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絕句選 (一)登鸛雀樓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楓橋夜泊
絕句選 (一)登鸛雀樓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楓橋夜泊 (一)王之渙 (二)李 白 (三)張 繼
2
目 次 一、課程摘要 二、學習重點 三、課前暖身 四、課文導讀 五、作者介紹 六、課文與注釋 七、課文結構表 八、課文賞析 九、讀後引導與討論 十、語文即時通 十一、課後延伸補充 十二、應用練習
3
絕句選 第三課 ㈠登鸛雀樓 王之渙 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㈢楓橋夜泊 張 繼 標 題 ★補充: ⒈屬於韻文,講究平仄押韻等格律。
標 題 第三課 絕句選 ㈠登鸛雀樓 王之渙 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㈢楓橋夜泊 張 繼 ★補充: ⒈屬於韻文,講究平仄押韻等格律。 ⒉而且文字簡要,意義豐富。
4
⒈①句數四句②字數分五言和七言③第二、四句要押韻,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韻,第三句不可押韻④平仄有限制。
課程摘要補充資料 ★絕句補充資料 ⒈①句數四句②字數分五言和七言③第二、四句要押韻,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韻,第三句不可押韻④平仄有限制。 ⒉屬於韻文,講究平仄押韻等格律,而且文字簡要,意義豐富。 ★回課文 4
5
二、能透過朗誦,掌握本課三首詩的韻律節奏。 三、培養積極向上⑴的精神與珍惜友誼⑵、愛護鄉土⑶的情懷。
學習重點 一、認識絕句的體製。 二、能透過朗誦,掌握本課三首詩的韻律節奏。 三、培養積極向上⑴的精神與珍惜友誼⑵、愛護鄉土⑶的情懷。 ★補注:*體製:詩文的格式。亦可作「體制」。 ★文意: ⑴登鸛雀樓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⑶楓橋夜泊 5
6
每句字數一定,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五字為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共二十字);每句七字為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共二十八字)。 每首固定為四句。
課前暖身 絕句的格律 字數 句數 每句字數一定,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五字為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共二十字);每句七字為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共二十八字)。 每首固定為四句。
7
有一定的平仄限制。平仄指的是字的聲調,古音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中的平聲屬「平」,上、去、入三聲屬「仄」。
課前暖身 平仄 有一定的平仄限制。平仄指的是字的聲調,古音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中的平聲屬「平」,上、去、入三聲屬「仄」。 ★補注: *古音聲調:★語文即時通 國語四聲與古音聲調 ㄗㄜ ˋ ㄕㄤ ˇ 7
8
第二、四句要押韻,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第三句則不可押韻。
課前暖身 押韻 第二、四句要押韻,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第三句則不可押韻。 ★補充: ●絕句介紹 ●詩的演變 ●唐詩分期 ●唐詩派別 8
9
⑴是唐朝開始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唐代興起的詩體,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古詩︶﹂相對而言︶。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絕句介紹1 ⒈別稱:又稱截句、斷句、絕詩。 ⒉簡介: ⑴是唐朝開始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唐代興起的詩體,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古詩︶﹂相對而言︶。 9
10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絕句介紹2 ⒉簡介: ⑵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齊、梁時已出現,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收有四首題為﹁古絕句﹂的詩,但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的小詩,不要求平仄、押韻,直到唐代才開始要求絕句的格律。 ★回課前暖身 10
11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詩的演變 詩 現代詩 古典詩 近體詩 古詩 樂府詩 律詩 (八句) 絕句 (四句) 五言 (四十字) 七言 (五十六字)
★回課前暖身 五言 (四十字) 七言 (五十六字) 五言 (二十字) 七言 (二十八字)
12
⒈韻文:最早之韻文文學 詩經(北方文學的代表,屈原的楚辭為南方文學的代表)。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中國文學 韻文、散文 ⒈韻文:最早之韻文文學 詩經(北方文學的代表,屈原的楚辭為南方文學的代表)。 ⒉散文:最早之散文文學 尚書(尚,同「上」,尚書即指上古之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古者右史記言,言為「尚書」;左史記事,事為「春秋」)。 ●四大韻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 ★回課前暖身
13
唐代詩風最盛,元楊士弘著唐音,品評唐詩,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分期1 唐代詩風最盛,元楊士弘著唐音,品評唐詩,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
14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分期2 ⑴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步扭轉六朝以來浮華詩風︶
唐初↓ 玄宗開元 時期 ⑴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步扭轉六朝以來浮華詩風︶ ⑵陳子昂︵轉變初唐浮靡詩風,有﹁唐詩之祖﹂之稱︶ ⑶沈佺期、宋之問︵完成律詩的格律形式︶ ⑷杜審言︵杜甫的祖父,五律奠基人︶ 代表作家
15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分期3 盛唐 玄宗開元↓ 代宗大曆初 ︹黃金時期︺ ⑴邊塞派: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
⑵山水田園派:王維、孟浩然︵並稱王孟︶ ⑶浪漫派:李白 ⑷社會派:杜甫 (李白、杜甫並稱「李杜」) 代表作家
16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分期4 ⑴韋應物、劉長卿︵山水田園詩自成一家之體) ⑵元稹、白居易︵並稱﹁元白﹂,新樂府運動提倡者︶
中唐 分期 代宗大曆↓ 文宗太和 時期 ⑴韋應物、劉長卿︵山水田園詩自成一家之體) ⑵元稹、白居易︵並稱﹁元白﹂,新樂府運動提倡者︶ ⑶奇險詩派: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⑷柳宗元︵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⑸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 代表作家
17
⑴杜牧、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詩多感傷情懷、綺麗雕琢︶ ⑵溫庭筠︵風格清麗婉約,以詞著稱︶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分期5 晚唐 分期 文宗開成↓ 昭宗天祐 時期 ⑴杜牧、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詩多感傷情懷、綺麗雕琢︶ ⑵溫庭筠︵風格清麗婉約,以詞著稱︶ ⑶杜荀鶴、皮日休、羅隱、韓偓︵發揚中唐新樂府的創作精神︶ 代表作家 ★回課前暖身
18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派別1 邊塞 派別 以抒寫戰爭為主體,亦有歌詠塞外風光、反映戰爭殘酷、黯然思鄉之作。 特色 岑參 高適 王昌齡
王之渙 人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佳句
19
包括田園和山水詩,以吟詠自然的景色、事物和田家、山林生活為主。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派別2 山水田園(自然) 派別 包括田園和山水詩,以吟詠自然的景色、事物和田家、山林生活為主。 特色 孟浩然 王維 人物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佳句
20
偏重寫實、諷喻,描寫戰爭骨肉離散、悲天憫人的懷抱憂民救世的胸襟。 強調心靈自由,輕視禮俗,狂放不羈
課前暖身補充資料 ★唐詩派別3 社會 浪漫 派別 偏重寫實、諷喻,描寫戰爭骨肉離散、悲天憫人的懷抱憂民救世的胸襟。 強調心靈自由,輕視禮俗,狂放不羈 特色 杜甫 李白 人物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佳句 。 ★回課前暖身
21
絕句選 (一)登鸛雀樓 王之渙 ★補注: *登:升、上。 ●寫登樓遠眺的觸發。 21
22
課文導讀(一) 《出處》全唐詩。 《體裁》五言絕句。 ★補注: *全唐詩:補充 22
23
《注解》鸛雀樓,舊址在今山西省永濟市,高三層,相傳樓上常有鸛雀棲息而得名,為唐代登覽勝地。
課文導讀(一) 《注解》鸛雀樓,舊址在今山西省永濟市,高三層,相傳樓上常有鸛雀棲息而得名,為唐代登覽勝地。 ★補注: *鸛雀樓:補充 ▲鸛雀,水鳥名,或作「鸛鵲」。 鸛雀樓
24
