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文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文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文明

2 兩河文化 1、兩河文化的年代? 兩河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西元前4000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人,到新巴比倫在西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 2、兩河文化的區域? 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 3、兩河文化的特色? 蘇美人發明了楔形文字,被兩河流域的許多國家所用。蘇美人的神話傳說中有關的大洪水的故事,後來被猶太人收錄在《聖經》的《創世記》中,就是諾亞方舟的故事。 兩河文明的曆法很有特色。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制定了太陰曆,每個月29或30天,12個月為1年(6個月為29天,6個月為30天),每年354天,通過置閏月的辦法調整。開始依靠經驗置閏,後來先後有8年3閏和27年10閏的規定。在天文學方面,已經能夠區別恆星和五大行星,還觀察到黃道。在亞述時期,確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稱和7天1周的規定。 數學上,兩河文明使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圓周為360度,1天為12時,每時30分。古巴比倫人還掌握了四則運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則。還會解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並且求出圓周率為3。

3 4、兩河文化的建築? 兩河平原缺乏石礦和樹,因此蘇美以來的建築都是泥磚造的,磚與磚之間沒有灰漿或水泥連接。泥磚建築隨時間會損毀,因此它們過一段時間就得被拆除、鏟平和重造。隨著時間的延續兩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斷抬高。這樣的古跡被稱為台勒(Tell)。在中東到處都可以見到這樣的古跡。蘇美爾人最壯觀和最著名的建築是塔廟,它們建築在巨大的平臺上。《聖經》中的巴別塔可能也是類似的建築。蘇美的圓形印章上還有類似於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部沼澤阿拉伯人還在使用的蘆葦造的房子。 蘇美的廟和宮殿使用更加複雜的結構和技術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釘子等。 另外比較特別的建築物還有新巴比倫帝國所建造的"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據說採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並且有灌溉系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繫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 5、兩河文化的習俗?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城市最基本單位,每個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屬於主神的一個神聖的存在物。寺院和國王是當時最大的富豪,不過也有許多私人資本被投入土地、手工業、商業冒險和放債。大多數平民是靠當農夫、工匠、商人、漁民和養牛人謀生。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手藝人階層,包括石匠、鐵匠、木匠、陶工和寶石匠。他們在自由市場上出賣自己的手工藝品,買主支付貨幣或以實物代貨幣。貨幣通常是很快或銀環,每次交易後都須稱其份量。 城牆外面是農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終取決於農田的收成。大部分土地以大地產的形式被佔有,佔有者是國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他們將土地劃分成小塊份地,連同種籽、農具和耕畜一起,分配給為他們服務的農人。農人則提供勞動、自行經營,然後將生產出來的剩餘產品繳納結寺院、宮廷或地主,作為報答。當時的基本農作物是大麥和小麥。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綿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的組織纖維。最普通的蔬菜有蠶豆、豌豆、大蒜、韭蔥、洋蔥、小羅卜、葛苣和黃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棗、石榴、無花果和蘋果。 6、兩河文化的文字? 經營地產時需要記帳,如:從佃耕的農人那裡收到的地租,牧群的頭數,牲畜所需的飼料的量,下次播種所需的種子的量,以及關於灌溉設施和灌溉計劃的一切複雜的細節,都得上帳或記錄。管理事項和帳目,是用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桿當筆,刻寫在泥版上然後將泥版烘乾,以便於保存。這種最早的文字形式稱為楔形文字,顯然不是為了智力活動才發明的;確切地說,這是經營管理時的一種工具。正如一位著名學者所說的,「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發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美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徵。」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圖形符號組成。書吏用簡單的圖形把牛、羊、穀物、魚等畫下來,也就是說,用這一方式記錄所要記錄的事物。不久,圖形符號固定下來,不再取決於每個書吏的藝術想像力,從而保證了書寫和閱讀的一致。但是,還有一個基本問題尚未解決,圖形符號不能用來表達抽像概念。蘇美的書吏們應付這一困難的辦法是,在圖形符號旁加上別的符號以表示新的意義,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選擇了表示聲音、而不是表示物體或抽像觀念的音符。這是在以後若干世紀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語音字母的精髓,但是蘇美爾人還不能系統地、全面地應用語音原則。到公元前2900年時,他們把圖形符號從早期的200O個左右減少到大約600個。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不過,楔形文字比起後來由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發展起來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贅得多。書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書吏掌握了困難的書寫藝術,因此,他們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權。

