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認識網路成癮 2010.9.26 馬公高中親師座談會 講者:郭昭麟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認識網路成癮 2010.9.26 馬公高中親師座談會 講者:郭昭麟醫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識網路成癮 馬公高中親師座談會 講者:郭昭麟醫師

2 前言─這是個被網路包圍的時代

3

4

5

6

7

8 關於上網這件事情 上網人口快速成長 實體生活的延伸,虛擬生活的各種可能 資料需要上網搜尋 但是…. 沉迷網路遊戲,色情網站…..
腰酸背痛,眼睛痛,無法上課,耽誤正事

9 網路的特性 匿名性、虛擬性、方便性與跳脫性
匿名性─隱藏自己身分與個人資料,而增加其表達自我的安全性,因此願意有較高的自我揭露與自我再現。讓網路交往行為常是真實與虛擬交互混雜的特殊經驗。 心理退回現象或原始本性:攻擊、性與過分慷慨或恣意行為的可能性,因此,性與暴力特別容易充斥在網路上

10 虛擬性 網路的虛擬特質提供了當事人角色扮演的可能性 網路虛擬團體、社群以及網路線上遊戲 提供上網者擴大人際網絡的可能性
提供一種低社交焦慮的人際互動環境 有利於上網者社交技巧的發展 真實與虛擬間的混淆

11 方便性 1. 上網環境之方便性:很多地方皆可上網
2. 工具使用之方便性:網路上有許多工具,以提供我們從事工作、學習、生活與娛樂等活動的方便性 3. 滿足需求之方便性,網路很方便的滿足了上網者有關性、人際親和、成就感、自主與創造變異等方面的需求 提高可接近性,增強了E世代使用網路的動機 降低了網路交友的門檻 增加了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網路的可能性

12 跳脫性 網路資訊的連結非常容易 資訊以多元活潑的串聯,提供給網友前所未有的豐富訊息 易生思考跳躍或不易專注的現象
易於在網路上沉溺與迷失,多視窗的閱覽習慣 在網網相連中可能越走越遠,迷失了上網的目標,把現實生活中的工作與任務置之腦後

13 網路交往的人際吸引因素 1. 網路上呈現的外貌預期 2. 網路上呈現的能力吸引:呈現出的個人能力
3. 網路上呈現的性格吸引:物以類聚或需求互補 4. 網路上呈現的鄰近效應:無論是在心理上感覺彼此熟悉或是實際上在網路上經常碰面,網路上呈現的鄰近效應是促成網路交往持續進行的重要因素 5. 網路上呈現的性愛吸引:無論是預期心理、彼此互動或者透過內在想像,基於實體性愛的期待與虛擬性愛的沉溺,網路上呈現的性愛吸引確實也是網路交友行為中無法缺席的一項吸引因素。

14 「癮」是什麼?

15 辭海中的「癮」:是一種嗜好,久之而成為習慣。
追求樂趣,滿足慾望,卻無法自我控制的行為 成癮是相當複雜的機制

16 精神科中的物質依賴條件 同一年出現三項以上 耐受性變高:需要更多的物質使用來達到最初服用的效果,繼續使用原本的量效果降低
戒斷症狀:當停用時,會有此物質的戒斷症狀,必須重新使用此物質來緩和戒斷症狀 每次使用的量比原先預期的更高

17 精神科中的物質依賴條件 嘗試戒除但是失敗 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藥物上 因物質使用減少重要的社會職業或休閒活動
已經知道自己的身心問題很可能是物質引發的,仍然使用此物質

18 衝動性疾患的特性 一再有某種衝動 在做之前會有緊張的感覺 在做當時或做了之後會覺得愉快

19 那麼,網路成癮

20

21

22

23

24

25

26 概況 新興的疾病 研究方法學不同 定義各有落差 有各式各樣的問卷 在美國精神科正式的診斷系統中,尚未放入此診斷

27 概況 網路沉迷,網路成癮,重度網路使用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1996 年有個精神科醫師首先報告一名網路成癮的患者 1996: Goldberg, 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形容過度沉迷網路而行成類似行為性成癮的失常行為

28 概況 陳喬琪醫師:上網成癮的三種形式─從事賭博遊戲、從事性有關的活動、傳遞簡訊或電子郵件的活動以獲得樂趣。

29 風險高的人 低自尊 害羞 自我封閉 社交退縮的人

30 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1. 時間都被網路佔據了(想著上一個網路活動跟下一個網路活動) 2. 為了追求上網的滿足感而增加上網時間 3. 想控制要戒而戒不掉或無法控制 4. 當沒有網路使用的時候,會覺得煩燥、坐立不安或心情起伏嗎? 5. 上網的時間常超出原本的預期 6. 因為上網的關係,而喪失了原本的工作、學業、或是重要關係 7. 對家人或治療師隱瞞使用網路的狀況 8. 使用網路當作一種逃離情緒問題的方法嗎?

31 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有五個以上肯定,即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問題 其他的現象:失眠或睡眠品質惡化、白天覺得疲倦、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眼乾、眼酸、肩膀背部酸痛、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

32 需治療的共病 情緒疾患 社交恐懼症或其他焦慮症 以上兩種病的共同特徵:社交退縮,逃避人際關係 過動症 物質濫用

33 治療 治療其他精神科共病 關於上網部份,治療目標:輔導的目標不是「戒除」上網 是合理的上網 可以控制的上網
可以適切的安排上網與非上網的時間,可以將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加以統合並達成協調與平衡

34 治療五步驟 第一步驟、「覺」 覺察病識感 協助當事人覺察到自己已過度使用網路了 覺察自己的行為失當 知道自己已「超時」上網了。

35 第二步驟、「知」 認知潛在問題 協助當事人認知到導致其過度上網行為的潛在心理問題 網路上癮行為的背後其實是有理由的,過度上網的行為是潛在心理問題導致其逃離正常生活的結果。

36 第三步驟、「處」 處理潛在問題 協助當事人去面對現實,處理潛在的心理問題而非沉迷網路以逃避問題 讓當事人深切了解到逃避問題祇是使問題更加惡化而已

37 第四步驟、「行」 發展並執行改變計畫 協助當事人發展出改善過度使用網路行為的行動計畫並加以執行 提供當事人從事其他替代性正向活動的吸引力,並結合重要他人的協助以塑造有利情境,則成功率將大增

38 第五步驟、「控」 培養自我監控能力 逐步降低上網時間培養出對時間的敏感度與對自我的監控能力 在達成諮商目標回歸正常與和諧的生活之後,能自我監控以持續維持戰果。

39 治療 認知的行為方法 1. 逆向操作法:改變先做其他事情再使用網路 2. 外來停止器:用鬧鐘或電腦提醒
3. 設定時間限制:設定一周總時數,設定每日時數 4. 列出優先順序:把網路需要處理的事情列出來 5. 使用提示卡:問題跟戒除的好處寫出來 6. 個人活動行程表

40 那麼 不到癮的程度,還是有問題….

41 日本精神科醫師觀察到的辭彙:Hikikomori
遁入,繭居族,宅,隱蔽青年 客體被動的愛 永無止境的、無助的、企求一輩子被照顧,被當作「心肝寶貝」的心理 網路提供了一個恰好不用面對人際關係的工具

42 主要參考資料 網路成癮青少年之家人陪伴與關懷─孩子網路沉迷的可能成因與因應策略,王智弘,台灣心理諮商通訊
成不成癮,大有問題,陳喬琪著,商務印書館 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


Download ppt "認識網路成癮 2010.9.26 馬公高中親師座談會 講者:郭昭麟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