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 张连仲 长沙
2
十年回顾:1 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对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Effective ELT
3
2 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带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一大批教材深受喜爱;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Effective ELT
4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时不我待! Effective ELT
5
教育发展与挑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Effective ELT
6
一、英语课程改革历程简要回顾 1999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系统、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国务院的部署,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起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以此为开端,全面启动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改革力度大;全面改革,改革范围广;长远规划,改革时间长。在起草和修改《纲要》的同时,教育部组建了18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研制小组,开始起草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组于1998年7月成立。其组成人员分别来高等学校、教科院、教研室、出版社等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有成员都具有长期从事英语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经验。
7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18个国家实验区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同年8月,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组建了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同年开始修订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义务教育部分。 2007年教育部正式组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
8
修订基本思路 科学性 (经 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教育理念的确认和 表述): 1对外语课程性质的定位---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
1对外语课程性质的定位---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 2 对级别能力指标的细化修改; 3任务型教学表述的完善; 4评价概念的深入展开和案例的设计
9
系统性 细致梳理级别目标,形成符合学生外语学习阶段性发展规律的梯度递增能力指标 例:二级语言知识中语法项目的表述: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 - 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 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10
普适性 充分考虑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多样性的现实,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灵活处理的空间 例:二级词汇要求: 1. 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2.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 3.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
11
五级词汇能力要求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12
实用性 (增加更多教学建议和评价案例,以利实际操作)
13
附 录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附录3 功能意念项目表 附录4 话题项目表 附录5 教学实例 附录6 评价方式与方法举例
附 录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附录3 功能意念项目表 附录4 话题项目表 附录5 教学实例 附录6 评价方式与方法举例 附录7 技能教学参考表 附录8 课堂用语 附录9 词汇表(建议词表)
14
二级阅读评价 评价案例17: 阅读故事,按故事情节排列图片顺序。
Bob and Richard are sitting on the bench near the school playgroun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yesterday’s football game. They are excited. Suddenly, Bob sees a schoolbag beside the bench. He picks it up. “Whose bag is it?” he asks. “Let’s go and find the owner,” Richard says. They go to the shed to get their bicycles. “Where is my bicycle?” Richard asks. “Oh! I left my bicycle beside the bench! ”
15
按故事情节排序,图片的顺序是:1.( ) 2.( ) 3.( )4.( )
A B C D 按故事情节排序,图片的顺序是:1.( ) 2.( ) 3.( )4.( ) 评析 本案例适合二级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小短文的能力,通过要求学生给图片排序,考查他 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故事发生的顺序。
16
评价案例 29 三至五级听力评价 你将要听到5个人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请你一边听一边将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身份对应起来,把身份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 Tom Smith [ ] A a student from the USA 2. Mary Shaw [ ] B a salesgirl at a computer company 3. Nick Hansen [ ] C a P.E. teacher at a high school 4. Sue Parker [ ] D a doctor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5. Peter Roberts [ ] E a shop assistant 1 特点:多项选择,综合信息分析判断, 2 语言可以很简单,但语言信息利用率高,
17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 (一)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形成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作为课程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出了建立语感和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18
《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 2011版修订如下: (1)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3)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19
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得到了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这些理念对英语学科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从排比句本身的内容来看,这些理念似乎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学科。2011版本的基本理念在基本保留2001版本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特点,每一条理念中都渗透了对英语的教与学的阐释,特别是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以及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20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1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22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23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4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25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26
(二)建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二)建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2011版课标关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维度关系的表述: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7
