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2 1、文科综合考试的考试性质 一、文科综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文科综合考试”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它的性质是选拔性考试。因此,它不仅仅是检测考生所掌握的知识到达了何种程度,也不仅仅为了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确定考生是否具有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相应能力等。具体地说,“文科综合考试”的考试目标可以概括为: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学习的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3 文科综合考试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文科综合试卷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强、难度适中、强调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综合知识交融自然流畅等风格和特点。
文科综合考试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争与和平、经济的发展等,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展现辨证、鉴赏、逻辑、推断、论证等研究性思维过程。 经过几年实践,文科综合测试卷已形成突出能力立意、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特色。

4 2、文科综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分析四年来特别是2002年、2003年的“文综试卷”,我们发现:文科综合考试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文科综合测试实施以来,命题组一直强调考生必须把握好主干知识,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的文综试卷,仿佛有回归教材之感,这并不意味着鼓励考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建构基本的知识框架,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今年文综试卷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落脚点都必须构成学科的主体范围内。

5 地理学科选取了能反映学科主要分析研究方法和面貌的内容为命题素材。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如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对世界某区域的认识。此外,环境问题,城市问题,气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风带和气压带等。 我们可以看到,文科综合考试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建构基本的知识框架,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试题可以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来考查主干基本知识和学生对知识体系整体的认识。(怎么考?)

6 (2)突出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 文科综合考试在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注意考查学生对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评价、鉴赏、论证问题等方式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如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能熟练地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等。

7 具体地说,历史学科能力:第一,考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分析和思维方法,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历史思维是在人类对社会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的思考,它是以辨证思维为基本特征的。也就是说,历史思维不能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的层次。它必须具有历史的时空观和发展观,建立历史时空的结构体系,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社会自身的矛盾运动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第二,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如果离开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阐述、运用和发展,仅满足于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复述,那么学科能力也就失去了意义。如“北宋东京商业兴衰”(2002年39题的历史部分)和“丝绸之路”(2002年40题历史部分)。试题注意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试题开放性非常突出,跨学科的两个综合题都由历史知识开题,通过古今联系,将目光指向当今世界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

8 地理学科则突出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如对等压线的分析,要求考生在读懂图的前提下,断定等压线的可能性数值,并判断在某种气压形势条件下某点的风向。(2002年两组地理选择题) 政治试题特别强调理论理想实际,试题多数是以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为背景材料命题的。如2002年全国卷就联系到: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关于思想认识“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的论述、中国加入WTO问题、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问题、国家社会保障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环境治理问题。2003年全国卷:长三角经济圈、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土地问题折射“三农”问题、两个务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民族精神入世一年后的反倾销、上海合作组织等。

9 今年的全国文综卷选取地图、图表、壁画,典型材料为背景,并以图文并茂形式提供信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以及富有启发式的设问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政史地有关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辩证、鉴赏、选择、推理、论证的研究性思考过程。 例如选择题1-4题,给考生提供了P地的地理坐标、落日的时间、相应的北京时间等信息,要正确解答必然涉及读图、识图、时区划分、地方时推算及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这种命题手法使考生在整理解题思路和组织答案时,要把所学的不同章节的知识,对照题目要求和情景的需要重新排列组合,并推导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知识来解决,从中折射出“文综卷”中的知识考核已是各种能力要素的综合体现。

10 我们可以看到,文科综合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现实的社会问题来进行的。通过数据、图表、公式、简图、文字材料等具体形式来呈现,考查考生对数据、图表、公式、简图、文字材料等提供的信息的收集、处理的能力,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系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并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 文科综合考试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因此,试题较多地选取了社会热点为素材,充分展现和反映出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现状,力求揭示政史地各学科知识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11 选取社会热点素材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热点的显现化,即将社会热点直接切入试题。如“区域经济”、“西部大开发”、“基层民主建设”、“十届人大”、“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倾销与反倾销”、“两个务必”、“气象经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三峡移民”等。 另一种是社会热点的隐性化。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经常出现许多重大事件,已超出某一领域范围,必须考虑到政史地各学科之间的自然融合,命题者以此把社会热点以隐性介入。 社会热点覆盖了近一年来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二、从阅卷看考生失分原因 先简单介绍阅卷的情况:采点给分(具体介绍2003年文综试卷中政治部分几道题的给分点情况,少一个点,相应的分数就扣去,尤其是先写了,后划掉,即使原来正确也不给分);时间紧;综合题中,相互交错的题目,可能由其他学科教师批改;答案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略有改变(第一天往往用半天试批,以发现情况,然后统一批改标准) 据阅卷组反馈的信息,许多考生思路混乱,没有抓住“湖区经济发生的变化”这一问题的核心,泛泛而谈。甚至有的考生由于审题不清,没有吃透题目要求,从历史的角度回答该问,花了不少文字描述古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现代的变化阐述很少;有的考生没有把材料中隐涵的信息和所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只是把材料中的信息重复表述了一遍,没有把答案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导致得分不高。

