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2 高考大纲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 (3)启蒙运动 ▲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两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概念---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工业革命的扩展,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和对亚非拉美的大肆掠夺和瓜分,  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系。

4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四个组成部分?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定型与统治地位的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全球性国际关系的形成

5 例: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重大事件有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世界领土瓜分完毕③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定型和统治地位的巩固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6 2、评价--- 两面评价法 极大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导致亚非拉美长期贫穷与落后; 主客观评价法 客观上冲击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当地社会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观念迅速转型。

7 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是指
A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剥削和压迫的政治经济体系 B全世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间互相连接的经济体系 C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联系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 D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结合体 答案C

8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1)15世纪末、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主要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西、葡早期殖民扩张;荷、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

9 (2)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确立。
主要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10 (3)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确立。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11 新航路“新”在何处? 欧洲——向西—美洲、南——东方亚洲 举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个政治因素(西欧社会内部) 王权强化对外扩张 基督教传教”圣战“需要 商品经济的两个特点 等价交换 自由交换 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引起的两场革命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在亚洲、葡在美洲殖民地 西——菲律宾 葡——巴西 工业革命的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标志、时间

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二条途径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交流 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 何谓文明?近代化 人类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近代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工业化市场化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完成的标志? 发明和使用机器 机械工业实现机器化

13 “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开始形成 逐步扩展 最终形成 时间 途径 进程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与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1500年前后
16世纪—18世纪 18世纪—20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与掠夺 逐步扩展 两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5 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1)开始形成 (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 (2)基本形成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新航路的开辟
和确立 (3)最终形成 (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18C中后期—19C中叶) 表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居于世界 贸易中心 (19C下半叶—20C初) 决定因素: 表现:欧美强国开始挑战和分享世界 贸易中心地位,20C初世界被 基本瓜分完毕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6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17世纪初期:荷兰 18世纪后期:英国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新航路的开辟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17世纪初期:荷兰 18世纪后期:英国

17 一、新航路的开辟 思考:如果你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试着从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等不同的视角去加以认识)
这是今天座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思考:如果你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试着从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等不同的视角去加以认识)

18 新航路的影响 对欧洲: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

19 商业革命 品种交易量成倍上升 特权贸易公司出现(政治军事) 葡西尼英国际贸易中心出现 价格革命 贵金属大量流入——金银贬值——商品价格上升 封建主定额货币地租——购买力下降 资、新贵族——廉价商品高价出售——实力上升 加速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发展

20 新航路的影响 对美洲: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玉米 印第安人在矿井中劳动

21 新航路的影响 对美洲: 1703年在他们(指英国殖民者)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印第安人在殖民者到达之前也不像我们的宣传那样和平安详,这个种族有300多个部落,尚处于原始氏族公社末期。这些部落之间的残杀从未间断过,其野蛮与残酷远非旧大陆可以想象。特征之一就是胜利了的部落必须把失败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杀绝,印第安人尚未进化到需要奴隶的地步,他们更看重保持其原始江山“永不变色”;其二便是以割下的头皮数目计算战功,而战功卓著者就成为部落的首领;其三即迁徙性,从无永久领地的概念,要么放弃,要么被别的部落夺占。 21

22 新航路的影响 当时,欧洲需要大量亚洲商品如印度等地的香料﹑棉布﹑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欧洲商人在亚洲的活动促进了亚洲一些地区的商品生产。
对亚洲: 暂时刺激经济发展 当时,欧洲需要大量亚洲商品如印度等地的香料﹑棉布﹑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欧洲商人在亚洲的活动促进了亚洲一些地区的商品生产。

23 新航路的影响 对非洲: 黑奴贸易 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

24 新航路的影响 对世界 贸易 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5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值革命”,促进西欧封建经济解体速度加快,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西欧崛起。
消极:给亚、非、美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积极:客观上促进当地文化和生产方式的进步 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26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以及殖民掠夺之路。

27 20.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28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海洋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西班牙 葡、西殖民扩张简况 国家 扩张范围 掠夺方式 影响 葡萄牙 西班牙 暴力掠夺
掠夺方式  影响 葡萄牙 西班牙 暴力掠夺 敲诈勒索 海上霸权 垄断贸易 非洲、亚洲 掠夺金银 屠杀土著 强迫劳动 庞大的殖民 帝国 中、南美洲