1、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已经超越了以往教学大纲基于知识和技能的定位。从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英语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 从1980年代进入到1990年代,当时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反映出的重大变化有两个:其一是四项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其二是加入了交际功能表(即稍后改称的《日常交际用语表》)。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朝超越知识与技能的方向稳步迈进。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最终宣告“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把英语的整体课程建立在“人与意义”的理论概念之上,因而启动了我国英语课程的战略变革。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 doc
28
这样的整体跨越和战略变革有三个要点值得强调:第一是目标体系在面对“语言本身”(含语言知识和技能)和“使用语言的人”这两个基本因素上,把立足点放在人上,更加重视面向“使用语言的人”;第二是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这两个基本方向上,目标实现的侧重点放在意义上;第三是目标设置在面对词汇语句和语篇这两个基本单位上,更加关注语篇。
29
Developmental views on language and lan 外语教育性质认识的三阶段teaching
English a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he study of form and structure of English English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view on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as means of thinking and focus on Learner and learning process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 语言学习者学习能力inventions1.ppt
30
2、突出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的概念,并系统地规定了“情感态度“的内涵:“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31
2011版进一步强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32
3、重视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5个维度之一,提出了准确的“学习策略”定义: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在专业化的定义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即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并明确界定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33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参照了O’Malley和Chamot(1990)的分类,他们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 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 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 。另外也参照了Oxford(1990)的分类,Oxford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其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 课程标准还为“学习策略”制定了具体的分级目标,这些分级的具体目标使学习策略不再停留于一般化的要求,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明显地增强了操作性。
34
4、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目标 2001年的《课程标准》系统提出文化意识的概念,并界定了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化意识”的4方面内容,即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依据“文化意识”的这一理论模型,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分级标准。 课程标准在我国英语教学纲领文件中明确了“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之一,并具体规定了“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分级目标。这对于一线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效能.
35
(三)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标准》贯穿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
36
对课程实施表述的修订 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教学的分类分层指导和评价,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落实本地课程实施方案,并注意做好学段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尤其要做好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37
(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首先引起业内重视的教学路径就是任务型语言学习,即Task-Based Learning.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以“用语言做事情”为出发点,提倡使用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路径。
38
2011版课标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39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共8条,评价建议9条,比试验稿更为详尽,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并附有较多的案例及解析。
对教师教学和教师职业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对教研部门教师培训具有指导意义
40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 (guiding and leading)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要: 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 课标提出评价具有“导向(guiding and leading)”功能的提法,比较一般测评价理论的“反拨(washback)”或“影响(impact)”的评价概念更为积极和有力度。“导向”就要研究,评价的“向”和如何实现“导”。所谓“向”就是方向,就是目标。评价的方向和目标要与课程目标一致,这是一句大白话,但在实践中,人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评价运作中目标不清,或者与课程目标不一致,甚至对立;评价的方法杂乱不对,操作方式不对,得出的信息混乱,甚至错误引或误导教学进程; (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的配合,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为了让教育部门了解情况,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有利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学习) (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
41
结束语 2011版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是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重要事件, 标志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科学化,法制化的进步;
课标是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多年实践和思考的高度总结和提升; 研究实践课程标准并用它指导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外语教学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任务和努力目标。
42
Thank you Lianzhong@vip.163.com
43
三、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
44
英语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 提倡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专业化教学设计的正确引领下,目标设置与目标实施的吻合与匹配程度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空泛的目标陈述和专注知识教学的目标实施的情况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中已被视为“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的目标大多数是与课程标准核心理念一致的,它们的突出特点有:
