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4.4 CMOS参数的维护与软故障修复 4.5 计算机不能启动与死机故障处理 4.6 硬盘与软驱故障处理 4.7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其它故障处理 练 习 题

2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微机系统能否保持正常运行,故障率能否降到最低,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将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有效地施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就必须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使用方法、使用条件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微机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正确的防护。

3 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环境 微机在日常使用中,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它对微机能否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的长短都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一般较难满足标准机房应具备的防电磁干扰、无环境污染、安全接地系统等的技术指标要求,但温度、湿度、防潮、防静电和安全供电等因素却是应该考虑的。

4 1.温度 微机在加电运行时,各种插件、电源、主板以及高速运行的CPU均会释放出热量。在正常工作时,由于机器本身带有通风孔和风扇,热量可以散发,电路可以承受机内的温度。但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加之机箱空间有限,则热量无法排出,微机中的芯片和其它一些器件会因过热而引起损坏。

5 中央处理器(CPU)芯片和内存储器(RAM)芯片是最容易发热的器件。 这些器件过热时, 容易产生间歇性地丢失数据或者运算出错, 严重时还会烧坏器件, 破坏芯片与其它器件的接触或连接, 引起断电故障。 某些元器件还会发生参数变化, 从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同样, 过冷也会发生上述故障现象。 因此,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工作的环境温度在16~26℃为宜。

6 2.湿度 微机所在场所的湿度最好保持在40%~80%。湿度过高会使机器表面结露,机器内部的芯片引脚会氧化锈蚀,造成接触不良或短路等现象。而湿度过低又不利于机器内部DRAM(随机动态存储器)关机后存储电量的释放,也容易产生静电,对人体和计算机均不利。磁盘也会因湿度不宜而霉变,致使所存信息被破坏,同时使用发霉磁盘对驱动器也会造成损坏。

7 3. 灰尘 灰尘是无孔不入的, 而且灰尘容易受到热物件及磁场的吸引, 加之静电效应会增加机内器件及显示屏幕对灰尘和污垢的附着力。 附着在电路板上的尘土日积月累到一定的时候, 就会隔热, 妨碍电器元件在正常工作时其热量的散发, 造成机器内部线路之间短路或断路而引发故障。 存储器芯片的故障主要是由灰尘引起的。 如果打印机和磁盘驱动器等机电设备沾上了灰尘, 将影响数据处理的质量。 粉尘会形成一种粘性污垢, 覆盖在磁盘驱动器的内部, 在磁盘的磁道之间运动, 致使数据丢失。

8 因此用户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防尘措施, 养成良好的防尘习惯, 如在关机几分钟后, 应用机罩布把机器罩好。 定期对机器除尘很有必要。 非专业人员不要轻易打开机壳给微机除尘。 给机壳和屏幕除尘, 可先用柔软的擦机布或棉花擦除大面积的灰尘, 然后用清洗剂处理余污。 除尘时应切断一切电源。 给监视器除尘时应在切断电源半小时后进行, 否则应进行高压放电, 以免被电击。 清洗软盘驱动器的磁头时, 将清洗盘插入驱动器中做几次读写操作即可。 在绝对小心的前提下, 也可用棉球蘸磁头清洗剂轻轻擦洗。

9 4.静电 微机系统周围物体携带的静电也会对系统造成威胁。人体积累的静电可高达数万伏。当一个带有静电的人去操作键盘时,他身上携带的静电可以通过主机电路释放到大地,这时屏幕上就会出现杂乱的字符,系统出现“死机”现象,甚至会使某些元件损坏。许多奇怪的故障都是由静电造成的。

10 当人体感到有静电时, 电压起码有2500 V, 这足以使电子设备发生故障。 即使没有感到静电的作用, 也不意味着不需要静电防范措施。 在计算机这样的电子装置中, 有时集成电路芯片会被10 V这样小的静电所干扰, 重者可击穿CMOS电路。 即使有的元器件加上了防静电装置, 但也抵抗不住500 V以上的静电作用。 静电放电, 可以使显示器失灵, 打印混乱。 静电还会造成驱动器读写失灵, 保险丝开路, 烧毁集成电路芯片以及整块电路板, 静电也会冲掉磁盘或磁带上的数据, 导致永久性破坏。

11 表4—1给出了微机系统常用元件的瞬时耐压值。显然,如果不设法消除静电,那将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威胁。静电放电时产生的能量是很小的,但其产生的瞬间高压,则可能将元件击穿。防静电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在机房铺设不会产生静电的地毯;采用导电良好的工作桌并接地;适当提高机房的湿度;在操作计算机前先用手碰一下地线;选用不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和鞋子等。

12 表4—1 常用元件瞬时耐压值

13 5.强磁场 磁场对微机的作用十分有害。插上电源头,打开开关,就产生了一个强磁场。金属物体靠近磁场会被磁化,即可能成为潜在的故障。

14 很难说清楚杂散的磁场是怎样影响机器工作的, 但是它可使得磁盘驱动器的动作失灵, 内存信息丢失, 数据处理出错, 显示混乱。 最糟糕的是, 磁场会毁掉存储的数据。 所以存有数据的磁盘, 必须放在远离磁场的地方, 或放在铁制的磁盘柜中保存。 微机系统的安装应远离强电场和强磁场, 这些场的干扰往往是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例如, 系统靠近电力变压器, 由于强磁场的影响, 会使屏幕显示出抖动、 扭曲等现象, 磁盘上存储的信息也会丢失。 磁盘不应放在产生磁场的显示器上和被磁化的金属制品上, 它们可能破坏磁盘中存有的信息。

15 6.电源干扰 计算机电源一般使用220V电压的交流电,安全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10%。电源电压过低时会使机器自动保护,还有的现象是显示器的屏幕自动关闭显示后又自动恢复显示,但一般不会造成机器系统的故障。如果电网的电压超过250V(例如由于电网干扰而出现的瞬时的高压浪涌),则容易造成计算机电源的损坏。

16 特别是计算机的显示器和打印机遇到高压时, 其内部变压器中的保险丝会熔断, 从而保护变压器和后面的电路, 但显示器或打印机等却无法再加电。 由于这种变压器中的熔断保险固化在变压器中, 不易更换, 故应特别注意。 由于市电容易出现电压瞬变、 停电、 电压不足、 电压过高等现象, 重者会烧毁计算机电源, 轻者会造成设备元器件的损坏, 尤其计算机读盘时会冲掉软、 硬磁盘上的信息, 所以有条件的用户最好配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

17 计算机电源与家用电器电源应尽量分开, 因为照明、冰箱等电器设备启动瞬间所产生的电压波动较大。 与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时, 主电源线中的引线点的间隔距离应尽量远些, 以减小电器启动电压、 尖峰电流对计算机的波动冲击。 在选择稳压电源时应注意下面两点:

18 ① 选择微机稳压电源一定要使用半导体稳压电源, 而不要使用电子管稳压电源。 因为电子管稳压电源的反应时间慢, 遇到电网的瞬时高压浪涌时来不及消除, 即使已经启动, 由于反应时间慢, 也会将一个瞬间的浪涌展宽为一个电压值稍低而时间延长的高压区, 反而影响微机的工作, 所以应选择半导体稳压电源。

19 ② 在选择稳压电源时应考虑稳压电源的“功率因数”。 一般稳压电源标称功率均比实际可用功率要高(可用功率=标称功率×70%)。 例如, 一个标称为1000 W的稳压电源的可用功率为700 W左右。 如果一套微机(微型主机, 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功率按250 W计算, 则这个标称为1000 W的稳压电源可带上述的微机三套, 而不是四套。

20 不少的微机在连接电源时只接了电源线和零线, 而未接地线。 这样做虽然不影响微机的使用, 但却大大增加了因外部原因而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首先, 很多微机主机电源中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与机壳(地线)相连, 使用这种电源, 而又不连接地线, 则机壳上会带有110 V左右的“感应电压”。 这时使用万用表测机壳对地的电压值为110 V左右, 当人体接触到机壳的一瞬间会有触电的感觉, 但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机器还可正常工作。 这种感应电压有时会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 甚至会烧毁机器, 难以恢复。

21 4.1.2 磁盘系统的维护 磁盘是数据信息的载体。良好的磁盘介质是使微机系统准确存取数据的基本保证。用户应重视对磁盘和磁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 1.软盘的维护 软盘是在一张高强度纤维材料上面均匀地涂了一层氧化铁等物质,做成圆形盘片后封装在一个方型的塑料保护套内制成的。维护软盘时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22 ① 软盘应放在干燥蔽光处保存。 软盘盘片中的有机物有粘结剂、 分散剂、 润滑剂等材料。 这些有机物质容易使软盘受潮, 时间长了还会长霉。 长了霉的盘片容易造成存储数据丢失, 在读写数据时易划伤盘片, 也会严重污染软盘驱动器的磁头。 ② 禁止用手触摸软盘上的读写窗口, 以免手上的油脂和灰尘玷污软盘。 软盘从机器中取出后, 应随手装入盘片盒内, 否则磁盘表面落有灰尘时, 易划伤盘面或磁头, 破坏记录的数据。

23 ③ 软盘不应弯曲、 曝晒和靠近强磁场, 长期不使用的软盘要放在防静电盒内。
④ 为防止软盘的信息被破坏, 读写软盘时不应将软盘从软驱中取出。 在开关机器电源时, 应先将软盘从驱动器中取出。 ⑤ 存储重要程序或数据的软盘, 应将其写保护板处于写保护状态, 以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数据丢失。

24 2.软驱的维护 ①当软盘插入驱动器时,一旦感到受阻,不要用力插盘,否则易将活动磁头撞下来。   ②定期用酒精或清洗盘对软驱磁头进行清洗,并且一次清洗干净,否则会造成清洗液与灰尘凝固后划伤盘片的后果。 ③经常对软驱进行清洁除尘。 ④长期不使用的驱动器,最好用胶带封上驱动器门或装箱,以防止灰尘进入驱动器腔内造成磁头污染。

25 3. 硬盘的维护 ① 当用户发现硬盘有故障时,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打开硬盘。 因为在没有超净100级以上的条件下拆开硬盘, 空气中的灰尘就会进入盘内。 当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 必将划伤盘片或损伤磁头, 从而导致盘片或磁头报废。 另外, 盘内的某些机构一旦拆开就无法还原, 由此使得硬盘驱动器全部报废。

26 ② 硬盘驱动器应平稳地固定好, 否则, 当机器进行读/写操作时, 一旦发生振动, 易使磁头损坏盘片的数据区。
③ 当硬盘驱动器执行读/写操作时, 不要移动或碰撞工作台, 否则易出现磁头损坏盘片, 造成盘片上的信息读出错误。 ④ 硬盘由于结构上的原因, 可以垂直或水平放置, 但最好不要使底盘朝上(即电路板朝上)放置。

27 4.1.3 显示器的维护 1. 清扫显示器 由于显示器的荧光屏带有静电, 所以很容易吸尘。 在对显示器除尘时, 必须拔下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定期用湿布从屏幕中心螺旋式地向外旋转擦拭, 去掉屏幕上的灰尘。 ② 经常清除机壳上的灰尘和污垢, 保持外观清洁和美观。 每年对显示器内部除尘, 以避免由于灰尘引起的打火和其它损坏。