29 16世纪西班牙占领地区 16世纪葡萄牙占领地区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在三个世纪中,西班牙从新大陆共输入225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在16、17世纪,西班牙总共只有46年是和平时期。财政预算绝大部分是为了军费和还债,而债务又大多是为了战争。 由于实行宗教极端政策,对宗教异端不是处死就是驱逐出境。而宗教异端常在工商业者中发现,据统计,西班牙因此总共损失了50万国民。随着这些能工巧匠被驱逐,西班牙的许多工商业彻底地消失了。 16世纪末期,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某些工业部门因缴税而丧失其产值的40-60%。从此,西班牙不仅丧失了它的国外市场,也丧失了它的国内市场,它已经成了法国、荷兰与英国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倾销地。 ——摘编自覃翠柏《西班牙何以成为“黄金漏斗”》和付正新《试论西班牙17世纪衰落的历史教训》 (2)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其衰落的原因。(10分)

31

32 40、(2)大量财富用于支付长年战争开支、债务以及王室的挥霍。(4分)
奉行极端的宗教政策,导致工商业劳动力减少,实行重税政策,工商业衰落。(4分) 海外殖民活动中被英国打败。(2分) (如回答,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工商业投资建设少或西班牙地主和教会的残酷剥削等,也可各得1分)

33 (二)荷兰的兴起 1581年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西属尼德兰北部独立 荷兰共和国建立

34 地理位置优越 商业活动繁荣 造船航运业发达

35 扩张重要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 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其公司的标识以V串连O和C,上方的A为阿姆斯特丹的缩写。(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荷文原文为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近200年间,总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约有100万人次的欧洲人搭乘4789次航班前往亚洲地区。平均每个海外据点有25000名员工,12000名船员。 荷兰东印度公司标识

36 荷兰的殖民扩张简况表 国家 扩张范围 方式 影响 荷兰 非洲 亚洲 美洲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37 16世纪西班牙占领地区 16世纪葡萄牙占领地区

38 (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 面积仅24万平方公里,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 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自豪的英国人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39 1、英国崛起条件 (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航运中心 (2)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3)武力保障:拥有强大海军
(4)物质基础:工场手工业发达

40 2、扩张方式 海盗式劫掠 英国女王授予德雷克骑士称号 德雷克 英国女王授予德雷克骑士称号

41 商业战争 英荷战争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42 1651年《航海条例》矛头直指那一个国家?导致结果?
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矛头直指荷兰,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结果 荷兰战败,丧失霸主地位,失去北美

43 殖民掠夺 垄断和印度的经济贸易 具有军事侵略和政治统治职能
《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思考?东印度公司肩负了什么任务 ?   英国东印度公司 垄断和印度的经济贸易 具有军事侵略和政治统治职能

44 英国殖民头目克莱武在国会下院无耻的自白说:“富裕的城市在我脚下,庞大的国家在我手中,放满金银珍宝的财宝库在我眼前。我统共拿了20万英磅。直到现在,我还奇怪那时为什么那样客气。”
——《英国通史》

45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的利润。
归程:从美洲运金    银到欧洲 欧洲 初程: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 美洲 非洲 中程:运奴隶到美   洲贩卖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的利润。

46 “日不落帝国”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剑桥英国史》

47 思考:与荷兰相比,英国崛起的最突出特点?
材料探究 材料一:荷兰是一个…商业霸权国家,国内的商业资本也占居优势地位,因此对殖民地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它的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来进行的。 材料二:在英国…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思考:与荷兰相比,英国崛起的最突出特点? 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

48 三、殖民侵略的影响 材料1: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2:所谓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所无法比拟的。 ──威廉·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 合作探究:根据以上材料,思考殖民扩张的影响?

