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Tuberculosis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教研室
结核病 Tuberculosis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教研室
2
概述 据世界卫生卫生组织报告,结核病目前已跃居人类头号杀手。
亚洲的肺结核发病率约占全世界结核病发病率的70%,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据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估计,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有450万人,占全球肺结核者总数的1/4 。其中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约有200万人,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约有150万人。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3
一、病因 病原体: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对人有致病能力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 特点:抗酸性,G+杆菌 ;含结核蛋白,可使机体过敏。
生长缓慢,4-8周才出现菌落。 不耐热。 细胞内寄生菌,可被吞噬细胞吞噬而继续繁殖。
4
二 . 流行病学 1 . 传染源 2 . 传播途径 3 . 易感人群
5
2.传染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 其次是消化道: 其他:经皮肤、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者少见。
6
3 . 易感人群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等是高发人群 儿童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1)结核菌的毒力及数量
(2)机体抵抗力的强弱 (3)遗传因素
7
三 . 发病机制
8
结核杆菌 机体 T淋巴细胞 病变局限 (4-8周) 致敏淋巴细胞 郎罕氏细胞、结核结节 结核菌被巨噬细胞吞噬 释放淋巴因子(如IFN-) 单核细胞 TB感染的病灶 正常免疫反应 (血液循环) (肺,等) ( 细胞免疫反应)
9
异常免疫反应 (迟发性变态反应) 肺原发病灶出现渗出性炎症 大片炎症甚至干酪样坏死、 全身中毒症状、 疱疹性结膜炎、 皮肤结节性红斑及一过性 多发性关节炎
10
四 、诊断 (一)病史 1 . 中毒症状 2 . 结核病接触史 3 . 接种史 4 . 有无传染病史 5 . 无结核过敏表现
11
★(二) 、结核菌素试验 1 . 试验方法: 2 . 判断标准:取纵径与横径的平均值 硬结直径<5mm (-) 5-9mm (+)
除硬结外,还可见水疱、破溃、淋巴管炎等(++++)
12
★3 . 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 ① 曾接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
② 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 ③ 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就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13
④ 结素试验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病。
⑤ 2年之内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者,或反应强度从原来<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14
(2)接种BCG后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
反应强度 较 强 硬结直径 >10-15mm 硬结特征 质地较硬 颜色深红 边缘清楚 持续时间 较长7-10d 反应时间 若干年乃至终生。 接种卡介苗后 较 弱 5-9mm 质地较软 颜色浅红 边缘不整 较短、2-3d 3-5年内逐渐 消失
15
(3)阴性反应 ① 未受过结核感染。 ② 已感染结核,但尚未产生变态反应(4-8周之内) ③ 机体免疫受抑制,出现假阴性反应
④ 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16
(三) 、实验室检查 1 . 结核杆菌检查: 2 . 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3 . 血沉 (四)结核病影像学诊断 1 . X线检查
2 . 计算机断层扫描 3 . 磁共振影像(MRI) (五)其他辅助检查
17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8
一、定义 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结核杆菌吸入肺部引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组织反应,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19
二、病理 肺部原发病灶多数位于右侧,肺上叶底部和下叶的上部,近胸膜处。 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坏死。 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呈“双极”病变。
20
病理转归
21
病理转归
22
★三、临床表现 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等。 2.急性起病者可有高热,持续2-3周(易与伤寒相混淆)。
3.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4.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时,婴幼儿易产生压迫症状;如: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喘鸣,肺气肿、肺不张等。
23
5.其他: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 6.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轻或中度肿大,肺部听诊多数无明显体征,如果病灶周围侵润范围较大,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管状呼吸音及干罗音。 婴幼儿可有肝轻度肿大。