28 ③清除机内灰尘时,可用软毛刷等,万不可用电动吹风机、微型电扇等可能产生电磁感应的东西到里边去吹,以防止电磁感应扰乱显示器的正常磁场。
3. 显示器不要受潮 显示器不要接触水, 不要将盛有水的容器放在机壳上, 以免水流入机内而引起短路, 造成元器件损坏。

29 4.防止异物进入机内 切勿使任何物体进入机内,以免引起故障。 5.掌握断电次序 拔插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时,应先关机,否则会损坏接口电路元件。 6.将显示器调节旋钮调到最佳状态 当加电后,无显示或显示不正常时,可调节屏幕下的调节旋钮或按钮,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30 4.1.4 键盘的维护 ①键盘上几乎所有键的功能都可以由程序设计者来改变的,因此,每个键的功能不一定都与键帽上的名称相符,使用时一定要根据所用的软件的规定来弄清各键的作用。   ②在操作键盘时,按键动作要适当,不可用力过大,以防键的机械部件受损而失效。   ③按键的时间(指按下某个键并保持的时间)不应过长。当按键时间大于0.7s时,计算机将连续执行这个键的功能,直到松开此键为止。

31 ④应注意保持键盘的清洁。键盘一旦有脏迹或油污,应当及时清洗。清洗时可用柔软的湿布沾上少量的洗衣粉进行擦除,然后再用干净而柔软的湿布将粉迹擦净。不可用酒精来清洗键盘。清洗工作应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⑤当有必要拆卸键盘时,应先关掉电源,再拔下与主机连接的电缆插头,然后再进行拆卸。

32 4.1.5 鼠标的维护 ①鼠标的滑动操作平台要干净平整。 ②当机械式鼠标器使用日久,鼠标球可能会因脏污而运转不灵活,这时就要清洗鼠标球。 ③如果鼠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操作不灵,有反应迟钝且清洗后仍不凑效的现象,这多数是由于鼠标在频繁移动中磨损了鼠标底部的一层不干胶纸造成的。

33 翻过鼠标可以看到在鼠标底部平面的前后各有一条微微突起的长条(有的是其它形状), 称为鼠标底角。 新购鼠标在底角上粘有一层纸片, 可保证鼠标移动时不与桌面发生硬磨擦。 当鼠标使用一段时间后, 鼠标底角上的两块纸片容易磨损或磨掉, 使鼠标球的正常下垂位置发生上移, 这样当鼠标移动时, 鼠标球虽然转动, 但在内部不能有效地带动光栅转动机构, 造成鼠标操作不灵。 遇到这种情况时, 先设法清除鼠标底角上的遗留纸片并擦净底角, 然后剪取与底角大小相同的几块不干胶标签纸, 粘在鼠标底角上, 一层或两层均可(但不可粘得太厚)。

34 微机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误操作是产生微机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故障的发生。在微机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应先启动主机,再启动外设。正常情况下,开机工作时先打开外设电源开关,最后打开主机电源开关,而工作结束后应先关闭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关闭外设电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设电源开启和关闭时浪涌电流对主机产生的影响。 ②要明确所使用微机的硬件参数及设置方法,搞清楚如何进入、修改和恢复。

35 ③ 绝不能带电插接连线或搬动机器。 连接外围设备时一定要断电。
④ 不使用微机时, 应将系统退回到操作系统状态再关机。 关机后再开机需要相隔20 s左右的时间, 让硬盘电机停稳。 ⑤ 要纠正电脑操作中的模糊认识。 在操作计算机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 大多数用户会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手中的工具软件进行一些维护操作, 但在对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 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并进行一些误操作, 所以纠正用户的模糊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36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2.1 常见的计算机假故障现象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2.1 常见的计算机假故障现象 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中,有很多不是真正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某些设置或系统特性不为人所知而造成的假故障现象。认识下面的微机假故障现象有利于快速地确认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检查工作。

37 1. 电源插座和开关 很多外围设备都是独立供电的, 微机运行时只打开计算机主机电源是不够的。 例如: 显示器电源开关未打开, 会造成“黑屏”和“死机”的假象; 外置式MODEM电源开关未打开或电源插头未插好, 则不能拨号上网和传送文件, 甚至连MODEM都不能被识别。 打印机、 扫描仪等都是独立供电的设备, 碰到独立供电的外设故障现象时, 首先应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 电源插头/插座是否接触良好, 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38 2. 连线问题 外设跟计算机之间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 数据线脱落、 接触不良均会导致外设工作异常, 如显示器接头松动会导致屏幕偏色和无显示等故障; 打印机放在计算机旁并不意味着打印机连接到了计算机上, 应亲自检查各设备间的线缆连接是否正确。

39 3. 设置问题 例如, 显示器无显示, 很可能是行频调乱, 宽度被压缩, 甚至只是亮度被调至最暗; 音箱放不出声音, 也许只是音量开关被关掉; 硬盘不被识别, 也许只是主、 从盘跳线位置不对……详细了解外设的设置情况, 并动手试一下, 有助于发现一些原本以为非更换零件才能解决的问题。

40 4. 系统的新特性 很多“故障”现象其实是硬件设备或操作系统的新特性。 例如, 带节能功能的主机, 在一段时间内无人使用计算机或无程序运行后会自动关闭显示器和硬盘的电源, 当你敲击一下键盘后就能使其恢复正常。 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特征, 就可能会认为显示器和硬盘出了毛病。 Windows的屏幕保护程序也常让人误以为病毒发作。

41 5. 其它易疏忽的地方 CD-ROM的读盘错误也许只是你无意中将光盘的正反面颠倒了; 软盘不能写入也许只是写保护拨到了“只读”的位置。 发生了故障, 首先应先判断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处, 而不要盲目断言某设备出了问题。

42 4.2.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1. 清洁法 对于机房使用环境较差, 或使用较长时间的机器, 应首先进行清洁。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 外设上的灰尘。 如果灰尘已清扫掉或无灰尘, 就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另外, 由于板卡上一些插卡或芯片采用插脚形式, 震动和灰尘常会造成引脚氧化和接触不良。 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层, 重新插接好后开机检查故障是否被排除。

43 2.直接观察法, 即“望、 闻、 听、 切” “望”即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 插座是否歪斜, 电阻、 电容引脚是否相碰, 表面是否烧焦, 芯片表面是否开裂, 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 也可以查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 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等。 “闻”即辨闻主机和板卡中否有烧焦的气味, 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的位置。

44 “听”即监听电源风扇、 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 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另外, 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常声响, 监听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事故隐患, 以便于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 “切”即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 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 另外, 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或靠近CPU、 显示器、 硬盘等设备的外壳, 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 如果发烫, 则该芯片可能损坏。

45 3. 拔插法 PC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 主板自身故障、 I/O总线故障、 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 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 该方法就是关机后将插件板逐块拔出, 每拔出一块就开机观察机器的运行状态, 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 那么故障就发生在该插件板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 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 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义是: 一些芯片、 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 将这些芯片、 板卡拔出后再重新正确插入可以解决因安装不当引起的微机部件故障。

46 4. 交换法 将同型号插件板, 总线方式一致且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 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 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 例如内存自检出错, 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判断故障部位。 若交换后故障现象变化, 则说明交换的芯片中有一块是坏的, 可进一步通过逐块交换而确定部位。 如果能找到相同型号的微机部件或外设, 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47 交换法也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没有相同型号的微机部件或外设, 但有相同类型的微机主机, 则可以把微机部件或外设插接到该同型号的主机上来判断其是否正常。
5. 比较法 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类似的微机, 根据正常微机与故障微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 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48 6. 振动敲击法 用手指轻轻敲击机箱外壳, 有可能解决因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故障问题, 然后可进一步检查故障点的位置。

49 7. 升温降温法 人为升高微机运行环境的温度, 可以检验微机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并及早发现事故隐患。 人为降低微机运行环境的温度, 如果微机的故障出现率大为减少, 说明故障出在不能耐高温的部件中, 此方法可以帮助缩小故障诊断范围。 事实上, 升温降温法采用的是故障触发原理, 通过制造故障出现的条件来促使故障频繁出现, 以观察和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

50 8. 程序测试法 随着各种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 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 同时随机的硬件技术资料较缺乏, 仅靠硬件维修手段往往很难找出故障所在。 而通过随机诊断程序、 专用维修诊断卡, 以及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帮助维修硬件, 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 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 全面、 有针对性, 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 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并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软件诊断法要求具备熟练的编程技巧, 熟悉各种诊断程序与诊断工具(如Debug、 DM等), 掌握各种地址参数(如各种I/O地址)以及电路组成原理等, 尤其掌握各种接口单元正常状态下的各种诊断参考值是有效使用软件诊断法的前提。

52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驱动和控制硬件的系统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BIOS的功能也在不断改进增强, 所以用户升级维护BIOS, 可以增强或改进计算机的性能, 提高工作效率。

53 以前的BOIS是固化在EPROM芯片中的。 要升级BIOS, 需要把该芯片拔下来, 用EPROM擦除器擦除原有的内容, 再用EPROM烧录器重新烧录该芯片, 最后把它插回到主机板上。 这个过程非常麻烦, 对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 Intel公司推出一种新的EPROM芯片, 通常称之为Flash ROM。 它的作用和老的EPROM芯片一样, 在其中存放的内容不会因掉电而消失, 但更主要的是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更新程序, 来改写Flash ROM的内容, 从而达到升级BIOS的目的。

54 4.3.1 新版本BIOS和支持程序 升级BIOS需要一个能够把新版BIOS写入Flash ROM的支持程序, 该支持程序是在购买主机板时一起随主机板附送的。 新版的BIOS可以到主机板厂商的Web网站上去下载。

55 4.3.2 新版本的BIOS写入Flash ROM ① 确认主机板的型号, 并准备好相应的支持程序和新版本BIOS。 ② 设置主机板上的跳线, 使Flash ROM变为可写的状态。 ③ 以实模式进入DOS, 即不执行任何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命令。 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实现:

56 a. 用没有带有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的磁盘启动计算机。
b. 若使用MS-DOS 6.x, 当开机屏幕出现“Staring MS-DOS…”时, 按下F5键来跳过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的执行。 c. 若使用Windows 98, 当开机屏幕出现“Starting Windows 98 …”时, 按F8键进入启动菜单并选择“Safe mode command prompt only”选项。

57 ④ 执行支持程序, 输入新版BIOS的文件名, 然后执行写入操作, 即可完成升级。
⑤ 进入COMS, 重新设置CMOS的有关参数。 ⑥ 把主机板的跳线再改回来, 将Flash ROM设置为只读状态。

58 4.3.3 升级BIOS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升级以前一定要先准备好所需的支持程序和新版BIOS, 并与主机板型号相符。 如果下载后的BIOS文件为压缩文件, 则必须先解压缩, 然后再升级使用。 升级时, 可先通过支持程序将当前的BIOS内容备份到磁盘中。 如果在更新BIOS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时, 可以将备份内容重新写回原先的BIOS文件。 假若在升级新版BIOS的过程中发生问题, 千万不要关机, 应立即重新写回原备份的BIOS文件, 以免造成无法开机。

