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4.1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利润预测 一、利润预测的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4.1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利润预测 一、利润预测的意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4.1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4.1.1 利润预测 一、利润预测的意义
会计信息应用 4.1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利润预测 一、利润预测的意义 利润预测是企业经营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的销售数量、价格水平、成本状况进行分析和预算,预测出企业一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水平。 利润预测是为了掌握利润的变化趋势,制定科学的利润目标。 利润预测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利润预测可以对有关收入、成本和利润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开展利润预测也可以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预测也是企业加强利润管理的重要措施。 利润预测要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所处经济环境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未来的利润水平。 2017/3/14

2 会计信息应用 二、利润预测的方法 (一)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分析法(cost-volume- profit analysis)”,也称损益平衡分析法,它主要根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预测利润的一种方法。 2017/3/14

3 量本利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 1.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 - 总成本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会计信息应用 量本利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 1.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 - 总成本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这个方程式一般称为基本损益方程式,它明确地表达了量本利之间的数量关系。 应当注意:上述公式中的利润一般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以前的利润,即息税前利润(通常用EBIT表示)。 2017/3/14

4 所谓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边际、贡献毛益或创利额。边际贡献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会计信息应用 2.边际贡献方程式。 所谓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边际、贡献毛益或创利额。边际贡献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根据边际贡献的概念,量本利的基本损益方程式可以变换成边际贡献方程式。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017/3/14

5 会计信息应用 3.量本利图。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所形成的图形就是量本利图。该图形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盈利时的销售量和亏损时的销售量,故也称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如书P71图3-1所示。 2017/3/14

6 (二)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利润=预计平均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7 例3-17:申光电器厂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为40万元,预计年利润增长率为6%。则2005年的目标利润为多少? 根据相关比率计算如下:
会计信息应用 例3-17:申光电器厂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为40万元,预计年利润增长率为6%。则2005年的目标利润为多少? 根据相关比率计算如下: 40(1+6%)=42.4(万元) 例3-18:华兴公司基期销售利润为350000元,销售利润率为20%,计划年度采取加速资金周转等措施,可使销售收入提高10%,由于成本降低可是销售利润率增加1%,预测计划年度销售利润。 (1+10%)×(20%+1%)=404250(元) 2017/3/14

8 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 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会计信息应用 (三)因素测算法 因素测算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影响利润变动的各项因素,预测企业计划期的利润额。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有:销售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等。 采用因素测算法预测利润的公式为: 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  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2017/3/14

9 会计信息应用 例3-19:某企业上一年度的甲产品销售量为50 000件,销售价格为20元,该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为80 000元,该年度的利润总额为 元。经过对市场供需状况的调查,本年度甲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55 000件,销售价格为19元。据预测,该产品因改进产品设计,单位变动成本可降低至10元,但固定成本会增加到90 000元。要求采用因素测算法计算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预测本年度利润。 2017/3/14

10 根据所给的资料,测算出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如下: 1.销售量增加对利润的影响。 (55000-50 000)×20=100 000(元)
会计信息应用 根据所给的资料,测算出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如下: 1.销售量增加对利润的影响。 (55000-50 000)×20= (元) 2.销售单价降低对利润的影响。 55000×(19-20)= (元) 3. 变动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 (1)销售量增加变动成本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 )×12=-60000(元) (2)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   -55000(10-12)=110000(元) 或50 000×12-55 000×10=50 000(元) 2017/3/14

11 计划年度企业利润总额=基期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320 000+85 000 =405 000(元)
会计信息应用 4. 固定成本增加对利润的影响。 -( )= (元) 以上各种因素对利润的综合影响为: =85 000(元) 计划年度企业利润为: 计划年度企业利润总额=基期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 (元) 2017/3/14

12 4.1.2 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主要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以及扩展业务追 加所需资金进行预计和推测。
会计信息应用 4.1.2 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主要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以及扩展业务追 加所需资金进行预计和推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预测; 二是对扩展业务追加资金的预测,即投资额的预测 2017/3/14

13 会计信息应用 一、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预测 (一)销售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Sale Method)是指根据资金各个项目与销售规模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假定这些关系在未来时期将保持不变,然后,根据计划期销售规模的增长情况来预测资金需要相应追加多少资金的一种方法。 分析步骤 : (1)分析销售规模与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关系,区分受销售规模影响的敏感项目和不受销售规模影响的非敏感项目。 (2)确定筹资敏感项目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确定企业外部融资金额 2017/3/14