4 8、兩河文化的神話?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也相信人死後有來世,因而也認為有一個冥府。統治冥府的神祇是被稱為「偉大王國的公主」的埃裡什基嘉爾女神。她的主要作用是為夭折的兒童哭泣。她的丈夫內爾伽爾與她分管冥府。傳說最初是埃裡什基嘉爾獨自統治冥府,有一天,內爾伽爾率14個惡魔侵入冥府,要求分享冥府的權力。埃裡什基嘉爾為了得到和平,同意嫁給內爾伽爾。於是,掌管死人的職權就給了內爾伽爾。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儘管相信來世之說,但與埃及人很不一樣。埃及人對來世充滿了希冀,相信人死可能復生。而美索不達米亞人則認為,人的靈魂去報到的地方,是一個陰風慘慘的世界。在《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恩奇都向吉爾伽美什講述了冥世所發生的事情,那是一幅悲慘的圖景。在這永恆的黑暗王國中,死者的靈魂「像縮在翅膀裡的鳥一樣」擠在一起。對他們來說,彼岸世界是模糊的,令人憂鬱的。這裡是黑暗而骯髒的禁地,人死後不管好歹,都免不了要下去。 就是說,不論善惡,都得去陰間報到。美索不達米亞人沒有天堂地獄、最後審判及永生之說。儘管在傳說中馬爾都克能起死回生,但一般而言,美索不達米亞人對來世的構想,與後來的希臘人是差不多的,即人死後唯一的去處是陰森的地獄。至於天堂,那是專門給神住的。 他們之所以祈禱上供,目的在於祈求現世福祉。比如在祈禱中,很多祈禱詞都是祈求長命百歲,像拉伽什城的一則禱告詞是這樣說的: 啊,聖母,拉伽什城的創建者, 看,你的子民,在你的庇護下,多麼健康富庶。 求你賜給他們平安,讓他們長命百歲。 我們沒有母親,你就是我們的母親; 我們沒有父親,你就是我們的父親。 聖母,你知道什麼是善, 求你們把它像賜給我們生命一樣地賜給我們。 萬民的母親,求你庇護我們, 讓我們在你的照顧下,生活得平安、幸福、快樂。

5 兩河文化

6 希臘文化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麥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麥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7 希臘文化

8 羅馬文化 (一)羅馬起源與歷史: 在希臘文化開始衰落之前,另一個受希臘文化薰陶的文明在義大利半島堤比河(Tiber)西岸羅馬城開始崛起,印歐民族(Indo-European tribe)中最強盛的拉丁民族(Latin tribe)約於西元前753年建立羅馬城,西元前三世紀統一義大利半島,西元前二世紀建立羅馬帝國,並在西元一世紀末控制了整個希臘及大部份的西歐地區。羅馬政權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跨歐的大帝國,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北包括高盧,南至埃及和北非,其帝國一直延宕至西元十五世紀,共一千餘年,影響深遠。 (二)羅馬哲學: 羅馬哲學表現出實際之精神,認為有用的哲學知識應與政治、社會倫理有關。西賽羅(Cisero)和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是斯多葛派的哲學家,斯派重簡樸、自然、堅忍和追求理性的態度與羅馬人純樸的文化背景十分契合。另一依比鳩魯派則是追求快樂的慾望是導致善良行為的力量,每個人應依自己的興趣和情緒來選擇生活,這種個人主義與羅馬以犧牲個人為榮的重團結精神並不一致,但此派學家魯克瑞息斯(Lucretius)在共和時代晚期仍活耀一段時間。 (三)羅馬人的科學: 羅馬人缺乏純粹科學才能,但重視實用的工藝技術,表現國家公共建設,如興建寬大馬路、浴池、排水道、劇場與神廟等等,成就侷限於工程與公共事務的組織方面,紙漿科學知識廣泛應用到實際問題上,且建立西方第一所醫院,開創施惠貧民的公醫制度。例如,普里尼長老(Pliny the Elder)一紀元七七年完成《科學百科全書》-自然歷史,討論宇宙哲學以至經濟學;《辛加著名科學百科全書》-認為科學研究目的鷹揭穿自然的道德奧秘;塞爾撤斯的醫學綜合論說,包含一本卓越外科手冊,其中敘述手術中的扁桃線切除術、內臟與甲狀腺手術及整形手術。

9 (四)羅馬人的文學: 羅馬人重視的是文藝的實用性而非文藝的價值,尤其欣賞說理、諷刺政治與歌頌國家光榮的文學作品,如史詩、歷史、演講文等。初期藝術缺乏創造力,不論是雕刻、繪畫或建築上大體以抄襲希臘作品為主,直至共和國時代晚期的人像雕刻才可稱具有羅馬風格,帝國時期建築以功利主義為主眼、雕刻則為獨立的個性與自然主義,表現其羅馬藝術的特性。 (五)羅馬人對歐洲文化的貢獻: 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貢獻最大者當推法學,不論對公法、私法方面的法學貢獻,以及人民在法律之前的平等概念,和政府不得逾越法律賦予人民基本權利(公民權、自由權、家屬權)的觀念等,羅馬法為歐陸各國法律基本原則的發展奠定了法學的基礎。除了法律之外,拉丁語是中世紀歐洲的國際語言,其深深影響了現代歐洲各國文字的形成;再者羅馬的文學、雕刻,以及強調紀念性、權力與雄偉象徵的建築,亦在歐洲各地歷歷可見。 (六)羅馬人的統治: 最後則是羅馬的帝國政治大一統的觀念,這種藉著權勢霸道來維護帝國大一統的和平理想,為中世紀人所熟知,並常加以運用,俄國的沙皇們自認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認為莫斯科是羅馬的第三城,而沙皇即是凱撒(Czar)一詞的俄文發音。 (七)羅馬文化: 1.沒有一種發達的文明,如愛琴文明可以承受. 2.半島海岸線綿長,但缺乏良好港灣,不利於海運事業的發達。羅馬位於半島西側,使羅馬遲遲未與東地中海 的古文明區域發生直接接觸。義大利半島地勢比希臘平坦,可耕地面積遠比希臘多,使羅馬人長時期習於農業 生活,而少從事商業和工藝製造。 3.羅馬人對外雖缺乏一般的交通和商業接觸,然義大利半島卻比希臘半島易受外力侵掠,橫亙北境的Alps並非不可逾越的天塹,低淺的海岸線也不能阻止入侵敵軍登陸,半島地勢比希臘有利於內部統一,但也更便於外力的縱橫,羅馬人從入居義大利半島始,幾乎便需不斷從事軍事行動,抵禦新的侵略,以保衛自己征服得來的土地。 *羅馬人由是形成他們的傳統道德:勇敢、服從、克己、自律、重榮譽、守法律、敬神、崇祖、富有對國家和家族 的責任心,也由此發展了他們的軍事和政治、法律組織,羅馬初期的社會,主要便是一個兵、農、政治家和立法者 的社會。