59 4.3.4 升级BIOS失败后的处理 升级BIOS一旦失败, 就会使计算机无法启动。 这时不用惊慌, 完全可以重新恢复BIOS芯片中的数据, 使机器恢复正常工作。 1. 利用BIOS Boot Block引导块 现在用Award BIOS的主机板都有一个BIOS引导块, 当升级BIOS时, 这一小部分引导块可以不被覆盖(Boot Block Write跳线设置为“Disable”, 并且在运行Flash程序时, 不选择“Update BIOS Including Boot Block”方式)。

60 这个BIOS引导块只支持软驱和ISA显示卡, 所以很多人在升级BIOS失败后, 当主板上仍插PCI显示卡时, 启动计算机会黑屏, 但计算机却能读软驱, 这就意味着主板的BIOS仍可以恢复。 这个BIOS引导块可以引导正常的DOS启动盘并执行Autoexec.bat, 只要把Flash程序和正确的BIOS文件拷贝到DOS启动盘上, 然后在Autoexec.bat中添加上执行升级Flash BIOS的语句, 如Awdflash Biosxxx.bin即可。

61 可以在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上做好这张盘, 拿到需要恢复的计算机上运行; 或找块ISA显示卡插到计算机上, 启动后执行软盘上的升级程序。 如果没有ISA显示卡, 也可以在启动后黑屏的情况下, 自己动手运行升级程序。 这时计算机仍可以正常运行, 只是屏幕没有显示, 只要升级时键入的内容全正确, 一样可以成功。 在第一次进行升级操作时, 可以慢一些, 把每一步操作都按顺序记录下来, 以备升级失败时, 可以在黑屏的情况下, 用同样的步骤恢复原来的BIOS数据。

62 2. 利用Flash Recover Boot Block引导块
对于另一些主板(例如某些使用Phoenix BIOS的主板), 主板上的BIOS中有一个Flash Recover Boot Block引导块, 这个引导块不会被升级程序覆盖。 主板上有一个Flash Recover Jumper跳线, BIOS升级失败或被CIH病毒破坏后可以恢复, 其方法如下: ① 把Flash Recover Jumper跳线设置为“Enable”。 ② 把可引导的升级盘插入A驱动器(盘中的BIOS一定要是能正常工作的, 文件名要符合主板的要求, 因为主板要把软盘中的BIOS备份自动写回Flash BIOS)。

63 ③ 实模式下重新启动电脑。 ④ 因为这一小段代码是放在不可写入的引导块区域的, 所以不支持显示卡, 升级过程只能靠声音和软驱指示灯的提示来判断是否完成。 如果电脑喇叭发声且软驱灯亮着时, 表明系统正在恢复BIOS到Flash BIOS; 当电脑喇叭不发声且软驱灯也不亮时, 表明恢复完成。  ⑤ 多等一会后, 关掉电源。 ⑥ 把Flash Recover Jumper 跳线跳回默认位置。 ⑦ 取出软盘, 重新启动计算机电源。

64 3. 换一个新的BIOS芯片 与你的主板制造商联系, 设法得到一块BIOS芯片。 也可以买一块与主板的BIOS芯片兼容的ROM芯片, 如27Cxxx、 28Cxxx系列EPROM, 用专门的可写EPROM的仪器将正常的BIOS写入, 换下升级失败了的BIOS芯片。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升级那些不是Flash BIOS的BIOS芯片, 但所受到的限制是要找到紫外线EPROM的擦写器。

65 4. 热拔插法 还有些主板的BIOS芯片中可能没有集成最初始的信息, 或无法找到ISA显示卡, 这时如果能找到与原主板类型相同的好主板且备份有原BIOS的数据, 可按如下顺序操作: ① 把好主板上的BIOS芯片拔下, 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也要拔下。

66 ② 把好的BIOS芯片插入原主板, 注意不要插得过紧, 能接通就行。
③ 在DOS实模式下启动计算机, 注意进入DOS时不要外挂别的程序。 ④ 在主板加电(“热”)状态下拔下那块好的BIOS芯片。 ⑤ 将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插入“热”状态下的主板中。 注意, 动作要准确干净。

67 ⑥ 执行BIOS刻录程序。 ⑦ 关机。 确认数据才恢复的BIOS芯片插好后, 再开机试用。 当然, 也可以把数据被破坏了的BIOS芯片拿到任何一个主板类型相同的计算机上去写。 当找不到相同的主板, 只要备份有原BIOS的数据,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挽救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使其起死回生。 具体做法如下:

68 ① 先从主板上拔下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② 用DOS启动另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主板不同), 然后在“热”状态拔下它的BIOS芯片。 ③ 在“热”状态下插上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并用原型号的BIOS芯片的写入程序对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执行写操作。 写入完成后, 关机并拔下新写入数据的BIOS芯片。  ④ 把新写入数据的BIOS芯片插回原主板, 然后通电启动。

69 4.4 CMOS参数的维护与软故障修复 CMOS RAM是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它主要具有功耗低, 可随机读取或写入数据, 断电后用外加电池来保持存储器的内容不丢失, 工作速度比动态随机存储器快等特点。

70 4.4.1 CMOS数据的备份 由于CMOS的数据是否正确关系到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 所以对CMOS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备份方法是在Setup程序中, 用笔把各个参数记录下来, 或者用屏幕硬拷贝的方法把各个设置界面打印出来。 再就是用程序把数据备份下来。 下面以AMI BIOS为例, 用Turbo C语言实现数据备份。 

71 /*把CMOS中的数据读到A盘的Cmos.dat文件中*/
# include <stdio.h> main( ) { char cmos [64]; FILE*fp; int I; for (I=0;I<64;I++) {  out port b (0x70,I); cmos [I]=inportb (0x71); }

72 fp=fopen (″a:\Cmos.dat″,″wb″);
fwrite (cmos [0],1,64,fp); fclose(fp); }

73 备份出来的数据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写回到CMOS中, 程序如下:
/*把A盘Cmos.dat文件中的数据写回到CMOS中*/ #include <stdio.h> main( ) { char cmos [64]; FILE*fp; int I; fp=fopen ("A:\Cmos.dat","rb"); fread (cmose [0],1,64,fp); for (I=0; I<64; I++);

74 {  outportb (07x70,I); outportb(0x71,cmose[I]); } fclose (fp)

75 4.4.2 CMOS电池的更换 开机后提示“CMOS Battery State Low”, 然后死机, 或者经提示后能够启动计算机, 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即死机, 多数情况为CMOS供电不足引起, 此时必须更换电池。 CMOS更换电池的方式有下面三种: ① 焊接式电池。 更换这种电池时, 首先用电铬铁将旧电池焊下来, 再重新焊上一个新电池即可。 为防止漏电或静电击穿元件, 应特别注意, 焊接时烙铁烧好后一定要断电再操作, 手腕应戴接地良好的放电环。

76 ② 纽扣电池。 更换这种电池不用工具, 很容易更换。 取下旧电池, 安装上新电池即可。
 ③ 芯片式。 如果主机板使用可拔插式芯片为主机板CMOS供电, 更换时最好找相同型号的芯片替换。 如果无相同型号, 则应注意其引脚是否与原来一致, 能否为该主机板的CMOS供电。

77 4.4.3 忘记CMOS口令 1. 利用Rescue盘 此方法采用Norton 8.0建立的Rescue盘来重置CMOS密码。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① 在A驱中插入Rescue盘, 重新启动计算机。   ② 运行Restore Rescue Diskette, 屏幕提示: Are you absolutely wish to restore form the rescue diskette?   回答Yes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partition table information?

78 回答No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boot record information?   回答No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cmos information?   回答Yes后屏幕提示: 为使改变生效, 请选择Reset。   选样Reset选项后, 重新开启机器, CMOS密码的修改就完成了。 这样可以重新进入计算机系统。

79 2. 改变硬件配置 我们知道, 当计算机启动时, 固化程序首先检查机器的硬件配置是否与CMOS电路中的参数相一致, 当有冲突时, 开机后便自动进入Setup程序, 而不需要输入密码。 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 打开机箱, 改变机器的硬件配置, 如取消一个驱动器等。    ② 重新开启机器后, 机器自动进入Setup程序, 这样就可以进行CMOS密码重置。    ③ 重置CMOS密码完成, 恢复其原硬件配置, 重新开机。

80 当遇到口令遗忘的情形时, 首先应清除CMOS中的内容, 然后重新设置。 在主板上一般都有一个CMOS跳线, 只需将跳线插在CMOS清除位置, 再插回去即可。
当有的机器上没有CMOS跳线时, 可将MC14069的14脚或MC146818的24脚或二极管的负极对地很快地短接一下。 如果上述作法都不能起作用, 可将电池取下(这样要等48小时以上)或将电池正负极短接一下。 使用软件的方法也可以实现CMOS内容的清除。 用Debug执行以下两条命令:

81 -O 70, 10    -O 71, 0 然后重新启动。 另外, 有一些类型的主板, 其CMOS有“万能”口令, 但是仅限于某一类的计算机。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 CMOS口令清除后, 需要对CMOS重新设置, 计算机才可以正常工作。

82 4.5 计算机不能启动与死机故障处理 4.5.1 微机不能启动的处理方法
微机不能启动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主机加了系统级保护口令; 一种是在开机自检时死机; 一种是硬盘不能启动, 通过软驱、 光驱或网络服务器仍能启动; 另一种则是系统有效驱动器均不能启动; 还有一种是能部分启动但不能完全启动。 下面针对这几种情况分别阐述它们的处理方法。

83 1. 系统级开机口令保护 由于忘记了口令, 无法通过系统级口令保护而导致微机不能启动的故障, 一般只能采取CMOS放电的方法。 2. 开机自检时死机 一般是Cache或内存问题。 如果是内存条或Cache损坏, 则更换它们。 如果是设置问题, 则在CMOS中重新设置它们即可。

84 3. 硬盘不能启动, 通过软驱、 光驱或网络服务器仍能启动可以利用工具软件进行恢复。 如果以前制作有系统急救盘, 可以利用软件启动, 然后用急救盘恢复硬盘系统信息; 如果没有系统急救盘, 可以按照系统CMOS信息、 硬盘分区表、 C盘引导扇区、 DOS系统文件、 系统配置文件的顺序对硬盘进行恢复。

85 ① 判断系统是否能识别硬盘。 ② 若系统BIOS能识别硬盘, 则判断主引导记录、 系统分区表和逻辑C盘信息是否正确。 以A驱启动为例, 若从A驱启动后DOS不能识别C盘, 表明硬盘的主引导记录、 分区信息已遭破坏, 应使用FDISK重写主引导扇区并重新建立分区信息, 然后用Format C命令对C盘进行高级格式化。

86 ③ 若从A驱启动后DOS能识别并进入C盘, 但不能从C盘启动, 表明分区表和逻辑C盘信息正确, 此时应判断C盘分区是否被激活。 可运行Fdisk查看并将C盘设为活动分区。 
④ 若分区表信息正确且C盘已是活动分区, 但仍不能从C盘启动, 这表明C盘DOS引导记录已遭到破坏, 应重建C盘引导系统。 可以从A驱启动, 并执行Sys C: 命令, 将DOS系统传到C盘上。