《大意》詩中描寫作者登上鸛雀樓遠望所見到的壯麗山河,又由此體悟人生須積極向上的哲理。
課文導讀(一) 《大意》詩中描寫作者登上鸛雀樓遠望所見到的壯麗山河,又由此體悟人生須積極向上的哲理。 24
25
課文提要(一) ㈠詩體:抒情詩(五言絕句)。 ㈡主旨:勉勵人要積極進取。 ㈢格律:
⒈仄起平韻,第一句不入韻:第一句第二個字「日」是仄聲,稱為「仄起」;第二、四句押韻的是「流」、「樓」,是平聲尤韻、國音「ㄡ」韻的字。 ⒉第三句「欲」字,按律應作平聲。但合律條件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故本詩是合律的。 25
26
⒉全唐詩收錄有關鸛雀樓的詩作不下三十首,王之渙這首登鸛雀樓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課文導讀(一)補充資料 ★全唐詩 ⒈清康熙四十六年彭定求等奉敕編,九百卷,四萬八千餘首詩。以明胡震亨的唐音統籤為底本,並旁及諸書,共採得二千二百餘家作品,且內附唐與五代詞十二卷。為蒐羅全唐詩人作品最豐富的總集。 ⒉全唐詩收錄有關鸛雀樓的詩作不下三十首,王之渙這首登鸛雀樓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回課文導讀 26
27
⒈古代景觀:根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代鸛雀樓前瞻峻秀的中條山,下瞰奔流不停的黃河,宏偉壯闊的山川景象,吸引了無數詩人登臨作詩。
課文導讀(一)補充資料 ★鸛雀樓1 ⒈古代景觀:根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代鸛雀樓前瞻峻秀的中條山,下瞰奔流不停的黃河,宏偉壯闊的山川景象,吸引了無數詩人登臨作詩。 27
28
課文導讀(一)補充資料 ★鸛雀樓2 ⒉今日重建: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毀於元初戰火。明初故址尚存,後因黃河氾濫,河道擺動頻繁,故址難尋。西元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在黃河岸畔動工重建,二○○二年九月落成。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 28
29
課文導讀(一)補充資料 ★鸛雀樓3 ⒊新建風格:新建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外觀四簷三層,高七十三點九公尺,雄偉壯觀。又有仿唐彩畫設計,古典風雅,盡顯大唐風韻以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高遠意境。 ★回課文導讀 29
30
《名籍》王之渙,字季淩,唐絳郡(今山西省新絳縣)人。 《生卒》生於武后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卒於玄宗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年五十五。
作者介紹(一) ㄌㄧㄥ ˊ ★補注: *絳:大紅色。例:「玉貌絳脣」。 《名籍》王之渙,字季淩,唐絳郡(今山西省新絳縣)人。 《生卒》生於武后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卒於玄宗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年五十五。 ㄐㄧㄤ ˋ 王之渙介紹
31
《文學》擅長描寫從軍生活和邊塞雄偉風光。 《著作》作品大多失傳,今僅存絕句六首,收錄於全唐詩。
作者介紹(一) 《文學》擅長描寫從軍生活和邊塞雄偉風光。 《著作》作品大多失傳,今僅存絕句六首,收錄於全唐詩。 ★補注: *邊塞:●邊塞詩:以邊塞為題材,描寫邊塞風光與生活的詩。如唐朝高適、岑參等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 ㄕㄢ ˋ 31
32
王之渙,祖籍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居絳郡。曾祖、祖、父,皆在朝為官,堪稱官宦之家。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1 王之渙,祖籍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居絳郡。曾祖、祖、父,皆在朝為官,堪稱官宦之家。 王之渙自幼聰明穎悟,未及壯年,已精究文章,窮研經籍。開元初,曾任主簿︵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後遭人誣告,辭官歸家。 32
33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2 在家十五年,至晚年出任縣尉︵主管治安︶,有政績,在任內去世。墓誌銘稱其:﹁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卓越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有異才﹂,可說是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 33
34
詩作雖大多失傳,僅存六首,但憑著登鸛雀樓與被稱為﹁絕句之最﹂的涼州詞,便使他得以名傳千古。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 王之渙性格豪放,常擊劍悲歌,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詩作﹁傳乎樂章,布在人口﹂,頗有詩名,是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其詩雄奇豪邁,構思巧妙奇特,景象開闊雄深,音調明亮高昂。 詩作雖大多失傳,僅存六首,但憑著登鸛雀樓與被稱為﹁絕句之最﹂的涼州詞,便使他得以名傳千古。 34
35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1 王之渙和王昌齡、高適的交情很好。有一天,三人到旗亭︵酒樓︶買酒小飲,當時有十幾個樂伎女伶也到這裡聚會歡宴。過一會兒,伶人們開始奏樂為樂,所演奏的都是當時的名曲,王昌齡三人就私下約定:這些伶人所演唱的詩篇中,看誰的詩作多,就以他為最優。 35
36
不久,有一位伶人唱了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伸手在牆壁上畫記。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2 不久,有一位伶人唱了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伸手在牆壁上畫記。 36
37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3 很快又有人唱:﹁開篋︵放東西的箱子︶淚沾臆︵胸膛、懷抱︶,見君前日書。夜臺︵墳墓︶今寂寞,獨是子雲居︵指梁九無論在世還是去世後,都是寂寞自守的人;也指梁九平生如揚雄一樣,情操高尚︶。﹂卻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詩,高適便也在牆上畫記。 37
38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4 又有人唱:﹁奉帚平明金殿開(清早殿門一開,就拿著掃帚打掃),且將(持、拿)團扇(圓形有柄的扇子)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即使顏白如玉,還不如醜陋的寒鴉),猶帶昭陽日影(暗指君王恩寵)來。﹂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詩,王昌齡便又畫記說:﹁絕句二首。﹂ 38
39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5 這時沒有人唱王之渙的詩,王之渙就對王昌齡、高適二人說:﹁這些二流的歌伎,怎麼敢唱我所寫的高雅作品呢?﹂又指著眾伶人中最出色的一位說:﹁如果她所唱的不是我的詩作,我就不敢再跟你們爭雄了!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詩作,你們就要拜我為尊。﹂ 39
40
輪到那個最美的歌伎唱時,一開口便唱:﹁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涼州詞詩。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6 輪到那個最美的歌伎唱時,一開口便唱:﹁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涼州詞詩。 王之渙興奮地說:﹁看吧!我可不是胡說的。﹂大家都笑了 ! 40
41
作者介紹(一)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7 那些伶人聽到笑聲,便來請問:﹁諸位為何如此歡樂?」王昌齡他們就說明原因。伶人們遂拜請:﹁請原諒我們俗眼不識神仙,恭請諸位大人赴宴。﹂三人就跟那些伶人歡宴終日,此即﹁旗亭畫壁﹂之典故 。 41
42
(一)登鸛雀樓-1 ★文意:*補充 ★修辭: ⑴對仗 ⑵倒裝,還原: 「黃河流入海」。 白日依1山盡2, ⑴[黃河入海流]⑵ 。 課文結構
「黃河流入海」。 白日依1山盡2, ⑴[黃河入海流]⑵ 。 課文結構 語譯 課文朗讀
43
[欲窮千里目3]⑵, (一)登鸛雀樓-2 ★文意:●三、四句:抒感 *「窮」:詩眼。 ⒈寫下登樓感想,也表現胸襟抱負。
⒉勉人精益求精。意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修辭: ⑴對仗 ⑵誇飾兼倒裝,還原:「目欲窮千里」。 [欲窮千里目3]⑵, ⑴更上一層樓。 課文結構 語譯 43
44
⒊欲窮千里目:想要看得更遠、更廣。窮,極盡。
注釋(一)⒈~⒊ ⒈依:靠著、依傍。 ⒉盡:隱沒。 ⒊欲窮千里目:想要看得更遠、更廣。窮,極盡。 ●孤帆遠影碧山﹁盡﹂: 隱沒,動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依山傍水:形容風景清幽如畫。
45
太陽依傍著山勢而隱沒 黃河日夜不停地向大海奔流。 想要看得更遠、更廣, 那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語譯(一) 太陽依傍著山勢而隱沒 黃河日夜不停地向大海奔流。 想要看得更遠、更廣, 那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回課文1 2 。 ,
46
形音義比較(一) ①塞: ▲ : 邊境。—邊「塞」(登鸛雀樓「作者介紹」)
▲ : 邊境。—邊「塞」(登鸛雀樓「作者介紹」) ▲ : 受阻不暢。—「塞」車 封口的東西,通常用軟木或塑膠製成。—軟木「塞」 ▲ : 推託、應付。—敷衍「塞」責 阻隔不通。—阻「塞」 動 動 名 動 名 ㄙㄜ ˋ ㄙㄞ ㄙㄞ ˋ 46
