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课班级 安全技术管理0605班 第 5 次 课 授课时间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地点 科技楼401多媒体教室 课题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课班级 安全技术管理0605班 第 5 次 课 授课时间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地点 科技楼401多媒体教室 课题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课班级 安全技术管理0605班 第 5 次 课 授课时间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地点 科技楼401多媒体教室 课题内容: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地点 科技楼401多媒体教室 课题内容: 第二章 事故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六、事故的成因; 七、安全、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 第三节 事故预防对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事故的成因、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和主要原因; 2、使学生熟悉安全、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 3、事故预防对策(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及改进的事故预防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案例教学法 重 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和主要原因; 难 点: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及改进的事故预防模型 能力培养: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事故因果链理论来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和主要原因)。 课堂类型:新授课、讲授课 教 具: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2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6441一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哪20类?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事故类别的划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事故的成因以及安全、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事故预防对策。 授新课

3 第二章 事故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事故的基本概念 六、事故的成因 事故发生实际上是从: 事故起因(成因) 事故爆发 事故补救 事故后果
第二章 事故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事故的基本概念 六、事故的成因 事故发生实际上是从: 事故起因(成因) 事故爆发 事故补救 事故后果 等一系列事件的连锁反应结果。 事故的爆发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没有事故的起因,就不会爆发事故。因此,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研究事故的成因。

4 认识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实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目的。由于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尽管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事故成因模式,但目前人们还很难找到一种能解释各种事故成因的普遍模式。在人们提出的各种事故成因模式中,有一种模式叫做综合事故模式。 该模式认为,事故发生是由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而造成的。也就是说,事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原因复杂。

5 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引发事故的各种原因中,根据导致事故的关联程度不同,可将事故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这些人、物、环境因素构成了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直接原因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它可分为三类:

6 直接原因的分类: (1)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不良所引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常见的物不安全状态有: 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②工作环境面积偏小或工作场所有其他缺陷;③物质的堆放和整理不当; ④外部的、自然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物与有害物的存在; ⑤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⑥劳动保护用具和服装缺乏或有缺陷;⑦作业方法不安全。

7 (2)环境原因:指由于环境不良所引起的。如工作环境照明、湿度、噪声、振动、颜色和通风等条件不良。
(3)人的原因:是指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如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误动作、不注意、疲劳、身体有缺陷等。

8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指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缺陷,即管理失误和管理责任。 间接原因主要有: (1)技术上的原因。 例如: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的设计存在问题;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9 (2)教育的原因: 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及没有经验等。 (3)身体的原因: 包括:身体有缺陷或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酗酒等。 (4)精神的原因: 包括:安全意识不强,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怖、不和等精神状况,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

10 (5)管理原因: 包括: ⑤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⑥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监察不力,执法不严等。
①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 ②作业标准不明确,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 ③缺乏检查保养制度,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④隐患查处力度不大,隐患整改不及时,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 ⑤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⑥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监察不力,执法不严等。

11 3.事故发生的基础原因 基础原因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包括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法律、人的价值观、安全意识等因素。 这些因素是构成事故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  根据综合事故成因模式,事故的产生过程是有社会因素引起管理因素的产生,管理因素引起危险因素,通过偶然事件(起因物和肇事人)触发而发生事故与伤害。而进行事故调查时,应通过事故的现象,查询事故经过,进而依次了解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12 在造成某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事故发生起了主要作用的原因即为主要原因。
4.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造成某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事故发生起了主要作用的原因即为主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原因既可以为直接原因,也可以为间接原因。 主要原因分析不仅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而且也是进行事故责任认定、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

13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各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
从硬件方面,有的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的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整改;有的危险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从软件方面,有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有规章制度,但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监督、监察不力,执法不严; 从社会方面,有的业主老板缺乏良知,为了获取短期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职工的生命,满足日趋膨胀的经济效益欲望;职工素质低,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生产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14 七、安全、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 1.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用发展的观点讨论安全,那么安全的接受水平是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整体知识素质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强弱密切相关的; 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行业,其接受水平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行业,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接受水平,它必须与当前的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

15 事故发生的结果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事故造成的损害在人们能接受的安全水平以下,即使事故发生,也认为系统是安全的;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可用海因里希事故理论来说明,即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事件数之比为1:29:300来进一步分析 另一种是超过了人们能接受的安全水平,即发生了事故,则为不安全,人们对这两种可能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对安全与事故相互关系的认识程度。 1:29:300

