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如何应对2006年高考 学习2006年考试大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如何应对2006年高考 学习2006年考试大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应对2006年高考 学习2006年考试大纲

2 2005年考试大纲: Ⅲ. 命题的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2006年考试大纲: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4 突出能力、素养考查是高考的主旋律!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核心任务。(课标要求)

5 2005年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处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 2.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 3.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4.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6 2006年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2.实验与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7 1、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37题)

8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9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基础性实验: (1)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显微操作类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3)探究类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4)调查类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0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04南通二模34题)为了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正确操作。试回答: 组别 材料 处理 观察目标 A 新鲜黑藻 清水、光照、 5℃ 细胞质流动 B 清水、光照、25℃ C 清水、黑暗、25℃ D 紫色洋葱鳞片叶 清水、0.3g/ml 蔗糖液 质壁分离 E 清水、酒精灯加热2~3分钟、0.3g/ml 蔗糖液 (1)  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都需要的材料用具还有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_________。 (3)观察了A、B、C三组黑藻叶装片的细胞质流动情况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如将B组装片作D组处理后再观察,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未观察到E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1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合理的判断等。 探究性实验题 验证性实验题 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 实验结论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12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请回答有关酶的问题。下表是甲同学为了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有关实验操作。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A B 1 加入2%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加入稀释的淀粉酶溶液 3 加入稀释的蔗糖酶溶液 2 mL 4 在37℃水浴10min 5 加碘液 2滴 6 观察现象 乙同学研究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觉得该实验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其主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作出的实验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

13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
42.(05年江苏高考题)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 4%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 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 答案: (1) 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的高低) (2) 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 ① 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_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 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 3

14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15 3、获取信息的能力 关于热点问题: 1、神舟发射与太空育种、细胞工程的联系
搭载“神舟”三号、四号飞船遨游太空的植物种子,自2003年8月落户海门航天育种基地后,科研人员经过地面选育和示范种植,成功培育出了紫叶酢浆草、兰花、醉蝶、万素菊等10多个新品种。今年春节前紫叶酢浆草将作为我国首批太空花卉品种投放市场。这是记者从2005年1月15日江苏省海门市召开的农业技术创新座谈会上获悉的。

16 关于热点问题: 1、神舟发射与太空育种、细胞工程的联系 2、传染病——注意与遗传病等对照分析 3、营养与健康——亨氏营养米粉的问题 4、基因立法——从隐私权、反对歧视分析 5、脑死亡立法——公众接受性问题 6、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区等 7、克隆性治疗——干细胞的纵向分化与横向分化

17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20题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30题 柱形图

18 装置图 1999年全国高考上海卷第43题 2000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第42题 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 2003年上海高考卷第39题

19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42题 结构图 2003年全国高考第41题

20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33题 过程图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20题

21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40题 2004年广东高考卷第40题 曲线图

22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37题 遗传系谱图

23 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38题 分裂图

24 2004年广东高考卷第41题 情景图 2004年广东高考卷第42题

25 生态系统的成分(南通06年一模)

26 如何看待 江苏《考试说明》

27 一、为什么要编写江苏《考试说明》? 考试院书记朱卫国说: 1、社会反映04、05年体现江苏特色不够; 2、缺少《考试说明》;
3、《考试说明》要体现江苏水平。

28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妥善处理好高校选拔和中学教学的关系。
江苏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说: 1、认真重视《考试说明》编写工作。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妥善处理好高校选拔和中学教学的关系。 3、妥善处理江苏《考试说明》与教育部考试大纲之间的关系。 4、在一定程度上,《考试说明》是江苏在全国同行面前的品牌。要体现江苏特色,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探索中前进,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5、在高度保密状态下及时完成。

29 江苏省命题中心张晓涛主任说: 1、06命题的改进方向。 (1)04年力争平稳,05要求稳中有变,06则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06年要体现省情和形成特色,强调能力、素养、新课改、时代性等,主体稳定而又有变化; (3)上海卷有海派风格,值得学习和借鉴; (4)06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以05年教育部考试大纲为依据。 2、江苏省《考试说明》与教育部《考试大纲》要相互补充; 3、06年的总体难度和本一线仍然维持2005年的水平。

30 二、江苏《考试说明》可能带来哪些变化? 1、如何支持新课程改革? 2、如何体现江苏特色?

