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與人 第十一單元 整全生態思考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與人 第十一單元 整全生態思考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與人 第十一單元 整全生態思考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1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陳婷婷

2 生產者 2 投入 產出 二氧化碳、氧 熱能 水 太陽能 氧 二氧化碳 消耗者 分解者 可溶性物質 可溶性無機物 岩石分解之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陳婷婷

3 認識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 自然保育 台灣的自然保育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 認識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 自然保育 台灣的自然保育 3

4 認識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定義 生態系統 係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內,生物群落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所構成的綜合體。
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坦因斯利首先提出來的。 係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內,生物群落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所構成的綜合體。 組成生態系統的各成員之間藉助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組織的功能複合體。 生態系統 =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的環境      = 生命系統 + 環境系統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 4

5 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由生物 成分與非生物 成分組成 。 非生物成分:包含非生物環境及生命代謝原料兩部分。 生物成分
生產者:可以自行製造養份的生物 。 消費者:本身無法製造養份,必須從生產者那裡取得能量和營養者,稱為異營性生物 。 分解者:能將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殘骸中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又稱還原者。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3 5

6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6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
6

7 生態系統的分類 一、水生生態系統 (1)淡水生態系統 (a)河流生態系統 (b)湖泊生態系統 (c)濕地、沼澤生態系統
(2)淡水、海水交會系統 (a)河口生態系統 (3)海洋生態系統 (a)海岸生態系統 (b)淺海生態系統 (c)珊瑚礁生態系統 (d)遠洋生態系統 二、陸地生態系統 (1)森林生態系統 (a)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 (b)溫帶落葉林生態系統 (c)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2)草原生態系統 (a)乾草原生態系統 (b)濕草原生態系統 (c)疏林莽原生態系統 (3)沙漠生態系統 (4)凍原生態系統 (a)極地凍原生態系統 (b)高山凍原生態系統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5 7

8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生態系統中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能。
透過食物關係,太陽能自太陽到生產者、消費者進而到分解者,在轉移過程中,能量愈來愈少。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6 8

9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能量在食物鏈中呈金字塔的形式,稱為能量塔。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具二大特點: 單方向不可逆的。
沿著生產者至消費者逐漸減少的 。 能量塔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7 9

10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 食物鏈 最佳寫照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稀泥(藻類)。 依照生物間的關係,可分成四類:
捕食性食物鏈:植物→小動物→大動物 碎食性食物鏈:碎屑物→碎屑取食者→小型肉食動物→大型肉食動物 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型動物為基礎,由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身上。 腐生性食物鏈:以動植物屍體為基礎,經微生物分解、利用所構成。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8 10

11 食物鏈 食物網 11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9
11

12 物質循環 在自然界,元素可以隨著食物鏈的轉換過程而循環不已。 碳循環 碳元素經由植物光合作用轉換成碳水化合物, 經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
再經由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火山爆發、燃燒石化燃料或動植物屍體經分解者分解等過程,再度進入自然界。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0 12

13 碳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 13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1
13

14 自然保育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西方的自然保育
美國約在十九世紀中才開始實施原生林的保存政策; 西元1872年3月1日美國成立全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 自然保育的觀念到了二十世紀初才興起, 1972年聯合國通過了被稱為「綠色憲章」的「斯德哥爾摩宣言」,揭示了自然保育的共同信念。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4 14

15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斯德哥爾摩宣言 主張人類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人擁有自由、平等與生活在適當環境之基本權利,且承擔為本世代與未來世代保護改善環境之責任。 認為地球上之自然資源,包括空氣、水、大地、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必須為本世代與未來世代之利益作適當之規劃與管理,並予保護。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5 15

16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中國的自然保育 道家思想:自然具有自身的價值,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非控制自然。如老子「人效法自然」的觀點及莊子強調人與自然合而為一,我與萬物齊等無別的觀念。 儒家思想:強調「萬物皆備於我」,視人為自立自足的個體,也關注人類社會依存於自然萬物的事實。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6 16