47
形音義比較(一) ②盡: ▲盡 : 完結、終止。—無窮無﹁盡﹂ 全部用出、竭力。—﹁盡﹂心﹁盡﹂力 全部、都。—應有﹁盡﹂有 隱沒。—白日依山﹁盡﹂︵登鶴雀樓︶ ▲儘 : 聽任、隨意、不加限制。—﹁ 儘﹂管 ▲僅 : 只、不過。—絕無﹁僅﹂有 補充 副 副 副 動 動 動 ㄐㄧㄣ ˇ ㄐㄧㄣ ˇ ㄐㄧㄣ ˋ 習作P.15
48
形音義比較(一) ③欲: ▲欲 : 想要。—﹁欲﹂窮千里目︵登鶴雀樓︶、暢所﹁欲﹂言 將要。—搖搖﹁欲﹂墜
▲欲 : 想要。—﹁欲﹂窮千里目︵登鶴雀樓︶、暢所﹁欲﹂言 將要。—搖搖﹁欲﹂墜 ▲卻 : 後退。—望而﹁卻﹂步 推辭、不接受。—推﹁卻﹂、盛情難﹁卻﹂ ▲裕 : 富足。—富﹁裕﹂ ▲浴 : 洗澡。—沐﹁浴﹂ 動 形 動 動 副 副 ㄑㄩㄝ ˋ ㄩ ˋ ㄩ ˋ ㄩ ˋ 習作P.15
49
形音義比較(一) ④窮: ▲ 極盡。—欲﹁窮﹂千里目︵登鸛雀樓) ▲ 貧乏、貧困。—貧﹁窮﹂ ▲ 荒僻、偏遠。—﹁窮﹂鄉僻壤 形 形 動
50
▲ : 再、又。—﹁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形音義比較(一) ⑤更: ▲ : 再、又。—﹁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 : 古代表示夜間計時的用語。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兩小時。—三﹁更﹂半夜 改換、變換。—﹁更﹂改 動 名 副 ㄍㄥ ㄍㄥ ˋ 50
51
課文補充資料(一) ★第一、二句文意 ●寫景(壯美): ⒈白日依山盡:⑴中條山高峻。⑵為實景描寫。 (抬頭遠望)
(抬頭遠望) 把上下、四方、遠近的景物全納到筆下 (低頭俯瞰) ⒉黃河入海流:⑴黃河壯闊。⑵此為想像之筆,因為黃河在山東入海,並未在山西(鸛雀樓所在地)入海。 ★回課文 51
52
絕句的格律是可以不用對仗,但本詩卻採用兩對聯句的形式。
課文補充資料(一) ★「登鸛雀樓」的對仗1 絕句的格律是可以不用對仗,但本詩卻採用兩對聯句的形式。 ⒈一、二句對仗十分工整,除平仄相對外,還講究顏色字對顏色字,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屬「正名對」:「白」對「黃」,顏色對顏色;「日」對「河」、「山」對「海」,以自然景物相對。 52
53
課文補充資料(一) ★「登鸛雀樓」的對仗2 ⒉三、四句也是平仄相對外,副詞對副詞,動詞對動詞,數目字對數目字,單位詞對單位詞,名詞對名詞,十分巧妙工整。採「流水對」,即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表達完整的概念。 53
54
課文補充資料(一) ★「登鸛雀樓」的對仗3 ⒊清代文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說明:﹁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若兩聯都用對仗,很容易顯得堆砌僵化或支離破碎。但登鸛雀樓前一聯工整有氣勢,後一聯是雖相對但無對仗痕跡的流水對,可見王之渙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回課文賞析 54
55
提問(一) 答: 壯美。 ★前兩句所描述的景象展現何種美感? ★回課文
56
提問(一) 仰望↓俯瞰。 答: ★前兩句描述景物的角度如何轉換? ★回課文
57
⒉因為這個字表現作者想﹁窮盡﹂天下美景,不以前兩句描摹出的壯闊景色為滿。 答: ★詩中哪個字詞最可明顯感受到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為什麼?
提問(一) ⒈﹁窮﹂字。 ⒉因為這個字表現作者想﹁窮盡﹂天下美景,不以前兩句描摹出的壯闊景色為滿。 答: ★詩中哪個字詞最可明顯感受到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為什麼? ★回課文
58
課文結構(一) ★結構: ⒈寫景:登樓遠望的景色 壯美。 第一句 仰望:寫山的高峻 第二句 俯瞰:想像黃河入 海
⒈寫景:登樓遠望的景色 壯美。 第一句 仰望:寫山的高峻 第二句 俯瞰:想像黃河入 海 前二句對仗(平仄相對,詞性相同) ⒉抒感:由壯麗景象,開闊了視野及胸襟,寓意「百尺竿頭、精益求精」。 第三句 就眼前景象產生想 法 第四句 推向更高境界 後二句對仗(流水對 句意相承) ★回課文1 2
59
課文結構表(一) 抒感 山勢高峻 大河奔騰 即景生意 寓理景中 寫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60
課文賞析(一) 本詩第一、二句寫景,描寫詩人登鸛雀樓遠望的景色,包含了眼前所見及心中想像,有動有靜,有遠有近,視野寬廣,氣勢壯闊。第三、四句抒感,經由眼前壯麗的景象,聯想到若要看得更遠,就須爬得更高,登高才能望遠,既表現自己的抱負,也勉勵人要精益求精。 本詩有三點值得學習、欣賞:
61
一、對仗工整,語言淺白:「白日依山盡」對「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對「更上一層樓」,對仗工整流暢,文字淺顯明白。
課文賞析(一) 一、對仗工整,語言淺白:「白日依山盡」對「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對「更上一層樓」,對仗工整流暢,文字淺顯明白。 ★補注: ●補充:「登鸛雀樓」的對仗 61
62
二、寫景壯闊,視野遼遠:前兩句就將上下、四方、遠近的景物全部納入,畫面雄壯遼闊。
課文賞析(一) 二、寫景壯闊,視野遼遠:前兩句就將上下、四方、遠近的景物全部納入,畫面雄壯遼闊。 62
63
三、胸襟寬闊,寓意深刻:後兩句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表現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向上進取的精神。
課文賞析(一) 三、胸襟寬闊,寓意深刻:後兩句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表現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向上進取的精神。 ★補注: *胸襟:心胸氣度。 ㄐㄧㄣ ★課文評析 63
64
課文評析(一) ⒈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黃河入海流。 ⑴首兩句寫的是登高望遠的景色,取景上用巍峨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為主景,分別用「依山盡」、「入海流」描摹出此地山高水長的壯闊景色。 ⑵視角上,從第一句的仰視天空,到第二句的俯瞰地面。這兩句合起來,就把上下、四方、遠近的景物,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雄壯遼闊。
65
課文評析(一) ⒈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黃河入海流。 ⑶在鸛雀樓不可能看見黃河入海的景象,所以第二句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融合為一的寫法,達到了縮萬里於咫尺,咫尺而有萬里之勢的效果。 ⑷「黃河入海流」是「黃河流入海」的倒裝,「流」字擺在最後,可以塑造出「黃河不斷奔騰、滔滔不絕」的景象。
66
課文評析(一) ⒉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⑴即景生意,明點題目「登樓」,更把詩意推上更高的境界。
更上一層樓。 ⑴即景生意,明點題目「登樓」,更把詩意推上更高的境界。 ⑵令人聯想到做人處事的哲理:①站得高才看得遠,才不會夜郎自大。②任何理想的追逐都是沒有止境的,懂得不斷地精益求精,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使生命更加豐富。 ★課文賞析
67
絕句選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寫送別朋友的不捨。 67
68
《注解》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上。孟浩然,盛唐詩人,長李白十二歲。之,往、去。廣陵,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的舊稱。
課文導讀(二) 《出處》李太白全集。 《體裁》七言絕句。 《注解》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上。孟浩然,盛唐詩人,長李白十二歲。之,往、去。廣陵,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的舊稱。 ★補充:●黃鶴樓 黃鶴樓 黃鶴樓
69
《大意》詩中作者藉景物的描寫,抒發在黃鶴樓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前往揚州時,依依不捨的離情。
課文導讀(二) ★補注: *依依不捨:非常留戀、捨不得。似:依依難捨、離情依依、臨別依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寫作背景 《大意》詩中作者藉景物的描寫,抒發在黃鶴樓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前往揚州時,依依不捨的離情。 寫作背景 69
70
課文提要(二) ㈠詩體:抒情詩(七言絕句)。 ㈡主旨:抒發離別依依之情。 ㈢格律:
⑴仄起平韻,第一句入韻:第一句第二個字「人」是平聲,但按律此處應為仄聲;第一、二、四句押韻的是「樓」、「州」、「流」,是平聲尤韻、國音「ㄡ」韻的字。 70
71
課文提要(二) ㈢格律: ⑵第一句「人、黃」字,第二句「三」字,第四句「唯、天」字,按律應作仄聲;第三句「碧」字,按律應作平聲。但合律條件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故只有首句犯律(「人」字),但以全詩平仄格律看來,此詩仍可當是仄起式。 71
72
⑴一說樓建在黃鵠磯上,﹁鵠﹂、﹁鶴﹂古代通用,遂命名黃鶴樓。
課文導讀(二)補充資料 ★黃鶴樓1 ⒈「黃鶴樓」的得名: ⑴一說樓建在黃鵠磯上,﹁鵠﹂、﹁鶴﹂古代通用,遂命名黃鶴樓。 ⑵另一傳說是有個道士常到一家酒家喝酒,因為老闆不收他的錢,所以他臨走時便在牆上畫了一隻會飛下來跳舞助興的黃鶴,令酒家從此生意興隆。 72
73
⑵十年後,道士再來到酒家,吹笛喚下黃鶴,騎上鶴便飛走了。後來老闆為了紀念,便在這裡建了一座樓,稱之為﹁黃鶴樓﹂。
課文導讀(二)補充資料 ★黃鶴樓2 ⒈「黃鶴樓」的得名: ⑵十年後,道士再來到酒家,吹笛喚下黃鶴,騎上鶴便飛走了。後來老闆為了紀念,便在這裡建了一座樓,稱之為﹁黃鶴樓﹂。 73
74
課文導讀(二)補充資料 ★黃鶴樓3 ⒉崔顥﹁黃鶴樓﹂詩:黃鶴樓歷來吸引不少詩人雅士登臨,在此留下詩作,其中以唐 崔顥黃鶴樓詩︵原詩見下頁︶最膾炙人口,李白曾折服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回課文導讀 74