24
四、实验室检查 1 . 结核菌素试验:(++)以上等; 2 . X 线检查:
25
四、实验室检查 2 . X 线检查:
26
四、实验室检查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查结核杆菌: 5.周围血象: 6.免疫学及生物基因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DNA探针:
27
★五、原发性肺结核的转归 1.免疫力强,治疗合理、及时,病灶一般在治疗3-6月后开始吸收,持续一年以上者,2年内完全吸收愈合,愈合方式主要为钙化或硬结。 2.年龄幼小、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及未经系统治疗者,病灶可长期残留、潜伏。 3.进展、恶化、全身播散。
28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阳性接触史(2)结核菌素试验阳性(3)结核中毒症状或各系统的临床表现(4)X线检查(5)培养、涂片、PCR等检查结核菌(6)活体组织检查。以上6项中3项阳性可诊断结核病。 X线检查前应与上感、流感,重者与伤寒、风湿热相鉴别。 X线检查后应与肺炎、纵隔肿瘤相鉴别。
29
活动性原发型结核的判断标准 1 . 有发热及结核中毒症状者。 2 . 排出物中找到结核菌。 3 . X线检查发现结核病灶。
4 . 未种过卡介苗,<3岁,尤其<1岁的婴儿,PPD20mm。 5 . 血沉加快,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 6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0
★七、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 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休息: 2 . 改善居住环境: 3 . 避免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
4 . 避免各种传染病: 5 . 严重的结核病人,有发热等中毒症状或身体衰弱者,应卧床休息。
31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化疗) 治疗原则: 早期: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不留后遗症。 联合:选用有协同作用的药、以防耐药性产生。
适量:可发挥最大限度的杀菌或抑菌作用,使病儿耐受。 规律、全程:消灭顽固菌,防止恶化及复发。 分段治疗:强化阶段、巩固(继续)阶段。
32
一例感染非耐药结核株的患者治疗6个月的费用仅约10美元,但MDR-TB(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不但治疗周期延长至2年左右,而且治疗费用少则500美元,多则逾6000美元。
33
2.常用药物 (1)杀菌药物:全效杀菌药:INH(10~20mg/kg.d),RFP(10~15mg/kg.d(450mg/d)。
(2)半效杀菌药:SM(20~30mg/kg.d)及吡嗪酰胺 PZA(20~30mg/kg.d)。 (3)抑菌药物:乙胺丁醇(EMB 15~20mg/kg.d),及乙硫异烟胺(ETH 10~15mg/kg.d)。
34
2.常用药物 药物 剂量(mg/kg.d) 给药途径 主要副作用
异烟肼(INH)10~20(最大0.3/d) PO或IV 肝毒性、末梢神经炎 过敏、皮疹和发热 利福平(RFP)10~15(最大0.45/d) PO 肝毒性、恶心、呕 吐和流感综合症 链霉素(SM) 20~30(最大0.75/d) IM VIII颅神经损害、肾 毒性、过敏、皮疹 吡嗪酰胺(PZA)20~30(最大0.75/d)PO 肝毒性、高尿酸血症 关节痛、过敏和发热 乙胺丁醇(EMB)15~ PO 视神经炎、皮疹 乙硫异烟胺(ETH)10~ PO 胃肠道反应、肝毒 性、神经毒、过敏、 皮疹和发热
35
抗结核药物治疗(化疗)
36
3.化疗方案 (1)标准疗法:轻症 (无症状或症状不多的原发型结核)以异烟肼为主,配合RFP或EMB,疗程9~12个月。
(2)两阶段疗法:用于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病、急性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
37
(3)短程疗法:直接监督下服药与短程化疗是WHO治愈结核病人的重要策略。
作用机制;快速杀灭机体内处于不同繁殖速度的细胞内、外结核菌群,使痰菌早期转阴并持久阴性,且病变吸收、消散快,远期复发少。 2HRZ/4HR(2个月INH、RFP、PZA/4个月INH、RFP) 2SHRZ/4HR 2EHRZ/4HR 2HRA/4H3R3(/4个月每周3次INH、RFP),若无PZA则将疗程延长至9个月。
38
潜伏结核感染的治疗: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血清PPD-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阳性,而全身找不到结核病灶者称潜伏结核感染。 宜用INH 10mg/kg.d,总量<0.3g,如有结核中毒症状,可加用RFP治疗,疗程6-9个月。
39
八、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2.普及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
禁忌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或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患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注射局部有湿疹或患全身皮肤病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40
八、预防 3.预防性化疗。 适应症(1)密切接触家庭内开发性肺结核者;(2)3岁以内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3)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4)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中毒症状者;
41
八、预防 (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6)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小儿需长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INH 10mg/kg.d(总量<300mg/d) ,疗程6~9月。 或INH+RFP 10mg/kg.d (总量<300mg/d)治疗,疗程3个月。
