务和核心任务)和突出贡献指标(突出任务)完成情况加权计分。 (2)考核结果及应用 ①考核结果 确定优秀等次的学院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应不低于90分;获得突出贡献指标之一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应不低于70分。 确定良好等次学院基本考核指标应不低于80分;获得突出贡献指标之一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应不低于60分。
25
确定合格等次学院基本考核指标应不低于70分;获得突出贡献指标之一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应不低于50分。
确定基本合格等次学院基本考核指标应不低于60分。 确定不合格等次学院基本考核指标低于60分。 ②考核结果应用: 考核结果 90分以上 80-89分 70-79分 60-69分 60分以下 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本岗位津贴总量拨付比例 107% 105% 103% 96% 95%
26
(四)《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氛围;兼顾公平,和谐发展,积极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 基本原则 转换机制,重心下移 二次分配,两级考核 按劳分配、优劳优酬
27
2.绩效工资的总量与构成 (1)绩效工资的总量 绩效工资年度总量由不高于省直公务员津补贴平均水平的1倍确定。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按年度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
28
(2)绩效工资的构成 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①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和岗位职责等因素,包括岗位性津补贴,生活性津补贴,职务性津补贴。 ②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直接跟工作量挂钩,包括基本岗位任务津贴(基本工作量津贴+责任津贴)和考核奖励性津补贴(教科研奖励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管理服务优秀津贴、以及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性津贴)。
29
绩效工资构成图 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 基本岗位任务津贴 基本工作量津贴 责任津贴 增量津贴 超课时津贴 考核奖励津贴
学院发展津贴 奖励性津贴 学校奖励文件执行
30
3.核定与发放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职工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按月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本岗位任务津贴,各单位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及考核等情况,进行二次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奖励性津补贴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各单位在学校政策允许范围内创收所得,可纳入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一并进行二次分配。
31
4.学院奖励性绩效津贴 (1)励性绩效工资中的基本岗位任务津贴,学校根据各单位实际完成目标工作量及考核等情况,按照上年度基本岗位任务津贴基本量等额核拨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超课时津贴,按上年度总量等量核拨。 以上核拨经费保证改革试点单位收入不低于往年。
32
(3)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核拨 a.发展性奖励津贴(额度为基本岗位任务津贴的3%) 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学院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组织申报学科、平台和人才建设以及国家级科技奖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学校根据当年财务状况择优研究批准,一般每个学院申报的发展性奖励经费不超过10万。获批准建设的项目,取得建设成果,学校根据发展津贴总量核拨奖励性津贴。
33
b.考核奖励津贴 根据每年对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结果情况,学校对各单位的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上一年度目标管理整体考核的分数,当年基本岗位任务津贴较上年度上浮相应的比例。 c.社会服务类经费 按照成果转化学校收益的50%及各单位在学校政策允许范围内创收所得核拨。 (4)总量控制,持续发展 各二级单位绩效工资人均水平不得超过学校人均水平的1.2倍,超过的部分保留到第二年再予以下拨。同时对于低于非试点单位人均水平的,学校予以补齐。
34
5.制定《实施细则》 各单位参照学校《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试行)》,制定出本单位《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根据本单位各级各类人员考核后进行二次发放。各单位必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除体现本单位应突出的导向性要素外,《实施细则》还应包括如下要素: (1)分配标准
35
各单位可根据学校核发的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总额,设定本单位各类各级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各单位在拟定本单位奖励性工资标准时,既要体现对重点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合理拉开档次,又要兼顾各类岗位间的平衡、不能两极分化。当年总量有节余的,可转入下年的总量;若透支,由单位自行解决。 (2)分配原则 a.遵循按贡献参与分配。 b.体现学校对导向性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倾斜。 c.对于不能完成任务者,各单位可视其实际情况采取诫勉谈话、扣发奖励性绩效等处理措施;对拒不接受工作任务或不能胜任岗位要求者,可建议学校按规定处理。
36
6.组织领导 各单位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的校内绩效考核分配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人员的业绩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实施工作,其组成人员须有单位党政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代表、工会分会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 7.民主监督 各单位要发扬民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立由教代会代表及纪检委员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进行民主监督。
37
8.监督与管理 各单位制定的《实施细则》,经本单位党政联席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和公示后,报学校审批。
各单位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制定规章、规则,再依规透明分配。二次分配及收入分配明细应在内部公开,坚持民主理财,自觉接受教职工民主监督。 各单位在财务上要服从学校统一领导,遵守学校财经制度。财务处负责对学校分配给各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纪检督察室牵头,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工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校内绩效工资分配监督与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职工的投诉和申诉。
38
三、校院两级管理工作进度 日期 推进内容 2015.3 学校成立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学院成立各工作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目标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 试点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对《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征求意见,主要就管理办法中校院两级职责和配套实施细则(指导意见),考核办法中二级指标(观测点)及评价办法提出具体的修订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校根据试点学院反馈情况,对《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进行修订,拟定目标考核二级指标具体量化任务,征求试点学院意见。 学校根据试点学院反馈情况,核定目标考核二级指标具体量化任务,《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形成终稿。 试点学院根据学校的相关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1.领导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议);2.教学管理制度(含本科生、研究生教学);3.公共资源使用管理制度;4.队伍建设制度(含人员招聘、职务职称晋升、岗位分级聘任、师资培养);5.考核和奖励制度;6.经费使用制度(含科研经费、收入分配制度);7.党风廉政建设制度;8.学术规范管理制度;9.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同意、学院教代会通过报学校核准后组织实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