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电子商务概论 第二章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
2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的分类
(3)掌握URL地址与IP地址、域名地址的区别并能够使用于不同的应用 (4)掌握互联网提供的六大服务 (5)了解网络互连技术 (6)了解传统的EDI技术
3
本章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 互联网接入方式 3 EDI技术 4
4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二、网络协议和网络分类
5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1、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6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Internet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局建立的ARPAnet计算机网络。 要求与目的: 要求网络具有一定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网络局部损坏不影响整个网络运作。增加或去掉网络节点对整个网络性能影响不大。 全球性互联计算机网络 平台独立的计算机网络
7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969, ARPA, 美国国防科研用网ARPANET。
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 实验研究阶段( ) 1969, ARPA, 美国国防科研用网ARPANET。 ② 学术性网络( ) 1986,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以ARPANET为基础的学术性网络,即NSFNET。1995年NSFNET结束了作为Internet主干网的历史使命,从学术性转化为商业网络。 ③ 商业化网络(1996年以后)
8
Internet 简史 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试验。先后建立了四个主Internet节点:UCLA大学(洛杉矶),紧接着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大学(圣巴巴拉)和 犹他州立大学。ARPANET诞生了。 1971年在ARPANET网上建立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交流。同时电子邮件被发明了,至今电子邮件依然是互联网上人与人沟通的主要方式。
9
Internet 简史 1972年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开演示网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机。Telnet协议规范建立,Telnet协议是当今大多数主机之间相互操作的主要方式。 1973年全球性的互联网开始出现。英国伦敦大学和挪威的皇家雷达机构成为首批连入ARPANET的其他国主机。文件传输协议(FTP)被制定,使得联网计算机可以收发文档数据。
10
Internet 简史 1974年包交换网络传输成为主流,传输控制协议(TCP)被制定。
1976年网络规模迅速膨胀,伊丽莎白女王进行了发送电子邮件的尝试。1977年电子邮件服务蓬勃兴起,互联网联网主机数量突破100台。
11
Internet 简史 1979年新闻组诞生。 1982年制订了网络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简称为TCP/IP协议。
12
Internet 简史 1984年互联网主机数量突破1,000台,域名服务系统(DNS)正式启用。域名地址代替了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
1987年商业化的互联网诞生,联网主机数量达到28,000台,UUNET创立并着手提供商业化的UUCP和Usenet接入服务。
13
Internet 简史 1988年USFNET主干升级到T1级(即1.533M),网络中继聊天服务(IRC)被开发出来。
1989年互联网接入主机数突破10万台,出现了第一个在商业电子邮件运营商和互联网之间的中继服务。
14
Internet 简史 1990年互联网有30万台主机接入,1千个新闻组,ARPANET退出历史舞台,FTP服务中的文档开始可以根据名称检索和获取。
15
Internet 简史 1991年现代互联网模式开始形成,建立了互联网中信息检索和获取机制。大量知识在网络中出现:电子邮件信息、文本信息、电子书籍、各种帖子、代码、图片、声音甚至数据库。这些信息就是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中检索信息的基础。关键字检索,这种强有力的检索技术正在被逐步完善。
16
Internet 简史 同年明尼苏达州大学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发布了他们的Gopher工具。Gopher工具是基于文本、菜单驱动的界面,简化了互联网中资源获取的方法。不用用户去记忆繁琐的操作命令,用户界面更为友好。这个方式今天已被现在更为方便的WWW浏览所代替。
17
Internet 简史 同年由Berners 和Lee开发的WWW浏览器在CERN发布。这个工具最初被用于提供分布多媒体服务,方便用户更快捷的访问世界各地的信息。 开始是非图形的界面(1993年后,随着MOSAIC的出现开始有了图形支持)。
18
Internet 简史 1993年WWW革命开始了,联网主机数突破2百万,出现了600个WWW站点。MosaIc友好的用户图形界面成为互联网的最前端。 Netscape浏览器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
19
Internet 简史 1994年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 ,联网主机数达到3百万,建立了1万个WWW站点,1万个新闻组。第一个虚拟数字银行开始运营,超市、银行开始步入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线订购商品了。至此商业化的互联网时代来临了。
20
我国的Internet发展现状 发展结果:经过20年的发展,Internet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广域网。
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7800万台。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
21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信息交换、 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
22