75
課文導讀(二)補充資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寫作背景 ⒈李白和孟浩然在襄陽第一次相遇便一見如故,欣賞彼此的文才而結為摯友。
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或說開元十八年︹西元七三○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託人帶信,約他在武昌相會,為他餞行。短暫重逢後,孟浩然乘船東去,李白則寫下這首離情依依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課文導讀 75
76
《名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後遷居西蜀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作者介紹(二) 《名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後遷居西蜀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李白介紹
77
《生卒》生於武后長安元年(西元七○一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年),年六十二。 《風格》才華洋溢,為人和作品都很豪放飄逸,自然率真。
作者介紹(二) 《生卒》生於武后長安元年(西元七○一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年),年六十二。 《風格》才華洋溢,為人和作品都很豪放飄逸,自然率真。 ★補充: *飄逸:灑脫自然,高雅超俗。 77
78
《別稱》後世稱他為「詩仙」,和「詩聖」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著作》後人輯有李太白詩文集。
作者介紹(二) 《別稱》後世稱他為「詩仙」,和「詩聖」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著作》後人輯有李太白詩文集。 ★補注: *詩仙:●補充:唐代詩人及其稱號 ★補充: *韓愈稱譽李杜:「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79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1 ㈠名字、里籍1
因李白曾作翰林供奉︵官名,以文學供帝諮詢︶,人稱李供奉;又因賀知章讚他是﹁天上謫仙人﹂,所以後人又稱他為李謫仙。傳說李白出世時,其母曾夢見太白星,所以命名為白,字太白。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因此自號青蓮居士。 79
80
據李白自云,西漢善於征戰的飛將軍李廣是其遠祖。李白的父親沒做過官,可是家境相當富裕,故李白能讀書、學劍,過著富家子弟的生活。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2 ㈠名字、里籍2 據李白自云,西漢善於征戰的飛將軍李廣是其遠祖。李白的父親沒做過官,可是家境相當富裕,故李白能讀書、學劍,過著富家子弟的生活。 80
81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3 ㈡遊蹤、隱居
李白二十五歲左右,辭親遠遊,二十七歲結婚。三十歲入長安,結織了賀知章,但此時仍無機會出任,只好失望離開。三十五歲遊太原,行跡甚廣,閱歷豐富。四十歲前後,曾隱居徂徠山︵在今山東省︶,這時李白的詩名可以說是已傳遍天下了。 81
82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4 ㈢入京、辭闕
四十二歲時,唐玄宗召李白入京︵長安︶。李白本想有一番作為,但他雖有皇帝﹁賜食,親為調羹﹂之禮遇,卻只任翰林供奉,被視為文學侍從,一直不得重用,故他更加放蕩不羈。李白自知在京師不被皇帝親近所容,上疏請辭,離開居住不到兩年的長安,再度漫遊南北,過著落魄江湖的生活。 82
83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5 ㈣入獄、流放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變,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藉抗敵之名起兵,李白應永王召,入其幕府,而永王竟想奪取帝位,後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當誅;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辭官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改判李白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李白流放行至巫山遇赦,重遊洞庭、皖南一帶,而生活困苦,遂往依族叔當塗︵今安徽省︶令李陽冰。六十二歲時,病卒於當塗。 83
84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1 李白的詩歌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許李白詩﹁清新﹂、﹁俊逸﹂,正是其語言風格之特色。李白又善於想像,善用誇飾,創造奇妙意境,使形象鮮明、情感強化,如秋浦歌:﹁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84
85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2 而且李白在詩中強烈地表現自我,凸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明代學者胡應麟讚譽:﹁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85
86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1 ㈠鐵杵磨成繡花針
據說李白小時候常常逃學。有一天經過磨針溪︵在四川眉州象耳山下︶時,看見一位老婦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她,老婦回答說準備要磨杵成針。李白為她的毅力所感動,就發憤讀書。老婦自稱姓武,現在小溪旁有武氏岩。 86
87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2 ㈡醉後撈月墜江溺 傳說李白身穿錦袍,泛舟在采石磯附近的那一段長江上,傲然自得,旁若無人。醉中看到水中的明月,便投入水中想去捉那月亮,於是墜江溺斃。今日的采石磯還有李白的衣冠塚。 87
88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3 ㈢天上謫仙下凡來1 李白初到京師時,名聲並不大,於是李白以詩文拜謁名臣賀知章。賀知章看了他的蜀道難詩後,不禁讚嘆:﹁先生的詩境高超絕俗,您一定不是人世間的人,大概是被放謫到世間的仙人吧?﹂ 88
89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4 ㈢天上謫仙下凡來2 兩人還曾一同前往酒肆飲酒,賀知章解下飾物金龜命小二拿去換來好菜美酒。兩人一邊飲酒,一邊暢談對詩文的見解及政治抱負,相談十分投機,大醉而歸。此後,李白的聲名震動京師。 89
90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5 ㈣李白醉草嚇蠻書1 李白參加科舉,因沒賄賂試官楊國忠、高力士,所以前者辱其只配為他磨墨,後者辱其只配為他脫靴。後有番使帶國書至,滿朝文武無人看懂。皇帝大怒,知李白能識,召他入殿。李白譯出蠻書,原來是番國威脅要占領高麗。 90
91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6 ㈣李白醉草嚇蠻書2 李白奏願答覆,皇帝大喜賜宴,李白大醉。他奉命草詔時,請皇帝派高力士為他脫靴,楊國忠捧硯,讓他終於報了宿怨。李白寫成﹁嚇蠻書﹂,令番國國王大驚,以為李白是神仙下凡助唐,於是降唐,從此年年朝貢。 91
92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7 ㈤是是非非清平調1 一天,玄宗與楊貴妃欣賞牡丹時,突然想請李白填製新詞。當時李白正喝得大醉,被人扶到宮中,以水灑面才稍微清醒,之後便援筆成文,寫下膾炙人口的清平調三首,使玄宗龍心大悅。 92
93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三、遺聞軼事8 ㈤是是非非清平調2 又一次李白沉醉殿上,舉足命受寵宦官高力士脫靴。高力士受辱,於是摘清平調中﹁可憐飛燕倚新妝﹂句以激楊貴妃,謂李白藉漢朝趙飛燕的故事諷刺她,故李白受制於楊貴妃,一直不得重用。 93
94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唐代詩人及其稱號1 杜甫 李白 詩人 詩史 詩聖 詩俠 詩仙 稱號
其詩反映安史之亂的社會現實,在唐時就已被稱為「詩史」。 有憂世愛民的懷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反映出社會的動亂。 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①唐賀知章喻為「天上謫仙人」。 ②其詩風清新俊逸,飄逸如仙。 原因
95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唐代詩人及其稱號2 王昌齡 劉禹錫 李賀 王維 詩人 詩天子 詩家夫子 詩豪 詩鬼 詩佛 稱號
①唐人琉璃堂圖稱他為「詩天子」。 ②其詩音韻高亢,氣勢風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因曾任江寧丞,故稱)。 其詩氣勢豪邁,筆力雄健,白居易推為「詩豪」。 其詩幽峭離奇,多神怪詭異色彩。 晚年篤志奉佛,其詩深富禪趣。蘇軾讚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原因
96
作者介紹(二)補充資料 ★唐代詩人及其稱號3 白居易 孟郊 孟浩然 詩人 詩魔 詩囚 詩星 稱號 ①閒吟:「唯有詩魔降未得。」
②與元九書:「不知我者以為詩魔。」 其人孤寒僻澀;其詩常囚於一字的執著。 唐盧延讓弔孟浩然詩:「高據襄陽播盛名,問人人道是詩星。」 原因 ★回作者介紹
97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 故人1西辭黃鶴樓2, 煙花3三月下4揚州。 ★文意: *補充 課文結構 語譯 課文朗讀 97
98
孤[帆]遠影碧山5盡, 唯6見長江天際流。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 ★文意:●寫送行人(李白) *寫「景色」 *「孤」是詩眼。