10 羅馬文化

11 馬雅文化 馬雅族(Maya)誕生放公元前3113年,是居住在中美洲的古印地安人,在公元後約750年神祕地消失了。 馬雅人居住的領域包括中美洲的心臟地帶,橫跨瓜地馬拉(Guatemala)、貝里斯、墨西哥(Mexico)、宏都拉斯(Honduras)和薩爾瓦多(El Salvador)部份地區,分別以三個互相隔 離的區域為中心──齊阿巴斯和瓜地馬拉高原的南部高地、太平洋潮濕的沿海平原與薩爾瓦多西部、墨西哥灣伸展到貝里斯一帶及宏都拉斯的熱帶森林區。主要人口則集中在今天瓜地馬拉的佩登省(Peten)和北猶加敦(Yucat'an)矮叢密佈的低窪地區。 十六世紀,當西班牙人入侵中南美時,把馬雅文明後繼者阿茲特克人所保存的古馬雅文物和神聖書本都全數燒毀。還帶給馬雅人天花、結核等疾病,兩位天主教神父們也徹底破壞了馬雅文明。當時的西班牙主教無法容許馬雅人不信奉基督教的事實。所以收集所有神官手頭上所有神聖文書,用火全部燒毀。使很多記錄馬雅文明的珍貴書籍從此消失。幸好還有些未被燒毀或用代代相傳而記錄下來的傳極少的典籍。 馬雅族聖經《Popol vuh》不僅是談占卜之書,祂提到先知預言的,諸天之神有無上智慧,有洞悉世上每件事的法力,祂們知道何時有兵災、死亡以及饑荒,同時對於現今時勢、人類前途都有論述;將古文明用祂們的符號,記載在神明身上,讓後人經由神學的解讀過程來探索千萬年前所發生的重大事故。 這些天機用密碼暗藏在建築物、雕刻、繪晝、珠寶及他們發明的數學系統等多種管道,保存並傳到後人手中。