信息交换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
23
资源共享 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24
分布式处理 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25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企业外联网Extranet
在电子商务中通常计算机网络除了提供典型的网络服务外,主要应用于这么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企业外联网Extranet
26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Intranet是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起来的并与Internet相连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27
企业外联网extranet extranet称为企业外联网,可以把企业内部的web应用扩展到企业的贸易伙伴或远程分公司,因而成为许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新的网络设计方案。extranet大多采用虚拟专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即在公共的Internet信息通道上采用隧道技术开辟用户自己的私有通道。
28
Intranet与Internet比较 Internet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用户的、开放的公共信息网络,而Intranet则是某个企业或单位内部的信息网络。 Intranet采用Internet技术,并提供与Internet相同的 、ftp、telnet和web浏览等各种网络服务。 Intranet采用统一的web浏览器技术开发本地用户端软件,对于企业内部用户来说访问内部网络与访问Internet所使用的界面和操作方法是相同的。
29
Intranet与Internet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Intranet网络上的信息一般分为企业内部的保密信息与向社会发布的公开信息两大类。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广告等信息往往希望外部用户尽可能多地进行访问;而企业内部的保密信息则不允许外部用户访问。 其中“防火墙”技术被用来解决Intranet和Internet相互连接时的安全问题。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机关学校内部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起来的并与Internet相连的内部信息网络,同样也被称为Intranet。)
30
二、网络协议和网络分类 1、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
31
(1)TCP/IP协议体系 Internet 采用的是 TCP/IP 协议体系, TCP/IP 协议体系是因其两个著名的协议 TCP 和 IP 而得名的。 TCP/IP 协议体系在和 OSI/RM 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事实上的网络协议体系标准。
32
(2)OSI/RM协议体系 ISO在1979年开始创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1984年正式发布,OSI模型将网络结构划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均有自己的一套功能集,并与紧邻的上层和下层交互作用。
33
OSI(开放系统互联)7层参考模型 交换单元名称 高层 APDU 应用层 PPDU 表示层 SPDU 会话层 报文 传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通信介质(物理媒体) 开放系统A 开放系统B 应用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通信子网 比特(流) 帧 分组(包) 报文 SPDU PPDU APDU 交换单元名称 高层 低层
34
OSI/RM与TCP/IP的对应关系
35
TCP/IP协议分层以及与OSI模型的对比
传送对象 报文 协议分组 IP数据包 帧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 硬件 (物理网络) 互连网层 SMTP FTP DNS RPC 其它 TELNET HTTP POP NEWS TCP UDP ARP RARP 网络接口协议(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 以太网 令牌环 X.25 FDDI OSI TCP/IP
36
二、网络协议和网络分类 2、网络分类 (1)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城域网(MetropolItan reaNetwork,MAN)
37
(1)局域网(LAN) 集线器/交换机 通信电缆
38
(2)广域网(WAN) LAN LAN 路由器 WAN LAN
39
(3)城域网 交换中心 接入中心 用户网 返回本节
40
二、网络协议和网络分类 2、网络分类 (2)按交换方式可分为: 线路交换网络(CIrcurt SwItchIng)
报文交换网络(Message SwItchIng) 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Ing)
41
二、网络协议和网络分类 2、网络分类 (3)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 星型网络 树型网络 总线型网络 环型网络 网状网络
42
星型网络
43
树型网络
44
总线型网络
45
环型网络
46
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
47
图中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主计算机H(Host):主计算机(简称主机)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其在网络中的角色可以是服务器或工作站。 (2)终端T(TermInal):终端是网络用户进行网络操作、实现人机对话的工具。 (3)节点交换机NC(Node Computer):它负责网络中的信息传输控制。
48
三、URL地址与IP地址、域名地址 1、URL地址
统一资源定位符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 Internet上的每一个网页都具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标识,通常称之为URL地址,这种地址可以是本地磁盘,也可以是局域网上的某一台计算机,更多的是Internet上的站点。简单地说,URL就是Web地址,俗称“网址”。