87 ⑤ 经上述步骤, C盘应能启动成功。 若还不能, 则应检查病毒。
⑥ 在重装DOS引导系统的过程中如发现不能写入分区表信息或引导区记录, 应检查BIOS设置中是否打开了病毒防护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导分区的写操作。 ⑦ 如果系统BIOS不能识别硬盘, 或在排除了软件和病毒原因后仍不能启动, 则应打开机箱检查软/硬盘驱动器的电源和数据电缆是否正常, 连接是否可靠, 驱动器安装是否正确, 驱动器本身质量是否有问题等。

88 4. 系统有效驱动器均不能启动 ① 检查系统BIOS设置中是否正确设置了软/硬盘驱动器的各项参数, 参数设置不正常会导致微机不能正确识别各个驱动器, 则系统启动也无从说起。 ② 若系统能正确识别各个驱动器, 除硬盘外的驱动器都能启动系统, 则可参照上述第3点的方法对硬盘进行处理。

89 ③ 若仍不能从A驱或CD - ROM上启动, 应该检查A驱或CD - ROM的安装、 连线是否正常。
④ 若A驱或CD - ROM安装正常但仍不能启动, 应该检查启动软盘或启动光盘是否安装了完整的DOS引导系统。 该步骤只能在其它情况确认正常的计算机上进行检查。 完整的DOS系统应该包括BOOT区程序、 Io.sys、 Msdos.sys、 Command.com, 并且BOOT区程序必须占据引导盘引导区位置, 其余三个文件在数据区的最前位置并要连续。

90 ⑤ 若系统引导盘也无问题, 则应检查软驱头或CD-ROM的光头是否太脏, 可用清洗剂或无水酒精进行清洗。
⑥ 若仍不能引导, 可能是驱动器本身有故障。

91 5. 能部分启动但不能启动完全 ① 启动过程中在出现“Starting MS - DOS”时, 按F5键能启动成功而不按F5键启动失败,则问题出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配置上。 可在启动过程中在出现“StartingMS-DOS”时按F8键, 然后单句执行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语句, 找出死机的位置并把该句删除或进行修改。

92 ② 启动过程中出现“Starting MS - DOS”时, 按F5键启动失败或者根本不出现“Startint MS - DOS”, 这主要是DOS引导系统遭到破坏或没有安装完整。 较简单的方法是重新安装DOS系统, 例如: 用正常的驱动器和引导盘启动, 然后用Sys X: 将系统传入X驱动器, 这里的X是要重新安装DOS系统的驱动器盘符。

93 ③ 在重装DOS引导系统的过程中如发现不能写入分区表信息或引导区记录, 应检查BIOS设置中是否打开了病毒防护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导分区的写操作。

94 4.5.2 死机故障现象的一般检查处理方法 在微机故障现象中, 死机是一种较常见的故障现象, 同时也是难于找到原因的故障现象之一。 由于在“死机”状态下无法用软件或工具对系统进行诊断, 因而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难度。 死机现象一般表现为系统不能启动、 显示黑屏、 显示“凝固”、 键盘不能输入、 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等。 死机可以由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在本节中主要分析由硬件引起的死机故障以及检查方法。 掌握下面的方法, 可以加快对死机故障原因的确认,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5 1. 排除系统“假”死机现象 ① 首先排除因电源问题带来的“假”死机现象。 应检查微机电源是否插好, 电源插座是否接触良好, 主机、 显示器以及打印机、 扫描仪、 外置式MODEM、 音箱等要外接电源的设备的电源插头是否可靠地插入了电源插座, 上述各部件的电源开关是否都置于开(ON)的位置。 ② 检查微机各部件间数据、 控制连线是否连接正确和可靠, 插头间是否有松动现象。 主机与显示器的数据线连接不良常会造成“黑屏”的假死机现象。

96 2. 排除病毒和杀毒因素引起的死机现象 用无毒干净的系统盘引导系统, 然后运行KV300、 KILL、 VRV、 Scan等防病毒软件的最新版本对硬盘进行检查, 确保微机安全, 排除因病毒引起的死机现象。 另外, 如果在杀毒后引起了死机现象, 这多半是因为病毒破坏了系统文件、 应用程序及关键的数据文件; 或是杀毒软件在消除病毒的同时对正常的文件进行了误操作, 破坏了正常文件的结构。 碰到这类问题, 只能将被损坏(即运行时引起死机)的系统或软件进行重装。 

97 3. 在不同时间里死机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在系统启动期间发生的死机, 请转到第6种方法; 如果是在系统启动后, 软件运行期间发生的死机, 请转到第5种方法; 如果是“黑屏”类的死机, 请转到第11种方法; 对于其它死机情况, 则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

98 4. 越来越频繁的死机现象的故障判断 如果死机现象是从无到有, 并且越来越频繁, 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 使用维护不当, 请参见第7种方法。 ② 微机部件品质不良或性能不稳定, 请参见第10种方法。

99 5. 排除软件安装、 配置问题引起的死机现象 ① 如果是在软件安装过程中死机, 则可能是系统某些配置与安装的软件冲突。 这些配置包括系统BIOS设置、 Config.sys的设置、 Windows.ini、 System.ini的设置, 以及一些硬件驱动程序和内存驻留程序。

100 可以试着修改上述设置项。 对BIOS可以取其默认设置, 如“Load Setup Default”和“Load BIOS Default”; 对Config.sys和Autoexec.bat, 则可以在启动时按F5 键跳过系统配置文件, 或按F8键逐步选择执行及逐项修改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配置, 尤其是根据Emm386中关于EMS、 XMS的配置情况来判断其与安装程序是否发生了冲突; 对于一些硬件驱动程序和内存驻留程序, 则可以通过不装载它们的方法来避免冲突。

101 ② 如果是在软件安装后发生了死机, 则是安装好的程序与系统发生了冲突。 一般的作法是恢复系统在安装前的各项配置, 然后分析安装程序新装入部分使用的资源和可能发生的冲突, 逐步排除故障原因。 删除新安装程序也是解决冲突的方法之一。

102 6. 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死机现象 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死机现象又有两种情况: ① 致命性死机, 即系统自检过程未完就死机, 一般系统不给出提示。 ② 非致命性死机, 即在自检过程中或自检完成后死机, 但系统给出声音、 文字等提示信息。 

103 对于第一种情况, 可以根据开机自检时致命性错误列表的情况, 再结合其它方法对故障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 硬件安装情况(请参见第8种方法), 系统配置(请参见第9种方法), 硬件设备品质(请参见第10种方法)以及显示器黑屏(请参见第11种方法)等。

104 对于第二种情况, 可以根据开机自检时非致命性错误代码表和开机自检时鸣笛音响对应的错误代码表所列的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做重点检查。 但也不能忽略相关部件的检查, 因为相当多的故障并不是由提示信息指出的部件直接引起, 而常常由相关部件故障引发。 一些关键系统部件(CPU、 内存条、 Cache、 电源、 系统后备电池、 主板、 总线等)的故障也常常以各种相关或不相关部件故障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这些部件的检查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105 7. 排除因使用、 维护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微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使用、 维护不当而引起死机, 尤其是长时间不使用微机后常会出现此类故障。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 积尘导致系统死机。 灰尘是微机的大敌。 过多的灰尘附着在CPU、 芯片、 风扇的表面会导致这些元件散热不良; 电路印刷板上的灰尘在潮湿的环境中常常导致短路。 上述两种情况均会导致死机。

106 可以用毛刷将灰尘扫去, 或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清洗积尘元件。 注意不要将毛刷和棉签的毛、 棉留在电路板和元件上而使其成为新的死机故障。
② 部件受潮。 长时间不使用微机, 会导致部分元件受潮而使用不正常。 可用电吹风的低热档均匀地对受潮元件“烘干”。 注意不可对元件一部分加热太久, 避免烤坏元件。

107 ③ 板卡、 芯片引脚氧化导致接触不良。 将板卡、 芯片拔出, 用橡皮擦轻轻擦拭引脚表面以去除氧化物, 然后重新插入插座。 ④ 板卡、 外设接口松动导致死机。 仔细检查各I/O插槽的插接是否正确, 各外设接口的接触是否良好, 线缆连接是否正常。

108 ⑤ 意外损坏。 例如, 雷击电流通过未经保护的电源或MODEM电话线进入主机而损坏电源、 主机板、 MODEM及各种内外部设备。 意外损坏是否发生, 它对微机产生了什么样的破坏性后果, 都只能用交换法、 拔插法测试主机各部件的好坏来判断。

109 8. 排除因系统配置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系统配置与微机硬件设备和系统BIOS、 主板上跳线开关设置密切相关, 常见的死机故障原因如下: ① CPU主频设置不当。 这一类的故障主要有CPU主频跳线开关设置错误、 重新标记过的CPU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 超频使用CPU、 CPU性能不良引起的死机。

110 ② 内存条参数设置不当。 这一类的故障主要有内存条设置错误和重新标记过的内存条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 ③ Cache参数设置不当。 这一类的故障主要有Cache设置错误、 重新标记过的Cache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

111 ④ CMOS参数被破坏。 由于频繁修改CMOS参数, 或病毒对CMOS参数的破坏, 常常导致CMOS参数混乱而很难恢复。 可以采用对CMOS放电的方法并采用系统BIOS默认设置重新设定CMOS参数。

112 9. 排除因硬件安装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硬件及外设安装过程中的疏忽常常导致莫名其妙的死机, 而且这一现象往往在微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才逐步显露出来, 因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① 部件安装不到位、 插接松动、 连线不正确引起的死机。 显示卡与I/O插槽接触不良常常引起显示方面的死机故障, 如“黑屏”; 内存条、 Cache与插槽插接松动则常常引起程序运行中死机, 甚至系统不能启动; 其它板卡与插槽(插座)的接触问题也常常引起各种死机现象。

113 要排除这些故障, 只需将相应的板卡、 芯片用手压紧, 或从插槽(插座)上拔下重新安装。 如果有空闲插槽(插座), 也可将该部件换一个插槽(插座)安装以解决接触问题。 线缆连接不正确有时也会引发死机故障。

114 ② 安装不当, 导致部件变形、 损坏而引起的死机。
口径和长度不合适的螺钉常常导致部件安装孔损坏, 螺钉接触到部件内部电路会引起短路导致死机; 不规格的主板、 零部件或不规范的安装步骤常常引起机箱、 主板、 板卡外形上的变异, 因而挤压该部件内部元件会导致局部短路, 内部元件的损坏会导致莫名其妙的死机。 如果只是微机部件外观变形, 可以通过正确的安装方法和更换符合规格的零部件来解决; 如果已经导致内部元件损坏, 则只能更换新的零部件了。

115 10. 排除因硬件品质不良引起的死机现象 一般说来, 微机产品都是国际大厂商按照国际标准通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部件不良率是很低的。 但是在计算机产品高利润的诱惑下, 许多非法厂商对微机标准零部件改头换面, 进行改频, 重新标记(Remark), 以次充好, 甚至将废品、 次品当作正品出售, 导致这些“超水平”发挥的产品的性能不稳定。 CPU、 内存条、 Cache、 主板等核心部件及其相关产品的品质不良, 是导致无原因死机的主要故障源。

116 检查时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件: ① CPU。 CPU是被假冒得最多且也是极容易导致死机的部件。 被Remark的CPU在低温、 短时间使用时一切正常, 但只要在连续高温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其死机的弊端就很容易暴露出来。 使用Windows 、 3DS等对CPU特性要求较高的软件与使用DOS等简单的软件相比, 更能发现CPU的问题。