⒈「孤帆」一詞,表達詩人目送過程的專注。 ⒉「孤帆」由近而遠至消失天際。 ⒊「盡」顯示詩人目送時間之長。 ⒋用滔滔不絕的江水象徵離愁綿綿不絕(寫「愁」卻不言「愁」)。 ★修辭:借代(船) 課文結構 語譯 98
99
⒉西辭黃鶴樓:告別西方的黃鶴樓。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故稱西辭。辭,告別。 ⒊煙花:形容春天百花盛開、如煙似霧的美景。 ⒋下:順流而下。
注釋(二)⒈~⒍ ⒈故人:老朋友。 ⒉西辭黃鶴樓:告別西方的黃鶴樓。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故稱西辭。辭,告別。 ⒊煙花:形容春天百花盛開、如煙似霧的美景。 ⒋下:順流而下。 ⒌碧山:青山。 ⒍唯:只有。 ●舊雨(老朋友)新知(新朋友)、舊識、故交。
100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語譯(二) 老朋友告別西方的黃鶴樓,
在這百花盛開、如煙似霧的三月,乘船順流而下往東邊的揚州。 孤船帆影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在青山的盡頭, 只有看到長江的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課文1 2
101
▲ 舊的、從前的。—﹁故﹂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原因、根由。—緣﹁故﹂︵雅量︶ ▲ 有意、存心。—明知﹁故﹂犯
形音義比較(二) ①故: ▲ 舊的、從前的。—﹁故﹂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原因、根由。—緣﹁故﹂︵雅量︶ ▲ 有意、存心。—明知﹁故﹂犯 副 名 形 101
102
▲ 告別。—西﹁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推卻、不接受。—推﹁辭﹂ ▲ 解雇、解聘。—﹁辭﹂退
形音義比較(二) ②辭: ▲ 告別。—西﹁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推卻、不接受。—推﹁辭﹂ ▲ 解雇、解聘。—﹁辭﹂退 動 動 動 102
103
▲ 順流而下︵一說﹁到、往﹂︶。—﹁ 下﹂揚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下面。—屋簷﹁下﹂︵月光餅︶ ▲ 到、往。—﹁下﹂鄉視察
形音義比較(二) ③下: ▲ 順流而下︵一說﹁到、往﹂︶。—﹁ 下﹂揚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下面。—屋簷﹁下﹂︵月光餅︶ ▲ 到、往。—﹁下﹂鄉視察 ▲ 結束工作或學習。 —﹁下﹂課 ▲ 頒布、傳達。—﹁下﹂命令 動 動 動 名 動
104
▲ 邊。—天﹁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時候。—危難之﹁際﹂ ▲ 機會、遭遇。—﹁際﹂遇 ▲ 交接、會合。—風雲﹁際﹂會
形音義比較(二) ④際: ▲ 邊。—天﹁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時候。—危難之﹁際﹂ ▲ 機會、遭遇。—﹁際﹂遇 ▲ 交接、會合。—風雲﹁際﹂會 動 名 名 名
105
▲ 奔流。—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河入海﹁流﹂︵登鸛雀樓︶ ▲ 流動的。—小橋﹁流﹂水
形音義比較(二) ⑤流: ▲ 奔流。—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河入海﹁流﹂︵登鸛雀樓︶ ▲ 流動的。—小橋﹁流﹂水 形 動 105
106
課文補充資料(二) ★第一、二句文意 ●寫遠行人(孟浩然): ⒈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西辭) ⑵送別地點 ⒉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東下)
⑴(西辭) ⑵送別地點 ⒉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東下) ⑵送別時節、目的地 ⑶「煙花」一詞反襯出惆悵的離情。 ⑷點出送別季節是春天。 ★回課文 106
107
提問(二) 黃鶴樓:送別地點。 送:事由。 孟浩然:遠行人。 之:遠行人動作。 廣陵:目的地。 答: ★從詩題可解讀出哪些訊息? ★回標題
108
提問(二) 答: 近↓遠↓消失天際。 ★本詩的空間布置依序為何? (接下)
109
提問(二) 答: 前兩句:遠行人。 後兩句:送行人。 ★本詩的記敘立場如何安排? (接下)
110
提問(二) 答: 動詞: ﹁辭、下、盡、流﹂。 ★哪些用詞使本詩的送別場景更顯動態? (接下)
111
提問(二) ⒈船上孤單的遠行人。 ⒉黃鶴樓上孤獨的送行人。 答: ★本詩的詩眼﹁孤﹂字有哪些含義? ★回課文
112
課文結構(二) ★結構: ⒈遠行人行動(孟浩然) 第一句 寫送別之地(湖北省武昌黃鶴樓) 第二句 寫遠行之處(廣陵,即江蘇省揚州)
第一句 寫送別之地(湖北省武昌黃鶴樓) 第二句 寫遠行之處(廣陵,即江蘇省揚州) ⒉送行人行動(李白): 第三句 寫專注之情 第四句 寫濃濃離愁 由近而遠 ※季節:春天(暮春、季春 煙花三月)。 ★回課文1 2 :
113
課文結構表(二) 送行人 送別之地 遠行之處 專注之情 濃濃離愁 遠行人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114
本詩第一、二句寫詩人站在江邊黃鶴樓上,目送老友坐船前往揚州。這兩句點出送別的地點、時節及目的地,而春天的美景更襯托出詩人不捨的離愁。
課文賞析(二) 本詩第一、二句寫詩人站在江邊黃鶴樓上,目送老友坐船前往揚州。這兩句點出送別的地點、時節及目的地,而春天的美景更襯托出詩人不捨的離愁。 114
115
課文賞析(二) 第三、四句寫「孤帆」漸行漸遠,由清晰變模糊,最後消失在青山綠水之間,詩人極目遠望,只剩長江水悠悠地流向天邊。這兩句含蓄地寫出詩人專注目送,久久不忍離去的影像,暗示兩人深厚的情誼和別離的難捨。 ★ 補注: *極目:窮盡目力,眺望遠方。 115
116
一、友誼深厚,離情依依:全詩敘寫送別友人的情景,蘊含深厚的友誼,充滿依依不捨的離情,表現出送別詩的特色。
課文賞析(二) 本詩有三點值得學 習、欣賞: 一、友誼深厚,離情依依:全詩敘寫送別友人的情景,蘊含深厚的友誼,充滿依依不捨的離情,表現出送別詩的特色。 ★ 補注: ●送別詩簡介 116
117
課文賞析(二) 二、寓情於景,意在言外:以「煙花三月」的美景良辰,映襯離別的感傷;以悠悠江水,蘊含詩人綿綿的離愁。詩人將離別不捨之情寄寓於景物之中,可說是意在言外了。 ★ 補注: *美景良辰:迷人的景色,美好的時光。 117
118
課文賞析(二) 三、由近而遠,動靜相襯:黃鶴樓與揚州,一近一遠,動詞「辭」與「下」聯繫了這兩個靜態空間,說出故人即將遠離;載著友人逐漸遠去的帆影,與靜態的碧山相襯,一動一靜,也隱含詩人佇立目送,不忍離去的影像。 ★課文評析 118
119
課文評析(二) ⒈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首二句寫的是遠行人(孟浩然)的行動。第一句點出送別的地點 黃鶴樓,第二句點出送別的時間 春季,以及孟浩然的目的地 揚州。 ⑵「煙花」寫出了春天繁花盛開的美景,卻更加反襯出李白心中濃濃的離愁。
120
課文評析(二) 。 ⒉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三、四句寫的是送行人(李白)的行動。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三、四句寫的是送行人(李白)的行動。 ⑵由第三句可見李白的眼神有多專注:此時天地雖大,江面遼闊,船來船往,他的眼中卻只看到載著孟浩然的那艘船,甚至船已經看不到了,還凝目著奔向天際的長江。 ⑶「孤」字是全詩詩眼:不但船「孤」,船上孤單遠去的友人,還有孤獨的送行人都是那麼的落寞無依 。
121
課文評析(二) ⒉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⑷第四句以具體景物來表現抽象的感情:李白對朋友的深情與依依不捨的離情,就像那滔滔不絕的江水般,正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課文賞析
122
課文賞析(二)補充資料 ★送別詩1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123
課文賞析(二)補充資料 ★送別詩 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以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回課文賞析
124
絕句選 (三)楓橋夜泊 張繼 ★補充: *楓橋:地點 *夜:時間 *泊:背景(旅人搭船在外,船隻停泊岸邊) ●寫旅人漂泊異鄉之情。 124
125
《注解》楓橋,在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城西。泊,停船。
課文導讀(三) ★補注: *楓橋:補充 *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比喻蘇州、杭州是人世間最富庶美好的地方。 《出處》全唐詩。 《體裁》七言絕句。 《注解》楓橋,在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城西。泊,停船。
126
《大意》詩中描寫作者在楓橋停船過夜,因滿懷濃濃鄉愁而輾轉難眠,於是透過所見所聞,把楓橋夜景和旅人寂寞惆悵的心情,寫得意境悠遠,生動感人。
課文導讀(三) ★補注: *輾轉: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惆悵:悲愁、失意。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 。 《大意》詩中描寫作者在楓橋停船過夜,因滿懷濃濃鄉愁而輾轉難眠,於是透過所見所聞,把楓橋夜景和旅人寂寞惆悵的心情,寫得意境悠遠,生動感人。 ㄔㄡ ˊ ㄔㄤ ˋ ㄓㄢ ˇ 126
127
課文提要(三) ㈠詩體:抒情詩(七言絕句)。 ㈡主旨:抒寫觸景生情的鄉愁。 ㈢格律:
⒈仄起平韻,第一句入韻:第一句第二個字「落」是仄聲,稱為「仄起」;第一、二、四句押韻的是「天」、「眠」、「船」,是平聲先韻、國音「ㄢ」韻的字。 127
128
⒉第一句「霜」字,第二句「漁」字,第三句「城」字,按律應作仄聲。但合律條件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故本詩是合律的。
課文提要(三) ㈢格律: ⒉第一句「霜」字,第二句「漁」字,第三句「城」字,按律應作仄聲。但合律條件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故本詩是合律的。 128