49
URL地址格式: 协议类型:// 主机名[:端口号] / 路径名/ 网页地址 例如:
50
三、URL地址与IP地址、域名地址 2、IP地址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于是,IP地址可以表示成这样 “ ”。IP地址的这种表示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51
三、URL地址与IP地址、域名地址 3、域名地址
域名地址是表示一个特定的IP地址的唯一标识名,由于IP地址仅仅是一串数值,所以利用域名系统就使得站点地址更容易识别和记忆。每个域名都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我们标之为域,域与域之间也是用标准点号隔开,最末的一组叫做根域,前面的组叫做子域.根域表示提供Internet连网的组织类型。
52
名字由DNS(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软件负责解析 域名采用逆向层次型命名机制(其结构见下图) 行业和组织顶级域名:
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映射:便于记忆! 例: = 名字由DNS(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软件负责解析 域名采用逆向层次型命名机制(其结构见下图) 行业和组织顶级域名: com,edu,gov,mIl,net,org,Int 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 au, cn, tw, hk, jp, It
53
域名简单地说就是Internet上主机的名字,它采用层次结构,每一层构成一个子域名,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自左至右分别为: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Internet域名系统是一个树型结构
例如: www为计算机名,baIdu为网络名,com为机构名,cn为最高域名
54
Internet中已有十几个常用的根域,它们的代码及具体含义
COM--商业组织 GOV--政府组织 NET--主要网络支持中心 INT--国际组织 REC--强调消遣和娱乐的实体 FIRM--商业公司 ATRS--强调文件和娱乐的实体 EDU--教育机构 INFO--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 ORG--其它组织 NOM--用于个人或人体 MIL--军事部门 STORE--从事商业销售的企业 WEB--与WWW特别相关的实体
55
域名组织形式
56
第二节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一、电子邮件(E-maIl) 二、远程登录(Telnet) 三、文件传输(FTP) 四、电子公告牌(BBS)与论坛
第二节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一、电子邮件( ) 二、远程登录(Telnet) 三、文件传输(FTP) 四、电子公告牌(BBS)与论坛 五、新闻组(News Group) 六、WWW信息浏览
57
一、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地址格式: username@hostname.domaIn
例如:
58
电子邮件概念、用途 (1)电子邮件的概念 是Internet最早的主要应用之一。大多数用户使用互联网络,都是从使用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简称 )开始的。 有着广泛的应用,方便、经济、快捷。无论是在Internet的发展初期还是在目前, 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热门的应用。它快速、安全地将各种信息传送到网上的各个节点,与世界上的任何人进行通信和交流。 (2)电子邮件的用途 接收、制作、发送、管理多媒体电子信件。
59
电子邮件的特点 速度快、灵活、修改方便:几秒--1天 价格便宜:分段转发,线路共享,价格远远低于普通邮件。
服务多样:许多Internet的服务都派生于 。邮递表(MailIng LIst)服务器、新闻讨论组(NEWS)、文档查询(ArchIe)、文件传输(FTP)等 效率高,可一信多发、可靠、安全,可邮寄多媒体信息 通过网关可访问部分其他Internet资源,如FTP等: 并不局限于Internet,通过设立适当的网关邮件转发服务器,可通往其它网络。
60
电子邮件的结构 Email的邮件结构形式由两部分组成: ① 头部(Header)
② 主体(Body) 其中包括信息的文本,即邮件的内容以及附件。
61
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 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 在Email中采用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发送邮件服务器:常使用的是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定义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连接传输。 接收邮件服务器:常使用的是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协议。用户可以采用POP3协议来访问邮件服务器上的电子信箱,接收邮件。
62
通信协议 Internet网络 MIME SMTP POP3/IMAP 发送 接收
63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互联网络 MaIl Server 用户邮箱或用户计算机 系统邮箱或邮件服务器 存储-转发方式
64
客户端软件 信息 通常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中,因此首先应将邮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才能阅读(只有一些基于Web的 可用用浏览器软件进行阅读、编辑、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这时就需要用到 的客户端软件。 作用:接收、阅读、编辑、发送和管理电子邮件。 常见的 客户端软件: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微软产品);Netscape Message Center(网景公司产品);Eudora(历史久,但中文处理能力较差);Foxmail(中国人自己开发的,中文处理能力强);Sun SolarIs Mailtool(太阳公司产品);The Bat!等。
65
二、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陆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仿真终端等效于一个非智能的机器,它只负责把用户输入的每个字符传递给主机,再将主机输出的每个信息回显在屏幕上。
66
