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医学与人文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医学与人文精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医学与人文精神

2 案例 一位医学博士在为病人做完病理解剖后,看完结果,扬长而去。 问:他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3 一、人文科学兴起的背景 (一)概念 人文:人类文化、人类的精神文化 人文科学: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
人文学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语言、伦理、法学、艺术等。

4 (二)、人文科学兴起的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精神世界 拓展了人的认识空间和心灵空间
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智能结构。 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工具性质 科学技术与人文背离,带来一系列麻烦和忧虑

5 思考 克隆技术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器官移植 问:上述技术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和麻烦?

6 (三)、人文科学兴起的思想背景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忧患意识 法国思想家卢梭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和灾难。 人与技术的本末倒置 人成了技术的奴隶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重失落

7 (三)、人文科学兴起的思想背景 新的人文主义思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科学技术回归人类、回归社会 科学技术回归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

8 二、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本质

9 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在西文里面,对应的词应该是humanism,一般译为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也应该是这个词。如果直译,实际上就是“人主义”,它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最高价值。我们的执政党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应该是这个意思。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要把人当人来尊重。那么,怎么样才算尊重人的价值呢?人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人身上有三种东西是最宝贵的,是人的价值体现。第一个是生命,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没有了生命,别的都谈不上。

10 人文精神 生命是人的生物属性,人不但有生物属性,而且有精神属性,使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和动物。可以把人的精神属性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头脑,人是有头脑的,有理性的,有思考能力的所以人身上第二个最宝贵的东西是头脑。除了头脑,人还有灵魂,人不光能思考问题,而且要追求生活的意义,有精神追求,人需要有意义感,可以把这个东西称作灵魂,所以人身上第三个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灵魂。因此,具体展开来说,尊重人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头脑的尊重、对灵魂的尊重。

11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精神文化。应 该体现在: 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实现人性解
放与人生价值的体现,充份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与 积极性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本质:以人为本,以人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12 人文精神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远古时代医巫不分 求助于巫祝的目的仍在医疗

13 文明古国较早医巫分家 《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以前 《希波克拉底文集》也大致诞生于相似 的年代 印度阿输吠陀学派《阇罗迦集》、《妙
闻集》成书于公元100年前后 阿拉伯人阿维森纳著《医典》也在1000 年前

14 人文精神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西方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的柏拉图早就注意到了精神与健康的问题,柏拉图对真善美的信念。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反抗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迫,歌颂人、赞美人,重视人的生命。 19世纪末弗洛依德创“精神分折法”更进 一步阐明了精神、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中国西周时期:礼乐文化;《黄帝内经》阐述了七情六欲与疾病的关系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15 (二)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为人服务,离开了人, 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关爱生命神圣、生命价值、生命质量、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医学为人服务,离开了人, 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医学的本质特征:人文关怀 医学起源于人类对关怀的需要 体现在西方医学 体现在中国古代医学、传统医学 体现在诊疗活动中 体现在医疗建制-医院

16 特鲁多的墓志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17 (三)现代医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 科学精神: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

18 (三)现代医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 的科学精神: 尊重临床客观事实,遵循医学客观规律、实证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强调客观、精益求精和实用。 追求医疗技术的卓越,排除主观干扰,求真求实,推崇理性,不关心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求真)

19 (三)现代医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的人文精神: 尊重情感、意愿,依循整体观,遵照仁术、感受、人性化。 求善、求美,关注情感体验。

20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精神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 生态学模式 还原 简化 机械论的模式

21 工业文明思维 造就了生物医学模式 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 信奉线性的因果决定论 细菌作为许多感染性疾病病因的确立 使医学专注于对疾病的归因分析

22 生物学医学模式始于19世纪中期盛于20世纪后期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疗效明确 更使这种思维模式得到了充份的印证 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青霉 素治疗---杀灭肺炎双球菌---肺炎痊愈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所致---给服维生素C ---坏血病痊愈 “还原论”的思维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学医学模式始于19世纪中期盛于20世纪后期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23 生物医学模式将疾病和治疗从人体分离出来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实体研究
这些研究对象无异于一部机器的零部件 ---导致对疾病的机械性的认识

24 对疾病的机械性的认识 导致医疗服务的机械性 对疾病的医疗 进入了流水线式的作业程式 医疗过程被“物化” 只注重疾病 不注重病人 病人只被视为疾病的载体 药物反应的试管 而被轻视

25 “见物不见人” 使医疗服务“失人性化” 导致医患关系的“失和谐” 至少对医嘱的顺从性差 直接影响疗效

26 社会进步 效率提高 压力加大 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人类一时适应不良 心理 、社会因素导致疾病 单纯的生物学模式的医疗无能为力
社会进步 效率提高 压力加大 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人类一时适应不良 心理 、社会因素导致疾病 单纯的生物学模式的医疗无能为力 医学模式转换的问题被提出

27 医学从生物学模式 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学术界普遍认可 医疗实践远未跟上

28 问题接踵而来 至少部份是由于生物医学的贡献 : 人类寿命显著延长 大量退行性疾病发生 事实上並不可能“治愈”

29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不良嗜好与环境污染 代谢综合征等“生活方式病”面广量大 心脑血管病 癌症 呼吸道疾病 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些疾病大多需要终身的医学照顾 也使单纯追求“治愈”的生物医学 应接不暇