117 参照说明书将CPU主频跳低1到2个档次使用, 例如: 将166降为150、 133或120使用。 如果死机现象大幅度减少或消失, 就可以判断是CPU有问题。 也可以用交换法, 更换同型号的正常CPU。 如果不再死机, 一般可以断定是CPU的问题。 有些用户喜欢把CPU超频使用以获得高速的性能, 这也是常导致计算机死机的原因。 将CPU跳回原频率就能解决死机问题。

118 ② 内存条。 内存条常常被做的手脚有: 速度标记被更改, 如: 70 ns被Remark为60 ns;  非奇偶校验冒充奇偶校验内存; 非EDO内存冒充EDO内存; 劣质内存条冒充好内存条。 在BIOS中将内存条读写时间适当增长(如: 从60 ns升至70 ns)。 如果死机消失, 可以断定是内存条的速度问题。 如果是内存本身的质量问题, 只有通过更换新的内存条才能解决。

119 ③ Cache。 Cache也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另外, Cache本身的损坏也导致严重的死机。 在系统BIOS设置中关闭外部Cache选项, 如果死机消失, 则必是Cache问题。 ④ CMOS芯片损坏。 CMOS芯片一般不容易损坏, 但一旦有物理损坏, 则必然引起死机, 其中以黑屏不能启动为主。 由于CMOS芯片目前都已集成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组中, 所以更换CMOS芯片往往要连同主板一起更换。

120 ⑤ 主板。 一般主板的故障常常是最先被考虑, 但却是要到最后才能确定的。 除了印刷板上的飞线和断线、 主板上元件被烧焦、 主板受挤压变形、 主板与机箱短路等明显的现象外, 主板本身的故障只有在确认了主板上所有零部件正常(将你的板卡、 CPU、 内存条等配件拿到好的主板上使用正常, 而别人使用正常的板卡、 器件插到你的主板上就不能正常运行)时才能进行判断。

121 如果更换了好的同型号主板, 而死机依然存在, 则可能是该主板与某个零部件不兼容。要么更换兼容的其它型号的主板, 要么只能用拔插法依次测试各板卡、 芯片, 找出不兼容的零部件来更换之。
劣质电源、 电源线缆故障、 电源插接松动、 电源电压不稳等都是引起不明原因死机的罪魁祸首。 CPU风扇和电源风扇转动不正常或风扇功率不足, 则会因CPU和机箱内“产热大户”元件散热不良而引起死机。

122 11. 系统黑屏故障的排除 很大一部分系统死机故障的现象表现为黑屏(即显示器屏幕上无任何显示), 这类故障与显示器、 显示卡关系很密切, 同时系统主板、 CPU、 Cache、 内存条、 电源等部件的故障也能导致黑屏。

123 系统黑屏的死机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如下: ① 排除“假”黑屏。 检查显示器电源插头是否插好, 电源开关是否已打开, 显示器与主机上显示卡的数据连线是否连接好, 连接插头是否松动, 观察是否是因为这些因素引起的黑屏。 另外, 应该动一下鼠标或按一下键盘看屏幕是否恢复正常。 因为黑屏也可能是因为设置了节能模式(可在BIOS设置中查看和修改)而出现的假死机。

124 ② 在黑屏的同时, 系统其它部分是否工作正常, 如: 启动时软/硬盘驱动器自检是否通过, 键盘按键是否反应等。 可以通过交换法用一台好的显示器接在主机上测试。 如果只是显示器黑屏而其它部分正常, 则只是显示器出了问题, 这仍是一种假死机现象。 ③ 黑屏发生在系统开机自检期间, 请参见第6种方法。

125 ④ 黑屏发生在显示驱动程序安装或显示模式设置期间, 显然是选择了显示系统不能支持的模式, 应选择一种较基本的显示方式。 例如, Windows下设置显示模式后黑屏或花屏, 则应在DOS下运行Windows目录下的Setup.exe程序, 选择标准VGA显示方式。

126 ⑤ 检查显示卡与主板I/O插槽的接触是否正常可靠, 必要时可以更换一个I/O插槽, 然后插入显示卡试试。
⑥ 将一块已确认性能良好的同型号显示卡插入主机后重新启动, 若黑屏死机现象消除, 则是显示卡的问题。 ⑦ 将一块已确认性能良好的其它型号显示卡插入主机后重新启动, 若黑屏死机现象消除, 则是显示卡与主板不兼容, 可以考虑更换显示卡或主板。

127 ⑧ 检查是否错误设置了系统的核心部件, 如CPU的频率、 内存条的读写时间、 Cache的刷新方式、 主板的总线速率等, 这些都可能导致黑屏的死机现象。
⑨ 检查主机内部各部件连线是否正确, 有一些特殊的连线错误会导致黑屏死机。 12. 排除死机故障的常用方法 在具体故障检查中, 常常用以下方法查找死机故障的原因: 清洁法、 拔插法、 交换法、 振动敲击法、 升温降温法、 比较法。 我们在4.2节中已经介绍过这些方法。

128 4.6 硬盘与软驱故障处理 硬盘与软驱是基本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的存储信息的介质, 尤其是硬盘如果出现故障, 将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下面就讲一讲如何进行硬盘的保养维护与故障处理。

129 4.6.1 硬盘的管理 ① 充分利用子目录。 每个DOS盘根目录下存放的文件数是有限的, 硬盘最多为512个文件。 但是当根目录下文件数超过150个时, 文件存取速度将大为降低。 对于公用微机, 各用户应在硬盘中建立自己专用的子目录, 所有工作尽可能在各自的子目录下进行。 对于硬盘中公用的软件, 也应分别建立子目录。 这样既可以避免根目录下文件过多而不便管理, 同时也可以避免破坏他人的文件或公用软件。

130 ② 设置搜索路径。 由于硬盘的子目录数较多, 通过合理设置搜索路径, 可使用户在执行文件(. com、. exe、
② 设置搜索路径。 由于硬盘的子目录数较多, 通过合理设置搜索路径, 可使用户在执行文件(.com、 .exe、 .bat)时免除频繁改变当前目录或指定路径的烦恼。 例如, 某C盘中包含子目录\DOS, \UCDOS, \FOXPRO等, 用户可在Autoexec.bat中增加命令PATH=C: \; C: \DOS; C: \UCDOS; C: \FOXPRO。 ③ 禁止随意在硬盘中安装软件, 删除文件及对硬盘进行初始化等操作。 ④ 注意预防病毒, 禁止在硬盘存有重要数据的机器上运行游戏软件或使用未经检测的软盘或光盘。

131 4.6.2 硬盘的维护 ① 及时备份数据, 对硬盘中重要文件, 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数据文件要按一定的策略进行备份工作, 以免在硬件故障、 软件功能不完善或误操作等情况下造成损失。 ② 建立Rescue Disk。 使用Norton Utilities工具软件将硬盘分区表、 引导记录以及CMOS信息保存到软件盘上。 ③ 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文件和临时文件等。

132 ④ 回收丢失簇。 当一个程序的执行被非正常中止时, 可能会引起某些临时文件没有得到正常的保存或删除, 结果造成文件分配单位的丢失。 这样日积月累, 丢失簇会占据不小的硬盘空间。 解决办法是删除那些没有用的临时文件。

133 ⑤ 减少文件碎片。 所谓文件碎片是指文件存放在不相邻的簇上。 DOS仅在文件需要时才分配文件空间, 分配单位是一次一个簇(扇区的整数倍)。 DOS这种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导致文件碎片的产生, 同时文件的碎片无疑会降低文件的存取速度。 减少文件碎片的合理措施是在安装软件前清理硬盘并使用碎片整理程序清除原有的文件碎片, 以保证新安装的软件基本上没有碎片。

134 ⑥ 合理设置磁盘缓冲区数(Buffers)可提高硬盘存取速度。
⑦ 使用Fastopen程序及磁盘高速缓存(Smartdrv.exe)。 ⑧ 定期检测并清除病毒。

135 4.6.3 硬盘的保养 尽管硬盘的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 但是目前微机系统的近40%的故障是因硬盘的损坏所引起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户没有根据硬盘的特点采取正确的保养措施所致。 一般说来, 保养硬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正确设置硬盘的登陆区, 保护零磁道。 对于采用音圈电机作为磁头定位驱动机构的硬盘, 其内部装有磁头复位弹簧, 只要一断电,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 磁头立刻快速转移到登陆区, 保证磁头的起飞或着陆均在登陆区进行。

136 ② 保持环境的清洁。 硬盘是一密封体, 仅以带有超精过滤纸的呼吸孔与外界相通, 因此它可以在普通无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中使用。 但若环境中灰尘过多, 会被吸附到印刷线路板的表面和主轴电机的内部, 也会堵塞呼吸过滤器。 ③ 硬盘拆装时要注意防止静电, 用户要保证连接好硬盘的接地插片, 切勿带电插拔。 在拆装过程中不可在有静电的工作台上进行, 亦不要用手接触印刷线路板的焊点。

137 ④ 减少震动和冲击。 严禁工作或刚关机时搬运机器, 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
⑤ 保持合理的使用温度(1~40℃)。

138 4.6.4 硬盘故障处理 硬盘故障大体上可以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两种情况, 下面以无法从硬盘启动的几种典型故障为例, 对处理的过程加以说明。 1. 故障类型的初步判断 无法从硬盘启动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硬盘操作系统被损坏, 硬盘主引导区被破坏, CMOS硬盘参数不正确, 硬盘控制器与硬盘驱动器未能正常连接, 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硬件故障, 主板故障。

139 首先, 可以根据计算机启动信息对故障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例1: 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或类似信息, 则可以判断为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提示“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硬件故障。 例2: 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Hard disk not present”或类似信息, 则可能是CMOS硬盘参数设置错误或硬盘控制器与硬盘驱动器连接不正确。

140 例3: 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Non Os”、 “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等类似信息, 则可能是硬盘主引导区分区表被破坏, 操作系统没有正确安装或者CMOS 硬盘参数设置错误。

141 2. 软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 在初步判定故障类型之后, 对于软故障, 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① 在存在CMOS发生错误的可能的情况下(如例2和例3), 确保CMOS中的硬盘参数正确。 在对硬盘类型不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让BIOS自动检测, 也可参考同种机型的设置。 

142 ② 若仍不能从硬盘启动, 可以用软盘启动(注意BIOS设置中的引导顺序设定)后, 试着访问硬盘。 如果能够访问硬盘(比如说能列出C盘目录), 说明很可能只是操作系统被破坏, 其它数据应无太大的问题, 否则硬盘的主引导区或可引导分区的引导区被破坏。 可以使用Debug或Norton Disk Editor(菜单Object/Partition table)等工具软件查看硬盘的主引导区是否正常。 如果无法访问主引导区, 则显然是硬故障, 否则查看引导程序和分区表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引导程序异常, 则可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或恢复主引导区。

143 ③ 在恢复引导区之后, 如果仍然不能正常启动操作系统, 但已能够访问C盘, 那么可以备份重要信息, 然后重装操作系统即可。 如果C盘仍然无法访问, 则可以断定C盘的引导区或文件系统已经损坏。 此时容易产生误操作, 利用Norton Disk Doctor或微软的ScanDisk这样的磁盘修复软件是比较合适的。

