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Hanshan Temple 寒山寺 配樂:禪院鐘聲 自動播放
2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 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貞觀年間寒山子從天台山來此,後世遂改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寒拾殿和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攝製:楊寶英 2010年7月 改編及繁體字:Kenny
3
跨過這個《楓橋勝景》門樓,便進入了寒山寺景區。
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指的就是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外大運河畔的江村橋和楓橋。古關指的是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 跨過這個《楓橋勝景》門樓,便進入了寒山寺景區。
4
圖左下方為寒山別院的入口處。到目前為止,遊覽寒山別院無需購買門票。圖像最後面的景物是寒山寺的普明寶塔。
5
寒山別院也可由圓融門進入,不過這個門是“雖設而常關”。
6
寒山別院是個遊覽的好去處。它終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映輝。圖為寒山別院中的落月池和映月亭。
7
寒山寺在別院內新建的鐘樓
8
寒山寺大鐘為現今世界最大佛鐘,重108噸,高8. 608米,直徑5
寒山寺大鐘為現今世界最大佛鐘,重108噸,高8.608米,直徑5.242米,鐘面鐫有7萬多字的《大乘妙法蓮華經》。但不久此紀錄將被柳州西來寺的109噸佛鐘打破。該鐘也採用青銅鑄造,且已澆鑄成功,將擇日啟運回柳州。
9
寒山別院內的世界第一大碑。此碑總高15. 855米,碑身尺寸為10. 22×5. 32×1
寒山別院內的世界第一大碑。此碑總高15.855米,碑身尺寸為10.22×5.32×1.28米,選用山東嘉祥青石,正面(向北)刻有清代書法家俞樾書寫的張繼《楓橋夜泊》詩。
10
此碑的背面(向南)鐫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此碑立於2007年6月30日 。
11
寒山別院的“塔影鐘聲詩韻”照牆,它與詩碑、鐘樓、普明塔四點在同一軸線上。
12
《古寒山寺》寶鼎,青銅鑄造。
13
“寒山寺”三字,由浙江東湖名士陶浚宣所寫。
寒山寺的山門朝西,這是因為大運河緊鄰於寒山寺的西邊。唐宋之際,水上交通已日益發展和繁忙,為便於路過的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廟門西開,也表示崇敬嚮往西天佛國聖地。
14
歷史上寒山寺多次火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軍與太平軍交戰時,除詩碑外幾無復有留存。現在的寒山寺係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建,宣統二年(1910)又加修繕,重建大殿,一時成為吳中名剎。
15
現今寒山寺大殿內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們焚香叩拜者甚眾。
16
寒山寺大雄寶殿兩側安放有迎自山西五台山的十八尊鍍金鑄鐵羅漢像,後部的。左邊設巨鼓,右面則是一銅鐘,該鐘為日本山田寒山贈送,鐘高80多厘米,直徑近70厘米,周圍鑄有陽文漢字《姑蘇寒山寺鍾銘》,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書
17
在唐貞觀年間,寺內來了兩位天台山的詩僧寒山和拾得,後世遂改稱為“寒山寺”。所以該寺是因人得名。
18
寒山又名寒山子,著有《寒山子》? 寒山子或原為官宦家子弟,不應科舉,漫遊度日。漸由隱世而避世入山,自稱貧子。後來到了浙江天台山,便在寒巖也叫翠屏山的山間住了下來,於是由貧子而成了寒山子,由避世而棄家。這時,他結交了國清寺的拾得,並成了莫逆之交。之後他拋棄了道家的隱逸思想,皈依佛門,由棄家而出家,名字也由寒山子而成為寒山了。全唐詩中錄有寒山子詩三百零三首,拾得詩五十餘首。寒山詩的聲名遠播卻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在歐美他的名聲遠超李、杜,並成為“嘻皮士”們的精神寄託和崇尚偶像。
19
寒拾殿裡的寒山與拾得塑像。 相傳寒山與拾得是文殊和普賢菩薩轉世,由於天台山國清寺方丈豐幹饒舌,為人識破之後雙雙駕鶴而去。清雍正帝敕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民間所說“和合二仙”即指寒山與拾得。