12 馬雅文明之領域 馬雅文明不能代表所有印第安人之文明,如果將散佈美洲使用二百五十多種方言 之印第安人所形成之文明比作一棵樹,則馬雅文明猶如一棵樹之樹枝,只不過它長得比較茂密繁盛。其孕育地是以瓜地馬拉北部高原具登(Peten)地區為中心,範圍包括墨西哥的東南部和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一帶。歷史學家湯普遜(Eric Thompson)以地理上之分佈情形,將馬雅文化區分成北、中、南三區。中區包括瓜地馬拉北部潮濕熱帶雨林區、貝里斯及宏都拉斯西北部,為馬雅文明古典期之中心。北區包括北緯十八度半以北,墨西哥的尤卡旦半島一帶,為雨水較少又灌木叢生地區; 南區則包括瓜地馬拉中南部至太平洋濱,薩爾瓦多等地,為山巒伏,文明發展程度較落後區。 馬雅人之由來 「馬雅文明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大力籌劃下,即將於五月正式展。從展出之文物中,將帶國人領略馬雅人在美洲所創造之璀璨世界。 晚近,馬雅文明列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議,常被考古學者、人類學家及歷史學家提及,但馬雅文明長期以來未受到重視,乃由於遭受無情之扭曲與蹂躪,美洲之印第安人移自亞洲,盤據南北美洲已歷二、三萬年甚至更久。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航抵現在巴哈馬群島之瓦特林島(Watlings Island).於主灘上岸時,沙灘上早聚集許多年輕、健壯又英俊,有寬闊額頭,直垂黑髮,赤裸著身體,但綴著鮮麗顏色裝飾之土人。彼以為已航抵印,把土人當作印度人,所以稱他們為印度人(Indian)即「印第安」人,支持哥倫布航行之西班牙,卻咬定發現了新大陸,事實上哥倫布四次航行,只在加勒比海打轉,並並未涉足美洲大陸。新大陸早有居民存在,何發現之有?尤其不幸者,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搜括金銀財寶,劫掠殺戮,甚至強搜馬雅人之書冊,一舉焚燬,使馬雅文明頓然遭受挫退,乃美洲古文明最大損失。 馬雅文明之前古典期-歐梅加文明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馬雅人於何時移入中美洲?許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不敢作定論。據考據,大約在一萬年前左右,墨西哥高原一帶即有印第安人之足跡。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市附近Tepexpan 發現之Tepaxpan人,經考據,於紀元前一萬一千年,即已生存在該地,其體型與現今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未經混血之印第安人相似,即與典型之蒙古種人相若。該等先民,於紀元前六千七百年左右由狩獵而懂得採食農產品,從發現之石斧、石磨、石臼、石杵等石器,可推斷其生活上之改變。至紀元前五千年左右,開始定居農耕,種植玉、南瓜、豆、辣椒、棉花等作物。紀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德華甘(Tehuacan)狹谷一帶形成部落,定居下來。紀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有了陶器,於紀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有了較為複雜的生活,宗教儀式已形成,神偶神像出現,到了紀元前八五O年,有了雜交玉米,懂得灌溉,開始建神殿,其文明發展,向周圍地區擴展。依據馬雅人之傳說馬雅人之先民,係自海上漂流到墨西哥灣西南部,該等先民在墨西哥灣的維拉庫魯玆(Veracruz)南部和甘貝切(Campeche)一帶,在西元前四百年左右,因受到德華甘狹谷所孕育文明之影響,而形成歐曼國(Olman)—即橡膠之國(因該區產橡膠樹)。據傳說,歐曼國乃日出之地方,為花卉之國,充滿財富,有丰富之綠寶石,古代馬雅人之傳述,又稱該地為雨神之故鄉(Tlalocan),多雨潮溼,有利農作,其所形成之文化,稱為歐梅加文明。歐曼國在拉本達(La venta)建有六座巨大神殿,有五個石碑,有一個大殯儀館,還有石棺等,似乎宗教儀式氣氛濃厚。許多研究美洲印第安文化之專家學者多認定歐梅加文明乃中美洲各種文明之母,其成長和發展,影響馬雅文明之形成。在瓜地馬拉瓦沙屯(Uaxactun)之神殿廢墟,有巨大人頭雕像,此人頭雕像與拉本達之人頭雕像相似,馬雅曆法和數字原型,歐梅加文明中亦可發現,屬於歐梅加文明之玉和寶石飾品,亦流行於馬雅人中,馬雅文明孕育自梅加文明,已為一般史學家肯定。

13 屬於馬雅文明領域之馬雅人。其主要方言 有六種,即華斯特卡語(Huaxtecas)、馬雅語(Maya)、吉切語(Quiche)、加齊給語(Cachiquel)、馬梅語(Mame)、曾達爾語(Tzendal)等,其中操華斯特卡語的疏離較遠,散佈在墨西哥維拉庫魯玆及聖路易波多西兩州 一帶,文化較為落後。據考據,在遠古時代,馬雅人的祖先自北方南移至墨西哥灣一帶,曾在墨西哥灣落腳一段頗長時期,後來文明程度提高後,漸移入尤卡旦半島、瓜地馬拉北部高原區及中南部。瓜地馬拉史學家之考據,吉切語系之馬雅人,約於紀元前一千五百年至紀元一百五十年間,在瓜地馬拉境內發展農耕,逐漸形成村落,等到宗教與起,更形成大社區,成為文化中心,釔時期即為馬雅文明的形成期。 馬雅文明之古典期 湯普遜在其所著「馬雅文明的興起和沒落」一書中,為公元三二五年至九二五年為馬雅文明之古典期。此六百年間為馬雅文明、黃金時代,美州之古文明創造最多彩多姿、啤睨美州其他地區之文明。瓜地馬拉北部高原貝登地區為古典期之發源地。貝登湖泊周圍,形成適於農耕之盆地,馬雅在貝登和附近提卡爾(Tikal)及瓦地屯(Uaxactun)建力城鎮,並向邊緣地區發展,擴展到尤加旦半島、貝里斯和宏都拉斯西部一帶。每個城鎮由貴族和祭司統治,個有自己之法律,互相進行布匹、陶器、雕刻等產品之貿易,似乎互相傾軋戰爭之痕跡。在市鎮上,馬雅人建立神殿、立石碑、建球場、街道等,現在已被人發現者無不令人嘆為觀止,還有許多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由於林木參天,茂密難行,尚未被人發現。 已出土並經考據的馬雅文物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在瓜地馬拉巴里奧(Barrios)發現的玉片雕刻,馬雅文物記載之年代等於西元三二○年。馬雅人對於記事常立碑為誌,在石碑上刻上年代,瓦沙屯廢墟之石碑立於西元三二八年,紅都拉斯境內哥班(Copan)廢墟所記載者,等於西元四六五年;第卡爾北方之卡拉客母(Calakmul)石碑所記載的為西元五一四年,拿阿屯(Naachtun)遺蹟為西元五二四年,尤卡旦半島之歐新托(Oxhintok)石碑為西元四七五年,尤卡旦半島上有十九處之石碑立於西元七九○年,立於西元八八九年者有三處,西元九○○年後記事石碑,則尚未發現。 馬雅人之社會是以市鎮為中心,在黃金時期,馬雅人建立最大之第卡爾城,目前經發現整理之遺址佔地二十平方公里,每個社區建有六個神殿,共有五個社區以石砌大道相連,如將周圍未整理之範圍包括在內,美個城市面積有六十多平方公里,建築物有三千個以上,為當時貿易、文化及宗教之中心,最高之神殿高七十五公尺,至為雄偉壯觀,經工程師之研究,以當時尚無進步之工具,而能用大石塊推砌這般龐大之建築,要比現代所健造之紐約帝國大廈還偉大。當時全市區民,大約有十萬人左右。宏都拉斯境內之科班也是大城,是當時天文學中心,其建築和提卡爾城相似,也是圍繞著廣場建有神殿,廣場中豎立有石碑和石雕。科班之祭司,精通星象,最美之一座神廟以「金星」為名,能精確推算出日蝕和月蝕之日期。馬雅人之宗教曆是由科班發展出來。瓦拉屯為早期之宗教中心,廣場寬敞,而帕連克(Palenque)亦為重要城市,以神殿、石碑及浮雕較為出色,其它環繞貝登地區外圍建立之較小城鎮甚多,在尤卡旦半島也建立了溪泉夷隆(Chichen Itza)及烏敘馬(Uxmal)社、杜倫(Tulum)、依薩瑪(Izamal)等十個較具規模之城市。