49 殖民扩张的影响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积极方面 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消极方面 49

50 小结 新航路开辟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16世纪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加快扩展 17世纪 18世纪
封建帝国—西、葡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加快扩展 17世纪 商业帝国—荷兰 18世纪 工业帝国—英国

5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往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C

52 第二阶段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确立 生产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53 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54 说一说 条件 资本 殖民掠夺 要素 市场 劳动力 圈地运动 技术 制度 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具备哪些 要素?这些要素从何而来? 市场需求扩大
工场手工业发达 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55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56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 是经济结构变革,也是阶级结构的变革 ◆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廉价雇佣劳动力 ◆瓦解了小农经济——扩大市场 ◆促进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建立 56

57 二概况 飞梭的发明和使用,造成纺纱业与织布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平衡,一个织工往往需要6-8个纺工供给棉纱,引起严重的“纱荒” 由此,推动纺纱业技术革命的开展。 钟表匠约翰·凯伊与飞梭

58 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与珍妮纺纱机 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这意味着由一次只能纺一根线变成能同时纺16至18根线,大大提高了功效。

59 水力纺纱机 理发师理查·阿克莱特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以及水利纺纱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把织布这个环节又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棉纺织业中纺和织两个环节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率先普及了机器生产。

60 机器的使用由…… 棉纺织业 采煤冶铁 最具革命性的突破是什么呢? 那是一个新技术新发明“井喷”的时代……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弗莱·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最具革命性的突破是什么呢?

61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从喜欢寻根问底的孩子到名名垂青史的天才发明家 学徒出身的瓦特改良了…… 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

62 1814年矿工出身的乔治·史蒂芬孙发明了…… 蒸汽机车

63 排顺序: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采煤冶铁 2机器制造业 4交通运输业 3棉纺织业 3—1—4—2

64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领域 发明 时间 国别 发明人 1785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 1765 棉纺 织业 水力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79 阿克莱特 水力织布机 1785 卡特莱特 瓦特 1807 富尔顿 1814 史蒂芬孙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 1765 棉纺 织业 水力纺纱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动力 改良蒸汽机 交通 运输 汽船 美国 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蒸汽机车

65 生产力快速发展 三、影响 材料一: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年份 指数 1850年 9 1880年 27 1860年 13
1850年 9 1880年 27 1860年 13 1890年 41 1870年 20 1900年 59 问题1:分析这些数据,在工业革命冲击下,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力快速发展

66 英国农村绝对人数:1851年205万人,1871年181万人,1901年147万人。
材料二: 英国农村人口比例:1811年35.2%,1851年22%,1901年9%。 英国农村绝对人数:1851年205万人,1871年181万人,1901年147万人。 问题2: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城市进程化加快

67

68 获取图中隐含信息 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 两极分化贫富悬殊 主要矛盾激化

69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比重上升 材料三: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产业结构变化 问题3:对比两个图表,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65%工业 61%农业
39%手工业 65%工业 14%手工业 21%农业 问题3:对比两个图表,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比重上升

70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71 阅读方法—— 根据句号,分成四段,找出关键词句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72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思路方法:对比—方式 对象 标准 能力要求:概括 阐释 答案: 唐朝: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分); 中世纪英国: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分)

73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74 阅读方法——分成四段(顺序?)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75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答案: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分)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76 阅读方法——分成四段(顺序?)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要求官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选拔方式——公开、竞争、择优

77 题目并没有要求“结合或依据材料”,而是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从命题的指示语来看,“理解”比“依据、结合”更加宽泛。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加复杂”,虽然教材没有明确说明,但应理解到这个层次,进而和题目要求结合指出“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增加”。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分工复杂——需要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考试选拔——确定四类考试科目 复习中的弊病——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启示:认识并针对能力要求新动向——新对策 拓展主干知识的深度广度,深化方法思路训练 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扩大(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节,增强扩张能力)

78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答案: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分)。

79 答案分析——转化设问 论证考试制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方法——由表及里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扩大了统治基础; 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增进社会公平、公正 提高官员队伍素质 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调整顺序

80 命题趋势 适应多版本教材命题需求,淡化教材知识影响,与教材版本渐行渐远。 源于教材 “远离教材” 复习建议 变教材观为课程观,强化材料的阅读、理解,努力做到“两个有效”?

