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 第一节抗真菌药 1. 真菌感染 2. 抗真菌药分类 3. 常用药物

3 一、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多由浅部真菌(表皮癣菌、毛 癣菌、小孢子菌等)引起,主 要侵害皮肤、毛发、趾(指) 甲等。
       癣菌、小孢子菌等)引起,主        要侵害皮肤、毛发、趾(指)        甲等。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深部真菌(念珠菌、新隐        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引        起,主要侵害皮肤深层、粘膜、        内脏、脑、骨等部位。

4 二、抗真菌药分类 抗生素类:灰黄霉素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合成药:唑类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三唑类:氟康唑、依曲康唑
合成药:唑类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三唑类:氟康唑、依曲康唑 其它类: 氟胞嘧啶、特比萘芬

5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三、常用药物 (一)抗生素类: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体内过程]    口服、肌注均难吸收,主用静滴给药;难入血/脑屏障;主经肾缓慢排出,t1/2 24~48h。

6 [作用、用途] 抗菌谱:仅对多种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机理: 与真菌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胞膜透性     增加 特点: 低抑高杀。 耐药性:少见。 应用: 静滴-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     口服-消化道感染

7 [不良反应] 1.静滴时可致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静滴前需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静滴液中宜加少量糖皮质激素。 2.肾毒性(呈剂量依赖性):不宜与氨基甙类、环孢素合用。 用药期间定期查血、尿常规,血钾,肝、肾功,心电图。

8 常用抗真菌抗生素

9 (二)唑类: 主要特点: 1.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真菌、浅部真菌均有作用。
2.抗菌作用机理为: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 抑制真菌麦角固醇的合成 胞膜通透性增加

10 唑类抗真菌药 药物 抗菌谱 机理 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 备注 克霉唑 咪康唑 酮康唑 氟康唑 依曲康唑 广 谱 抑制麦 角固醇 合成, 胞膜透
咪康唑 酮康唑 氟康唑 依曲康唑 广 抑制麦 角固醇 合成, 胞膜透 性增加 外用-局部 静滴-全身 口服-各种 真菌病 口服、肌注—全身 口服—全身 贫血、消化道 反应 同上,且可致 静脉炎、过敏 偶有严重肝毒  少而轻 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口服吸收差 全身用于两性霉素B无效或不能耐受时。 口服易吸收(但抗 酸药、抑制胃酸分 泌药可减少其吸收) 可入血脑屏障 口服吸收好

11 (三)其它类抗真菌药 药名 抗菌谱 机理 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 备注 氟胞嘧啶 特比萘芬 深部 广谱 抑制DNA合成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口服-全身 口服-体表浅部真菌病 肝、血损害 消化系反应、神经系反应 口服易吸收,单用易耐药,宜与两性霉素B合用 口服吸收好,皮肤角质中浓度高,存留时间长

12 小结    浅部真菌感染一般不严重,可选用灰黄霉素口服或外用咪唑类(以后者用得较多);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危害较大,可用两性霉素B静滴;严重者或耐药者可加用氟胞嘧啶或酮康唑或氟康唑;颅内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作鞘内注射。

13 第二节 抗病毒药与病毒 临床感染性疾病60-65%由病毒引起,如流感、麻疹、乙肝、狂犬病、艾滋病。
第二节 抗病毒药与病毒 临床感染性疾病60-65%由病毒引起,如流感、麻疹、乙肝、狂犬病、艾滋病。 药物少,62-93年,25个,疗效不理想。93-97年上市十个,用于抗爱滋病、肝炎

14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核酸、蛋白质、酶等进行自身繁殖。病毒在寄生细胞内的增殖称为复制。
因为病毒必须依靠缩主细胞进行复制,理想的抗病毒药应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抗病毒药可达到此目的。

15 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结构: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DNA病毒 RNA病毒 2.病毒的致病过程:
吸附  穿入 脱壳 复制 合成蛋白质 组装子病毒释放

16 按药物的作用环节分类: 1、阻止病毒在细胞上吸附的药物:丙种球蛋白 2、阻止病毒穿入的药物:金刚烷胺 3、抑制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阿昔洛韦
4、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沙奎那韦 5、免疫调节剂:干扰素

17 常用抗病毒药可分为四类: (一)抗呼吸道病毒 1.利巴韦林(病毒唑):
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甲、乙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性口腔炎及小儿腺病毒性肺炎。 2.金刚烷胺: 特异性抑制流感病毒,用于甲型流感的预防。

18 (二)抗疱疹病毒药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抗疱疹病毒作用强,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各种感染,用于初发或复发性皮肤、粘膜、外生殖器感染及免疫缺陷者发生的HSV感染。 是治疗HSV脑炎的首选药物。 口服阿昔洛韦几乎无毒,静注时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

19 (三)抗肝炎病毒药 干扰素: 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流感、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肝炎及癌症。 剂量大可致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0 12月1日 (四)抗艾滋病药 1982,首个病例在美国发现 1985,我国发现艾滋病例
2001,报告感染者20,000多例,艾滋病人,死亡600多例;

21 2000年183万非洲人,9.9万美洲人死于该病毒。在非洲,约1/4的人患艾滋病。
2001,患者为6200万,死亡2200万;

22 AIDS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3 疾病机理 一但受到感染,该病毒便攻击CD4白细胞,而白细胞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病毒感染这些细胞并利用它们复制自己。一但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它便不能再击退相关的疾病。如:肺炎、流感等。

24 1.齐多夫定(AZT): 是美国批准用于HIV感染的第一个药物。对HIV病毒、哺乳类和鸟类的其它逆转录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可用于治疗HIV感染的不同病期的患者,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使病毒转阴,生存期延长。 AZT+3TC+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疗法,可大大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减轻毒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恶心、呕吐,严重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


Download ppt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