129
⒈外觀:江南常見的普通月牙形單孔石拱橋,長近四十公尺,高七公尺,寬四點二公尺,跨徑十公尺。 ⒉位置: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1 ⒈外觀:江南常見的普通月牙形單孔石拱橋,長近四十公尺,高七公尺,寬四點二公尺,跨徑十公尺。 ⒉位置: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 129
130
⒊景點:西元一九八六年開始規畫建設楓橋風景名勝區,包括: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以此﹁五古﹂為主要遊覽景點。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2 ⒊景點:西元一九八六年開始規畫建設楓橋風景名勝區,包括: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以此﹁五古﹂為主要遊覽景點。 ★回課文導讀 130
131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1 ⑴﹁封橋﹂改名為﹁楓橋﹂ ﹁楓橋﹂,本名﹁封橋﹂。唐代初建時,本為水陸交通要道,設有護糧關卡,每當漕糧︵由水道轉運、輸送糧食︶北運經過,就必須封鎖河道,禁止其他船隻通行,而稱為﹁封橋﹂。後因張繼的楓橋夜泊作﹁楓橋﹂。 131
132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2 ⑵造就遠近馳名的遊覽勝景 張繼楓橋夜泊在題山描水的詩作中,似為楓橋建立了一座名碑,此後一千多年,無人可超越其成就。且因此詩傳誦千載,故其詩中之楓橋、寒山寺與寺內大鐘等,均成為遠近馳名之遊覽勝景。 132
133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3 ⑵造就遠近馳名的遊覽勝景 明朝詩人高啟楓橋:﹁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可見在江南水鄉名城蘇州,雖有橋約三百多座,而被詩人墨客吟誦最多的卻是楓橋,這正是由於張繼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 133
134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4 ⑶詩收入﹁日本﹂小學課文 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每年元旦和除夕夜,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共一百零八響。之所以要敲一百零八響,有兩層意思:一是每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一百零八,敲鐘一百零八下,表示一年的終結,除舊迎新; 134
135
二按佛教之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個煩惱,元旦和除夕聽一百零八響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祈來新一年幸福安康。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5 ⑶詩收入﹁日本﹂小學課文 二按佛教之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個煩惱,元旦和除夕聽一百零八響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祈來新一年幸福安康。 據說當年唐代詩人張繼之所以會夜泊楓橋,也是為了聽一百零八響鐘聲,掃除科舉﹁屢試不中﹂的煩惱。 135
136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6 ⑶詩收入﹁日本﹂小學課文 現在,因楓橋夜泊詩收入日本小學課文,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故每年元旦除夕之夜,許多日本人會千里迢迢來到寒山寺,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136
137
寒山寺的碑廊陳列著歷代名人岳飛、唐伯虎、董其昌、康有為等人的詩碑,其中當推清俞樾書張繼詩碑最為著名,號稱﹁中華第一詩碑﹂。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7 ⑷寒山寺裡的中華第一詩碑 寒山寺的碑廊陳列著歷代名人岳飛、唐伯虎、董其昌、康有為等人的詩碑,其中當推清俞樾書張繼詩碑最為著名,號稱﹁中華第一詩碑﹂。 自楓橋夜泊問世,歷代文人墨客為寒山寺刻碑者不乏其人。 137
138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8 ⑷寒山寺裡的中華第一詩碑 但傳說唐武宗酷愛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在他猝死前的一個月,他還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並說自己升天之日,要將此碑一同帶走。於是在唐武宗駕崩後,此碑被殉葬。 唐武宗還頒布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 138
139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此後,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宋代翰林院大學士王珪自刻碑後,家中連遭變故,本人也暴亡,此碑屢經戰亂而不存。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9 ⑷寒山寺裡的中華第一詩碑 此後,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宋代翰林院大學士王珪自刻碑後,家中連遭變故,本人也暴亡,此碑屢經戰亂而不存。 明代畫家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出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但碑成後文徵明便身染重疾,受盡病痛折磨,含恨辭世,碑亦毀,殘碑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而已。 139
140
課文導讀(三)補充資料 ★「楓橋夜泊」一詩的影響10 ⑷寒山寺裡的中華第一詩碑 清末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江蘇巡撫陳夔龍重修寒山寺時,有感於滄桑變遷,古碑不存,便請俞樾書寫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俞樾寫完後數十天,便倏然長逝了。 不過據考證,這些多為巧合傳說或附會。 ★回課文導讀 140
141
《名籍》張繼,字懿孫,唐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人。 《生卒年》不詳。 《經歷》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進士。
作者介紹(三) 《名籍》張繼,字懿孫,唐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人。 《生卒年》不詳。 《經歷》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進士。 ★補注: *懿:美好的。例:「懿範長昭」、「嘉言懿行」。 ㄧ ˋ 張繼介紹
142
《風格》他的學識淵博,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所作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語言明白自然,不尚雕琢。 《著作》全唐詩存有詩集一卷。
作者介紹(三) 《風格》他的學識淵博,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所作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語言明白自然,不尚雕琢。 《著作》全唐詩存有詩集一卷。 ★補注: *尚:重視,動詞。 *雕琢:修飾文詞。 142
143
作者介紹(三)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1 ㈠曾任官職 張繼,生平事蹟不詳,據可見記載,約知他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代理掌管祭祀相關事務部門的副主管︶、檢校祠部郎中︵主管︶、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鹽鐵判官︵輔佐管理鹽鐵事務的官職︶。
144
作者介紹(三)補充資料 一、生平大略2 ㈡為官清廉 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他自己也曾作感懷詩:﹁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顯示其不逢迎權貴的態度。 144
145
作者介紹(三)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1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算大家,唐詩品匯︵明代高棅編輯的唐代詩歌選集,選唐代詩人六百八十一人,詩作六千七百餘首。此書特重盛唐,每種詩體內又分為九格︶就只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九個等級中的第六級。如果楓橋夜泊沒有流傳下來,可能今天人們已遺忘了他。 145
146
作者介紹(三)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2 ㈠有道者風 唐朝學者高仲武評張繼詩:﹁其於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發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說明張繼的詩作有道家風格,而且也頗有﹁禪味﹂,這符合了當時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風氣。 146
147
作者介紹(三)補充資料 二、創作風格3 ㈡反映現實 張繼因曾歷經安史之亂,對兵亂後的人民生計也十分關切,故有﹁女停襄邑︵絲織業中心︶杼,農廢汶陽︵農業興盛的膏腴之地︶耕……火燎原猶熱,風搖海未平﹂︵送鄒判官往陳留︶等反映現實、事理雙切的作品。 147
148