13 据阅卷组反馈的信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答题的正确思路,找不到答题的理论支撑点,即对教材基础知识把握的不够系统、不够深刻。只能直接从材料出发,用自己语言概括,最后,导致思路不清,答案层次不明,要点遗漏。 归纳型问题。要求考生从“转变”中归纳出隐涵的哲学道理。设问比较开放。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有两大缺点:一是没有紧密地从材料中归纳出哲学原理,而是根据自身回忆教材知识,形成的答案是哲学原理的罗列,与材料结合不够紧密,即考生运用知识的合理性不够;二是考生的思维不够严密,深度不够。 在阅卷中,考生答题的规范性比较差而造成失分;不少考生没有形成答题的正确思路,找不到回答这道题的理论支撑(教材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只能直接从材料着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而导致思路不清,答案层次不明,答案要点遗漏。

14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家蒂姆·洛马斯说的:“学生陷于史料中,未必能自然而然地受益,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运用原始材料,才能有助于认识历史的进程。” 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取要达到两个方面要求:一是“最大限度”。即应该穷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导致说明不清、论证不周的错误。二是“有效”。“最大限度”并意味着必须把材料中所有信息都要用上。在处理材料时,要注意提取对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有益的内容。由于有时候材料所含的信息量很多,而有些信息是起干扰作用的。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一番整理,才能完成考试和研究的要求。(结合上题加以分析)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充分的有效信息,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都存在的问题。

15 归纳: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模糊,混淆相近的概念和理论。由于考生没有建构每门学科以主干知识为纲的自我认知结构,所以,在回答问题时,思路混乱,丢三拉四的情况普遍存在。 第二,材料解读能力不强,审题能力差。 材料解读是政治科应考基本功之一。 审题能力差,主要有两种原因:首先是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对题义不能准确把握,如气象经济问题。其次是语文水平差,对题目无法判读。当然,考生临场心理以及平时的答题规范训练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考生抓不住背景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句,答题时离题万里。 第三,分析、综合能力不强。

16 三、2004年高考分析对策 (一)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人文视角
(一)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人文视角 文综测试突出对能力的考核,注重对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论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基础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能力的发挥是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夯实基础知识,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更何况考卷中仍存在大量的直接考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试题,在2002年和2003年的文综卷中,这样的分值高达40%左右。因此,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17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地图知识、历史史实等的掌握,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学生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表现出来的“就事论事”,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深入,只是一知半解所造成的。 其次,掌握好学科的基础知识,就为解决综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文科综合考试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是不分学科的,但是,考试中总是通过一定的角度提出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的。 再次,文科综合考试中,大部分试题是学科内的综合。凡此种种,都要求复习中必须重视、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图知识、历史史实等基础知识的把握。

18 (二)把握好学科主线 梳理知识板块 进入复习阶段要注意学科内知识板块的梳理。 人口 工业 农业 交通 城市 旅游 文化 经济 市场 中国地理
(二)把握好学科主线 梳理知识板块 进入复习阶段要注意学科内知识板块的梳理。 人口 工业 农业 交通 城市 旅游 文化 经济 市场 中国地理 位置 区 域 地 理 学 人 文 地 理 学 地形 自然地理学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世界地理

19 (三)重视基础训练 提升基本能力 就地理学科来说,横向的联系能力和纵向的推理能力,是审题与解题的关键。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平时做到以下二点: (1)广泛涉猎,拓展思维:思维是提高能力的关键,思维的科学性是能力提高的保证。能力强,即思维灵活,有创意。 思考的思维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能辨证地、全面地、本质地、有重点地思考,对文科综合考试的复习和应考将会起直接的促进作用;三是立体思维的习惯。立体思维包括了多角度思维、多层面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 (2)适当训练,强化能力:学生经常反映学习地理学科,听听、看看都懂,就是做不好题目。