20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後毀於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後600多年來寒山寺一直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願。現在的普明塔是1995年秋建成,塔高42.2米,5 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頂為鑄銅鍍金,高9.6米,重12噸,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遊人登臨。登上寶塔,東可望蘇州古城,南觀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可盡收眼底。
21
塔院建有迴廊,廊內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和其它碑刻。
塔院建有迴廊,廊內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和其它碑刻。 ? 實際上寒山寺是因唐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詩而成名。寒山寺中最早的《楓橋夜泊》詩碑當推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藉此碑早已無存。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於1996年用王珪字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於普明塔旁。歷史上的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為明代文徵明所書,後因寺院失火,僅殘存一塊碑文,不足十字。現在陳列在碑廊內的也是集他的字跡重刻的。
22
此《楓橋夜泊》詩碑為清代著名書法家俞樾所寫,此碑在抗日戰爭時期雖險被擄走,但在寺僧設計保護下得以保存完好,舊碑仍立於寺院中。至於前面介紹的“世界第一大碑”則是近年來根據此舊碑重刻的 。
23
到了近代,碑廊裡書寫鐫刻《楓橋夜泊》的人漸漸多起來,著名的有河北滄州張繼、李大釗、陳雲、劉海粟,近年來還有王德榮、舒同、啟功、劉炳森等。連現任寒山寺主持性空和尚也不甘寂寞來湊上一腳,不過沒好意思陳列在碑廊裡,卻和俞樾的舊碑同等待遇,單獨立他寫的《楓橋夜泊》碑在寺院內,這裡就不展出他一切皆空出家人的大作了。
24
在碑廊裡有關寒山寺的名家題詠和書法碑石頗多,如康有為遊寒山寺時的題詩和宋代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從朱仙鎮召回臨安(今杭州)路過楓橋,宿寒山寺時所書寫的對聯,對聯的內容充分錶達了他抗金的決心。照片所攝是兩碑的拓本。
25
出大雄寶殿,右邊便是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鐘樓內懸掛的鐵鐘聲音洪亮,清越深遠,是清代江蘇巡撫陳蘷龍重修寒山寺時,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鐵鐘高1.2米,直徑1.2米,重約2噸。鑄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遊客若另付5元購票,可入內撞鐘三下。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後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
26
寒山寺景區的古橋指的是連通大運河水道上的江村橋和楓橋。有一種說法是流經蘇州的大運河兩岸和寒山寺所在地區根本沒有“江楓”,說張繼《楓橋夜泊》詩中的“江楓漁火對愁眠”實際指的是江村橋和楓橋,是這兩座橋和漁火“對愁眠”。本圖為江村橋。
27
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張繼和寒山寺都因此詩成名。照片的右上方為“鐵鈴關”。明時為抗擊倭寇從大運河順水道入侵蘇城,在此設立關卡和駐軍。現在在鐵鈴關內設有“抗倭史蹟陳列室。”圖的左下方隱約可見立有一碑,該碑鐫有“楓橋夜泊” 四字,係指此處為當年張繼詩中“客船” 的停泊處(見下圖)。
28
此詩碑為明代沈度所書
29
張繼,字懿孫,襄州(湖北襄陽縣)人,中唐詩人。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並非名家,在《全唐詩》中,只存四十餘首,《楓橋夜泊》是他最著名的詩,作於天寶十五年應試不第流寓蘇州時。這是座落在楓橋附近的張繼銅像。
30
從楓橋往東有通向蘇城的多條河道。
31
從江村橋下眺望大運河。
32
寒山寺外看普明塔
33
從橫跨大運河的何山大橋上看寒山別院和寒山寺
34
從何山大橋上看繁忙的大運河
35
你可以繼續聆聽 音樂或按鍵離開 The End 配樂:禪院鐘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