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是指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是指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是指谁?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 第21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程要求】
第21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程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认识其历史功绩和弊端。 【重点】 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 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

3 本课学习思路 1.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2.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3.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工业\农业)? 4.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5.评价斯大林模式

4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5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6 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工业化的情况:过程\特点\问题弊病: ①过程:1925年提出方针;1926年进入时期;1928年开始 “一五”;1933年开始“二五”;成果:二五计划的完成,世界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 调。 (2)追求高速度。(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 ③问题弊病: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2农业集体化的情况:先看一个材料

7 学习探究: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提示 小农经济落后,粮食供应的困难;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8 农业集体化的情况:原因\目的\过程\特点\评价
1.原因与目的: 2.过程:逐步集体化1927→群众性的集体化1929 →全盘集体化1937→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3.特点: (1)全盘集体化 (2)强制性 (3)追求高速度高积累。 4.评价:有利工业发展,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粮食 原料资金条件,它违背了农民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 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没有促进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

9 生产资料公有;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公有;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经济: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委任制和终身制,大清洗运动 政治: 思想文化: 行政手段干预管理思想和学术问题,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

10 对斯大林模式你是如何认识的, 有哪些历史功绩及弊端?
学习方法: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评价标准:① 生产力标准 ② 客观实践或条件。 方法:一分为二,全面的、历史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态度:科学、公正,实事求是。

11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基本上符合当时苏联国情,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巩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功绩 弊端
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死,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文化上,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2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资本主义农场 全盘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13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4 〓课堂思考 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 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 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 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

15 B 课堂小测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最大的区别是( ) A.对市场和货币关系的认识 A B.对工农联盟和工业发展的认识
1、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 B.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C.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 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最大的区别是( ) A.对市场和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工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A

16 C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 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 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
“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 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 出水,举起右臂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 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

17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D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D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 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C

18 D 下图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状况的突出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B.民主集中制被破坏 C.干部终身制导致干部老龄化严重

19 谢谢指导! 湛师附中 潘伦

20 课后阅读—— 你听说过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吗?

21 1934年1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守卫森严的办公室被人暗杀,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 

22 由此开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和斯大林同一时期的革命家(老近卫军)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 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

23 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各州、市都进行类似的清洗,把一切敢于揭露特权和官僚主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政敌加以逮捕或消灭肉体。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在斯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已占当时苏联人口近1/9。


Download ppt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是指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