20 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又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之处。所以在复习迎考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把学科知识结构真正转化为自我的认知结构,强化知识迁移,从而提高能力。
关于训练,强调二点:一是看参考书上的“典型题解”。“典型题解”往往是选取近年高考的典型例题或原创性试题,分析指明题目的旨意、思路、警示、思维的误区等。二是做适量的题目。

21 (四)调整知识结构 重视专题复习 文科综合考试的基点在综合(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还有学科间综合),综合的立足点在于学生能拥有立体的知识结构。所谓立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学生能在掌握学科系统知识的前提下,打破狭隘的学科壁垒,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能用所掌握的各科知识,构建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解释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比如,南水北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弱点问题,假设以此命题,就需要考生应用我国水资源的知识,东、中、西三个调水方案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我国历史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举措,南水北调工程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

22 文科综合考试以现实的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为背景,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往往是有三个要素:地缘(地理学科)、事实(历史学科)、意识(政治学科)。而且文科综合考试命题往往是就某个专题问题展开的。因此在复习时,应该以专题为主要抓手,专题的确立应该小而精当。如:经济常识可以组织这样几个小专题——市场、宏观调控、企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等。

23 (五)关注社会热点 把握适度综合 全国文综卷让人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和社会跳动的脉搏,体现了文综测试命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特别是政治试题是以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为背景材料。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热点的学习是适应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方法。要注意的是,热点的学习决不能只在临考前在来进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主动关注热点,积累热点知识,挖掘热点背景,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并为后面的专题热点复习打好基础。此外社会热点还以隐性介入、从历史、地理知识的角度切入,因此,我们在关注热点时要处理好地缘(地理学科)、事实(历史学科)、意识(政治学科)的关系。

24 联系社会热点必须把握好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跨学科综合必须自然流畅,有机融合,不要搞“拉郎配”。第二,分清主次,围绕主题,设计小题。第三,注意社会热点有相对的持续性,与中国密切的联系,以及牵动着全球的世人十分关注的大事。(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建议政史地老师共同备课,对专题进行研究,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并通过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共识,同时要穿插必要的练习,以便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5 (七)关于地理的复习 地理学科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相对而言更具有其特殊性,学习时要注意: 1.加强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是人们对地理事物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地理思维主要有地理形象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地理辨证思维三种类型。其主要的思维表现形式是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拓展地理思维能力:①运用地理事物分布的知识,分析概括分布规律,着重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②根据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通过思维认识它们的因果关系,着重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③在区域地理学习中,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26 3.重视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地图,包括政区图、气候图等专题图;二是图表,包括等值线(等压线、等温线)、示意图(地形剖面、地理过程等)、统计图(多个坐标系结合)以及景观图等。尤以地图和等值线图最为常见。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5.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 地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政、史、地三科通过环境、人口、工农业经济建设、交通建设项目等与世界和我国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科综合三科综合题绝大部分以此作为材料。

27 ●失分原因    1.学生答题不在要点上,没有关键词,语言不精练,而且对于课本上的基础概念掌握不扎实。    2.学生对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区分不够,在做综合题时,不知道是该用哪一科的知识回答。    3.答题时,地名用语写错,特别是写错别字。    4.有的学生答题时写很多,但关键的、沾上要点的并不多,全是空话大话。

28    ●评分尺度    1.阅卷时是采点给分,只要有关键词就会得分。    2.阅卷时强调答案间的因果联系。    3.有些题目的答案只要概念比较接近就可以了,但时间、空间的概念的表达要清楚。如:2002年试卷中有一道题是关于“泥沙淤积”的,学生回答“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床淤高”或“淤塞”都可以,但是空间定位一定要准,下游不能说到上游或中游去。

29 ●考场建议 1.卷子上面的答题空位要找准,答案要与相应的题目对应,不能填错位,做到一题答一空。 2.书写要工整,不能太潦草,答案最好简洁明了,答在点子上,少说空话、废话。 3.地名用语要写规范,使用国际通用字体,多使用学科语言。 针对以上情况,在考场答题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审题的准确性,全面把握其中所包含各种信息。 2.答题时要规范,答案要写完整,不可“半途而废”。 3.特别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不能潦草。 4.答案要书写在指定的答题卡上。


Download ppt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