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教學後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結果所做的綜合性評價歷程。 對教師:教學成敗檢討的指標 對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教學後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結果所做的綜合性評價歷程。 對教師:教學成敗檢討的指標 對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教學後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結果所做的綜合性評價歷程。 對教師:教學成敗檢討的指標 對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2 教學評量的傳統模式 (一) 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1. 形成性評量 (formative evaluation)
於教學歷程中所實施,性質上相當於中小學的段考。 讓教師及學生獲得教學、學習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

3 2. 總結性評量 (summative evaluation)
教學結束後的評量,相當於中小學的期末考試。 (1) 在教學目標下,檢查學生一學期來的學業成長。 (2) 評定學生學業成就,通知家長。

4 (二) 常模參照評量與標準參照評量 1. 常模參照評量 (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似的一群學生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

5 2. 標準參照評量 (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
以事先預訂的標準為依據,從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評定學業成就。 如學校考試訂定60分及格,100分精熟的標準。

6 經由標準參照評量不僅可以評定學生之間成就的高低,更可由此發現學生學習的確實程度。

7 (三) 最佳表現評量與典型表現評量 1. 最佳表現評量 (maximu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以測量受試者最佳表現為目的,凡是以能力的高低做為評量基礎者,均屬最佳表現評量。如升學考試。

8 2. 典型表現評量 (typ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目的不在評量受試者能力的高低,而在於評量其是否具備某種典型行為。評量結果不以數量表達,而用品質的描述來表達。如情意目標的評量。 藉評量的實施以了解學生人格成長的情形。

9 (四) 安置性評量與診斷性評量 1. 安置性評量 (placement evaluation) 在教學之前為了解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應具備之基本條件的評量。 (1) 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所需要的基本知識或技能。

10 (2) 有哪些知識與能力是學生們已經熟知的?可在以後教學時不再重複。
安置性評量的實施,就是為了確定學生是否具備新知識的行為基礎。

11 2. 診斷性評量 (diagnostic evaluation)
對經常表現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量。 實施診斷性評量時,除需要特別設計的診斷測驗,尚須有賴相關專家的協助,始能診斷出真正的原因。

12 教學評量的新模式 傳統評量的缺點 評量到的只是記憶性的零碎知識,而評量不到學生經思維推理而組織建構知識的能力。
真實性評量 (authentic evaluation) 強調評量學生真實的學習結果。

13 (一) 實做評量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以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實際作業作為評量根據的一種評量模式。 (二) 檔案評量 (portfolio evaluation) 蒐集學生在某段時間內所留存下來有關學業表現的資料,做為評定成績高低的評量根據。

14 真實性評量的限制 1. 評量結果缺乏統一標準 2. 傳統評量因題目眾多而具教材內容的代表性,真實性評量在這方面較缺乏。 3. 不重視記憶性教材的學習。對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事實性的基本知識是要靠記憶的。


Download ppt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教學後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結果所做的綜合性評價歷程。 對教師:教學成敗檢討的指標 對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