三、文件传输(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的简称。正如其名所示: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67
四、电子公告牌(BBS)与论坛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即电子公告板。它是以文字为主的界面,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空间。BBS与E-mail都是早期Internet最普遍的应用之一,至今仍然广泛使用。
68
五、新闻组(News Group) 在网络上,公告板称之为新闻组(newsgroup)。每个新闻组集中于特定的兴趣主题。 用户能阅读新闻组中的文章,如同浏览本地公告板的通告。用户能添加自己的评论或问题。以后,其他用户能阅读其文章,能回复邮件,提出劝告、观点或解答。 例如:新帆新闻组 news://news.newsfan.net/
69
六、WWW信息浏览 万维网简称WWW(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Browser)作为通向WWW的和获取WWW信息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中漫游,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70
第三节 互联网接入方式 一、局域网接入 二、ADSL 接入 三、光纤接入技术 四、WAP协议与GPRS接入
71
一、局域网接入
72
局域网连接就是把用户的电脑连接到一个与Internet直接相连的局域网LAN上,局域网接入的特点:传输速率高,需要安装网卡和TCP/IP的协议。局域网接入方式一般可以采用NAT(网络地址转换)或代理服务器技术让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因特网。
73
二、ADSL 接入
74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其作为一种传输层的技术,利用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宽带,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等特点而深受喜爱
75
三、光纤接入技术
76
FTTx光纤接入方式分为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和FTTZ(光纤到小区),光纤能提供 Mbps的宽带接入,具有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的优点,能够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77
四、WAP协议与GPRS接入
78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简化了的无线Internet 协议。WAP 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使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WAP 服务是一种手机直接上网,通过手机WAP“浏览器”浏览WAP站点的服务,可享受新闻浏览、股票查询、邮件收发、在线游戏、聊天等多种应用。
80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目前GPRS达到115kbps,只须沿用现有的GSM网络即可。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
81
第四节 EDI技术 一、EDI 概 述 二、EDI标准及EDI中商业信息流通方式 三、EDI构成要素和特点
四、以Internet为基础的EDI 与EDI中心
82
一、EDI 概 述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动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83
发展过程 本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早期的EDI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
84
发展过程 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跃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今天,EDI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国的EDI专家明确指出:“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商业问题”。
85
二、EDI标准 标准化是实现EDI互通和互联的前提和基础。
EDI的标准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EDI处理标准、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标准等。
86
二、EDI标准 (1)、EDI网络通信标准是要解决EDI通信网络应该建立在何种通信网络协议之上,以保证各类EDI用户系统的互联。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MHX(X.400)作为EDI通信网络协议,以解决EDI的支撑环境。
87
二、EDI标准 (2)、EDI处理标准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各种EDI报文。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报文”的处理标准。它与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如MPRII)等接口有关。 (3)、EDI联系标准解决EDI用户所属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与EDI系统之间的接口。
88
二、EDI标准 (4)、EDI语义语法标准(又称EDI报文标准)是要解决各种报文类型格式、数据元编码、字符集和语法规则以及报表生成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
89
EDI国际标准 1、国际上最有名的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下属第四工作组(WP4)于1986年制定的《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标准─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标准。 EDIFACT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收为国际标准,编号为ISO9735。
90
EDI国际标准 2、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X.12鉴定委员会(AXCS.12)于1985年制定的ANSI X.12标准。
