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教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教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教学

2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式教学 从必修一谈同一模块专题整合的主题式教学 以必修三为例谈不同模块专题整合的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3 中外史专题整合的主题式教学 1.以模块为单位 2.以新的主题建构中外史专题整合的框架 3.凸显中外史专题整合的教育价值
古代中外史专题整合:文明的多样性 近现代中外史专题整合: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4.倡导问题教学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 以必修一为例 课程标准专题内容的编排方式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 人民版教材的编排方式 与课标相比较,人民版 学习主题有了哪些改变?你作何评价?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与课标相比较,人民版 学习主题有了哪些改变?你作何评价?

6 学习主题的命名及其编排方式有何特色?你作何评价?
岳麓版 学习主题的命名及其编排方式有何特色?你作何评价? 岳麓版教材的编排体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7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人教版必修一教科书目录(2007年版)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不同的治国方式 文明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及其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动及其制度建设 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

8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9 人教版和岳麓版不同于人民版教材的编排方式
1.编排体例的调整: 中外史的分别编排——中外史的混合编排 2.按时序整合相关主题内容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以不同观点解释相关的历史现象: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0 主题内容变动的教育价值与教学要求 中外相联 比较: 联系: 教育价值: 教学要求:专题之间的联系与比较 请思考:
古代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 联系: 近现代西方政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英美道路与苏联道路 教育价值: 认识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冲突、交流与融合;从整体上把握中外文明发展的线索与规律 教学要求:专题之间的联系与比较 请思考: 1.时序整合专题的价值与教学要求是什么? 2.从不同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价值与教学要求是什么?

11 关于必修一 模块主题教学计划的设想 主题一 古代的制度文明 主题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主题一 古代的制度文明 目标:知道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分别创建了中央集权、民主政治和法制 的治国方式及其历史背景,认同和欣赏其政治智慧。 内容:专题一、专题六 主题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目标:了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以及近代中国人民为反对专制统治所进行的斗争,认识两者的关系及其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内容:专题七、专题三 主题三: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认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国情。 内容:专题八、专题四 主题四:近现代中外关系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目标:了解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以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两者的关系,把握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内容:专题二、专题九、专题五

12 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政治制度 必修一模块的专题整合 政治文明的 冲突、交流、 与 融合 国家关系 古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现代: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制度 必修一模块的专题整合 政治文明的 冲突、交流、 融合 国家关系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现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3 主题教学 方法 步骤 明确目标: 1.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 2.理解相关专题内容的价值取向 专题教学:
1.在了解专题现象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巩固考点知识; 2.在联系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专题现象的特点; 3.在梳理与其他专题现象的基础上认识其原因和影响。 主题总结: 1.通过联系和比较建立主题的知识结构 2.通过试题进一步熟悉主题的知识结构

14 地方自治的治国方式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的治国方式 (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的治国方式

15 民主的 治国方式 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2) 罗马法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法制的治国方式

16 三个时代管理国家的方式有哪些共同点?与古代中国管理国家的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和概括专题现象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了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具体表现: 1.梭伦改革奠基 为什么要改?改了什么?对民主政治的贡献?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与梭伦改革相比,改革的内容有何不同?对民主政治的贡献有何差别? 3.伯利克里鼎盛——“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标志是什么?与前相比有何不同? 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三个时代管理国家的方式有哪些共同点?与古代中国管理国家的方式有何不同? 集体管理国家。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管理方式?这样的方式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公民的素质 影响:古希腊人文精神、文化发展、欧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17 与雅典和古代中国相比,罗马管理国家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留下了哪些文明遗产?
了解和概括专题现象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了解罗马法发展过程的具体表现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成文法与习惯法相比,有何不同?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万民法的内容和公民法相比有何不同?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概括罗马法的特点 与雅典和古代中国相比,罗马管理国家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留下了哪些文明遗产? 以法律制度管理国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律调整社会矛盾和经济纠纷。 分析罗马法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社会矛盾的激化、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 影响:社会矛盾的解决、近代法律制度

18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008年上海卷第16题: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举出至少3个属于两个文明类型的区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2分)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分) 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19 在中外联系和比较中认识专题教育的价值 大河文明 物质文明 古代部分 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 海洋文明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中国的经济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物质文明 古代部分 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 古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海洋文明

20 模块二的主题式复习 (一)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及其启示 (二)从几道试题看经济史模块的复习重点

21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影响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2 岳麓版必修二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课 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与生活巨变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3 想一想:以下试题主要考查了怎样的知识和能力?
山东省文综卷第27题(25分)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

24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5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基本合乎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6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原因两种观点的解释 从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角度看原因 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几种观点的解释 从观点与立场关系的角度看结果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 从中外不同境况的角度看结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考查目标: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考查重点:认识历史的角度、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立意:辩证地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7 从历史(Ⅲ)看不同模块内容的整合要求与策略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8 专题内容分析 思想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思想史 科技史 文学艺术史

29 专题整合的思路 1.中外史横向联系的思路 古代中外史——近代中外史——现代中外史 2.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纵向联系的思路
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内容的整合 3.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的思路 过程或现象——背景和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4.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整合思路 将人物和改革的相关内容放在相应的必修内容中学习

30 对教学的要求 概念性知识与知识结构的掌握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法 历史现象原因和影响的多角度认识

31 对教师的要求 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 新的史观和方法的训练; 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 确立新的教材观

32 推荐阅读书目 1.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月 4.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33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教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