45
教材知识体系的变革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能力概念的引介,它对语言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结构甚至教材体例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教材编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教材须要以”做事”为核心创意、以“话题”为结构主线来有效确定语言知识项目的筛选、分类、编组,以引领教学指导过程、技能熟练过程和认知内化过程。
46
近几年,英语课堂教学研究者开始注意伴随着课堂行动的课堂思维问题。课堂的思维问题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英语课堂改革提出思维问题乃是课程标准“用语言做事情”这一核心概念的题内之意。杜威把学生思维比作科学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两者都是实验者,他们观察、表达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尝试这些解决方案、搜集更多的信息、归纳他们所知道的东西并最终得出结论。(Dewey, J, 1910)。实际上,课程标准所说的“用语言做事情”就是“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其间,批判性思维是不可缺少的(Sternberg, 1987)。在一些优秀的以解决问题为主旨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促进课堂思维的重要性。
47
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并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应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构建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分享,促进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48
新形势,新问题 就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态势看,十年课程改革是在各地区教育情境存在巨大差异的条件下启动的,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堂规范在突破原有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模式和课堂规范时,必然会引发诸多的实际问题。
49
课程发展思路与教学常规的冲突 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基层落实时不可避免地与多年形成教学常规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是:教研员和教师在教材提供的贴近实际生活的丰富素材中较难把握住他们以往所期待的清楚明确的所谓“知识点”;教师不容易辨别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什么是“词汇或句型的操练”,以及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教师尚不能真实地认定“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的实际效果优于机械操练的实际效果,对前者的实施“心中无底”;教师尚不能确认在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中贯彻“语言真实运用”的可行性;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的教研员和教师认为接受课程与教材的新模式有一定难度;注重单项知识检测的纸笔测试(如由市区县命题的期末考试)使教师在实施一段时间的改革措施后又回到知识讲授与操练的老路上去。
50
以课程标准“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的新一代中小学英语教学在丰富学习内容、增设真实语境和提供“用语言做事情”的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些努力已使2002年在全国铺开的英语课程改革显示出崭新的面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关于教材难度的不同议论。其中,词汇量问题,语句复杂程度问题,语言材料长度问题和语篇内容含量问题,是给一线教师以“难度较大”印象和意识的主要因素;词汇量是日常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较难的语法现象在教材语言材料中出现也是难度增大的一个因素。另外还有不少教师反映:知识巩固熟练与“用语言做事情”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冲突,顾此失彼的情况或有发生。
51
教师对于难度的感觉和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语言难度问题,部分地是由教材的难度控制不够造成的,此点与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没有必然的高相关性。也就是说,有些难度的因素是与教材本身的编写与设置相关的。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目标设置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层层设置语言学习点,使用机械训练形式逐一巩固这些知识点,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主导模式,难度问题与教师的教学基本策略选择和教学方法有较高的相关性。总结性纸笔考试的分析型检测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很强的反拨作用,分析型测试模式必然导致分析型的教学模式,而此种模式并不与初级英语教学的运用模式相匹配,由此造成教学难度的加大。
52
考试内容未能与《课程标准》要求完全同步 课改十年来,《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是,课程标准关于语用的基本精神以及课堂教学对于“语用”原则的落实同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仍有诸多不匹配的地方。中考和高考以纸笔测试的形式作为新生入学的主要手段依然在日常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53
中小学衔接问题 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衔接问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直是业界持续讨论的问题。即使像江苏省南京市那样的教育资源较好的区域也还是在重点研究农村地域中小学教学衔接课题。他们认为:“对部分农村中学来说,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普遍感到衔接教材难度偏大。”究其原因,是由于“有些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就不好,进入中学后更是难以克服逐渐增加的学习困难,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班级中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 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则深感中小学衔接问题是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而其根本原因则是英语教育水平和教师资源的区域性和校际差异造成的。
54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尚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有些地区和学校将英语课程功能仍然定位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上,相对忽视英语课程与学校整体课程的有效融合,忽视英语课程的人文功能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有些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学生学业发展很不均衡,弱势学生比率不容乐观,
55
尽管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师继续教育与课标培训已经达到很大的覆盖面,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有效领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不能理解重视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他们往往使自己的日常教学停留在知识点的巩固与记忆上,停留在拆解语篇,逐一重复的机械训练方法上;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强调语言知识检测,强调语法分析与理解,由此形成分析型检测的基本趋势,并迅速反拨日常教学,此种评价机制实际上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超出了小学课程的目标。
56
当前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评价的实际状况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期终纸笔测试原始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业质量的唯一准则的做法和意识在有些地区仍然占主导地位;单纯依靠终结性测试原始分数进行名次排队的做法在有的地区或学校仍然没有杜绝。;频繁进行纸笔测试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学校则有上升趋势;单纯检测语言知识的试卷在期中期末纸笔检测中仍然占一定比例;小学的纸笔测试难度在有些地区和学校有渐渐加大的趋势;综合评定学生学业质量的科学做法有待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