[月落烏1啼霜滿天]⑴, [(江楓2漁火3)⑵對愁眠]⑶ (三)楓橋夜泊-1 ★文意:補充 ★修辭: ⑴摹寫(視覺、聽覺兼觸覺)
⑵摹寫(視覺) ⑶倒裝,還原:﹁愁對江楓漁火眠﹂。 課文結構 語譯 課文朗讀
149
(三)楓橋夜泊-2 ★文意:補充 ★修辭:摹寫(聽覺)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4]。 課文結構 語譯 寒山寺 149
150
⒋夜半鐘聲到客船:半 夜裡寒山寺的敲鐘聲 ,傳到旅人所乘坐的 船上。夜半,半夜。
注釋(三)⒈~⒋ ⒈烏:烏鴉。 ⒉江楓:江邊的楓樹。 ⒊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⒋夜半鐘聲到客船:半 夜裡寒山寺的敲鐘聲 ,傳到旅人所乘坐的 船上。夜半,半夜。 *夜半鐘聲:補充 夜半鐘聲到客船
151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語譯(三) 月亮已經西落,烏鴉不停啼叫,天空布滿了寒霜,
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正對著因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旅人。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在半夜裡的敲鐘聲,傳到旅人所乘坐的船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回課文1 2
152
▲泊 : 停船。—楓橋夜﹁泊﹂︵楓橋夜泊︶、停﹁泊﹂ 恬靜、淡默。—淡﹁泊﹂名利︵﹁淡泊﹂在此作動詞用︶ 停留。—漂﹁泊﹂
形音義比較(三) ①泊: ▲泊 : 停船。—楓橋夜﹁泊﹂︵楓橋夜泊︶、停﹁泊﹂ 恬靜、淡默。—淡﹁泊﹂名利︵﹁淡泊﹂在此作動詞用︶ 停留。—漂﹁泊﹂ ▲舶 : 大船。—﹁舶﹂來品 名 動 形 動 ㄅㄛ ˊ ㄅㄛ ˊ 習作P.15
153
▲ 烏鴉。—﹁烏﹂啼︵楓橋夜泊︶ ●愛屋及烏:因愛一個人連帶地也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後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地關愛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形音義比較(三) ②烏: ▲ 烏鴉。—﹁烏﹂啼︵楓橋夜泊︶ ●愛屋及烏:因愛一個人連帶地也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後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地關愛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 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金﹁烏﹂︵相傳日中有三足烏,也因稱太陽為﹁金烏﹂︶ 名 名 153
154
▲鐘 : 計時器。—時﹁鐘﹂ 樂器名。—暮鼓晨﹁鐘﹂ ▲鍾 : 聚集。—一見﹁鍾﹂情、情有獨﹁鍾﹂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老態﹁龍鍾﹂
形音義比較(三) ③鐘: ▲鐘 : 計時器。—時﹁鐘﹂ 樂器名。—暮鼓晨﹁鐘﹂ ▲鍾 : 聚集。—一見﹁鍾﹂情、情有獨﹁鍾﹂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老態﹁龍鍾﹂ 形 動 名 名 ㄓㄨㄥ ㄓㄨㄥ 習作P.15
155
課文補充資料(三) ★第一句文意 ●一、二句描寫全景
⒈月落烏啼霜滿天:遠景 ⑴「月落」點出時間:夜晚(第二句「漁火」同)。 ⑵「烏啼」反襯深夜的寧靜(第四句「鐘聲」同)。 ⑶「霜」和第二句「楓」點出季節:秋天。 ⑷「 滿天」強調空間的遼闊,也凸顯旅人孤獨漂泊的心境。 155
156
⒉江楓漁火對愁眠:近景 ⑴「江楓」靜站岸邊,似陪伴旅人。 ⑵「漁火」閃爍不定,似旅人的漂泊 ⑶「愁」是詩眼。
課文補充資料(三) ★第二句文意 ●一、二句描寫全景 ⒉江楓漁火對愁眠:近景 ⑴「江楓」靜站岸邊,似陪伴旅人。 ⑵「漁火」閃爍不定,似旅人的漂泊 ⑶「愁」是詩眼。 ★回課文 156
157
課文補充資料(三) ★夜半鐘聲 宋朝大文豪歐陽脩曾表示: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是故作好句,哪有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回注釋 157
158
※「客船」呼應詩題「泊」字,也呼應第二句「愁眠」二字。
課文補充資料(三) ★第三、四句文意 ●特寫 ⒊姑蘇城外寒山寺:古寺 ⒋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 ※「客船」呼應詩題「泊」字,也呼應第二句「愁眠」二字。 ★回課文 158
159
提問(三) 答: 月落、烏啼、秋霜、江楓、漁火。 ★本詩以哪些景物作為背景? ★回課文
160
提問(三) 答: 烏啼、鐘聲。 ★詩中以哪兩種聲音襯托深夜的寧靜? (接下題)
161
提問(三) 答: 愁眠。 ★詩中哪個字詞可說明為何旅人會聽到鐘聲? (接下題)
162
提問(三) 到。 答: ★詩中哪個字詞將鐘的聲音形象化? ★回課文
163
課文結構(三) ★結構: ⒈全景: 第一句 遠景:深夜靜謐寂寥 第二句 近景:旅人因愁思未眠 ⒉特寫: 第三句 古寺:說明鐘聲的來源
第一句 遠景:深夜靜謐寂寥 第二句 近景:旅人因愁思未眠 ⒉特寫: 第三句 古寺:說明鐘聲的來源 第四句 鐘聲:說明「孤客最先聞」 情景交融 ※季節:秋天(霜、楓)。 ★回課文1 2
164
課文結構表(三) 特寫 靜夜寂寥 愁思難眠 鐘聲來源 孤客獨聞 全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165
本詩第一、二句描寫楓橋附近的秋夜景色,鋪陳出一股淒清深沉、孤單寂寞的氛圍。「愁眠」二字,點明詩人此時因滿懷愁緒而輾轉反側,無法成眠。
課文賞析(三) ★補注: *淒清:淒涼冷清。 *氛圍:周圍的氣氛和情調。 *輾轉反側:形容因心事而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本詩第一、二句描寫楓橋附近的秋夜景色,鋪陳出一股淒清深沉、孤單寂寞的氛圍。「愁眠」二字,點明詩人此時因滿懷愁緒而輾轉反側,無法成眠。
166
第三、四句藉寒山寺的鐘聲,反襯秋夜的寂寥。「客船」二字呼應第二句的「愁眠」,暗示詩人今夜湧上心頭的愁緒,正是異鄉作客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懷念。
課文賞析(三) 第三、四句藉寒山寺的鐘聲,反襯秋夜的寂寥。「客船」二字呼應第二句的「愁眠」,暗示詩人今夜湧上心頭的愁緒,正是異鄉作客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懷念。 本詩有三點值得學習、欣賞:
167
一、場景鋪寫,多元角度:詩中景物或遠或近,或動或靜,或冷或暖;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觸覺的,構成一個錯落有致、意境幽美的場景。
課文賞析(三) 一、場景鋪寫,多元角度:詩中景物或遠或近,或動或靜,或冷或暖;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觸覺的,構成一個錯落有致、意境幽美的場景。
168
二、運用地名,情景真切:連用姑蘇、寒山寺兩個真實的地名,而寒山寺又位於「城外」更顯其孤單意味,使本詩所展現的情景更為自然真切而感人。
課文賞析(三) 二、運用地名,情景真切:連用姑蘇、寒山寺兩個真實的地名,而寒山寺又位於「城外」更顯其孤單意味,使本詩所展現的情景更為自然真切而感人。 168
169
三、前後呼應,寄寓主題:「愁眠」、「客船」二詞前後呼應,而本詩主題「客愁」,即寄寓在其中。
課文賞析(三) 三、前後呼應,寄寓主題:「愁眠」、「客船」二詞前後呼應,而本詩主題「客愁」,即寄寓在其中。 ★課文評析 169
170
課文評析(三) ⒈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⑴第一句從船窗外望出去:月已西沉,烏鴉的啼叫聲,更襯托出四周的寂靜,彷彿滿天瀰漫著秋霜,寒意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使隻身在外的旅人倍感孤冷寂寞。所謂由景生情,這句最能傳達。
171
課文評析(三) ⒈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⑵第二句則轉看四周:那江邊的楓樹,像是有意陪伴遠方作客的旅人。漁火點點,已是深夜時分了,漁人還在辛苦工作。懷著憂愁思緒的旅人,默默面對這景象,輾轉難以安眠。
172
⑴聲音襯托晚間的寧靜,藉著鐘聲將在異鄉的旅人心裡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懷念,寫得非常深刻。
課文評析(三) ⒉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⑴聲音襯托晚間的寧靜,藉著鐘聲將在異鄉的旅人心裡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懷念,寫得非常深刻。
173
課文評析(三) ⒉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⑵連用「姑蘇」和「寒山寺」兩個真實地名,使本詩所展現的情景更為真切。「寒山」兩字字面有冷冷的味道,又說它位在姑蘇城外,更有孤單的意味,這種情況和旅人的處境與心境相契合。 ★課文賞析
174
一、在登鸛雀樓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二句除了字面上的解釋外,你還想到什麼含意?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這個句子?
讀後引導與討論 一、在登鸛雀樓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二句除了字面上的解釋外,你還想到什麼含意?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這個句子? 答:除字面上的解釋外,還可以有高瞻遠矚、精益求精、人往高處爬;想要有好前途,就要更加努力;要達到理想,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層次;多方涉獵,才能有成果。 (接下)
175
答:以上這些意思,通常用在勵志、自勉勉人方面,像畢業升學、加油打氣等。也可以單用「更上一層樓」,用來祝賀升官、開業等。
讀後引導與討論 答:以上這些意思,通常用在勵志、自勉勉人方面,像畢業升學、加油打氣等。也可以單用「更上一層樓」,用來祝賀升官、開業等。 175
176
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哪些詩句可以感受到作者依依不捨的心情?
