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家奇 副主任 中国CDC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家奇 副主任 中国CDC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家奇 副主任 中国CDC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Tel: 63174126 E-mail: cnmmaa@263.net
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 马家奇 副主任 中国CDC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Tel:

2 中国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发展 2004 - 覆盖37种传染病、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适时报告 县为基础的月报, 电子文档 县为基础的月报,邮寄报表 2003年SARS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加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全国 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形成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

3 网络直报工作机制(由地方直接至中央) 约47000医疗机构具备网络直报能力; 每天约有5000用户; 每天报告12000例病例;
2005年共报告 例病例。

4 改进疫情报告业务流程 医院 CDC CDC CDC 国家 CDC VPN网络平台 周期缩短

5 报表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的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处于二、三阶段间的过渡时期,属于初中级水平阶段。 个案 网络 动态/实时报表 直报 报表 网络
Web报表 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必须与各部门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关系,随着从技术支持、单纯应用服务、相互协作、到共同推动关系的发展,对于业务管理能力来说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对于信息管理能力来说,其IT的应用价值也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信息中心与各部门间的关系应实现从单纯的“技术支持”向业务“相互协作“关系转型,最终向业务目标“共同推动”的关系型发展。 逐级 统计 上报 电子报表 手工报表 高过程控制 结果管理 业务管理能力

6 ——“流水式”疫情监测与“台帐式”专病监测管理相结合
疾病监测的动态信息管理模式 ——“流水式”疫情监测与“台帐式”专病监测管理相结合 流行病学信息 病人基本信息 诊断状态信息 病人检测信息 建立台帐 疫情 病情 专门管理 病人治疗信息 病情转归信息 流水式管理 台帐式管理 监测疾病发病趋势 监测疾病流行的全过程

7 疾病监测“流水”信息模型 HIV AIDS 病例集合 疫情报告 治疗AIDS 死亡AIDS 感染 发病 治疗 转归

8 疫情报告与病情管理相结合,实现传染病整体监测模式
统计数据一致 常规疫情监测管理 关联 传染病报告卡 专病报告卡或个案调查表 建立管理台帐 专病管理 订正或生成传染病报告卡 填报 专病管理哨点监测或主动监测 常规疾病监测 常规监测流程 专病监测流程

9 动态数据统计示例

10 动态累计数据统计示例

11

12 系统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启用

13 网络直报现有子系统 已经运行的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 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专病/单病管理系统
艾滋病 肺结核 鼠疫 流感/禽流感监测系统 ……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系统 健康危险因素报告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14 通过系统平台不断订制扩充18个单病种监测信息系统

15 2006年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94.9%

16 2005年乡镇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66.1% (14个省>80%)

17 2006年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70.3%

18 东中西部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比较

19 疾病监测信息工作模式 数据采集 反馈 Daily Report 日报 数据核实 卫生部 周报 Weekly Report 数据分析与报告
月报 Monthly Report 各级CDC 年报 Yearly Report 其它部门 专题分析报告

20 网络直报系统功能 传染病报告信息采集 Reporting card

21 传染病个案信息管理 Data Manage for Cases of Infectious Dis.

22 统计分析 Reporting card

23 动态监测信息反馈 Information feed backing
Daily report日报 Weekly report周报 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提高了疫情的透明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对外交往,提高了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国际声誉。

24 信息反馈 日报 周报

25 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 周报 日报

26 通过不明原因肺炎指示病例,提高了新发传染病早期识别的能力。
系统的主要优势 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提高了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提高了传染病暴发的早期察觉能力; 通过不明原因肺炎指示病例,提高了新发传染病早期识别的能力。

27 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得到较大提高 2003 2004 4.9 3.5 0.2 报告-数据录入(天数)) 0.8 诊断-报告(天数)

28 2005年传染病报告单位构成

29 报告病例数大幅度提高,传染病漏报减少

30 促进了结核病人的发现 970,278 1,259,308

31 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

32 移动百分位数法实现自动预警 XX省XX市XX区(痢疾1-9月10) >P90 >P90 >P90

33 通过GIS观察病例聚集性发现传染病暴发 2006年3月27日-4月2日XX省XX县麻疹暴发 52 cases

34 2006年3月11日-4月2日XX县麻疹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病例大幅增加