14 (1)企业的部分资产和负债与销售额同比例变化;存在着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2)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已达到最优。
会计信息应用 假定基础: (1)企业的部分资产和负债与销售额同比例变化;存在着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2)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已达到最优。 销售百分比法的基本原理:    某项资产(或负债)预测值=预测销售收入×资产(负债)占销售收入百分比 销售百分比法应用的依据:是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要点:资产为企业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 2017/3/14

15 预计资产>预计负债+预计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资金占用多于资金来源,因此企业需要从外部追加资金。
会计信息应用 预计资产>预计负债+预计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资金占用多于资金来源,因此企业需要从外部追加资金。  需追加的资金=预计的资产-预计负债-预计的所有者权益。 2017/3/14

16 外界资金需要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会计信息应用 或者从增量的角度考虑: 外界资金需要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2017/3/14

17 计算资金需要量先要对有关项目:区分变动性项目和非变动性项目。
会计信息应用 计算资金需要量先要对有关项目:区分变动性项目和非变动性项目。 通常变动性项目(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变动)有:货币资 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性资产;应付费用、应付账款 等流动负债. 非变动性项目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固定性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大部分流动资产是变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视不同情况而定,当生产能力有剩余时,销售收入增加不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当生产能力饱和时,销售收入增加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但不一定按比例增加。 部分流动负债是变动负债。 2017/3/14

18 会计信息应用 公式: 对外筹资需要量= 式中:A为随销售变化的资产(变动资产);B为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为销售的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收益留存比率; A/S1为单位销售额所需的资产数量,即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B/S1为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自然负债数量,即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2017/3/14

19 投资项目能否维持,不一定取决于是否盈利,而是取决于能否支付。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4.2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投资决策 一、现金流量(NCF ) (一)NCF是投资决策的决策目标 1.现金流动状况比盈亏状况更为重要 投资项目能否维持,不一定取决于是否盈利,而是取决于能否支付。 2.现金流量不受折旧摊销等会计技术的影响,比较客观。

20 (1)在固定、无形、递延等长期资产上的投资 (2)垫支营运资金(在流动资产上投资) 2.经营期:各年营业现金流量 3.终结期:投资回收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NCF的项目内容 1.初始期:原始投资 (1)在固定、无形、递延等长期资产上的投资 (2)垫支营运资金(在流动资产上投资) 2.经营期:各年营业现金流量 3.终结期:投资回收 (1)残值净收入 (2)垫支营运资金收回

21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非付现成本×税率
会计信息应用 (三)营业现金流量的测算 1、不考虑所得税时 各年营业NCF=收入-付现成本 =利润+非付现成本 2、考虑所得税时 各年营业NCF =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前NCF =税后利润+非付现成本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非付现成本×税率 税前NCF×(1-税率)

22 净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1.基本原理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项目决策方法 (一)净现值法(NPV) 净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1.基本原理 (1)NPV是按预定贴现率贴现后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2)预定贴现率是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一般为资本成本率。 (3)NPV为正,说明方案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方案的报酬率>所要求的报酬率,反之亦然。 (4)NPV的经济实质是扣除基本报酬后的超额报酬。 2.实例

23 2.原理:指数>1,则净现值>0,方案可行。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现值指数法 1.现值指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2.原理:指数>1,则净现值>0,方案可行。

24 1)先逐次测算出使NPV为正和为负时两个贴现率 3.实例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内含报酬率法(IRR) 1.基本原理及经济意义: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 2.测算方法 (1)每年营业NCF相等时 1)先求当NPV=0时的年金现值系数PA 2)再用插值法求NPV=0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的IRR。 (2)每年营业NCF不等时 1)先逐次测算出使NPV为正和为负时两个贴现率 3.实例

25 一、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念 1、风险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3、投资组合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4.2.2 风险决策 一、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念 1、风险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3、投资组合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4、投资组合风险是风险资产对组合风险的贡献