144 这里以DOS版Norton Utility 的NDD为例(注意: 低版本的NDD在对磁盘进行诊断时可能不能正确诊断Windows 95以上的文件系统)加以说明: 在NDD的菜单中选择Options/General, 确认NDD将进行包括主引导区和CMOS在内的全面的检查, 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Diagnose Disk对硬盘进行诊断。 NDD在发现错误时将会自动报告, 并提示错误描述(Description)和推荐意见(Recommendation), 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修复与否。 修复时注意保存Undo磁盘, 以便在恢复操作时使用。 在修复过程中, 尤其在表面测试(Surface Test)过程中提示读写错误, 则说明硬盘存在物理损坏, 数据可能会丢失。

145 在诊断和修复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若能对C盘进行访问则大功告成。 用户可以通过备份数据、 重装操作系统来简单地恢复硬盘功能, 否则只能进行恢复操作(Undo), 尝试手工或通过其它方法来恢复。

146 3. 硬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 对于硬故障中的“硬盘丢失”的情况, 首先要检查硬盘驱动器与硬盘控制器的连接是否正常; 硬盘驱动器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存在多个设备, 则需检查硬盘之间或硬盘与CD-ROM等等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并且检查CMOS中硬盘信息是否正确无误。 确认一切正常后若硬盘“出现”,就可以按照上述软故障的处理步骤进行诊断处理。 如果仍然找不到硬盘, 则可以采用替换法来进行故障定位, 也就是将硬盘驱动器换至运行正常的计算机上来测试其运行能否正常, 若能正常运行, 则说明故障与其无关, 数据安然无恙, 否则说明硬盘硬件损坏, 用户自身是无法修复的。

147 对于硬盘磁道出现物理损伤的情况(表现为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类似错误信息), 首先要利用Norton Disk Doctor或Scandisk等工具软件对硬盘进行表面扫描测试。 当只有少数磁道出现坏扇区时, 在用NDD对硬盘进行修复后仍可以照常使用; 当出现大面积的坏区时, 或者几乎每道都有坏区时, 就有必要考虑舍弃一部分坏扇区中的区域。

148 例4: 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运行中摔落地面, 无法正常启动。 软盘启动后访问C盘, 经常出现错误信息“Sector not found”, 在抢救了一些数据之后, 无法对其进行格式化操作。 用NDD对其进行诊断, 发现频繁出现坏扇区, 而且其FAT和FDT中也有坏扇区存在, 尤其在每道的后2/3区域。 只得决定放弃2/3的硬盘空间。 在CMOS中更改硬盘设定, 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将每柱面的扇区数更改为21, 然后重新分区并使用NDD对其进行表面测试和修复, 完毕后格式化C盘, 这样仍能保留1/3空间。 安装操作系统后一切正常。

149 4.6.5 软盘驱动器故障处理 ① 故障现象: 用DIR A: 命令列文件目录时, 第一张盘的内容正常, 可执行EXE文件, 若连续读取第二张不同内容的磁盘后, 仍显示第一张软盘的目录内容, 第二张盘的EXE文件不能执行。 分析与处理: 从现象看, 第一张盘的EXE文件可以执行, 说明驱动器没有电路上的损坏, 但换盘后却不能识别, 主要原因很可能是A驱动器的检测装置失灵, 在第一次读盘后, 每次读盘时, RAM得不到刷新。

150 可打开主机箱, 将软驱卸下, 用万用表检测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二极管是否均正常。 仔细检查, 发现机内灰尘较大, 弹盘导杆复位不好, 驱动器磁头固定机构很脏, 磁盘导轨、 导杆移动困难, 并且有一磁盘写保护标签脱落在零磁道检测光电传感处。 将脱落的磁盘写保护标签取出,把机内的灰尘清理干净。 用脱脂棉蘸工业酒精将磁盘导杆、 导轨及磁头小车导杆上的污物清洗干净, 滴上少许机油, 然后将小车及磁盘导杆来回滑动几下, 使其润滑均匀, 故障即排除。

151 ② 故障现象: 3寸软驱只读第一张盘, 即插入第一张软盘, 可用DIR命令显示其内容, 再插入第二张不同的盘, 用DIR命令显示的仍是第一张盘的内容, 第三张盘、 第四张盘……都是如此, 安装应用软件也是如此。 开始以为是软驱或主板问题, 换了新的软驱和主板后, 仍然如此。

152 分析与处理: 软驱不能刷新的问题, 最可能有两个原因: 感染了病毒(如2708病毒)或硬件问题(软驱的换盘信号有问题)。 这种现象在以往老的1.2 MB驱动器中经常出现(1.44 MB软驱上较少见)。

153 从上述现象看, 很可能是感染了病毒, 应先杀毒, 最好彻底重装系统。
若是硬件上的问题, 可试试在DOS下加载一个驱动程序, 看看能否解决: Device=[drive:][path] Driver.sys/D:number [/C][/F:factor][/H:heads][/S:sectors][/T:tracks]

154 其中“D: number”是指定物理软磁盘驱动器的序号, 其范围为0~127。 第一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驱动器A)为驱动器0; 第二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为驱动器1; 第三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为驱动器2, 但它必须是外部的。 对于只有一个软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来说, 其驱动器A与B的号都为0; 对于具有多个软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来说, 驱动器B的号都为1。 “C”则是指定物理磁盘驱动器可检测驱动器的门是否已关闭。

155 ③ 故障现象: 从C盘启动正常, 但在读A盘时, 读错误时常发生, 屏幕显示“General failure reading drive A, Abort, Retry, Fail?”。 仔细听软驱的声音, 发现软驱发出“吱吱”的噪音。

156 分析与处理: 由软驱发出的噪音来看, 初步判断很可能是软驱的机械部分有故障。 将机箱打开, 发现机器启动后, 主轴马达运转正常。 当用手指压压竖轮上的圆头后, 机器就能恢复正常的读写工作, 这说明软驱的机械部分故障。 一般来说, 软驱由主轴马达启动并运转, 然后由磁头小车带动磁头进行读写。 如果主轴马达对磁盘的压力不够, 可致使压紧轮不能压紧磁盘, 磁盘与主轴表面产生相对滑动, 而发出“吱吱”的响声, 对磁头定位产生不良影响。 再仔细观察, 发现压紧轮上的弹簧已变形, 从而造成了主轴马达对磁头压力不够, 致使磁头定位不良。

157 将弹簧的热垫圈重新调整好后, 再添加一垫圈, 加大压力, 故障即排除。
④ 故障现象: 盘片不易取出。 分析与处理: 故障的原因是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后, 有个别涨压轮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有所变化而导致与盘片主轴轮孔的结合过紧, 使得磁头抬杆不能完全抬起, 造成涨压轮不能完全脱开盘片。

158 维修时, 将加载臂板上的两颗固定螺钉松开, 然后用手移动涨压轮的中心位置, 使涨压轮与盘片主轴轮孔能较轻松地配合(没有卡边的感觉)。 此时, 将固定螺钉拧紧并开关驱动器门几次, 如果涨压轮能自如地抬起, 故障即排除。

159 ⑤ 故障现象: 划盘。 分析与处理: 划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干燥, 灰尘进入机内并积于磁头与软盘表面。 当软盘转动时, 灰尘充当了研磨剂, 从而划伤软盘表面的磁层。 另外, 由于摩擦而脱落的磁粉及粘合物等产生的一些氧化物附着在磁头上, 也易造成划盘故障。 一般情况下, 用无水酒精经过细心的清洗磁头后, 故障可排除。

160 4.7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其它故障处理 4.7.1 主板有关故障及处理方法 1. 主板上键盘接口脱焊松动
接上一好键盘, 开机自检时出现提示“Keyboard Interface Error(键盘接口错)”后死机, 拔下键盘后重新插入, 有时也能正常启动系统, 使用一段时间后键盘无反应。

161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频繁地用力拔插键盘而引起主板上键盘接口信号线(5个焊点)脱焊松动, 此外键盘接口插座上的两个连接在主板上的铁片断裂也会引起微机工作不稳定。 拆下主板, 然后用电烙铁重新焊接好即可。

162 2. 集成在主板上的显示适配器故障 一台长城486DX2-80微机, 开机后响8声, 说明是显示适配器故障。 打开机箱后发现显示适配器集成在主板上。 仔细查看主板上的跳线标识, 在主板显示器信号插接口附近有一3针跳线, 上有标识说明: 1、 2短接为允许使用主板上集成的显示设备, 2、 3短接为屏蔽该设备。 将跳线设为2、 3短接, 然后顺扩充槽上插入一块好的显示卡, 故障即排除(显示器的信号线改接在此显示卡上)。 另一台COMPAQ ProLinea4/33微机, 其主板上的P5、 P6也有类似的作用。 类似设备应该都有类似的跳线设置, 也有的主板可能是通过CMOS设置来允许或禁止该功能。

163 3. 集成在主板上的打印机并口损坏 品牌机及大多数486以上的微机, 其打印机并口大多集成在主板上, 用机过程中带电拔插打印机信号线最易引起主板上或多功能卡上的并口损坏。 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查主板说明书或直接在主板上查看是否有类似于“禁止或允许主板上并口功能”相关标识的跳线, 通过重设该跳线可以“屏蔽”主板上的并口功能。 另一种是通过CMOS设置来屏蔽, 也有的主板需通过跳线设置与CMOS设置结合起来才能屏蔽, 然后在ISA扩展槽中加上一块多功能卡即可。

164 4. 主板上软、 硬盘控制器损坏 从大多数486微机开始, 软、 硬盘控制器均集成到主板上, 多为EIDE接口, 传输速率高, 可接四个IDE设备。 如果是软盘控制器损坏, 也可用类似上例中的方法用一块多功能卡替换, 相应地更改主板上的跳线或CMOS设置。 如果是硬盘控制器损坏, 需按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因为多功能卡为IDE接口, 只能接两个IDE设备, 对硬盘的容量也有限制, 且传输速率低。 如果硬盘容量为大于528 MB的快速硬盘, 且有光驱等多个IDE设备, 用多功能卡替换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时最好送修或更换主板。

165 5. 主板上扩展槽(以ISA槽多见)上的个别簧片缩进
这由反复拔插引起。 如有空闲插槽, 将有损坏的槽弃之不用即可。 如果无多余插槽, 或损坏槽数多, 此时可对各种适配卡件进行适当调整。 有些适配卡只使用其中一部分信号线, 将正好不使用该信号的适配卡插入该槽中即可。

166 6. 主板上Cache损坏 一台486主板(Expert 8049)的计算机, 自检到屏幕上提示“128K Cache Memory”时死机。 在CMOS设置中, 将“External Cache”项设为“Disable”后故障排除。

167 7. DIMM插槽短路 有一台基本配置为华硕P55T2P4主板, AMD K5PR100 CPU, WinFast S280显示卡、 16 MB EDO 60 ns内存, 1.2 GB硬盘的兼容机, 启动时黑屏, 显示器电源指示灯不停闪烁且无任何显示。 刚升级时使用很正常, 由于内存少, 后来加装了8 MB内存(原来只有8 MB), 但内存插上后Windows 95就不能启动了。 初步怀疑后来加装的8 MB内存有问题, 拔掉加装的8 MB内存(发现内存很烫), 故障依旧。