42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43
一、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差。 2.免疫功能低下。 3.原发结核时,机体高度过敏。
44
二、病理
45
血行播散 脑实质 结核菌 结核瘤、干酪病灶破溃 蛛网膜下腔、软脑膜 充血、水肿、炎性渗出(上皮样细胞、 郎罕氏细胞、干酪坏死) 脑脊液 脑底池 颅神经(II、 III、IV、VI、VII ) 结脑
46
结核菌 脑实质 结核性脑膜脑炎 脑血管 脑室管膜炎 脊髓膜、脊髓及 脊神经根 急性动脉炎 室间孔狭窄 栓塞性动脉炎 截瘫、盆腔功能 障碍 脑室扩张 脑组织缺血、软化 脑积水 偏瘫
47
病理分型 浆液型:多为早期病例。 脑底脑膜炎型:有脑膜刺激症状及颅神经障碍。 脑膜脑炎:脑膜和脑实质均受累,脑血管变化明显。
脊髓型: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脑脊液出现明显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8
★三、临床表现 1.早期(前驱期):1-2周,精神症状; (1)性情改变:精神淡漠、易怒、好哭;睡眠不安或易疲倦、嗜睡。
(2)结核中毒症状: (3)轻度颅内压增高症: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诉头痛,婴儿可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
49
2.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 (1)颅内压增高症状加重,头痛加重,呕吐加剧,嗜睡或惊厥。 (2)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婴儿前囟膨隆,甚至颅缝分离。 (3)颅神经障碍: (4)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约占14%)
50
3.晚期(昏迷期)约1-3周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而进入完全昏迷。极度消瘦,舟状腹,抽搐频繁,角弓反张或去大脑强直、水盐电解质紊乱、脑疝。
51
★四、诊断 (一)病史:结核患病史、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对小婴儿诊断尤为重要。近期传染病史等。
(二)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对预后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脑脊液检查: (1)常规: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静置24小时后,有网状薄膜形成。白细胞数多在50×106/L-500 ×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生化:糖量减少,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52
2.其他检查 胸片X线检查:约85%有改变,其中粟粒性结核占48%。 脑CT扫描:对揭示病变,观察疗效和评价预后有价值。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结脑晚期可呈阴性反应。
54
五、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脑膜炎: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 ×106/L,分类以中性细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二)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糖量显著降低,墨汁染色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 (三)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50~200 ×106/L,以淋巴细胞居多,蛋白质一般< 1.0g/L,氯化物及糖正常。
55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控制炎症:
(1)强化治疗阶段 疗程3-4个月,联合使用INH、RFP、PZA、SM,INH15-25mg/kg.d,开始治疗1-2周内,全日量的一半加入10%G.S 中vi或推注,余量口服,病情好转改为口服。 (2)巩固治疗阶段 继续用INH、RFP。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6个月;RFP9-12个月。
56
(三)控制颅内压 1.脱水剂:20%甘露醇 g/kg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 4~6小时一次,脑疝时可加大剂量2g/kg。2-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7-10天停用。 2.利尿剂 乙酰唑胺(diamox)一般于停用甘露醇前1-2天加用该药,20-40mg/kg/d(<0.75g/d)根据颅内压的情况可服1-3月或更长。
57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控制炎症渗出、减少粘连,有利于脑脊液循环,
强的松1-2mg/kg(30mg),1个月后减量,疗程8-12周。 4.侧脑室穿刺引流: 5.腰穿减压鞘注药: 6.脑外科治疗:用于阻塞性脑积水,经侧脑室穿刺治疗无效,而脑脊液检查已恢复正常,可做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
58
(四)对症治疗 1.退热、镇静。 2.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 3.脑性失盐综合征; 4.低钾血症;
59
七、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彻底治疗。 病型:早期、浆液型预后最好,晚期、脑膜脑炎型预后最差; 年龄:年龄越小,起病越急,进展越快。病死率高。
结核菌的耐药菌株决定预后。
60
思考题 怎样判断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那些? 原发性肺结核的转归如何? 如何治疗原发性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临床经过及早期诊断要点是什么? 如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