30 对许多心身疾病、身心疾病 或是某些“不适” 盲目追求 “准确的”生物学诊断 对一些目前医学上尚无法根治的疾病 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 “治愈” 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新科技 也使医疗费用猛烈上涨 “看病难 看病贵”于是形成

31 (二)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温饱即生理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有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有了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人的整体性 系统论是20世纪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成果

32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技术至善主义
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涌现的高科技手段将医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躯体上。医生相信技术决定一切。药物保障健康。 197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两位工程师,他们毫无医学背景和生物学背景,却因发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而获此殊荣;而与此相反,“彰显巨大人道主义影响和人格光辉”的奥地利人史怀泽医生却只能得到诺贝尔和平奖。此事乍看关乎奖项分配,但其深层影响则在于“助长了医学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奥地利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他是非常伟大的。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在斯特拉斯堡担任神职,同时他又是一个音乐家,研究巴赫的权威。这个时候他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要为他人做事,要传播基督和上帝的爱。有一天他看到报道说非洲人民非常若,完全没有医生,他立刻决定去非洲当医生,把行医当作实践信仰的最好方式。他从来没有学过医,用了八年时间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他就到现在加蓬共和国的一个小地方办了一个诊所,在那里行医五十多年,他把行医完全看作是一个精神事业。实际上就是在鼓舞穷苦人民对世界和人生的信心。

33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技术至善主义 美国报道:有30%-40%的手术是不该做的。
成千上万的药物中,确切有效的占10%,可有可无的30%,根本无效的60%。 盲目依赖仪器,缺乏全面询问、检查导致临床误诊率上升。

34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带来物质化倾向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治疗的手段,也是医患之间的屏障。病人-机器-医生,整个医疗过程物化和非人性化。 原因在于: 经济利益的驱使, 医生自我保护的需要, 医院为提高效益压缩接诊时间, 医院为吸引病员占领市场的需要。 美国医学记者Shannon Brownlee在其2007年的新书《过度治疗:太多药物为何令我们更加病态与贫穷》(Overtreated: Why Too Much Medicine Is Making Us Sicker and Poorer)中,曾就技术与药物的滥用与过度使用问题进行过深入调查与研究;在该书作者看来,药物与仪器尽管越来越先进,但人们并未因此而获得更完善的保健与护理,恰恰相反,政客—医药工业的利益盖过了患者的利益,

35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近代医学从交谈的艺术变成了沉默的技术。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手中有三件“法宝”:药物、语言和手术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话语的治疗价值,尤其是诊断治疗中与病人的交谈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医生应当了解使用语言作为治疗工具的价值,避免其副作用,有时甚至是毒性作用。 早在荷马时期就有关于语言有益于病人的应用:如祝愿语,讲话者鼓励病人等。亚里士多德认为,宣泄压抑的情绪是治疗性的。 脑内啡呔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其产物或分泌事实上可能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影响 哈佛心脏病学家Bernie Lown说,最重要的治疗开始,可能是医生在急诊室里见到心脏病发作病人时,告诉他一切事情都在控制中,他将会好起来。

36 医学模式的转化势在必然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生物科技高度发展时代,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转化问题
要求人们从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 全面地理解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37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卫生事业及医学教育的影响
对临床的影响: 病人的需要+正常人的需要。 采用全面、整体、系统化的思维。 生物学病史资料+环境和社会学资料 不仅关爱个人+人类本身 比较治疗学:充分了解病的最佳临床证据+现有医疗资源+患者情况意愿 最优决策。 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影响:一切发明创造要方便、高效、价廉、无痛苦或少痛苦。 对预防的影响:由医学预防、环境生态学预防转向社会大预防

38 “比较治疗学” (Comparative therapeutics) 体现了临床医疗决策上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
比较治疗学源于系统工程学,是系统论在治疗学上的具体应用。比较治疗学研究临床诊疗中的不同决策。比较不同诊疗方案的疗效、投入、风险。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将临床医师的经验与病人方面的需求结合起來,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优化的最终决策方案

39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卫生事业及医学教育的影响
对卫生服务的影响:技术+环境,四个扩大。 对卫生服务管理的影响: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 对护理的影响:采用整体护理 对医疗体制改革和卫生资源规划的影响:不仅考虑少数人的需要,更要关注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文理分科、医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导致语言表达、社会功德、行为规范、人际交流、言谈举止出现问题)

40 全科医学的特点 决定了它必须是“人文”的 全科医疗处理的多数是早期的 、 未分化的自限的和更多心理、社会层面的疾病 , 康复期的 、 甚至需要终身医学照顾的疾病 全科医生的病人、他们的家属、社区的民众,他们在主观上更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

41 具体地说就是: 把病人看成是一个生病的“人” 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人

42 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该根据病人 的意愿 个性特征 家庭情况 社会背景 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重视人胜于重视病 重视伦理胜于重病理 ------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43 全科医学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领和 “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才是全科医学的精髓

44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全科医学的精髓 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对生命的珍惜 全种医学服务还超越“治病救人”的概念 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
不仅照顾病人 还惠及家人 造福社区 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对生命的珍惜

45 第三节 医学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 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应该包括: 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美德、社交礼仪、纪律法制
医德修养:医德意识、医德规范、情感信念 艺术修养: 人身修养:言谈举止、仪表气质、健康心理、个人卫生、行为规范、社会功德。 提倡:大量非职业阅读!真正陶冶人的心灵!

46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医学与人文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