17 自然保育的涵義 保育 《世界自然保育方略》中定義:對人類使用生物圈加以經營管理,使其能對現今人口產生最大且持續的利益,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 保育為積極的行為,自然保育應包括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存、維護、永續性利用、復原及改良 。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7 17

18 自然保育的涵義 生態保育泛指野生動植物的保育工作及自然生態之平衡、維護,已成為當今文明世界之潮流和趨勢。 自然保育應包括四項目標:
維護基本之生態過程與維生體系。 保存遺傳因子多樣性。 保障物種與生態系之永續使用。 保留自然歷史紀念物。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8 18

19 台灣的自然保育 台灣地區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定之保護區,可分為四種: 各類型的保育地區共佔全島約19.5% 的面積。 自然保留區。
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國家公園。 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各類型的保育地區共佔全島約19.5% 的面積。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9 19

20 自然保留區 定義:係指具有代表性生態體系,或具有獨特地形、地質意義,或具有基因保存、永久觀察、教育研究價值及珍稀動、植物之區域。
文資法中明定在自然保留區內,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之自然狀態。 從民國七十五年起,在台灣地區及附屬離島上所劃定之自然保留區已有十九處。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0 20

21 臺灣之自然保留區位置圖 2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之自然保留區位置圖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22 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野生動物定義:係指非經人工飼養、繁殖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
地方政府得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有特別保護必要者,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目前已公告的有十七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三十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6 22

23 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位置圖 23 臺灣野生動物保護區,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野生動物保護區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24 台灣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置圖 24 臺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25 國家公園 1872 年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成立。
台灣 1972 年公佈國家公園法及推動自然保育工作,迄今公告了六座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之存在可達成以下四種功能: 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 保存物種及其遺傳基因。 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 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37 25

26 竹圍國小社會資源學習網 周寶蕾 台灣的國家公園位置圖 26

27 台灣的國有林自然保護(留)區位置圖 2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灣的國有林自然保護(留)區位置圖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28 台灣的自然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 台灣自然保育的法律根據: 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 先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國家公園法 森林法 野生動物保育法
文化資產保育法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5 28

29 台灣的自然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 保育政策的主管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護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和森林法等涉及自然保育。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法的自然生態保育。 交通部觀光局:各地風景區及風景特定區之自然保育。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統籌規劃國家文化建設。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6 29

30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生態中心主義 所提到的哲學思維 30 30

31 生態中心倫理(ecocentric ethics):
生態系統的觀點,探討人與自然環境的倫理關 係,並認為自然生態系統有自身的價值,應接 受我們人類的尊重與道德關懷。 以生態學為基礎,稱生態倫理學 楊冠政,1996,生態中心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0):15-30。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31 31

32 生態中心倫理 羅斯頓 生態倫理 奈斯 深層生態學 李奧波 大地倫理 32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32

33 一、自然世界具有內在價值,人類應給予道德考慮
二、強調生態系統整體的倫理關係 三、重視價值觀的改變 33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33

34 聖方濟(St. Francis): 將大地稱為母親,而所生的受造物(如太陽、月亮、鳥、花、水、光、暗等)稱為人類的兄弟和姊妹。
詩歌:「太陽兄弟、月亮姊妹」 (Brother Sun, Sister Moon)。 江明恩牧師,2007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34 34

35 泛靈論 斯賓 諾沙 梭羅 繆爾 蒲伯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關連,構成一完整的系統 世界為一具大的有機體 強調自然的整體性和人與自然的共鳴
大自然的子女都能分享他的關懷,他既恩及君王,也恩及野雄 尊重自然是基於認為自然是上帝的受創物,人類為自然的一部份 35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35

36 斯賓諾沙(Baruch de Spinoza)
反對笛卡兒認為人與 自然分離的理論。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 關連,構成一完整的系 統(生態系統觀念) 在社區中的一棵樹和一 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 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力 Wikipedia 巴魯赫·斯賓諾莎 檢視歷史 36 36