168 于是又怀疑是CPU和显示卡的问题, 但经过替换法测试发现, CPU和显示卡在另一台机子上都很正常。 最终将疑点定在主板上。 拆下主板仔细察看, 主板很新, 做工也很精致, 并无任何明显故障之处, 将所有电容的焊点重新焊了一遍, 但装机后故障依旧。 此时突然想起刚才拔内存时内存很烫, 问题一定出在这里。 再次将主板拆下, 仔细察看四条DIMM插槽, 果然发现BANK2的第一条插槽的第8、 9脚碰在了一起, 发生了短路。 用小镊子轻轻将碰在一起的第8、 9脚分开, 再小心地装上内存, 开机后故障排除。

169 4.7.2 常见内存故障的排除 内存故障多种多样,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这里就较常见的情况做简要分析。

170 ① CMOS的设置与内存不一致。 要注意一台机器的内存条奇偶校验应一致, 两者不能混用。 比如, 内存若是8片一条的, 应将“Memory Parity Error Check: ”设置为Disabled,而若是9片一条的, 应将“Memory Parity Error Check: ”设置为Enabled。 另外, 有时虽能进入CMOS设置状态, 但退出时出现死机, 这有可能是购买了冒充高速内存条的低速内存条, 此时可把CMOS的“Cas Read Wait State: 0 W/S”(读等待)和“Cas Write Wait State : 0 W/S”(写等待)设大一点, 如把0改为1,以适应那些用低速充当高速的内存条。

171 ② 执行了Memmaker. exe引起死机。 在Config. sys和Autoexec
② 执行了Memmaker.exe引起死机。 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 有的程序不宜装入UMB, 而在执行Memmaker.exe时加上了DEVICEHI或LOADHIGH, 有时便会导致死机。 解决时可以在系统启动时按F8键, 逐一执行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命令, 直到出现死机的那一行, 此处便是问题所在。 重新启动后, 按F5键进入DOS状态, 在有问题的命令行前加上REM语句或删除此命令行均可。

172 ③ 由Himem. sys设置不当引起的故障。 Himem
③ 由Himem.sys设置不当引起的故障。 Himem.sys有一个开关/MACHINE:XXXX, 用于指定用户使用的A20处理器类型。 一般来说, Himem.sys能检测系统正在使用的是哪一种类型的A20处理器, 如果报告A20处理器有问题(显示“Unable to contronal A20 Line”信息)或在高端内存区使用MS - DOS有问题, 用户就必须设置此值, 可参照有关文档对此值进行必要设置。 另外, 应注意Himem.sys中是否使用了/A20 Control:Off设置。 如果设置为Off, 机器运行速度将明显变慢, 这时应将其设置为On, 其实默认设置即为On。

173 ④ 由Windows退到DOS后关机, 数据出现未存盘而莫名丢失的现象。 DOS 6. 2以前版本的Smartdrv
④ 由Windows退到DOS后关机, 数据出现未存盘而莫名丢失的现象。 DOS 6.2以前版本的Smartdrv.exe要在控制传给Command.com之后才处理磁盘缓存的数据, 所以要等待5 s的时间让Smartdrv.exe完成操作。 对于DOS 6.2以后的版本, Smartdrv.exe会先清理缓存, 然后再将控制传给Command.com,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当出现C:>时, 磁盘缓存已被清理干净了, 此时关机没有什么妨碍。 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自己所带的Smartdrv.exe, 同时基于的DOS版本不甚高, 如DOS 6.0、 5.0, 这时5 s的约定时间同样有用。

174 ⑤ 有时能正常启动, 有时不能正常启动。 出现这种问题, 说明系统硬件的控制逻辑没有问题, 热稳定性也正常, 如果再排除电源接触不良和接口接触不良等原因, 那么很有可能是内存接触不良所引起。 这时可把内存条拔下后重新插入, 一般便可解决问题。 另外, 有些主板要求所有内存条插好便可正常引导, 但此时所检测的内存数与实际内存数不符, 此时也应拔下内存条将其重新插好。 另外, 一些兼容机的非正规的主机板对内存条的固定较差, 紧靠槽边的塑料卡口固定,由于塑料片比较薄脆, 再插拔时很容易折坏, 而一旦损坏后就很难固定, 因此必须小心操作。

175 ⑥ “Packed file corrupt”故障。 DOS 5. 0以上版本使用了Himem. sys和Emm386
⑥ “Packed file corrupt”故障。 DOS 5.0以上版本使用了Himem.sys和Emm386.exe内存管理程序后, 可将DOS系统本身装入HMA, 将TSR和设备驱动程序装入UMB, 给应用程序留出了更多的常规内存空间, 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装入前面的64 KB内存。 这本来是很有用的, 但有些程序装入第一个64 KB运行时却会出现“Packed file corrupt”错误而不能运行, 有时甚至出现死机。

176 出现此种错误的原因, 是由于这些被运行的程序是通过Exepack压缩过的程序。 MS-DOS在执行用Exepack压缩过的程序时先开包, 把原来的程序和DOS替换过的程序进行比较。 由于Exepack程序计算时并没有考虑到会在低64 KB内运行, 数据段地址计算时没有比较是否小于0, 这样, Exepack就取不到正确的地址, 只好显示“Packed file corrupt”。 由于Exepack应用极其广泛, Microsoft只好在DOS中弥补这个漏洞, 用Loadfix命令来加载用Exepack压缩过的程序以进行特殊处理。 所以, 当运行一个程序时出现“Packed file corrupt”时, 就用Loadfix命令将其加载到首个64 KB内存, 如C: \Loadfix Test.exe。

177 ⑦ 配置了高速缓存, 但机器速度仍然很慢。 此时有可能是CMOS中关于高速缓存的设置不当所引起的。 目前, 386以上的计算机都提供了64 KB或64 KB以上的高速缓存, 486以上的计算机都提供了内部缓存, 此时应把CMOS中“Internal Cache Memory: ”设置为Enabled, 这将使机器运行速度大为提升; 如果设置为Disabled, 将会大大降低机器的运行速度。 386及以下的计算机一般都没有提供内部高速缓冲存储器, 所以这项值应设为Disabled; 如果设置成了Enabled, 则很容易发生死机现象。

178 4.7.3 显示卡故障的处理 1. Windows 98下不能显示24位色 故障现象: 用华硕AGP-V1326显卡, 在Windows 95下运行正常, 但是当系统升级为Windows 98之后, 显示器达不到24位色。 分析与处理: 首先检查显存大小。 可以试着降低显示分辨率, 如果能达到24位显示, 则说明是显存不够用的缘故, Windows 98比Windows 95需要更多的显存, 增加显存即可解决问题。 如果降低分辨率后仍不能显示24位色, 可能是显示驱动程序不支持Windows 98的缘故, 需要从华硕的主页下载新的驱动程序。

179 2. 显卡驱动程序导致的死机 故障现象: 一台配S3(86C765)显卡的机器装上带有IE 3.0的Windows 95后, 不能自动为显卡安装驱动程序, 因此采用了显卡所附的驱动程序, 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5中安装成功, 但随后在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时经常出现死机。 其表现为鼠标不能动, 键盘没有任何反应。 开始以为是分辨率和色彩设置得过高, 因此改为640×480和16位色, 结果死机现象仍然很频繁。

180 分析与处理: 无意中发现Windows 95的安装盘上有S3 765显卡的驱动程序, 因此用此驱动程序更新原显卡的驱动程序, 问题即解决。 显卡附带的驱动程序为 96 年的版本, 而Windows 95中所附带的驱动程序为97年版本, 原来是驱动程序没有升级造成死机。 所以显卡的驱动程序应尽量使用较新版本。

181 3. Voodoo Rush卡问题 故障现象: 才买不久的Voodoo Rush卡竟将亮度较高的部分处理成了深浅不同的紫色, 而且还将一些物体处理得过分透明。 比如在玩“足球98”时, 加上雪的效果后, 地上的雪将全部被处理成紫色, 而且场上的人也都是透明的。 CPU是Pentium 200(MMX)。 分析与处理: Voodoo Rush卡可能是老版本的, 老卡的性能不好或是驱动程序有冲突。 如果是后者, 请找出那些与游戏冲突的Voodoo Rush的Patch文件, 最好也更新一下Voodoo Rush的驱动程序。

182 4. AGP显卡在Windows NT下不起作用
故障现象: 有一块Trident 9750 AGP显卡, 有支持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的驱动程序。 在Windows 95下安装此卡, 一切正常, 显示为真彩色, 但在Windows NT下安装, 此时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却只能显示为16色。 分析与处理: 很显然是没有安装Windows NT的另外一个软件包Service Pack 3, 只有在安装了Service Pack 3之后, Windows NT才可以支持AGP显卡。

183 5. AGP工作失常 故障现象: 一台机器的配置为华硕显卡AGP-V3000TV, 微星5168主板(主控芯片SIS 5591), 钻石四代硬盘, IBM M2-PR200(66 X 2.5)芯片, 32 MB LGS的SDRAM10, 一运行3D贴图即马上死机。

184 分析与处理: 重装Windows 98 Beta 3, 自检出nVIDIA-Riva128, 安装Direct 5
分析与处理: 重装Windows 98 Beta 3, 自检出nVIDIA-Riva128, 安装Direct 5.2和主板配套的VGARTD后, 安装显卡驱动程序, 重新启动后找到AGP内存20 MB, 但一运行3D游戏还是死机。 改装Windows 97+Direct 5.0+VGARTD+显卡驱动, 问题仍然存在。 更换了显卡, 可问题依旧。

185 更换CPU与内存, M2 CPU在旧机上运行正常, 内存在P2B主板上也能运行正常, 于是怀疑主板与显卡有功能的冲突。 检查中断、 地址, 均正常。 进入BIOS, 在Load Setup Defaults (BIOS 为Award Ver4.51PG, 2A51KM49, 仅此一项为默认设置)项中将AGP Aperture Size设为64 MB, 故障依旧。 在Chipset Feature Setup中设置内存等选项时, 发现有NA#Enabled选项, 而主板用户手册中并无提及, 修改后正常。

186 6. 显示屏上的小斑点 故障现象: 显卡型号是Trident TGUI 9400cxi, 当在Windows 95下或者上网运行时, 只要用鼠标拖动移动条上下移动时, 就会出现严重的花屏(屏幕上出现许多小斑), 以致影响阅读。 分析与处理: 产生花屏的原因很可能是显卡所带的显存有问题。 可以试着在标准VGA模式下运行, 如果仍然出现问题的话, 那么无疑应该换一块卡了。

187 7. 显卡硬件冲突 故障现象: 一台微机的配置为Pentium Ⅱ233, 华硕智慧型AGP主板, 华硕AGP-V1326显卡(卡上有MODEM), 32 MB内存。 该机在Windows 95下运行正常, 显示分辨率可达1028×768。 但在安装Windows 98时, 显卡与硬件冲突如下: DMA控制器Vdmad.vxd设备装载程序Selodarg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 显卡只能达到640×486和16色。 强调整后, 有时可正常, 达1024×768和24位真彩色, 但重新启动后, 故障依旧。