8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A

82 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分析:B错-轻蔑,等级观念存在 C错--仿效贵族  D-未涉及

83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A

84 “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一句——②④ 第二、三句——信息? 现象——家庭生产职能消失? 原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革命时期 ③——二处错误 欧洲封建经济解体——十五世纪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不是增多,是减少,被机器生产取代

85 第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确立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86 1.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首次用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这座高324米,共用去钢铁9000吨,灯泡2万只的铁塔刚刚落成,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这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

87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爱迪生和他改进的留声机。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于1888年) 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的速描)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88 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的首次飞行。摄于1903年12月17日
奔驰1号三轮汽车,车速最快为15km/h,于1886年1月29日获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89 主要成就 1.电力 2.通讯 3.交通 5.钢铁工业 (1)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2)爱迪生制成耐用电灯泡 (3)电车、电影放映机等问世
(1)贝尔发明电话 (2)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通讯成功 主要成就 3.交通 (1)内燃机和柴油机的诞生 (2)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3)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4.化学工业 (1)李比希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2)柏琴发明人工合成染料 (3)雷佩发明合成橡胶等 5.钢铁工业 出现多种炼钢法

90 科学与技术、生产紧密结合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至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由科学家提出。相反,他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他成为所有大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科学与技术、生产紧密结合

91 2、经济组织的变化及影响 手工工场 工厂 小企业 大企业(垄断组织) 自由竞争 垄断贸易

92 大企业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的集中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垄断组织产生 大企业形成 资本的集中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企业间竞争加剧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生产力的发展 大企业形成 垄断组织产生 到一定 程度

93 材料四: 从工场过渡到工厂、大企业 问题4:从第一幅图到第三幅图,在经济组织上有什么变化?如何认识图三“大企业”的出现? 16世纪纺织业工场
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克虏伯钢铁厂大企业 问题4:从第一幅图到第三幅图,在经济组织上有什么变化?如何认识图三“大企业”的出现? 从工场过渡到工厂、大企业

94 工厂的特征—— 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 工人完全割断与农业的联系 劳动纪律严格 分工细致 使用机器大批量生产

95 大企业特征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规模空前 企业控制多个部门的生产和经营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作用 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影响 垄断组织出现

96 美孚石油公司 美国第一家大企业 1880年美孚石油公司提炼的石油 占全美的比重 95%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 美国 德国

97 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欧洲为中心

98 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99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合。 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0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C末20C初)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工业革命 武力逼迫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交通运输和通讯的改进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逼迫

101

10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帝国主义列强 世界殖民体系 开放 扩张 亚洲大部分 几乎整个非洲 整个拉美

103 回顾总结: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开始形成 逐步扩展 最终形成 时间 途径 进程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与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1500年前后
16世纪—18世纪 18世纪—20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与掠夺 逐步扩展 两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04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开始形成 (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 (2)初步形成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新航路的开辟
(3)最终形成 (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18C中后期—19C中叶) 表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居于世界 贸易中心 (19C下半叶—20C初) 决定因素: 表现:欧美强国开始挑战和分享世界 贸易中心地位,20C初世界被 基本瓜分完毕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05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C

106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A

107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2013年第37题第2问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2)阅读下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08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划出关键句子(2)阅读下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09 (2)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0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11 解题思路方法 第一、二步 划分层次 划出关键词句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12 第三步 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简明)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海岸时,为外国船只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清末海关海岸时受列强控制,使用范围扩大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辛亥革命后,以首都时间为标准时 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旧中国同时使用传统报时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13 第四步 分析挖掘隐含的信息(特点 原因 影响)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海岸时,为外国船只服务。 适用范围较小,具有殖民色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清末海关海岸时受列强控制,使用行业和地区范围扩大 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辛亥革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政府以首都时间为标准时 殖民地色彩逐渐淡化消失,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旧中国同时使用传统报时方式 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14 (3)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 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 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 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特点——结论式叙述型评论 1、按时间顺序简要归纳 2、结论——两个方面

115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 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 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 特点:观点在段首 观点式夹叙夹议型

116 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 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 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 特点:多角度评论型

117 思考与练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最关键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B、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 B、电力取代蒸汽广泛应用于生产 C、新发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人类跨入计算机时代

118 3、制成世界上第一部发电机的是: A、美国人爱迪生 B、德国的西门子 C、德国的卡尔本茨 D、意大利的马可尼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作出了许多贡献,其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的统一完成 B、历史悠久,教育发达 C、经济发展的要求 D、争夺殖民地的需求

119 5、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6、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120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财富日益掌握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控制 D、国际垄断组织形成 8、19世纪晚期,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日本 B、英国、法国 C、德国、日本 D、美国、德国

121 9、以下对垄断组织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促使生产发展 D、对生产关系作了根本性调整


Download ppt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