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青春期的困惑 主讲:陈丽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青春期的困惑 主讲:陈丽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青春期的困惑 主讲:陈丽安

2 青春期的困惑 一、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三、青春期的困惑 (一)身体的困惑 (二)早恋的困惑

3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全过程的一个阶段,即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有的学者把青春期分为两大阶段: 一是性的萌发期,年龄一般在11至14岁之间,这正是初中时期; 二是性的成熟期,年龄一般在14至18岁之间,这正是高中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上蓬勃发展,在心理上急剧变化,身心发展面临关键时刻。

4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 青春期生理发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身体外型剧变,即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明显增加。
(2)身体机能渐趋健全,即神经系统伴随脑的发育而不断健全脑的功能,心脏发展非常迅速,至18岁时,心脏重量等于成人的90%,肺活量显著增长,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一般很少生病。 (3)男女性征的差异更加显著,即性发育包括性腺、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5 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①女性月经来潮。
女子性成熟最明显的表现是月经来潮。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信号。初潮的出现多半在身高增长速度下降后的半年到一年期间。 女子在月经初潮后体重明显增加,形体逐渐丰满,它使女生的身体进一步成长发育,也使他们在心理上增强女性感和成人感。 在月经期间,由于内分泼的变化,往往产生情绪激动、感情脆弱、脾气急躁、容易疲劳、体力和智力减退等状况。

6 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②男性遗精现象。 如果说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信号,那么首次遗精就是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男生到了青春期,睾丸等生殖器官已经发育,不断产生精子和精液。有时精子和精液积存多了,就会自然排出体外。这就叫遗精。 因为遗精常常伴随着做梦,所以又叫“梦遗”。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走向成熟。

7 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③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性喉结增大,声音变粗,阴毛和胡子长出,女性骨盆增大,臀部变圆,乳房逐渐丰满等。 第二性征的发育过程,前后约需四年左右。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中学生感到自己已经成为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不再是小孩子了,由此增强了成人感和性别角色的体验,个性心理的发展也更加迅速。

8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大脑从生长发育走向日趋成熟的时期。结构上的成熟保证了功能作用的发挥。因此,青春期心理活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概括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9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
进入青春期,由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青少年由儿童时期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从而在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成为发展智力的黄金时期。

10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2、情绪发展多变。 青春期情绪内容广泛,既有对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情绪体验,又有对未来的幢憬。
但是,这些情绪容易波动,带有明显的极端性。典型的表现是:或激动兴奋,或烦躁不安。而且出现了心境性的情绪特点。

11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3、自我意识形成和迅速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12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4、性意识萌发。 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典型的心理特点。随着性意识的出现,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也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13 三、青春期的困惑 (一)身体的困惑 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青春期身体的急剧变化,而产生不安、烦躁、苦恼。有的女孩对自己体型的变化感到不安,对月经来潮感到惶恐,为发胖的身体而发愁,为逝去的童年而伤感。男孩子则为自己长得矮而泄气,为力气小而自卑,为脸上的青春豆而懊恼。

14 女生篇 女孩子为什么会来月经? 卵巢排出的卵细胞如未受精,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会急剧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和血液一起流出,形成月经。

15 女孩子如何度过月经期? 多喝开水,不要吃酸、辣、冷的食物! 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但不要剧烈运动。 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应对小窍门:
不要盆浴,更不要游泳,注意卫生! 多喝开水,不要吃酸、辣、冷的食物! 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但不要剧烈运动。 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16 为什么会痛经?  少女痛经往往是功能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导致,有些是体质因素。有的是由于经血不畅,或子宫收缩过强而引起。便秘也可能使盆腔充血而加重痛经。 应对小窍门: 消除对月经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多吃果蔬,保持大便通畅。 用热水带敷下腹部。 用棉球浸75%酒精塞于两外耳道。

17 男生篇 关于遗精 在没有性交或手淫的情况下射精叫遗精。在梦中射精的情形出现,这就是遗精,也叫梦遗(在清醒时遗精,称滑精)。第一次遗精通常发生在13-15岁。遗精留出来的精液是干净的,它是男性体内腺体的分泌物和精子的混合。面对遗精,不必惊慌,不必尴尬,因为它是一种生理现象,就象女孩子来月经一样,它是生殖系统成熟的标志。它提示你:我已长大成人!它提醒你:今后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般遗精半月一次或二次,如次数过多,1-2天一次或几次,或一有性冲动,精液就流出,则属病理现象,频繁遗精可引起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腰腿酸软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18 自慰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用手或其它物品刺激玩弄外生殖器官,以满足性欲要求的现象称为自慰。不论男女在性成熟后就开始有最初的性要求和性冲动,青年期的性能量最高,有节制的手淫可以让性能量得以释放,性紧张得以解除,并不由此招惹精神上的懊恼与自责。偶尔有手淫的人,一般来说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非过于沉缅于色情。  应对小窍门: 不要沉迷其中就好了!