37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強調自然的整體性和人與自然的共鳴 生態區位、營養階層、 階層連結的觀念 主張簡樸生活(Simple living) 物質主義是當代環境問題的根源 綠色消費(Green consumerism) 樂活(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37 Wikipedia 亨利·大衛·梭羅 檢視歷史 37

38 繆爾(John Muir)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 致力於呼籲荒野價值的維護和國家公園設立
尊重自然是基於認為自然是上帝的受創物,人類為自然的一部份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Wikipedia 約翰·繆爾 檢視歷史 38 38

39 馬斯(George Perkins Marsh)
美國第一個生態學先知 保育運動源頭 《人與自然》 人類是自然的主要干擾者 動物和植物的生命相互關係是異常複雜,不是人類智能能解決 地理的再生(geographical regeneration),來補償人類的過失 Wikipedia George Perkins Marsh 檢視歷史 39 39

40 李奧波 奈斯 羅斯頓 美國 1933年 沙地郡曆誌 -土地倫理 挪威 1973年 深層生態學 1986年 環境倫理學 40
本作品由『Axis of logic』 授權使用,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使用,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Wikimedia Commons Vindheim / derivative work: Viriditas Wikimedia Commons Flickr user: David Keller / Cropped from original 40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40

41 李奧波(Aldo Leopold) 1887年至1948年 畢業於耶魯大學森林系 服務於美國林務署
有機會從事野生動物考察工作,於 1933 年寫出《野生動物管理》,為野生動物管理研究這門學科的創始者 1948 年 4 月 21 日 ,因幫忙搶救鄰居的大火而喪生 過著一種梭羅式的生活,屬於一個鄉村自然博物學者,住在遠離技術文化的地方 本作品由『Axis of logic』 授權使用,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使用,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文/鐘丁茂、徐雪麗 李奧波《砂郡年紀》土地倫理思想之研究。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41 41

42 李奧波(Aldo Leopold) 中心思想:自然環境中其他種類的生命也有健康生存的權力,自然環境並不屬於人類,人類必須與其他生物分享。
觀點係以「科學知識」為基礎。 把人從「土地征服者」的地位,轉變為 「土地國」中的一個國民。 土地不僅僅是土壤,他是能量流經土壤圈、植物圈和動物圈的基礎。---生態系統觀念 文/鐘丁茂、徐雪麗 李奧波《砂郡年紀》土地倫理思想之研究。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42 42

43 李奧波的土地倫理 土地倫理是研究 「人與土地 」 如何維持和諧關係的學問。 土地倫理六大部分: 倫理規範的遞演 群落(土地國)的概念
生態良知 土地倫理的替代品 土地金字塔 土地健康和自然保育的分歧 文/鐘丁茂、徐雪麗 李奧波《砂郡年紀》土地倫理思想之研究。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43 43

44 奈斯(Arne Naess) 淺層生態學 Shallow 深層生態學 Deep 畢業於挪威奧斯陸大學 1973年創立深層生態學
關切人類的健康福祉,強調保育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及降低空氣雨水的污染程度 人類必須承認動物、植物和生態系統具有內在價值,而非供人類使用的工具性價值 人類中心 主義 Wikimedia Commons Vindheim / derivative work: Viriditas 44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44

45 深層生態學: 著重於我們應該問的「為什麼」(why) 與「如何做」(how)。
不僅要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研究環境問題,而且要從哲學、倫理、社會的高度來探討怎樣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社會模型、經濟活動、 文化傳統才有益於人類從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包慶德、夏承伯《生態創新之維: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述評》 visited file:///C:/Users/user/Downloads/ a.pdf 包慶德、夏承伯《生態創新之維: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述》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卷3期(2008/09) 74頁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45 45

