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牛羊的传染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概述 与病毒性疾病相比,反刍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更少,常见的约10种。其中心水病和牛传染性脑膜炎在我国尚无报道;气肿疽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已极少发生;其他疾病则在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最大的是副结核病和羊梭菌性疾病,应重点掌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牛羊的传染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概述 与病毒性疾病相比,反刍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更少,常见的约10种。其中心水病和牛传染性脑膜炎在我国尚无报道;气肿疽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已极少发生;其他疾病则在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最大的是副结核病和羊梭菌性疾病,应重点掌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牛羊的传染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概述 与病毒性疾病相比,反刍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更少,常见的约10种。其中心水病和牛传染性脑膜炎在我国尚无报道;气肿疽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已极少发生;其他疾病则在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最大的是副结核病和羊梭菌性疾病,应重点掌握。

2 副结核(Paratuberculosis)
一、概念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其显著特征是: 顽固性腹泻、机体渐进性消瘦 慢性卡它肠炎、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褶襞

3 二、病原学 1、分类地位: 分支杆菌科 分支杆菌属 2、形特与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抗酸染色阳性(即齐-尼二氏染色红色),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4  3、培养特性: 需氧菌、属慢生长菌,初代分离需 加甘油和非致病抗酸菌的浸 膏(分支杆菌素)  4 、抵抗力:对自然环境、热、 消毒 药、抵抗力较强,对湿热敏感。

5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牛,尤其是乳牛、幼年牛最易感。其他反刍动物绵羊、山羊、骆驼、鹿也易感。 2、传染源:病牛和隐性感染的牛
3、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通过乳汁、尿、粪便传播 (2)垂直传播:即经过胎盘传播。

6 4、流行特点: 传播慢、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一旦出现很难根除。
饲料、矿物质的缺乏能促进该病的发生。

7 四、临床症状 1、潜伏期长:可达6-12个月甚至更长,有时幼年牛感染到2-5岁发病。
2、与各种诱因有关:当牛怀孕、分娩、泌乳、营养缺乏等诱因存在时更易发病。 3、病程长:是典型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初期,无明显症状。 接着,变为间断性腹泻。 最后,渐变为经常性顽固性腹泻。粪便稀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

8 4、初期,食欲、精神正常,以后,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眼窝塌陷,经常躺卧、不愿走动;泌乳减少,直到停止。被毛粗乱、体瘦毛长,下颌及肉垂水肿。体温无变化。
5、有时病 情可能一度好转,腹泻停止,,排泄物正常,体重有所恢复,然后再度腹泻。 6、如果腹泻不止,3-4个月内即衰竭而死。死亡率10﹪。

9 7、山羊绵羊的症状与牛相似。 潜伏期数月或数年。 体温食欲基本正常,体重逐渐减轻,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有的病羊粪便仅是便软。 经数月后,脱毛衰竭,末期并发肺炎,多数转归于死亡。 发病率1﹪-10﹪

10 五 病理变化 1 、尸体极度消瘦,主要病变位于消化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2、消化道的损害仅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尤其是回肠。
五 病理变化 1 、尸体极度消瘦,主要病变位于消化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2、消化道的损害仅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尤其是回肠。 肠壁增厚,肠系膜显著水肿;粘膜增厚3-20倍并形成硬而弯曲的皱襞,呈黄色或灰黄色,褶襞突出处称充血状,并附有粘稠而混浊的黏液。但无结节、坏死、溃疡灶。浆膜下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结常肿大呈索状。

11 回肠、盲肠和结肠粘膜增厚,形成皱褶,如大脑皮质的回纹状
抗酸染色镜检红色小杆菌

12 牛回肠局部脑回样增生粘膜表面附黏液 牛回肠局部脑回样增生粘膜表面附黏液

13 3、组织学变化: 主要是小肠粘膜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下方出现大量增生细胞,其中以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朗罕氏细胞为主。 肠绒毛的固有层内细胞大量增殖,绒毛畸形,伸展成弯曲状态,并见大量绒毛脱落。

14 六诊断 1、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但是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沙门氏菌、内寄生虫等。因此,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查: 取病料制成涂片,经齐-尼二氏染色,镜检,如果发现有阳性(红色)细小杆菌,成堆或丛装排列即可确诊。

15 如果镜检不到抗酸菌也不能做出否定判断。必要时需进行分离培养,也可用PCR扩增副结核杆菌特异性序列。
(2)变态反应: 对于没有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得动物,可用副结核菌素或禽型结核菌素作批内变态反应检查。 对于可疑动物和阴性动物,于同处再次注射同一剂量变应原24h后判定。

16 (3)血清学诊断 :  补体结合反应:病牛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潜伏期)检测到。而且其消失比变态反应迟。 但是,其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即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补体结合反应和变态反应有互补关系,可相互配合应用。

17  ELISA: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补体结合反应。适用于无症状的带菌牛和症状出现前和补体结合反应阴性牛。
 琼扩(AG):用于诊断临床上疑似的绵羊、山羊。  免疫斑点试验:  其他:间接血凝、免疫荧光、对流免疫电泳 (4)DNA技术:

18 七、防制 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的基础上,强化动物检疫尤其是引进动物的检疫。
对无该病的和已被该病污染的地区或养殖场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各种检疫方法检出的病牛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国外已有疫苗上市。


Download ppt "第五章 牛羊的传染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概述 与病毒性疾病相比,反刍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更少,常见的约10种。其中心水病和牛传染性脑膜炎在我国尚无报道;气肿疽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已极少发生;其他疾病则在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最大的是副结核病和羊梭菌性疾病,应重点掌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