19 三、青春期的困惑 (二)早恋的困惑 (1)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2)早恋的类型 (3)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4)异性交往

20 (1)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有的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关系发展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

21 (1)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5、隐蔽性
早恋的少男少女,一般是不会公开内心的秘密的,特别是对父母和老师更是如此。有时对自己的知己好友、兄弟姐妹也往往守口如瓶。早恋之所以有爱的这种隐蔽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怕招致家长、教师的反对和训斥,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们的讥笑和讽刺,另一方面也与少男少女第一次性爱的冲动来临时所产生的不安和“心理闭锁性”有关。   6、兴奋性和冲动性 早恋的这一特点与少男少女的情感特征有关。青春期常被人们称作是情感的“狂风暴雨”时代。也就是说中学生时期,激情占优势,他们的情感具有强烈、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早恋的中学生往往会对恋人产生强烈的亲近欲望,因而,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早恋的这种特点常常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某些少男少女由于在与对方相处时过于兴奋和冲动,往往会失去理智,将自己完全置于激情的支配之下,过早偷食禁果,导致少男少女的越轨行为。   7、过于美化、迷恋对方 少男少女的早恋大都贯穿着“美”的意念。他们常常在日记或情书中用“千般至善”“万般至美”的语言来描述对方,在心目中将对方的风度、外貌、气质、才能等加以美化,认为异性朋友身上的一切都无可挑剔。“爱屋及乌”,一旦爱上某人,连对方的缺点似乎也是美好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8、难舍难分而又喜怒无常 陷入早恋的中学生所激起的爱的情感,其强烈程度不亚于青年人。这些早恋的少男少女,虽不热衷于学习,但却渴望着上课,在班上他们彼此之间可以多递几个眼神,谈几句话,即便是不接触,也会觉得对方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心里更踏实、更安稳。

22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游戏型。由于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一些“早恋”生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这种人的“恋爱”对象很不稳定,甚至同时和几个人“交朋友”。   (2)早恋的类型

23   第五种,幻想型 “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恋爱”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置脑外,以为“恋爱”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有的中学生恋上了某个同学时,在不了解对方人品、性格、兴趣、家庭、志向等基本情况下,就自我陶醉了,并以为终生有托,可结百年之好了。   第六种,依赖型 一些中学生内心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一旦出现他们想象中的异性,很有可能发生“早恋”。   第七种,逆反型 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 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或者变态心理。为了炫耀自己。

24 中学生不宜谈恋爱,为什么??? 我可以谈恋爱吗?

25 (3)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1)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进步。
中学生一旦堕入情网,往往难以克制自己的情感的冲动,一旦彼此表达了爱慕之情,便立即亲密地交往起来,常因恋爱占去不少学习时间,分散精力,而严重影响学习和进步。对集体产生了离心力,和同学的关系渐渐疏远。加上舆论的压力和家长、老师的反对,往往使早恋者有一种负疚感,思想上背上了包袱,矛盾重重,忧心忡忡。这种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

26 (3)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2)缺乏基础,尝不到爱情甜果。 ①思想上未成熟。 ②经济上未独立。 ③事业上未定向。
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中学生思想未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因素有深层的、科学的思考,也不可能了解自己与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所以成功率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贻害终身。 ②经济上未独立。 因此,过早恋爱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 ③事业上未定向。 中学时代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中学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较成熟的青年,总是先考虑立业,后考虑成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各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中学时代的山誓海盟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中学时代的早恋十有八九不能结出爱情的甜果,而只能酿成生活的苦酒。

27 教育部对中学、大学的学生跟踪调查 关于中学生、大学生恋爱跟踪调查 1% 3-7% 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仅为5%左右 中学生恋爱成功率低于1%
还把精力与心思放在一些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事情上,最终 受伤害的是你们自己。影响你们一生。

28 (3)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3)影响班风,不利集体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模仿性强,相互间影响较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病”性质,极易互相感染。早恋者的行为表现会刺激周围同学的不良诱因。 在一个班级里,一旦早恋成风,就使集体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班主任必须遵循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防止早恋的发生,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早恋问题。

29 (4)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的尺度 1.自然交往。 2.适度交往。 3.真实坦诚。 4.留有余地。 5.尊重对方。 6.学会自爱。 7.异性效应
8.男女生交往“三宜三不宜” ●宜泛不宜专 ●宜短不宜长 ●宜疏不宜密

30 异性之间交往的意义 (一)智力上互为激励 (二)情感上互为慰藉 (三)性格上互为弥补 (四)活动中互相鞭策 音乐

31 如何利用?? 1、利用“异性效应”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 。
3、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4、利用“异性效应”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32 如何把握?? 1、在交往的范围上做到广而不狭。 2、在交往的情感上做到喜而不痴。 3、在交往的关系上做到疏而不远。

33 谢谢,再见……


Download ppt "青春期的困惑 主讲:陈丽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