14 馬雅文明之精華 美洲之印第安人,在文明進化過程中,進展遲緩,直至馬雅文明古點末期,仍未發現鐵,不懂得使用輪子,所以未有車,除阿根廷北部及秘魯境內之印加人外,不懂得用馱獸代步,不懂得用犁,除馬雅人發明象形文字外,其他印第安人尚無文字記載。雖已發現銅,但銅只用來作裝飾,並未用作銅器,彼等仍停留在石器時代,使用石器,獸骨和木鋤。即使條件如此落後,但馬雅人還是創造了光彩奪目之文明。 馬雅文明最令人讚嘆者,是發明精確之曆法,宗教曆稱為「左經」(Tzolkin),一年分十三個月,每月為二十日,一年共二六日,其記載方法,「日」用二十個不同之形象,每一個代表一個神,數目字在前,日在後。太陽曆稱為「阿阿不」,(Haabes)一年分十八個月零五天,每個月共二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五日。日稱為「金」,月稱為「烏衣那」,(Uina)年稱為「敦」(Tun)二十年稱為「卡敦」,(Katun)二十個「卡敦」稱為「巴敦」(Batun),二十個「巴敦」稱為「匹敦」(Pitun)。太陽曆過完十八個月剩下之五天,馬雅人認為是倒霉之日,為避霉運而停止一切活動。太陽曆每五十二年為一輪回,馬雅人認為是大事,每一輪回終止,次一太陽曆要加十三天,這等於一年均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故馬雅人之太陽曆精確度遠甚於我國之商曆和西洋之羅馬曆,其誤差每三七四四○年之總累積,始有一天之差誤。馬雅人精於星象,令人嘆服。此外,馬雅人有金星(Venus)之運轉曆,金星共五八四日,實際誤差僅(○、○○○三九四),日蝕和月蝕也能精確算出。 為了計算,馬雅人以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發明二十進位算學,並有「零」之觀念。數目字以象形文字表示,「○」以貝?形狀為代表,一點代表「一」,三點代表「三」,一橫線代表「五」,二橫線代表「十」,三橫線上面加三個點是「十八」。馬雅人用二十進位法,在廢墟石碑上記載,每二十年立一個石碑紀念。 馬雅人為美洲之印第安人中,唯一發明象形文字者,以自然界造形,加上會意(馬雅語為Sib)及形聲(馬雅語為Nooh),創造像中文一樣,以單音發音之象形文字。並以無花果樹皮製成紙,以長幅紙張記事,並以中國人之摺紙扇方式摺疊,外加精製封面。馬雅人將西人事蹟,以千年為單位記錄下來。只可惜哥倫步發現新大陸後,在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探險者接踵而至,燒殺擄掠,大肆焚燬馬雅人之記事冊,林頓(Ralph Linton)在其所著文化史”The Tree of Culture”一書中,即詳述一五六二年時,犬加旦半島Merida之主教Diego de Landa,搜集數百本馬雅人天文、歷史及術學之書籍,在Merida廣場放火焚燒,倖存之三本手本中,Codex Dresdensis 為記載天文曆之書冊,被送回歐洲當古董,另一冊Codex Tro-Tro-Cortesianess為記載神職人員占星術用之手冊,現存於馬德里考古暨歷史博物館,另外一冊Codex Peresiances並不完整,現存放於巴黎國家圖書館。西班牙征服者之愚蠢與暴行,尤其神職人員之囿於教義,不能并容於教徒之信仰與習俗,一舉焚燬馬雅人千萬年進步記載之成果,使馬雅文明幾徹底挫退,為禍人類莫以此為甚。雖則十六世紀時,接受西班牙神職人員教育之馬雅人,用拉丁文字母,以馬雅音寫下彼等之神話與傳說,部份含有酋長貴族事蹟之真史,以Chilam Balam為書名,以所屬地方之不同,共有Mani, Tzimin, Chumayel三冊,另外一冊被認為Quiche聖書之Popol Vuh,多計載馬雅人之神話。由於馬雅人之文字只具雛形,一字多義,象形字未統一,音和義可用不同之方式表達,故迄目前止,只有四分之一文字已被解破可讀,還有四分之三有待世任之研究。 馬雅人之金字塔及神殿,也是奇蹟,與埃及金字塔齊美。他們用粗石和泥堆成核心,外面用雕刻之石塊砌成,但因不會用拱形,因此未有圓頂型建築。城市、神殿、石碑及建築,在構圖佈局及角度上,均發揮高度技巧。宮殿之正面常有紀念性雕刻或英雄之塑像,其中在Palenque之建築較有原始風貌。在古典末期,尤卡旦之建築趨於堅固,不會不加裝飾,但上層之石塊圖樣有幾何線型、人像、動物及神像等,與北方Toltecs 之文化混合。提卡爾、科班、奇前伊薩等地之廢墟,均展現馬雅人之天才。 馬雅陶器之塗彩和塑造,都能把握造形之美。馬雅人喜歡彩色,即令四個方位,也用彩色代表,東方是紅色,西方是黑色,北方是白色,南方是黃色。陶器之形狀與風格,因時期之不同而有變化,古典期之彩陶多用紅、澄、黃、黑、白、淺黃等顏色。大體上,古典期之彩陶造形較細較美,古典末期則退步,彩色未如前美麗,籌劃草率。在雕刻方面以石彩為主,無論在神殿、宮殿、廣場之石碑或石座、墓地之墓碑,均見有雕刻點綴,線條表現粗,但見柔和。古典末期在尤卡旦區之建築屋簷及牆上,多有裝飾性之雕刻,有人頭、獸類及神像等。