26 (二)风险的类别 1、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 2、公司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1)经营风险:无法实现预期价值的可能性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风险的类别 1、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 2、公司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1)经营风险:无法实现预期价值的可能性 (2)财务风险: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27 设Ei表示随机变量E的第i 种结果,Pi表示第i种结果时的概率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风险的衡量 1.离散程度 设Ei表示随机变量E的第i 种结果,Pi表示第i种结果时的概率

28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附:无概率情况

29 (1)置信区间= E± n ·σ (n为个数) 2.置信程度 (3)基本性质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2.置信程度 (1)置信区间= E± n ·σ (n为个数) (3)基本性质 置信区间相同时,置信概率越大,风险越小;置信概率相同时,置信区间越大,风险越大。 基本性质:置信区间相同时,置信概率越大,风险越小;置信概率相同时,置信区间越大,风险越大。

30 (一)投资组合的风险 三、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二)公司风险分散理论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一)投资组合的风险 1.系统风险(市场风险):表现为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用β系数衡量,不可分散。 2.非系统风险(公司风险):表现为公司自身报酬率的特有变动,通过证券组合予以分散。 (二)公司风险分散理论 1.理论要点 (1)证券投资组合,组合报酬是各证券报酬的加权平均数,但组合风险(公司风险)不是加权平均数。 (2)通过投资组合,能够分散组合中的公司风险,甚至完全消除公司风险。

31 (二)公司风险分散理论 2.两种证券组合时 假定: j与k:代表两种风险证券; Rj:第j种证券各种可能的投资报酬率; 则有: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公司风险分散理论 2.两种证券组合时 假定: j与k:代表两种风险证券; Rj:第j种证券各种可能的投资报酬率; E(R):报酬率的期望值; Pi :各种情况下的概率; Wj:第j种证券的投资比重; 下标P:证券投资组合。 则有: (1)组合的期望报酬率E(RP)=WjE(Rj)+WkE(Rk) = Wj E(Rj) (投资组合收益是各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

32 (2)组合的方差σP2=∑[RP-E(RP)]2×Pi = (Wjσj )2+ WjAkσj k = WjWkσj k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2)组合的方差σP2=∑[RP-E(RP)]2×Pi = (Wjσj )2+ WjAkσj k = WjWkσj k =(Wjσj )2+(Wkσk )2+2 WjWkσj k (两个证券时) =(Wjσj )2+(Wkσk )2+2 WjWkσjσkrj k 其中,协方差: σj k= [Rj-E(Rj)]×[R k-E(R k)]×Pi

33 实例: 各证券的报酬率 协方差σj k=∑[Rj-E(Rj)]×[R k-E(R k)]×Pi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实例: 各证券的报酬率 市场状况n 概率分布Pi 证券j报酬率R j 证券k报酬率R k 投资组合R p (0.8∶0.2) 0.3 25% -10% 18% 0.4 10% 20% 12% -5% 30% 2% E(R) E(R j)=10% E(R k)=14% E(R p)=10.8% σ2 σj2=1.35% σk2=2.64% σP2=0.3936% σ σj=11.62% σk=16.25% σP=6.274% 协方差σj k=∑[Rj-E(Rj)]×[R k-E(R k)]×Pi =(25%-10%)(-10%-14%)×0.3+(10%-10%)(20%-14%)×0.4+(-5%-10%)(30%-14%)×0.3 =-0.018

34 实例: 各证券的报酬率 会计信息应用 市场状况n 概率分布Pi 证券j报酬率R j 证券k报酬率R k 投资组合R p (0.8∶0.2)
2017/3/14 实例: 各证券的报酬率 市场状况n 概率分布Pi 证券j报酬率R j 证券k报酬率R k 投资组合R p (0.8∶0.2) 0.3 25% -10% 18% 0.4 10% 20% 12% -5% 30% 2% E(R) E(R j)=10% E(R k)=14% E(R p)=10.8% σ2 σj2=1.35% σk2=2.64% σP2=0.3936% σ σj=11.62% σk=16.25% σP=6.274% 组合的方差σP2=∑ [RP-E(RP)]2×Pi =(18%-10.8%)2×0.3+(12%-10.8%)2×0.4+(2%-10.8%)2×0.3=0.3936% 或=(Ajσj )2+(Akσk )2+2 AjAkσj k 或=(0.8×11.62%)2+(0.2×16.25%)2+2×0.8×0.2×(-0.018)=0.3939%