188 分析与处理: 出现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显卡硬件冲突。 显示只能达到640×480 和16色, 可能是显示驱动程序与Windows 98不兼容造成的, 如在Windows 98中的驱动程序。 此外, 若使用的是非正式版本Windows98, 也可能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是设法排除硬件冲突, 删除并重装适合的显示驱动程序。 若仍有故障, 可换一张Windows 98光盘重新安装再试。

189 8. Word画圆故障 故障现象: 一台Pentium 100兼容机, 在中文Windows 95中用Word 97进行字处理时, 调用画图功能在文档内画图, 有时可见画的圆, 但点取该圆并移动后就消失了; 有时拖动画圆时根本看不到所画的圆, 只能看到圆轮廓四周的八个控制手柄, 但绘制圆以外的其他图形时, 表现又很正常。 经重装中文Windows 95和中文Office 97后仍存在上述故障。 该机配置为Pentium 100 CPU, 台湾小板皇82430VX主板, 24 MB EDO RAM, 4.3 GB硬盘, 小影霸97(Trident 9685)显示卡(带2 MB显存), 韩国现代14英寸数控彩显。

190 分析与处理: 此例故障可能的原因很多, 可能与显示卡驱动程序有关, 估计是显卡驱动程序版本过旧或选用了不兼容的显卡驱动程序造成的; 显示卡上的显示存储芯片工作不稳定或速度不匹配; 所装的中文Windows 95有“Bugs”或所用的中文Office 97有“Bugs”; 主板BIOS中与显卡有关的设置有误。

191 用小影霸97显卡原配的Windows 95驱动程序软盘重新安装一次, 未能解决问题, 似乎与显示驱动程序无关; 检查小影霸97显卡上的显示存储器芯片, 未发现型号和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重装中文Windows 95和Office 97, 故障依旧; 更改主板BIOS中与显卡有关的设置为系统默认值, 但失败。

192 一次偶然的机会, 拿到了Trident 9685显卡最新的驱动程序。 在该机上安装了这一最新的驱动程序, 原显示驱动程序tgiu195
一次偶然的机会, 拿到了Trident 9685显卡最新的驱动程序。 在该机上安装了这一最新的驱动程序, 原显示驱动程序tgiu195.drv(版本V )被替换为tgiu195.drv(版本V )后, 竟意外地解决了画圆时出现的故障。 建议以后遇到类似的显卡、 光驱、 MODEM、 声卡等故障时, 不防用最新的驱动程序试试。

193 9. Voodoo安装故障 故障现象: 购得Colour Max MAX (万彩)Voodoo子卡一块。 根据说明书插好以后再开机, 系统提示发现新的PCI多媒体设备, 安装附带光盘里的驱动程序(V2.43), 顺便把原来的S3 765的驱动程序也一起换掉。 重启后, 在显示属性里新出现了Voodoo的控制平台。 以为安装成功, 便兴冲冲地立即运行QUAK 2, 但在选用3DFX加速后出错退出。

194 再运行光盘里附带的游戏时也失败, 出现以下的错误信息:
GildeInit Environment: glide2x.dll excepted Voodoo,none detected 分析与处理: 怀疑是由于S3的显卡与Voodoo合用引起的故障, 但一来765的驱动已改用附送的版本, 二来阅读有关Readme文件后发现, 只有S3的868/968和Voodoo合用时才需要修正。 再查毒, 也未发现病毒。

195 又查看系统(PWIN97)的设备管理, 发现Voodoo卡被系统正确识别, 且不存在资源冲突。 但将卡换到别的安装了PWIN98的机器后, 系统立即自己正确识别, 并为其安装了系统自带的驱动。 再运行光盘里附带的游戏, 一切正常。 于是考虑到可能是驱动程序的问题。 再回到自己的机上, 到diyhome.yeah.net 下载了新的Voodoo驱动程序包(RKVG V3.0), 但是安装之后, 又出现以下错误信息: VXD version V1.4, got V1.3

196 看来是系统原有的VXD文件版本太低或已被破坏, 于是用恢复Windows文件的方式重装系统, 但是错误依旧。 最后只好干脆格式化C盘, 再装上PWIN97, 安装新的驱动程序, 这次终于成功了。

197 10. 显卡跛脚引起的故障 故障现象: 一块新购的S3 Trio 64 V+显示卡, 装机后屏幕却不能显示。 多次拔插显卡试验, 有时可正常工作。 在试机中注意到一个现象, 当显示卡能正常工作时, 关机并拧紧显示卡与机箱的紧固螺丝, 再开机又发生电源自停的死机现象, 多次试验均出现同一结果。 

198 分析与处理: 从故障现象分析, 好像是显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引起的, 但接触不良不应引起电源保护关机的故障, 而此故障是由于拧紧螺丝后引起显卡位移所造成。 拆下显示卡仔细观察, 发现插脚与主板插槽之间的尽寸吻合不好, 插脚在插槽中推拉可前后移动约1.5 mm, 前推时显示正常, 后拉时会造成死机。

199 当拧紧紧固螺丝后, 会造成显示卡后移, 因此在显示卡正常工作后, 再拧紧螺丝会造成死机。 找到故障原因后, 将一条直径为1
当拧紧紧固螺丝后, 会造成显示卡后移, 因此在显示卡正常工作后, 再拧紧螺丝会造成死机。 找到故障原因后, 将一条直径为1.0 mm的玻璃丝绝缘套管剪下1 cm, 插入插槽, 使显示卡插入插槽中不能再移动, 重新装机, 故障排除。 PCI显示卡的插脚排列很密, 脚与脚之间的距离较小, 很小的位移也会造成错位或短路, 从而引发故障。

200 4.7.4 鼠标的维护与维修 1. 光电鼠标要“避光” 在使用光电鼠标时, 应注意不要让强烈的阳光照在鼠标板上, 否则会引起阳光对鼠标“内光”的干扰, 使鼠标“失灵”。 如果出现这种“故障”, 只要挡住阳光, “故障”就会立刻消失。 

201 2. 机械鼠标的使用 众所周知, 机械式鼠标设有三个按键, 我们称为三键式鼠标(IBM鼠标)。 在软件设计时, 绝大多数只使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按键, 而且一般情况下定义为左键方式, 例如目前最为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 其默认值即定义为左键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讲, 由于右手操作的习惯性, 使用时是方便的, 但对于左手操作者, 即对左撇子来讲, 无疑是不方便的。 另外, 从使用角度来看, 为了延长鼠标的使用寿命, 适当变换按键方式是必要的。 从以上两点出发, 应找到一个灵活切换鼠标左右键的方法, 其操作过程如下:

202 ① 进入Windows, 选择“控制面板”, 然后再选择“鼠标器”选项。
② 此时屏幕上会显示三个设置项目: “鼠标器跟踪速度”、 “连续双击速度”及“左右按键交换”, 我们选择“左右按键交换”。 ③ 点击“确定”按钮, 这样鼠标的按键方式就从左键方式变换为右键方式, 以后对鼠标的按键操作均由右键控制, 而左键不起作用。

203 3. 鼠标的保养方法 机械式鼠标使用时间一长, 就会发现其移动不灵, 操作使用不方便。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加一个PAD垫板, 如果不使用PAD垫板而在光滑桌面或纸张上使用, 时间久了, 就会使滚动球体和方向小轮粘上一些脏东西, 致使鼠标移动而光标不移动或者跳动, 以及光标移动变慢或时快时慢等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 只要把鼠标后盖打开, 取出滚动球体, 用酒精和绸布擦拭干净, 装好后, 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如果有条件, 最好使用PAD垫板或垫一些摩擦系数大一些的东西, 效果会好得多。

204 4. 机械鼠标移动不灵敏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一只GST牌机械鼠标,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移动鼠标时屏幕上的光标不动, 只有当操作者迅速地大幅度推动鼠标时光标才会移动, 造成屏幕上的光标移动困难, 且无论使用Windows或DOS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出现的故障现象相同, 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205 分析与处理: 当大幅度移动鼠标时, 光标能正常移动。 基本上可以确认为是机械方面的故障。 取下鼠标底部带有小圆孔的塑料板(下文简称底部塑料板), 小球与光栅计数器的轴都很干净, 看起来似乎都正常。 取来原装AST486微机所配的AST机械鼠标, 将两个鼠标仔细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两者底部塑料板上的圆孔直径不同, GST鼠标的圆孔要比AST鼠标的圆孔小。 该圆孔的作用是让小球露出一部分, 使小球能在桌面上滚动。 用小圆锉适当地将塑料板上的圆孔扩大。 经修理后的鼠标光标移动灵活自如。

206 5. 鼠标指针跳动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一台Pentium 266微机, 开机后进入Windows环境, 移动机械式鼠标时, 鼠标指针跳动。 分析与处理: 由于没有安装另外的串行设备, 不存在中断冲突的问题。 启动Windows后, 检查鼠标的驱动程序, 发现安装正确且驱动程序没有受到破坏。 用KV300检查, 没有发现病毒。 将鼠标与主机的接口插头拔插一次, 重新启动Windows, 故障仍未排除。

207 最后用替换法, 将另一只正常的相同型号的鼠标与主机连接, 开机进入Windows, 故障现象消失。 于是确定这是鼠标本身的硬件故障。 打开鼠标底盖, 发现滚动球和接触点上都很脏, 用清洁剂清洗滚动球和所有的接触点, 然后将滚动球和接触点上的残留液体擦干净, 再装上鼠标。 将鼠标与主机连接, 开机进入Windows, 鼠标指针移动正常, 故障排除。

208 6. 机械式鼠标不能移动 故障现象: 一台586兼容机配有一个机械式鼠标, 使用一段时间后, 发现鼠标箭头横向移动困难, 有时甚至原地不动。 分析与处理: 将该鼠标拆下, 安装到另一台586兼容机上使用, 出现同样的故障, 故估计鼠标内部已经损坏。 将该鼠标的滚动球取出, 轻轻撕去后盖上的商标, 露出紧固螺钉。 用螺丝刀将其拧下, 稍用力推动鼠标上盖, 将其取下, 再将整个鼠标电路板取出。 仔细观察电路板, 发现该鼠标内部X轴与Y轴方向上各有一个带有缺口的圆形转轮, 转轮两侧分别是光电发射与接收管。

209 当转轮随滚动球转动时, 光电发射管发出的光线透过转轮缺口被接收管接收, 从而产生移动信号使鼠标箭头移动。 而该鼠标器X轴方向的光电接收管严重偏离了正常位置, 导致不能接收X轴方向的光线, 也就无法产生X轴方向的移动信号, 使鼠标横向移动困难。 将X轴光电接收管恢复正常设置后, 故障排除。 机械式鼠标器出现不能移动或向某个方向移动困难的故障, 多半是由于其内部结构有故障引起的, 应将维修重点放在鼠标器X轴与Y轴的移动机构和光电接收电路系统上。

210 练 习 题 一、 叙述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环境因素。 二、 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维护? 三、 计算机有哪些常用的检测方法?
练 习 题 一、 叙述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环境因素。 二、 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维护? 三、 计算机有哪些常用的检测方法? 四、 如何升级BIOS程序? 五、 破解CMOS密码有哪些方法? 六、 叙述你在使用计算机中所遇到的问题、 现象和解决办法。


Download ppt "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