91
HKT-CSL,INET,Gazatlenet
亚太地区EDI标准使用情况 国家或地区 使用标准 运营公司 澳大利亚 EDIFACT* Paxus 新西兰 EDIFACT GEIS, Netway 新加坡 SNS 香 港 HKT-CSL,INET,Gazatlenet 日 本 N/A NTT ,Data,NEC,IBM,AT&T等 韩 国 ANSI X.12 Dacom,KT-Net 台 湾 DGT,TTN
92
EDI中商业信息的流通方式
93
三、EDI构成要素和特点 1、EDI基本要素组成 EDI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这三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了EDI的基础框架。 通信网络
计算机应用系统 EDI标准化 这三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了EDI的基础框架。
94
通信网络 (1)通信网络是EDI应用的基础。可利用公用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基于各种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来建立EDI增值网络。
95
计算机应用系统 (2)计算机硬件、专用软件组成的应用系统是实现EDI的前提条件。首先,EDI用户单位必须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其硬件由PC机(或服务器)、调制解调器组成,应用软件由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EDI贸易中的各种单证的自动处理。
96
EDI标准化 (3)EDI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EDI报文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格式化。目前最广泛应用的EDI国际标准是UN/EDIFACT标准,除业务格式外,还要符合计算机网络传输标准。
97
2、EDI的特点 (1) 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 (2) 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例如联合国EDIFACT标准。 (4)信息收发双方的计算机系统自动传送和交换资料,尽量避免人工干预。
98
四、以Internet为基础的EDI 与EDI中心
99
EDI交易信息经过加密压缩后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在网上传输。许多种格式的文件之所以可以作为附件随电子邮件传输,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一种称作MIME格式的传输协议。国际互联网的标准(RFC 1767)将MIME格式定义为传输EDI报文的格式。EDIFACT也制订了相应的标准。
100
美国宇航局(NASA)曾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的最早使用者,它们运用此开放式EDI传输航天飞机零部件的设计规格,并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订单传输。
101
美孚(Mobil)石油公司目前就广泛使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该公司让其遍布全球的230个分销商使用此EDI方式进入公司的内联网,查看库存剩余情况,并开展在线成交。
102
1、交互式EDI 交互式EDI是指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连续不断地以询问和应答形式,经过预定义和结构化的自动数据交换达到对不同信息的自动实时反应。一次询问和应答被称为一个对话。 在交互式EDI中,对于用户等待应答的时间,可以达到一秒或或更短时间的应答水平。目前交互式EDI的研究仍处在理论和开发的初级阶段。交互式EDI以开放式EDI为基础,是将来EDI的发展方向。
103
2、开放式EDI 开放式EDI被定义为"使用公共的、非专用的标准、以跨时域、跨商域、跨现行技术系统和跨数据类型的交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为目的的自治采用方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
104
开放式EDI试图通过建立一个通用基础传输协议和标准系统来解决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其方法是构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发展EDI多应用领域的互操作性,以及创建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同时保证EDI参与方对实际使用EDI的目标和含义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以减少乃至消除对专用协议的需求,使得任何一个参与方不需事先安排就能与其他参与者进行EDI业务。
105
3、封闭式EDI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实施EDI所采用的标准和协议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样就导致了大量不同结构EDI系统的出现。各个系统之间由于所采纳的标准和传输协议不同,彼此之间相对处于封闭状态,因此,称之为封闭式EDI。
106
(二)EDI中心 1、EDI中心的组成: (1)公用EDI服务手段。 (2)通信接口。 (3)公共业务服务。 (4)EDI最终用户系统。
107
2、EDI中心的功能 (1)邮箱管理功能 (2)回执响应功能 (3)分类区件功能 (4)断点重发功能 (5)编制管理报表
108
3、EDI中心的数据接入方式: (1) 具有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 拥有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企业规模一般不大,这类用户可以利用电话交换网,通过调制解调器直接接入EDI中心。
109
(2) 具有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个应用系统都需要与EDI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为了减小企业的通信费用和方便网络管理,一般是采用连网方式将各个应用系统首先接入负责与EDI中心交换信息的服务器中,再由该服务器接入EDI交换平台。
110
(3)普通用户接入方式 该类用户通常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必须使用EDI与其贸易伙伴进行业务数据传递时,他们通常采用通过因特网或电话网以拨号的方式接入EDI网络交换平台。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