35 2006年3月11日-4月2日XX县麻疹病例年龄分布 40% 的病例大于14岁

36 2006年3月11日-4月2日XX县麻疹病例职业分布 34.7%的病例为学龄前儿童

37 2006年3月11日-4月22日XX县采取干预措施后麻疹病例数的减少
Intervention measures

38 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 82% (824/1005) 发生在学校 学校突发事件的时间分布

39 2005年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情况

40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

41 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42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1) 未及时审核率指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省市审核时间 - 报告卡生成日期)>2小时报告卡数和乙丙类传染病(县区审核时间 - 报告卡生成时间)>24小时报告卡数占该地区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未及时审核数/总报告卡数 未及时报告率指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 - 诊断日期)>2小时报告卡数;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 - 诊断日期)>24小时报告卡数占该地区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未及时报告卡数/总报告卡数 重卡率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6项查重条件(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址)获得的重卡数占该地区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本年1月1日至当月重卡数 / 本年1月1日至当月累计报告卡数 县区零缺报率指在1个月内,传染病报告数为零的的县区数占总县区数的百分比。 公式=每月县区零缺报数/总县区数

43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2) 未及时审核构成比指该地区未及时审核报告卡数占上一级汇总未及时审核报告卡总数的比重。
公式=未及时审核数/上一级汇总未及时审核数 未及时报告构成比该地区未及时报告卡数占上一级未及时报告卡总数的比重。 公式=该地区未及时报告数/上一级汇总未及时报告数 重卡构成比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6项查重条件(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址)获得的重卡数占上一级汇总重卡总数的比重。 公式=重卡数 / 上一级汇总重卡数 县区零缺报构成比指在1个月内,传染病报告数为零的的县区数占上一级汇总零缺报县区总数的比重。 公式=县区零缺报数/上一级汇总零缺报县区数

44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漏报率:指被调查人群或医院,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漏报病例数占调查中查出的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查出的某病漏报病例数〕÷〔同时查出的某病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的病例数〕×100% 门诊漏报率(某病)=〔在门诊(医院)查出的该地区某病漏报病例数〕÷〔同时期在门诊(医院)诊断的该地区某病例总数〕×100% 或=(某病漏报病例数)÷(某病漏报病例数+某病已报告病例数)×100% 各病总漏报率=(1 - ∑各病的报告病例数÷∑各病的估计发病数)×100% 及时报告率:指传染病规定报告时限的报告病例数占同期已报告的传染病例总数的比重。可分别计算每种病的及时报告率及所有各种病种的及时报告率。 计算公式为:及时报告率(某病)=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同时报告的总病例数×100% 报告准确性 (1)卡片填写的一致率:指网络报告与临床登记的性别、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4项关键指标完全一致率和网络报告与纸质报卡的性别、病种、病人属于、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6项指标的一致率。 公式=关键指标完全一致的报告卡÷同时报告的总报告卡数×100% (2)卡片填写的完整率: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中必填项目,即关键指标的填写完整率。 公式=关键指标填写完整的报告卡÷同时报告的总报告卡数×100%

45 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未及时报告情况 报告及时性分析 未及时审核情况 重复报告情况 县(区)零、缺报情况 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医疗机构报告情况

46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率地区分布

47 全国甲乙丙类传染病及时性分析

48 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及时性分析

49 2005年肺结核、乙肝和其它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构成
占总报告数的65% 40%来自结核专报

50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审核率地区分布

51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分月未审核情况

52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月平均重卡率地区分布

53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重卡情况

54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县(区)零缺报率地区分布

55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分月零、缺报情况

56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示意图

57 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情况

58 不同省份被调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59 不同省份被调查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漏报率

60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漏报情况

61 不同省份被调查医院门诊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

62 被调查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23.49% 不同类别传染病漏报率 甲类:0.00% 乙类:23.96% 丙类:21.40%
全国传染病调查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 被调查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23.49% 不同类别传染病漏报率 甲类:0.00% 乙类:23.96% 丙类:21.40%

63 网络报告与临床登记数据指标一致率比较

64 不同省份网络报告与临床登记数据4项关键指标一致率比较
性别、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65 网络报告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相应指标一致率

66 不同省份被调查医疗机构网络报告与纸质报卡上6项指标的一致率
性别、病种、病人属于、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

67 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关键指标的填写完整率

68 不同省份被调查医疗机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

69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质量综合评价(率)地区分布

70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质量综合评价(构成比)地区分布

71 200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卡质量综合评价(构成比与率)地区分布

72 谢 谢!


Download ppt "马家奇 副主任 中国CDC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