46 羅斯頓(H. Rolston III) 美國長老教會第三代牧師 大學修畢物理和數學學士學位
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受教於名師托倫斯 並於1958年得到神學與宗教研究博士學位 回美國任長老教會牧師到1967年 1968年獲得匹茲堡大學科學哲學碩士學位 Wikimedia Commons Flickr user: David Keller / Cropped from original 46 Wikipedia Holmes Rolston III 檢視歷史 46

47 生態道德的來源 衍生意義上的生態倫理:係指生態系統內的平 衡與道德之間有著關係。
把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建立在人的利益基礎之上 根本意義上的生態倫理:認為生態系統的機能整體特徵中存在著固有的道德要求。 李奧波的土地倫理是根本上意義上的倫理 47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47

48 羅斯頓:因為維持生命活動的生態系統必須在一定的承載能力範圍內保持穩態,否則他將被破壞。
例如河川、土地、空氣都有其環境承載量 我們人類為了要保存生命,就要強制性地限制人口的增長。 H. Rolston III. (1988). Environmental Ethic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王瑞香譯(1996),《環境倫理學》,國立編譯館出版。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48 48

49 生態倫理的中心概念為生態學 自然的生態模式: 有機模式:生態學者從植物改變的過程,可以描述某一地區植物演替的過程與次序。
群落模式:生態群落可視為食物鏈,每個成員有不同的職責(生態區位)。 能量模式:能量以輻射能、化學能、熱能等形式存在,循單方向進行。 生態系統:由生物(細菌、植物、動物等)與非生物組成(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H. Rolston III. (1988). Environmental Ethic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王瑞香譯(1996),《環境倫理學》,國立編譯館出版。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49 49

50 生態平衡 影響生態平衡的要素 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對平衡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完整營養結構 生物種類和數量相對穩定
環境污染 生物種類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 森林和環境的破壞-棲地零碎化和移除 H. Rolston III. (1988). Environmental Ethic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王瑞香譯(1996),《環境倫理學》,國立編譯館出版。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50 50

51 生態法則 沒有免費的午餐 物物相關 物有所歸 自然善知 51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51

52 生態倫理與整體主義 李奧波:認為生態學應使我們把道德思考的焦點由個體轉移到生物整體,即將整個生物共同體(土地)當作道德主體。
在現代生態學中,整體性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特徵。 人類的行為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規律與 生態系統保持和諧。 吳美真譯, 1998,Aldo Leopold 著, 沙郡年記, 天下文化,台北 。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52 52

53 相對於整體主義則是「個體主義」: 動物解放和動物權利倡導者, 強調個體福利和權利。
個體主義常忽視生態系統完整與穩定:例如,為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人們不得不捕殺一些超過負荷極限的大型草食動物。 從雷根的動物權利觀點來看,任何一種動物都擁有與人相等的權利,我們人類無權對這些 危害生態系統的動物作任何處置。其結果則 是以生態系統整體的穩定性為代價,最後導致 生態系統崩潰。 楊冠政,2011,《環境倫理學概論(下冊)》,臺北:大開資訊。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53 53

54 整全生態思考 54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陳婷婷

55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陳婷婷
認識生態系統…生態系統 =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的環境 = 生命系統 + 環境系統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 生態系統的組成…分解者:能將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殘骸中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又稱還原者。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3

56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5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消費者進而到分解者,在轉移過程中,能量愈來愈少。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6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沿著生產者至消費者逐漸減少的 。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7

57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7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腐生性食物鏈:以動植物屍體為基礎,經微生物分解、利用所構成。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8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9 物質循環…燃燒石化燃料或動植物屍體經分解者分解等過程,再度進入自然界。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0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1

58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自然保育…1972年聯合國通過了被稱為「綠色憲章」的「斯德哥爾摩宣言」,揭示了自然保育的共同信念。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4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必須為本世代與未來世代之利益作適當之規劃與管理,並予保護。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5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視人為自立自足的個體,也關注人類社會依存於自然萬物的事實。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6 自然保育的涵義…自然保育應包括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存、維護、永續性利用、復原及改良 。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7 自然保育的涵義…保留自然歷史紀念物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8

