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10个生字。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10个生字。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10个生字。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 将相和 授课教师:袁媛

3 我会认 lián fǒu

4 我会写 zhào (赵王)

5 我会写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 。

6 我会写 piàn (骗到手)

7 我会写 zhuàng (撞碎)

8 我会写 qiè (胆怯) 胆小,缺少勇气。

9 我会写 lián

10 我会写 (推辞) 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

11 我会写 zhū (诸位) 敬辞称各位。

12 我会写 xuē (削弱) 力量、势力减弱,使变弱。

13 我理解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击缶:击,敲打;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壮,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近义词如:词正理直;反义词如:理屈词穷。

14 我会读 召集 商议 隆重 无价之宝 约定 胆怯 拒绝 理直气壮 能耐 诸位 渑池 完璧归赵 和氏璧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召集 商议 隆重 无价之宝 约定 胆怯 拒绝 理直气壮 能耐 诸位 渑池 完璧归赵 和氏璧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鼓瑟 击缶 允诺 负荆请罪 上卿 同心协力

15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本文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

16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
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17 品析课文 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18 品析课文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19 我知道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20

21 我知道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22 我知道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23 我知道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24 我知道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25 品析课文 “将”指_______, 廉颇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蔺相如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_ 廉颇 品析课文 蔺相如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6 品析课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出来?

27 品析课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出来?

28 品析课文 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靠的一张嘴吗?

29 品析课文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30 完璧归赵 品析课文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1 完璧归赵 品析课文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2 品析课文 到赵国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 到赵国

33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品析课文 渑池之会

34 品析课文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赵国便宜 秦王吃亏

35 品析课文 负荆请罪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36 品析课文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很不服气 负荆请罪

37 品析课文 品析课文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爱国的精神。

38 品析课文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答案:

39 品析课文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40 品析课文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41 品析课文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还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42 小结 忠贞爱国 --足智多谋 勇敢机智 --临危不惧 蔺相如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廉颇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43 课后拓展 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44 再见


Download ppt "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10个生字。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