35 (三)投资组合的公司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结论 (1)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不受证券间相关程度的影响,只是各证券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投资组合的公司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结论 (1)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不受证券间相关程度的影响,只是各证券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 (2)组合的风险与相关系数密切相关,正相关程度越小,组合产生的风险分散效应越大。 1)相关系数为+1时,组合不会产生风险分散效应,组合的方差是各证券方差的加权平均数。 2)只要相关系数<1,组合有可能产生风险分散效应,组合风险可能小于各证券的风险。 (3)各证券完全负相关时,组合风险最小。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比重,可以使组合的风险为零。

36 第四章 财务估价 第四节 投资的风险价值 2、有效组合与有效边界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第四章 财务估价 第四节 投资的风险价值 2、有效组合与有效边界 · 有效组合(Efficient Set):按相同报酬率水平下风险最小化或相同风险水平下报酬率最大化原则建立起来的投资组合 · 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报酬与风险有效组合点连接而成的轨迹

37 (2)曲线弯曲顶点,是最小方差组合。最小方差以下的组合,是无效投资组合。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C E(RP) σP r=-1 -1<r<+1 r=+1 A(证券j,100%) B(证券k,100%) D 最小方差组合 E F G 不同投资比重组合的报酬率和风险 (1)相关系数<1,就存在风险分散化效应。相关系数越小,风险分散化效应就越强,组合的风险越小。 (2)曲线弯曲顶点,是最小方差组合。最小方差以下的组合,是无效投资组合。 (3)投资比重相同时,投资组合的报酬率相同,但组合的风险不同。相关系数越小,组合的风险越小。

38 会计信息应用 成本控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成本性态分析是指业务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业务量是基本起点,利润是管理目标,而业务量往往通过成本数额影响着利润。分析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规划和控制。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熟练掌握成本性态,深入理解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技巧,灵活应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

39 4.3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 4.3.1 成本控制 一、量本利关系 1、变动成本 (1)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2)单位成本的不变性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4.3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 成本控制 一、量本利关系 (一)成本性态: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1、变动成本 (1)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2)单位成本的不变性 2、固定成本 (1)总额的不变性 (2)单位成本的反向变动性 3、混合成本:总额和单位成本的同时变动性

40 会计信息应用 (二)混合成本 1、混合成本的类型 通话费 基本月租 (2)半固定成本 (1)半变动成本 (4)曲线变动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1 相关范围内,两个混合成本的差额,必定是变动成本 (3)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
会计信息应用 2、混合成本的分解 (1)散布图法 (2)高低点法 Y=a+bX △Y=b·△X 相关范围内,两个混合成本的差额,必定是变动成本 (3)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 通话费 基本月租

42 (3)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2.两种类别 3.多产品下的平均边际贡献率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边际贡献 1.基本指标 (1)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边际贡献总额=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额×边际贡献率 (3)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2.两种类别 (1)制造边际贡献 (2)产品边际贡献 3.多产品下的平均边际贡献率

43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案例:为小刘的保龄球馆做决策 小刘经营一家保龄球馆。根据他的会计师的计算,每玩一局的平均成本(包括房租金、设备折旧、所耗电力及支付给工人的平均工资等)为10元。 如果每局的价格高于10元,经营当然有利;如果每局的价格等于10元,也可以实现收支相抵; 但是如果午夜时价格降至7元仍有人来玩,而高于7元则无人玩。小刘是应该把价格降为7元继续经营呢,还是不降价继续停业呢? (假设平均固定成本为6元,平均变动成本为4元)

44 价格折扣限额的确定 □ 以不降低利润总额为限 利润=收入-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成本) 售价 销售量 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利润总额
会计信息应用 价格折扣限额的确定 □ 以不降低利润总额为限 利润=收入-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成本) 售价 销售量 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利润总额 50元 件 元 元 万元 45元 件 元 元 万元

45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会计信息应用 □ 以不降低单位利润为限 利润=收入-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成本) 售价 销售量 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利润总额 50元 件 元 元 万元 45元 件 元 元 万元 利润=收入-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售价 销售量 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利润总额 50元 件 元(5,5万元) 元 万元 45元 件 元 (5,5万元) 元 万元

46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单变成)-固定成本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量本利分析基本关系式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单变成)-固定成本

