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特点与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2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本质
3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
一、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道德作为反映人们之间关系的上层建筑,是以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包括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情。
5
道德关系: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间特殊利益的关系。
6
道德观念:指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基本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
7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一面镜子,给予他人微笑和善意,必将收获微笑和善意。”
8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9
(二)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评价标准:善与恶(具有阶级性) 善恶的客观标准: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0
2、依靠力量: 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惯 c. 内心信念
11
社会舆论 2015年10月4日,游客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该网友称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是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12
社会舆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13
传统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
内心信念
15
3、调整对象: a.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6
二、道德的本质 (一)伦理史上对道德本质的看法 1、客观唯心主义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 中 国:封建社会“天人合一”
中 国:封建社会“天人合一” 客观唯心主义将道德归为某种“客观”的精神力量,将其推入神秘主义。
17
2、主观唯心主义 德国:康德的“实践理性”,认为人生而知善恶 英国:沙甫兹伯利的“道德官能说”,认为人生来就有识别善恶的器官
中国: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而有道德 主观唯心主义否认了道德存在的客观基础,使道德成为先于人类社会的东西,从根本上歪曲了道德的本质。
18
3、旧唯物主义 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性论”,认为人的欲望即道德的根源 法国:霍尔巴赫认为道德是从人的欲望中产生的
中国:管子、王充等人将道德与人的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关联起来 旧唯物主义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道德中的决定作用。
19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道德不是经济基础,而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思想的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道德关系(思想关系)
20
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1)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统一的社会道德 对立的阶级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统一的社会道德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生产资料私有制 对立的阶级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21
a.经济利益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性质。
(2)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 a.经济利益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性质。 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唯利是图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22
b.经济利益的范围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范围。
(2)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 b.经济利益的范围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范围。 原始社会: 公有制的整体利益 氏族血缘的社会整体道德
23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关系的变化
a.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引起新旧道德的更替。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24
b.经济结构的内部变化引起道德内部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6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a.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未经国家颁布、制定,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27
b.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游客在三亚海滩赏月后留下数十吨垃圾 千人连夜清理
28
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注重动机,必须有内在的善良愿望即良心,才能称之为道德。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雷锋传人”郭明义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29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2)道德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 (3)道德是一种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的精神。
30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 a. 出发点:人的需要、特定的价值要求(调节社会关系) b. 目的: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培养个人品质)
c. 方式: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激励人们自觉地扬善抑恶(提高精神境界)
31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32
(一)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是道德进步的内在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一)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是道德进步的内在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科学技术) 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道德关系(思想关系)
33
(二)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途径 1、科学技术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促进道德进步的有力武器。
2、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分工、形成职业道德的推动力。
34
(二)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途径 3、科学技术有利于培养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4、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伦理学的发展。
35
(三)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条件性 科技的进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促进道德的进步。
应当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作为判断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依据。
36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1、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中,通过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介而实现的。
37
2、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德媒称iphone用户均被美国政府监听。
38
3、人类对科技进步的探索和认识存在局限性。
39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0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a. 非制度化 b. 非强制性 c. 内化的规范
41
区别于科学与艺术 科学: 真,客观世界的规律。 道德: 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艺术: 美,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42
2、独特的层次性 远大的道德理想
43
具体的道德规范
44
3、广泛的社会性 a.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 集体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社会: 全民的道德
45
b.道德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47
c.道德渗透于一切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道德渗透于人的思想之中:掌握道德观念 道德渗透于人的行为之中:实施道德行为
48
4、相对稳定性 道德的相对稳定性是道德渗透性的延伸。
49
5、强烈的实践性 a.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 b. 道德以“评价——命令”的方式把握世界
c. 道德以“利益——道义”的方式把握世界
50
设想:世界没有了道德,会是什么样?
51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论证作用 论证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合理性。 2、调节作用
作为行为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
52
3、教育作用 宣传道德思想,教育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4、评价作用 以善恶为标准,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评价。
53
小测试: 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因风浪遇险,现有一艘可坐6人的救生小艇。全船12人。人员构成: 1、自己 2、 精于航海的船长
1、自己 、 精于航海的船长 3、脱逃的劳改犯 、 72岁的老医生 5、青年模范工人 、企业经理 、新近暴发户 8、贪污的国家官员 9、天主教神父 、孕妇 11、弱智男孩 、患绝症女孩 问: (1)你作何选择?简述每一选择的理由 (2)选择的最主要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3)我们应树立那些最基本的道德理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