15 馬雅文明之沒落 自公元九二五年後至西班牙入侵,為馬雅文明之後古典期。湯普遜將它分為自九二五年至九七五年之空白期;一二ΟΟ年至為墨西哥托爾德克文明入侵期;一二ΟΟ年至一五四Ο年馬雅語流行,為馬雅文明沒落之同化期。馬雅文明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紀到了巔峰,但自第九世紀後,馬雅文明卻神秘的自中部地區消失。哥班於公元八ΟΟ年即被廢棄,第卡爾於八六九年被遺棄,烏沙屯於八八九年變空城。馬雅人就這樣一個城又一個城放棄,走入深山,移向尤卡旦半島和瓜地馬拉南部。是何原因馬雅人要放棄世世代代經營盤據之城市,而自甘遁入叢林? 有些專家認為第九世紀初當時,瓜地馬拉中部馬雅人聚集之地區,面積四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三十餘萬人,由於農耕掘地,地表又受雨水沖刷,腐植土流失,使土地變成貧瘠而遷徙他地;又有學者認為除土地受雨水沖刷,坡地腐植土流失外,更由於貝登地區之湖泊,變成沼澤,雜草叢生,瘧疾蚊肆虐而遷離;湯普遜則認為不懂使用輪車及獸獸之馬雅百姓,因祭司強迫他們蓋新神殿,改田園荒蕪,彼等乃群起反抗而遷離;湯普遜則認為不懂使用輪車及馱獸之馬雅百姓,因祭司強迫他們蓋新神殿,致田園荒蕪,彼等乃群起反抗而遷離;又有學者認為祭司為保持其勢力,率其信徒移居遠方較有發展的地方。 然則地表變成貧瘠之立論,並未盡符合實情,蓋興Peten地區同時棄城之Usumacinta及Montagua兩城,並不缺水,地表之腐植土亦並未流失,如謂可能因雜草叢生而變荒蕪義不可能,土地既仍然肥沃,為何要棄城?著有古馬雅藝術的基德(Kidder)認為地震、傳染病以及氣候的變化都不會是原因,蓋如係地震之毀滅,則整個地區之金字塔、神廟、宮殿等建築,勢將被震倒,但迄今並無此現象;如係疾病或瘟疫,歷史上除入侵之白人帶來傳染病外,中美洲並無本土性之瘟疫,如謂因氣候變化,引起人民遷離,但鑑諸當地優生樹種橡膠樹長期茂盛,應無氣候重大變遷之情形;有部分學者又認為由於外來者入侵,如毗鄰墨西哥之Usumacinta, Piedras Negras及Palengue因動亂而造成;又有學者認為可能是雷擊引起森林大火而棄城,不論專家如何判斷,迄今無人下定論。 馬雅人之遠離家園,在第五世紀至第七世紀間,即有許多馬雅人移居尤卡旦半島,先後建立杜倫、伊薩馬、馬雅邦、烏馬及溪泉伊薩等城市。涵義為「伊薩的井泉」之溪泉伊薩馬變成大城,為政治、文化、經濟和宗教中心,馬雅邦及伊薩馬兩城結成邦聯,鼎足而立,促成馬雅文明之復興。但自公元第十世紀起,來自北方之伊薩 (Itza)—即扥爾德克人,逐漸入侵,流傳於馬雅人之傳說,指他們係來自飛蛇之鄉,其首領留有大鬍子,為神之化身,是祭司也是英雄,名叫庫谷汗(Kukulcan),扥爾德克人則稱為蓋沙克阿特(Quetzacoatl),於公元九八七年佔據溪泉伊薩城及馬雅人聚集之北部若干城市,其中溪泉伊薩、馬雅邦及伊薩馬三城結盟,以溪泉伊薩為中心,為時約二百年。伊薩人帶來扥爾德克之宗教、習俗與文化。馬雅人就像古代希臘人一樣,擁有高度文明,但還是限於文明程度較差,惟擁有軍事長才和組織之羅馬帝國相同之命運。因此馬雅人社會、宗教與文化,遂有變化,崇尚人道之宗教,被迫開始用人作犧牲祭神,一向鮮少干戈相向之馬雅人,邦與邦之間也開始傾軋。庫谷汗駐紮之溪泉伊薩城,變成權力中心。馬雅人就像中國五胡亂華時一樣,一方面受到外來文化之影響,但一方面且同化胡人,形成包容之文明,馬雅之語言、宗教文化,同化了伊薩,但文明程度卻告衰退。在雕刻、陶器、象形文字、記述方面,比古典期遜色不少,只有建築方面,包括金字塔之外形、裝飾構圖和堅固,稍有進步。馬雅人就像希臘人將其優越文明傳給羅馬人一樣,也將文明傳給扥爾德克人,促成扥爾德克文明之昇華。至公元1200年,溪泉伊薩之影響力沒落,邦聯解體,馬雅邦之領袖胡納賽爾(Hunac Ceal),獲得扥爾德克人之支援,奪得領導權,馬雅邦遂統治馬雅人歷二百年之久。至1441年,名為阿淑潘(Ah Xupan)之解放者,聯合馬雅邦轄下各市鎮,推翻馬雅邦之統治,將各市鎮統治權還給各地酋長。馬雅人遂備解放,自由城市又再興起,但後古典期之文明也告結束,因為此後馬雅人並未興建大型神殿與金字塔,也未再築道路,原有之道路逐漸淪於破敗,雕刻退步,只有襲自扥爾德克人之軍事意識高漲。1519年西班牙哥德斯(Hernan Cortes)航抵尤卡旦之甘貝切(Campeche)灣,長驅北上征服墨西哥,尤卡旦半島之馬雅人,也於1546年被西班牙人征服。從此馬雅人又淪為歐洲文明之犧牲者,文明世界帶來之疾病天花,橫掃尤卡旦半島,毫無抵抗力之馬雅人哀鴻遍野,遭受空前之浩劫。