3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①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③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④确认变量;    ⑤作出假设和预期;    ⑥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⑦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⑧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⑨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⑩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⑾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32 三、对2006年高考的预测 稳定因素: 创新因素 (1)中等难度题的比例逐渐增加,体现选拨性考试的特点;
(2)以细胞、代谢、遗传、调节、生态为重点; (3)图、表、曲线仍然成为考题信息的重要呈现方式; (4)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会更紧密; (5)重视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创新因素 (1)体现新课标理念,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较多,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 (2)问题情境新颖,联系江苏实际; (3)会出现新题型,如交叉题等。

33 高三后期 复习的一些做法

34 1、重视回归课本 高考应试的关键在于联想充分、筛选准确、表达准确,科学、系统的基础知识是核心。回归课本的主要方式是看书,仔细阅读,包括课本复习题、旁栏小资料、旁栏思考、课外阅读、脚注、生物结构图、生理坐标图、数据表等要弄懂弄透。重视运用纲要法、图解法、图表法、衍射法等方法对教材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从而逐渐形成严格有序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35 2、突出主干、核心知识,重视知识网络的建立,重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5、结合具体实例分析 (1)人2n=46、水稻2n=24等有丝分裂过程中常数变化及有关曲线; (2)普通水稻(4n=48)、普通小麦(6n=42); (3)动物种间杂交; (4)植物种间杂交与体细胞杂交; (5)花药离体培养与秋水仙素处理等 4、绘制曲线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一个细胞中放射性量的变化: (1)先放在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 (2)一直放在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 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 1、边绘图,边说明各时期的特点; 2、绘制表格,说明一般情况下的几种变化: 3、绘制曲线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 (1)细胞核中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变化; (2)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变化; (3)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36 生态系统 类型 功能 概念 结构 稳定性 陆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功能 能量流动 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 过程 特点 类型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腐生生物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概念 相互作用 结构 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根本原因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绿色植被的破坏 食物链的破坏 环境污染 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稳定性 复杂程度 相反 抵抗力的稳定性 恢复力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37 3、专题是二、三轮复习的主要形式 综合性更强的专题 (适合三轮复习) 专题一:稳态(生命的更新) 专题二:生命科学的表达形式
按知识顺序(适合二轮复习)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专题二:生命的结构基础 专题三:植物的功能(含代谢、调节、生殖和发育等) 专题四:动物的功能(含代谢、调节、生殖和发育等) 专题五:遗传、 变异和进化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专题八: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更强的专题 (适合三轮复习) 专题一:稳态(生命的更新) 专题二:生命科学的表达形式 专题三:营养与健康、育种等 专题四:非选择题的解答等

38 3、专题是二、三轮复习的主要形式 专题:生命的稳态

39 (1)从分子水平看稳态 结构、含量上的稳定

40 (2)从细胞水平看稳态 (1)细胞内环境的稳态 (2)细胞数量的稳定

41 (3)从个体水平看稳态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A、渗透压、体温等的稳态; B、化学物质含量:如激素、血糖、血钾、血钠等的含量; C、免疫。

42 (4)从种群、群落水平看稳态

43 (5)从生态系统水平看稳态 寒带针叶林 温带阔叶林

44 (6)从生物圈水平看稳态

45 4、加强习题的规范性训练,构建解题的基本程式和范式,力求体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思维过程
分析解决下列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识别:一般从四个层面 一是判断有无细胞结构 二是判断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核膜) 三是区别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动物细胞 ——主要根据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中心体 四是区别不同组织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 (2)判断细胞分裂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是观察有无同源染色体 二是观察有无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到分离 三是观察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46 5、加强高考试题的变式训练。 (原题)(2005年广东高考试题)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答案:B (变式)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随机分配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答案:ACD

47 5、加强高考试题的变式训练。 (原题)(2005年上海高考题)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 A.46 B.23 C.4 D.0
(变式)将人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在细胞分裂过程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 A. B. C. D.0 答案:D

48 6、重视从多层面进行考前指导

49 谢谢!


Download ppt "如何应对2006年高考 学习2006年考试大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