16 事故发生可以造成以下几种后果: (1)人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 (2)人受到伤害,物未受损失; (3)人未受伤害,物受到损失; (4)人、物均未受到伤害或损失,约占90%。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状态下,系统是安全的。但是,即使系统安全状态在人们能接受的水平以下,只要有事故,就必然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造成的后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17 2.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 (1)隐患的定义 关于隐患已有多种论述。据海因里希理论,隐患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 我国张景林教授则认为“隐患是指有可能导致事故的,但通过一定办法或采取措施,能够排除或抑制保留,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隐患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在上述定义中,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事故发生的源泉,是潜在因素。

18 由于生产系统是人、机、环境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人的行为、机、物的状态会产生事故,环境的状态变化也会产生事故。
例如,高瓦斯矿井的瓦斯事故明显多于低瓦斯矿井。所以,隐患应是“人—机—环境”系统导致事故发生因素的集合。事故发生就必然具有事故隐患,有事故隐患不一定必然会发生事故。故隐患定义为: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或者认识到而未能有效控制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机的状态、环境条件或任意二者或三者的结合。

19 (2)事故与隐患的关系 隐患是事故的基本组成因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事故、安全、隐患的辩证关系为: ①系统在安全状态时并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 ②隐患是评价系统危险状态的基本因子;事故只表示危险与安全状态的一个侧面;. ③隐患是事故的基本组合因子,要消除事故就必须消除隐患; ④用隐患评价系统是否危险与安全状态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事故。

20 第三节 事故预防对策 一、事故预防理论 1.海因里希工业安全公理
第三节 事故预防对策 一、事故预防理论 1.海因里希工业安全公理 海因里希在20世纪20~30年代总结了当时工业安全的实际经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工业安全公理”,该公理包括10项内容,又称为“海因里希10条”。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的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或)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21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即人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经历了数百次来自物方面的危险。 (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22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不正确的态度。 ②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③身体状况不佳。 ④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良的环境。 这些原因是采取措施预防不安全行为的依据。 (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①工业技术方面的改进; ②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③人员调整; ④惩戒。

23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产生影响。

24 (10)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①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 ②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1/5。

25 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 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海因里希阐述了: 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 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不的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事故预防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 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26 数十年来,该理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事故预防工作者的赞同,并作为他们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
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该“公理”中的一些观点已经不再是“自明之理”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相继问世。 但是该理论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今的事故预防工作中仍产生重大影响。

27 2.事故预防工作五阶段模型 海因里希定义事故预防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开展以某些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作及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活动。 很早以来,人们就通过图2—11所示的一系列努力来防止工业事故的发生。 掌握事故发生及预防的基本原理,拥有对人类、国家、劳动者负责的基本态度,以及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是开展事故预防工作的基础(即社会因素) 。在此基础上,事故预防工作包括五个阶段的努力。

28 实施改进措施 图2—11 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 制定改进措施 查找事故原因 查找事故隐患 建立健全事故预防体系 社会因素

29 (1)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工作组织,形成由企业领导牵头的,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在内的事故预防工作体系,并切实发挥其效能。
(2)通过实地调查、检查、观察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加以认真的判断、研究,并对事故原始记录反复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出事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故隐患)。 (3)分析事故及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它包括弄清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场所、工种、生产工序、有关的工具、设备及事故类型等,找出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0 (4)针对分析事故和不安全问题得到的原因,选择恰当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说服教育、人员调整、制定及执行规章制度等。
(5)实施改进措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机械设备、生产作业条件的安全,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人员调整、教育、训练,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督。

31 以上对事故预防工作的认识被称作事故预防工作五阶段模型。
该模型包括了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内容。但是,它把实施改进措施作为事故预防的最后阶段,不符合“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以及事故预防工作永无止境的客观规律。 因此,对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图2—12所示的模型。

32 图2—12 改进的事故预防模型

33 课后小结: 作业: 1.事故的成因、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和主要原因; 2、安全、隐患及与事故的关系
3、事故预防对策(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及改进的事故预防模型) 作业: 1、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的4个等级如何划分? 2、什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Download ppt "授课班级 安全技术管理0605班 第 5 次 课 授课时间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地点 科技楼401多媒体教室 课题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