16 馬雅文化

17 印度文化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和中國、埃及、巴比倫並列為東方的四大古國。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經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幾千年來,印度社會的發展一直比較遲緩。這與印度存在著一個的森嚴的等級制度一種姓制度有著一定的關係。   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中國漢代史籍譯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譯為“印度。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因此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從中亞細亞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種人,自稱”雅利安”,意為高貴者,以區別於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入侵印度後,雅利安人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先進文化,由遊牧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並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由於雅利安人對達羅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內部貧富分化的結果,在雅利安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捨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導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18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捨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波羅門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制成了剎帝利,用雙腿制成了吠捨,用雙腳制成了首陀羅。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姓,否則,即降為較低種姓。因此,對於廣大勞動者和奴隸來說,應該逆來順受,放棄鬥爭,遵守奴隸主階級制定的“達磨”,即所謂的“法”,以免加重來生的災難。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奴隸主階級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相傳,摩奴是大神梵天的兒子,為了確定人間各種人在社會上的應有次序,確定婆羅門和其他種姓的義務,便制定了這部法典。其實,這只不過是奴隸主用來欺騙勞動人民的謊言。 摩奴法典首先確認婆羅門是人世間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羅只能溫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勞役。首陀羅不能積累私人財產,不能對高級種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羅門和剎帝利則有權奪取首陀羅的一切。 為了鎮壓低級種姓吠捨、首陀羅的反抗,摩奴法典還規定了許多殘酷的刑罰。比如,低級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就必須將那一部分肢體斬斷。比如,動手的要斬斷手,動腳的要斬斷腳。 四個等級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摩奴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捨罵了,就要罰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羅罵了,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羅門侮辱剎帝利,只罰款50帕那;侮辱吠捨,罰款25帕那;侮辱首陀羅罰款12帕那。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或者簡單地淨一次身就行了。 《摩奴法典》還對各個種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煩瑣的規定。比如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個房間裡,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裡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種姓的劃分永久化。 每個種姓都有自己的機構,處理有關種姓內部的事務,並監督本種姓的人嚴格遵守摩奴法典及傳統習慣。倘有觸犯者,輕則由婆羅門祭司給予處罰,重則被開除出種姓之外。 被開除出種姓的人也成為賤民。賤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與婆羅門接觸,只能從事被認為是最低賤的職業,如抬死屍,清除糞便等。走在路上,賤民要佩帶特殊的標記,口中要不斷發出特殊的聲音,或敲擊某種器物,以提示高級種姓的人及時躲避。婆羅門如果接觸了賤民,則認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後要舉行淨身儀式。

