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 游览苏州园林

3 苏州园林

4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的美景 宋代沧浪亭

5 元代狮子林

6 明代拙政园

7 清代留园

8 苏州园林平面示意图

9

10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读音、解释,并用词造句。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11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2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2、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州园林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13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籍江苏吴县,作家,教育家和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圣陶、斯提等。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14 叶圣陶

15 写作背景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邀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闲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16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的编辑部人员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17 读准字音 xuān xiè zhǎo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模样( )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模样( )  斟酌( )  相间( ) 庸俗( )  lín xún qiáng lòu luán zhàng zhēn zhuó jiàn yōng

18 词语解释 鉴赏: 因地制宜: 败笔: 池沼: 图案: 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比较大的水坑。 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19 阅历: 雷同: 斟酌: 层峦叠嶂: 池沼: 别具匠心: 镂空: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天然的水池子。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20 整体感知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说明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总说)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分说)

21 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3—6),照应上文的四个“讲究”,分项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的特色。
第二层(7—9),具体阐述苏州园林的细节美,包括花墙、廊子、角落、门、窗、以及很少使用彩绘。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22 整体 完美的图画 局部 总说 分说 总说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 整体 完美的图画 不止这些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 讲究色彩的搭配(9) 局部 (2 段) 总说 分说 总说

23 课文讲解 1、读文章开头两段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1、读文章开头两段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容错过。

24 苏州园林甲江南 江南园林甲天下

25 2、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6 3、苏州园林如何体现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7 4、读第3自然段回答: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8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9 5、第3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30 6、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7、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1 8、读第4自然段回答: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工”的效果。

32 遵循的原则: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3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4 9、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9、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35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36 10、阅读第6自然段回答: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37 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

38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39 12、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特征的再次强调。

40 13、说说第七7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13、说说第七7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41 14、说一说苏州园林的角落设置。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2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43 15、说说苏州园林的门窗讲究哪些方面? 讲究门、窗色彩的搭配

44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45

46 16、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搭配。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47

48 17、第10段文字是否多余? 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让人意犹未尽,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49 疑难解析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文章第三至六段内容则与这四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另外,作者还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图案和色彩搭配三个细处简略地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50 品味语言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51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含有品鉴、品评的意思,用在这里更恰当。

52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3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是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54 讨论 1、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

55 课堂小结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实地考察。

56 课堂练习 1、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重峦叠嶂

57 拓展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58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前面,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59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的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60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61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62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和最高艺术成就。苏州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由于苏州园林的非凡成就,它不但影响了全国的园林建筑,也影响了日本和欧洲的园林建筑。

63 课后作业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

64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65 二、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66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67 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68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9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观。 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70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71 引用: (1)唐朝的张骛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材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72 四、1、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概括的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73


Download ppt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