47 会计信息应用 【案例】西南航空公司准备开辟一条新航线,这条航线主要为旅游线服务。同时,公司也希望能够吸引一些商界人士乘坐每周一至周五的航班,在这段时间里该航班的单程机票是750元,周六和周日则是500元,目的是使旅游者不乘坐商业高峰时的航班。为了开辟这条航线,公司需租用两架120座的客机,每架租金为800万元。其它一些固定费用每年约650万元,每架次航班交机场使用费用2万元。每架次机组人员的工资按每飞行1小时3000元计算,燃料估计每一飞行时间1550元,该航线单程飞行时间为45分钟。公司为每位乘客花费行李托运费等12元,为每位商业航班乘客提供食品及饮料费15元,为每位旅游航班乘客提供食品及饮料费8元。 要求:如果周一至周五每天开出1趟往返商业航班,周一、三、五各开出1趟往返旅游航班,周六和周日每天开出4趟往返旅游航班,请设计每趟航班平均应当有多少上座率才能是航空公司保本(一年按50个星期计算)?

48 (1)每星期商业航班次数(单程)=5×2=10(次) 每星期旅游航班次数(单程)=3×2+4×2×2=22(次)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1)每星期商业航班次数(单程)=5×2=10(次) 每星期旅游航班次数(单程)=3×2+4×2×2=22(次) 总飞行时间=32次×45/60=24小时 (2)每星期的固定经营成本为 元: 租赁和其它固定费=(2×800+650)/50=450000元 机组人员工资和燃料费=(3000+1550)×24=109200元 机场使用费=32次×20000=640000元 (3)设每趟航班平均乘坐y名乘客,则: 10(750-12-15)y+22(500-12-8)y= y=67.41人 上座率=67.41/120=56.17%

49 1.指标 2.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二)安全边际 (1)安全边际量 (2)安全边际额 (3)安全边际率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安全边际 1.指标 (1)安全边际量 (2)安全边际额 (3)安全边际率 2.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1)销售利润额=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额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2)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50 一、存货成本 1.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采购成本) (2)购置成本=采购量×单价 2.储存成本 3.缺货成本 4.3.2 存货控制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存货控制 一、存货成本 1.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采购成本) (2)购置成本=采购量×单价 2.储存成本 3.缺货成本

51 二、存货经济批量 1.基本假设:无订货提前期、集中到货、存货单价不变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存货经济批量 1.基本假设:无订货提前期、集中到货、存货单价不变 2.基本模型:设全年存货总用量为D,每次订货量为Q,每次订货费为K,每件储存费为KC,则: 存货相关总成本TC=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 =采购次数×K+年平均存货量× KC

52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三、模型的扩展 (一)非集中到货时 1.生产批量原理 设每日进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

53 外购相关总成本=采购批量成本+购置总成本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2.自制或外购决策的运用 外购相关总成本=采购批量成本+购置总成本 自制相关总成本=生产批量成本+生产总成本 订货+储存 年总量D×单价 准备+储存 年总量D×单位生产成本

54 再订货点R=提前天数×日平均耗用量=L×d 2.保险储备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需求增大、送货延迟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二)建立保险储备时 1.订货提前期: 对Q0无影响 再订货点R=提前天数×日平均耗用量=L×d 2.保险储备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需求增大、送货延迟 (2)存货需要量=交货时间×日平均耗用量 Rˊ=Lˊ×dˊ 3.建立保险储备B后的订货点 R =L0×d0+B 4.保险储备的目标:相关总成本最低 相关总成本TC=缺货成本CS+保险存量储存成本CB 其中, CS=每次缺货量S×订货次数D/Q×单次缺货成本KU CB=保险存量B×单件储存成本KC

55 第二步,按d0的变化确定保险存量 B=L0×△d 第三步,计算不同B下的订货点库存量R 第四步,计算缺货量S=∑[(R′- R)×概率]
会计信息应用 2017/3/14 5.由于需求增大△d 引起缺货的实例 第一步,确定正常d0 第二步,按d0的变化确定保险存量 B=L0×△d 第三步,计算不同B下的订货点库存量R 第四步,计算缺货量S=∑[(R′- R)×概率] 第五步,计算不同S下相关总成本TC,作出决策 6.由于延迟交货△L引起的缺货


Download ppt "4.1 应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利润预测 一、利润预测的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