19 印度文化

20 伊斯蘭文化 1.伊斯蘭的興起 西元第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西側興起,並迅速地擴展到整個中東地區。歷經1400多年的傳播,目前以穆斯林為主的伊斯蘭地區包括亞洲與非洲。 亞洲穆斯林國家,除了中東地區外尚包括中亞與東南亞的馬來地區;非洲除了阿拉伯語地區的北非外,西非、中非、東非都有穆斯林的存在。目前在全世界的教徒約有10億左右的人口。 2.文化特色 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樣,也是起源於猶太教,所以他們的哲學觀念和文化本質也一樣,都是一種擴張型的文化,從信徒人數和影響範圍來看,伊斯蘭教僅次於基督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阿拉伯字母也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系統。不幸的是,這兩種文化是相鄰的,因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非常激烈的相互鬥爭,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熱點局部戰爭和國家內部的教派爭鬥,都是起源於這兩種文化的衝突。 伊斯蘭教剛誕生時,北面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強大的基督教世界,東面是尚存的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的波斯帝國,要想生存和擴張,必須依靠武力,穆罕默德過於強調了「聖戰」的作用,「聖戰」成為伊斯蘭教文化擴張的重要工具,歷代的統治者又對不信教的的人民實行徵收終稅的政策,經濟上的原因更有力地推動被征服民族皈依伊斯蘭教,在封建時代,伊斯蘭教的擴張比基督教還要迅速和成功。 伊斯蘭教禁止飲酒,後來又引申為禁止吸煙和服食任何毒品,所以伊斯蘭教文化圈內的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消耗酒精、煙草和毒品最少的人群。由於教義禁止飲酒,在伊斯蘭世界咖啡的飲用發展和流行的非常廣泛,成為主要的飲料,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學會種植與處理咖啡,本世紀咖啡才在世界廣泛流行開來。

21 伊斯蘭教更嚴格地禁止崇拜偶像、圖像,甚至發展為禁止描繪一切有靈魂的生物,伊斯蘭世界的人們將才華都用於創造圖案、描繪書法、開發詩歌和研究音樂上了,目前在世界各地活躍的主要樂器幾乎都來源於伊斯蘭世界,他們發明的撥弦樂器在西方發展為吉他和曼陀鈴,在中國演變成琵琶;拉弦樂器在西方改造為提琴,在中國固定成胡琴或馬頭琴;笛子在東西方幾乎相似。中國人古代自己發明的樂器如排簫、缶、磬、古琴、箜篌等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蘆笛、七弦琴也成為歷史的遺跡。 伊斯蘭教起源於沙漠民族,出於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保護婦女的需要,對婦女的面紗、服裝、室外活動等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可是也削弱了婦女的地位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伊斯蘭教文化的擴張一度到達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和西班牙,向東一直進入亞洲,只是遇到印度文化的阻礙,不得不分為兩路,向南經馬來亞、印尼直到太平洋盡頭菲律賓的蘇祿島,向北經中亞進入中國,目前還在向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的東海岸進發,甚至在美洲的黑人中也已有很大的發展。 3.著名建築或遺蹟 清真寺﹔叫拜樓﹔卡巴聖堂﹔光塔 4.神話故事、代表性人物、特殊文字 「象軍」選自古蘭經第105章『象篇』敘述在古老的葉門,統治者阿布萊赫是信仰基督教,想擴大基督教的勢力,於是派以大象為前導的大象部隊入侵麥加,想震毀天房,使人們沒辦法到麥加朝聖,但是,阿拉伯人和麥加首領阿布杜信心堅定,絲毫無畏於象軍的逼近,反而誓死保衛天房,就在象軍衝向天房的那一刻,真主的神跡終於出現,保護了神聖的天房。 5.伊斯蘭的宗教類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約有信徒12億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其歷史均可追溯至亞伯拉罕時期。三教都確認聖經舊約部份的真確性;但對新約部份卻持不同見解。基督教相信耶穌為神的兒子,即舊約裡提及的彌賽亞。猶太教對此不給予承認,認為彌賽亞還未降臨。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為先知,與亞伯拉罕和穆罕默德持同樣地位。 伊斯蘭教一般相信聖經的神聖,但認為聖經的內容在歷史的進程中已被撮改。

22 伊斯蘭文化

23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亦稱中國文化、華夏文化或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目前,有文物證據的歷史可追溯至7,000至10,000年前左右。 文化擴展--- 4,000多年前的炎黃時代是華夏文明的初步形成時期,經過夏、商、周等時期的發展而日臻成熟,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以後華夏文化傳播到南方長江流域等地區,和當地文化融合,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和北方草原遊牧文化交流、融合,中華文明的地域範圍逐漸擴大。 另外,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及活字印刷術)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誌之一。 指南針--- 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 火藥--- 開創了火藥應用的先河。 造紙技術--- 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之一。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西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活字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木活字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24 中華文化

25 補充 ─ 古蜀文明


Download ppt "古文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