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2 考纲展示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2)公司的类型;(3)公司的组织形式;(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2)劳动光荣;(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4)维护劳动者权益。

3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4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1)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公司: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 。 (3) ,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2.公司的类型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 公司和 公司。 营利 企业法人 公司制 有限责任 股份有限

5 3.公司的组织形式 (1)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 。 (2)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 。 (3)监督机构: 。 4.企业经营与企业发展 (1)直接目的: 。 (2)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 。 ②提高 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 和企业形象 董事会 经理 监事会 利润 经营战略 自主创新 良好的信誉

6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兼并 ①含义:经营管理好、 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②意义: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 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对长期 、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 结算的经济现象。 经济效益 以优带劣 资源利用 亏损 破产 特别提示 企业兼并和破产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是价格调节生产的表现形式。

7 二、劳动者 1.就业 (1)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 。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就业的措施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 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 、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 观、树立 观、树立 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民生之本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社会价值 就业优先 自主就业 自主择业 竞争就业 职业平等

8 逻辑记忆 就业的意义可以从对生产、分配、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促进就业的措施可以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来分析。

9 2.维护劳动者权益 (1)必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 ②是保障劳动者 地位的前提。 ③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 和创造性的保证。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制度保障: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 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②基础:自觉履行 。 ③保证:实行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④具体要求: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⑤途径: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本质要求 主人翁 积极性 平等就业 劳动义务 劳动合同制度

10 网络构建

11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考点一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考点透析 1.企业经营与企业发展 见附表

12 2.正确区分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企业兼并 企业破产 不 同 点 含义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后果 两个或多个企业合为一个企业 原企业不再存在 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1)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2)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同点 (1)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对于企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3)对于国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4)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13 易错辨析 1.(2014年江苏政治,9B)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辨析:企业经营成功受到价格、战略、科技、信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价格只是其中一种影响因素。 2.(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13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 辨析:企业利润和生产成本有关,只要降低生产成本,其他行业也可以获取高利润。 3.(2013年天津文综,2C)缺乏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辨析:企业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战略的失误。 4.(2012年天津文综,6①)中国玩具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辨析: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14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企业经营 高考扫描: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14,选;2014年江苏,9,选;2014年浙江,40(2),非选;2014年福建,39(4),非选;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13,选;2013年天津,2,选;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38(2),非选…… 典例导引 (2014年浙江文综,40(2),12分,节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三 从再生造纸起家的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十年来投入10多亿资金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术和配套设备,破解了污泥干化处置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B集团不仅经济效益良好,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社会认可。 (2)运用公司经营与发展知识,简述B集团华丽转身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15 解析: 审设问 角度 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知识范围 公司经营与发展 审材料 关键信息 遵循国家产业导向 知识链接 经营战略调整 工艺技术 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16 答案: (2)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当地生态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B集团的华丽转身对其他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是: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形象。

17 技法指导 如何解答有关企业经营的试题

18 命题角度2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高考扫描: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4,选;2012年浙江,26,选。 典例导引 (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4,4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兼并的意义。依据教材,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②④是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都入选;①③不是企业兼并的意义,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都不选。答案为D。

20 考点透析 考点二 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 (1)促进就业的原因
①从生产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 特别提示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国重视就业的原因 (1)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重视就业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2 (2)促进就业的措施 ①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②从国家角度看: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从劳动者角度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权观念,提高维权能力。 ④从企业角度看: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23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含义 意义或要求 自主 择业观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竞争 就业观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职业 平等观 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 多种方式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不断增加 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就业,人们还可以通过招聘会等各种途径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24 2.维护劳动者权益 (1)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为什么)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③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2)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怎么样) ①国家: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25 ②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a.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b.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c.途径: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26 易错辨析 1.促进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辨析:促进就业是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2.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证。 辨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证。 3.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是促进就业的根本措施。 辨析: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的根本措施,提高工资水平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27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3 促进就业的措施 高考扫描:2014年广东,27,选;2012年四川文综,38(2),非选;2011年广东,36(1),非选;2011年浙江,41(2),非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广东文综,27,4分)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图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  ) A.X1 B.X2 C.X3 D.X4

28 解析:本题考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率,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上升,故排除A、B、D,答案为C。
技法指导 解答坐标类试题要做到“两定位,一判断”。即首先确定两个坐标轴分别代表的经济数据。其次确定所要分析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最后结合材料判定数据的变化,确定答案。

29 命题角度4 维护劳动者权益 高考扫描:2014年海南,10,选;2011年浙江,41(2),非选。 典例导引 (2014年海南政治,10,2分)2013年开始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性别平等的地方性法规。根据该条例,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给予男女两性同等重视,保障男女两性享有同等机会,获得同等资源,得到同等发展。这一规定(  ) ①消除了现实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②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的权利平等 ③坚持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④提高了女性公民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材料中的地方性法规对男女两性同等重视,坚持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的权利平等,②③符合题意。现实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①夸大了上述规定的作用。上述规定强调了男女平等,并没有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31 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 热点材料 多措并举促就业 企业经营转方向
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 热点材料 多措并举促就业 企业经营转方向 材料一 2014年8月16日,①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就业问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四项完善举措,②一是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和人员范围限制。凡招用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均可享受税收优惠;二是提高征税扣除额上限。对从事个体经营或企业吸纳就业的,除国家给予定额税收扣减外,地方政府还可按规定再给予比过去更大的税收优惠;三是增加扣减税费种类,把地方教育附加纳入减税范围;四是简化程序,将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由审批改为备案,努力营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32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③2014年第二季度,企业税费压力大、银信融资困难和用工成本上升快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快,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其中用工成本上升快是当前困扰企业的最大因素,约53.2%的企业面临这一问题。④同时“用工荒”“人才荒”、融资难等迹象则慢慢显现,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33 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①:就业的意义,宏观调控;政府职能和工作原则;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键信息②:促进就业的措施,宏观调控,财政作用;政府职能转变;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信息③:企业经营;联系的多样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关键信息④:就业的意义,维护劳动者权益,投资与融资,科学发展观;物质决定意识,联系的多样性。

34 热点分析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务院是如何促进和解决就业问题的。 分析: (1)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税收调整,促进企业扩大用工需求。
(2)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社会就业规模。 (3)完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 (4)通过财政和税收支持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职能,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35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小企业如何解决“用工荒”和“人才荒”问题。
分析: (1)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增强企业的吸引力。 (2)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对劳动者的依赖。 (3)加强教育和科技投入,建立职工培训制度,提高职工素质。 (4)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5)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人才优势发展自己。

36 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37


Download ppt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