讀後引導與討論 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哪些詩句可以感受到作者依依不捨的心情? 答:由「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句詩中可以看出。李白送走朋友之後,只見載著朋友遠去的船,由近而遠,而極遠,而消失天際,畫面切換成江流天外,由平遠而幽遠,而迷遠。 (接下)
177
讀後引導與討論 答:眼前所見,只有滔滔江水,如悠悠別情一般,滾滾不盡,流向天邊海角。此時此刻,黃鶴樓頭,還佇立一個孤獨的身影,目送著東去的帆影,久久不捨離去。離情依依,正是詩人的寫照。 177
178
三、在楓橋夜泊詩中,「夜半鐘聲」應可傳送到各地,為何作者只說「到客船」?
讀後引導與討論 三、在楓橋夜泊詩中,「夜半鐘聲」應可傳送到各地,為何作者只說「到客船」? 答:因為夜半時分,多數人都已入睡,工作的人也忙於工作,根本聽不到,或者聽到也不會留意,只有滿懷鄉愁的旅人輾轉難眠,才容易聽到深夜的鐘聲,更呈現出作者作客異鄉的孤獨感。
179
由於語言的演變,現在國語的四聲,跟古音聲調的四聲並不完全相同。二者的對應關係如下表:
語文即時通 國語四聲與古音聲調 由於語言的演變,現在國語的四聲,跟古音聲調的四聲並不完全相同。二者的對應關係如下表:
180
語文即時通 說明 仄 平 平仄 大致來說,國語的一、二聲相當於古音的平聲,國語的三、四聲相當於古音的上聲、去聲。而古音的入聲,則散入國語的一、二、三、四聲中,如:「說」、「白」、「雪」、「滅」,在古音都是入聲字。簡易辨別方法是以接近古音的方言,如﹕閩南話、客家話、廣東話等來念,讀音短促急收者,即為入聲字。 入聲 去聲 上聲 平聲 古音聲調 一、二、三、四聲 四聲 三聲 一、二聲 國語四聲 ★回課前暖身
181
課後延伸補充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1 性質 詩體 出處 時代 作者 詩名 抒情 五言絕句(二十字) 全唐詩 盛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七言絕句(二十八字) 李太白全集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中唐 張繼 楓橋夜泊
182
課後延伸補充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2 押韻 起式聲韻 詩名 押「尤」韻,國音「ㄡ」韻 仄起平韻 登鸛雀樓
仄起平韻(第二字「人」應仄作平,犯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押「先」韻,國音「ㄢ」韻 楓橋夜泊
183
課後延伸補充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3 季節 特色 詩眼 內容 韻腳 詩名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窮」字 登高望遠 流、樓 登鸛雀樓
春(煙花三月) 「孤」字 送別朋友 樓、州、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秋(霜、楓) 「愁」字 思鄉愁緒 天、眠、船 楓橋夜泊
184
課後延伸補充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4 建築 詩名 鸛雀樓: ⒈今山西省永濟市 ⒉相傳樓上常有鸛雀棲息而得名 登鸛雀樓 黃鶴樓:
⒈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 ⒉傳說有道士曾在牆上畫一隻會飛下來跳舞的黃鶴,後騎黃鶴飛去而稱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寒山寺: ⒈今江蘇省蘇州市 ⒉據傳唐初有名的和尚寒山曾住在這寺中,因而得名 楓橋夜泊
185
應用練習 一、借代修辭:在說話或寫作時,放棄本來的詞語,而找另一個與其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詞語來替代即是借代修辭。如:「孤帆遠影碧山盡」中的「帆」借代為「船」。下列句子用紅線圈起來的詞語均使用了借代修辭,請同學判斷這些詞語各借代為什麼,並根據參考選項,將答案填入括弧內。 借代修辭
186
應用練習 ⒈巾幗不讓鬚眉: 「巾幗」借代為( ); 「鬚眉」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巾幗」借代為( ); 「鬚眉」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補注: *巾幗不讓鬚眉:女人處事能力不輸於男人。巾幗,本指古代婦女用以覆髮的頭巾和髮飾。鬚眉,本指鬍鬚和眉毛。 ㄍㄨㄛ ˊ ㄒㄩ 男人 女人
187
應用練習 ⒉自古紅顏多薄命: 「紅顏」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美人 ★補注:
「紅顏」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補注: *自古紅顏多薄命:從古代以來美人多半命運不佳。 美人
188
應用練習 ⒊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秋」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年 ★補注:
「秋」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補注: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天不見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樣。比喻思念殷切。秋,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 年
189
應用練習 ⒋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海」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全天下 ★補注:
「四海」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補注: *四海:全天下的人都親如兄弟。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面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 全天下
190
應用練習 ⒌化干戈為玉帛: 「干戈」借代為( ); 「玉帛」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干戈」借代為( ); 「玉帛」借代為( )。 選項:年 日 戰爭 和平 男人 少年 美人 女人 化妝品 全天下 ★補注: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干戈,兵器。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 ●「借代」補充 ㄅㄛ ˊ 和平 戰爭
191
應用練習 二、季節線索辨識:大地有如一座舞臺,隨著季節的遞嬗,便會悄悄換上不同的場景。在中國文學作品裡,常見作者藉由與時令有關的景象暗示季節,如:「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繁花盛開的美景;又如:「霜滿天」、「江楓」都屬「秋天」景物的摹寫。請同學判斷下列詞語,通常是指哪一個季節 ㄕㄢ ˋ ?
192
⒈( ) ⒉(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鶯啼燕語 桃紅柳綠 應用練習
⒈( ) ⒉(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補注: *桃紅柳綠:桃花綻紅,柳枝垂綠。 *鶯啼燕語:燕子呢喃,黃鶯鳴聲不絕於耳。 鶯啼燕語 桃紅柳綠
193
應用練習 ⒊( ) ⒋(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蟬鳴蛙噪 鳳凰花開
194
⒌( ) ⒍(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桂子飄香 楓葉似火 應用練習
⒌( ) ⒍(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補注: *桂子飄香:形容中秋時桂花綻放,香氣飄散。 桂子飄香 楓葉似火
195
⒎( ) ⒏(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冰天雪地 寒風刺骨 應用練習
⒎( ) ⒏( ) 選項: 楓葉似火 鳳凰花開 桃紅柳綠 寒風刺骨 鶯啼燕語 蟬鳴蛙噪 冰天雪地 桂子飄香 ★補注: ●補充:季節相關詞語彙整 冰天雪地 寒風刺骨
196
應用練習補充資料 ★「借代」補充1 「桃李」滿天下 杜康︵周代善於釀酒的人︶、黃湯 杏壇 杏林 社稷 祝融、回祿 布衣 梁上君子 方寸
9 8 7 6 5 4 3 2 1 「桃李」滿天下 杜康︵周代善於釀酒的人︶、黃湯 杏壇 杏林 社稷 祝融、回祿 布衣 梁上君子 方寸 詞 語 學生 酒 教育界 醫界 國家 火災 平民 小偷 心 借代事物
197
應用練習補充資料 ★「借代」補充2 白首︻96.基測㈡第21題︼ 紈褲︵本指古代貴族子弟所穿的華麗服裝︶︻96.基測㈡第21題︼ 烏紗帽
14 13 12 11 10 白首︻96.基測㈡第21題︼ 紈褲︵本指古代貴族子弟所穿的華麗服裝︶︻96.基測㈡第21題︼ 烏紗帽 孔方兄︵舊錢幣中有方形的孔︶ 造福「桑梓」 詞 語 老年 富貴人家的子弟 官職 錢 鄉里 借代事物 ★回題目
198
應用練習補充資料 夏 春 南風/薰風/暖風 東風/楊柳風 風 蓮/荷/黃梅 桃/李/杏/柳 植物 晝長夜短 煙花三月 其他 梅月(農曆四月)
★季節相關詞語彙整1 夏 春 季節 南風/薰風/暖風 東風/楊柳風 風 蓮/荷/黃梅 桃/李/杏/柳 植物 晝長夜短 煙花三月 其他 梅月(農曆四月) 荷月(農曆六月) 桃月(農曆二月) 杏月(農曆二月) 月分
199
應用練習補充資料 冬 秋 北風/朔風 西風/金風/商風 風 松/柏/梅 菊/桂花/楓 植物 歲寒三友 霜、商意 其他 臘月(農曆十二月)
★季節相關詞語彙整2 冬 秋 季節 北風/朔風 西風/金風/商風 風 松/柏/梅 菊/桂花/楓 植物 歲寒三友 霜、商意 其他 臘月(農曆十二月) 桂月(農曆八月) 菊月(農曆九月) 月分 ★回題目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