59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的自然保育…各類型的保育地區共佔全島約19.5% 的面積。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19 自然保留區…從民國七十五年起,在台灣地區及附屬離島上所劃定之自然保留區已有十九處。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之自然保留區位置圖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目前已公告的有十七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三十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野生動物保護區

60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0條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著作權聲明合理使用。 國家公園…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37 竹圍國小社會資源學習網 周寶蕾 2014/12/01 visited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灣的國有林自然保護(留)區位置圖 台灣的自然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護法。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5

61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的自然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統籌規劃國家文化建設。
和春技術學院 賴新喜《第六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p.46 生態中心倫理(ecocentric ethics)…以生態學為基礎,稱生態倫理學 楊冠政,1996,生態中心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0):15-30。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Wikimedia Commons José de Ribera / Source: allposters.co.uk 2014/12/01 visited

62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聖方濟(St. Francis)…「太陽兄弟、月亮姊妹」 (Brother Sun, Sister Moon)。 江明恩牧師,2007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Wikimedia Commons فروشگاه پی ( , according to EXIF data) 2014/12/01 visited 斯賓諾沙(Baruch de Spinoza)…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力 Wikipedia 巴魯赫·斯賓諾莎 檢視歷史 Wikimedia Commons villy / Source: Slightly edited (contrast, brightness)

63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物質主義是當代環境問題的根源
Wikipedia 亨利·大衛·梭羅 檢視歷史 2014/12/01 visited Wikimedia Commons Francis M. Fritz / Source: 繆爾(John Muir)…尊重自然是基於認為自然是上帝的受創物,人類為自然的一部份、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Wikipedia 約翰·繆爾 檢視歷史 Wikimedia Commons Brian0918 / Source: 馬斯(George Perkins Marsh)…地理的再生(geographical regeneration),來補償人類的過失 Wikipedia George Perkins Marsh 檢視歷史

64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本作品由『Axis of logic』 授權使用,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使用,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Wikimedia Commons Vindheim / derivative work: Viriditas 2014/12/01 visited Wikimedia Commons Flickr user: David Keller / Cropped from original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李奧波(Aldo Leopold)…屬於一個鄉村自然博物學者,住在遠離技術文化的地方 文/鐘丁茂、徐雪麗 李奧波《砂郡年紀》土地倫理思想之研究。

65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李奧波(Aldo Leopold)…土地不僅僅是土壤,他是能量流經土壤圈、植物圈和動物圈的基礎。---生態系統觀念 文/鐘丁茂、徐雪麗 李奧波《砂郡年紀》土地倫理思想之研究。 2014/12/01 visited 李奧波的土地倫理 …土地健康和自然保育的分歧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深層生態學…生活方式、社會模型、經濟活動、文化傳統才有益於人類從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包慶德、夏承伯《生態創新之維: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述》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卷3期(2008/09) 74頁 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羅斯頓(H. Rolston III)…1968年獲得匹茲堡大學科學哲學碩士學位 Wikipedia Holmes Rolston III 檢視歷史

66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生態道德的來源…李奧波的土地倫理是根本上意義上的倫理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羅斯頓:因為維持生命活動…就要強制性地限制人口的增長。 H. Rolston III. (1988). Environmental Ethic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王瑞香譯(1996),《環境倫理學》,國立編譯館出版。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生態倫理的中心概念為生態學…生態系統:由生物(細菌、植物、動物等)與非生物組成(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生態平衡…森林和環境的破壞-棲地零碎化和移除

67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生態倫理與整體主義…人類的行為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規律與生態系統保持和諧。
吳美真譯, 1998,Aldo Leopold 著, 沙郡年記, 天下文化,台北 。 依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6、52及65條合理使用 相對於整體主義則是「個體主義」…的穩定性為代價,最後導致生態系統崩潰。 楊冠政,2011,《環境倫理學概論(下冊)》,臺北:大開資訊。


Download ppt "環境與人 第十一單元 整全生態思考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