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11所造成的影響 成員:黃凱權( ) 蔡育修( ) 張堉能( ) 賴嘉勇(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911所造成的影響 成員:黃凱權( ) 蔡育修( ) 張堉能( ) 賴嘉勇(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11所造成的影響 成員:黃凱權(10226079) 蔡育修(10126077) 張堉能(10226025) 賴嘉勇(10226093)
洪毓駿( ) 洪傳凱( )

2 事件經過 2001年美國東部時間9月11日上午9點前後,兩架飛機先後撞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摩天大樓,兩次撞擊之間僅相隔約18分鐘。美國東部時間10:05,世貿大樓南樓突然倒塌。美國東部時間10:28,北樓也完全倒塌,不少人員情急之下跳窗逃生,情形極其慘烈。東部時間9:43,在兩架飛機撞擊紐約世貿大樓數分鐘後,美國五角大樓也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并引發大火,五角大樓部分倒塌。 美國官方2002年公布了在此次災難中死亡或失蹤的人數:一共有3063人死亡或失蹤,其中紐約2830人。以上數字包含制造恐怖事件的19名凶手。

3 在情急之下跳樓

4 對政治的影響 事件發生後,所有英國軍事基地提高警戒狀態。所有途經倫敦市區的航班改為繞過市區飛行,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飛。 歐洲議會與北約總部進行緊急疏散。北約宣佈啟動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中的第五款,宣佈如果恐怖攻擊事件受到任何國家的指示,將被視為是對美國的軍事襲擊,因此也被認為是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襲擊。這是北約歷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制。 事件發生後,西方各國政府的民間支持度大幅度上升。在澳大利亞,事件是原本已經喪失民心的霍華德政府贏得2001年11月大選的關鍵因素。在阿拉伯世界,很多媒體都刊登了評論文章,認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者甚至美國人自己發動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視阿拉伯的情緒。還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則認為事件是由基地組織發起的,旨在報復美國的中東政策。上萬名阿富汗民眾在得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試圖逃離阿富汗,擔心遭到美國的報復。9月17日由於難民涌入,巴基斯坦關閉了與阿富汗的邊境。

5 美國政府的反應 軍事行動: 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宣布將會對發動襲擊的恐怖份子以及保護他們的國家發動軍事報復。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理由是他們拒絕按照美國要求立即提交嫌疑犯賓·拉登,反而按照無罪推論原則,要求美國先提交嫌疑人涉案的證據。早期有傳聞稱伊拉克也捲入襲擊事件,但是至今依然沒有證據證實該傳聞,美國政府也已經放棄繼續尋找此類證據。美國政府稱「反恐戰爭」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2001年9月19日,美國派出戰鬥機前往波斯灣軍事基地。有報導稱911後美國和英國派出特種部隊潛入阿富汗,但被塔利班當局捉獲。10月1日,美國、英國和阿富汗都否認了傳聞。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10月7日下午12點30分(當地時間晚上9點),美國與支援的英國軍隊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襲擊,針對塔利班的軍事、通訊設施以及可能的恐怖份子訓練營投擲了炸彈。參見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攻擊。奧薩馬·賓·拉登通過半島電視台的衛星節目警告布希,如果美國動用核武器的話,他將會使用生化武器作為還擊。2001年11月,由美英部隊支持的北方聯盟控制了首都喀布爾。塔利班被迫撤離至坎大哈。

6 911後的防恐課題 (一)防恐成為全球共同的隱憂:911事件後,全球力言共同反恐,但各地恐怖攻擊仍層出不窮,從中東等地及亞洲各地都有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如2002年峇裡島爆炸事件、各地美國領事館受到自殺式襲擊等,面對恐怖攻擊仍無法全面防堵,因此如何防恐儼然已成為全球的共同隱憂。災難的911恐怖攻擊事件,對美國安全戰略、社會、經濟、心理等造成重大衝擊,亦影響到美國安全戰略,因此美在對外國家戰略採取較積極的「先發制人」攻擊戰略,對內則建構一個新的「國土安全架構」部門,運用此雙重的戰略來確保美國國家安全與利益。 (二)我國政府全力配合反恐合作:美國911事件後,反恐行動成為各國必須正視的課題。我國有鑑於美國911恐怖事件的衝擊與影響,及為增進各界對恐怖份子的瞭解與發展,絕不容個人或組織,以任何形式企圖危害人民與社會的安全。因此,對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4385次會議決議,以及民國92年間在泰國曼谷召開的APEC會議中所作成的反恐怖合作議題,政府均全力配合,積極肩負起國際反恐的責任。

7 911對我國的影響 台灣在911事件熱潮下,急速研擬「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加上參考美國國土安全部及英、日等先進國之做法,建議宜再提高反恐專責單位之層級並授予更多之職權,使其能發揮功能,實際指揮、掌握各應變小組執行之狀況與績效。未來即使發生攻擊事件,也才能抑制風險、降低損失,不致因關鍵基礎建設遭受破壞,而動搖國本,甚或造成供應鏈失衡,危害全球經濟發展。

8 結語 (一)恐怖攻擊目標擴大:打擊恐怖份子的議題,在21世紀的今日已被列入國際社會所關注的一項重大事件,遭到恐怖攻擊的受害國家,正擴散到全球各角落,恐怖份子發動攻擊的目標,由原先政治上的反美帝國侵略為目標,如今已擴大至宗教、種族、資源、文化、思想等衝突上,更影響到國際社會各主權國家的非法偏激份子群起傚尤,因此已非單純的反恐主義,而應是延伸到為維護國家安全與保護全民的觀念上。 (二)反恐怖主義任務仍艱巨:自911恐怖攻擊事件以來,國際社會面對恐怖主義的犯罪與威脅活動,已逐步建立共同打擊懲治恐怖主義罪行的共識,並已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然而在美國大力主導下的國際反恐進程,其成效仍然有限。依據美國國務院於2005年4月27日公佈的「2004年度各國反恐怖主義形式報告」指出,美國儘管加強了國內安全措施,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並已加強國際反恐合作,但是反國際恐怖主義的鬥爭仍然任務艱巨。迄今全球各地不斷有恐怖主義攻擊事件,根據統計,2004年國際恐怖主義之攻擊事件數共達6百511次,死亡人數有1970人,受傷人數有6704人,人質綁架數達710人。

9 結語 在伊拉克地區,美國受到以札卡維(AI-Zarqawi)為首的恐怖團體(蓋達組織在伊拉克的領導人)之自殺暴力嚴重攻擊。依據美國國防部的一份意外解密報告指出,從2004年7月到2005年3月底,聯軍在伊拉克遭到15,527次襲擊。2005年4月份至5月中旬,在伊拉克的自殺炸攻擊事件更到達高峰,已有160餘次,共計造成2千餘人傷亡。由上述統計數字分析,全球反恐作戰與反恐措施其效果仍令人非常沮喪,國際反恐合作前途仍然充滿一片荊棘。 (三)全民國防教育強化反恐成效:美國在911事件後發展出的「國土安全部」其周延性是較優於我「反恐怖行動法」,但未明確將國家的安全與全民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全民國防防衛意識。我政府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以增進全民的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已於2005年2月2日頒布「全民國防教育法」,此法若能緊密的結合落實在「反恐怖行動法」草案,則在全民國防下,定可大幅強化維護國家安全與達到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目標。

10 報告結束 The End.


Download ppt "911所造成的影響 成員:黃凱權( ) 蔡育修( ) 張堉能( ) 賴嘉勇(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