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跨越困境,珍惜生命」 講座及訓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 熊廣泓、何永雄 2007年11月3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跨越困境,珍惜生命」 講座及訓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 熊廣泓、何永雄 2007年11月3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跨越困境,珍惜生命」 講座及訓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 熊廣泓、何永雄 2007年11月30日

2 今日程序 14:30–14:35 介紹 14:35–15:05 自殺的迷思 15:05–15:30 我有危機怎麼辦?
14:30–14:35 介紹 14:35–15:05 自殺的迷思 15:05–15:30 我有危機怎麼辦? 15:30–15:50 怎樣支援自殺危機人士? 15:50–15:55 支援服務介紹 15:55–16:00 個案討論及問題時間

3 自殺的迷思

4 說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  當一些人向別人透露自己會自殺,特別是 語帶威脅或恐嚇成分,很多時會被認為是 引人注意,或意圖控制他人的手段,真正 自殺機會並不大。在面對死亡抉擇時,自 殺者心情往往是十分矛盾的。所以,當我 們面對別人透露自殺意念時應以嚴肅及謹 慎態度處理。

5  自殺事件一般都是無跡可尋?  自殺者的親人、朋友等一般對自殺者的自毀行為 都會感到意外及詫異。其實大部份的自殺者都有 明顯或間接的求助訊息。例如與好友道別、將事 情安排妥當。根據一項調查老人自殺報告顯示, 有70%的老人在自殺前曾經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 顯示其自殺的意圖;而有30%的老人曾多次向家 人或其他人以不同方式表示其自殺的意圖。其實 自殺者在作最後的決定前,很大程度會表現出內 心的痛若及猶豫,若自殺者身邊的人能及時察覺 並加以援手,可能會減少悲劇的發生。

6  情緒好轉表示自殺危機減低?  一些情緒極度抑鬱有自殺意念的案主,有時情緒 會突然好轉,可能令人誤以為他們的自殺危機已 減低,許多時,案主就在眾人放鬆防範下,突然 自殺。其行為令人難以理解。其中一個解釋是當 一個人面對生死難以抉擇時,可能會極為困擾。 但當他已選擇自殺時,像已放下心頭大石,情緒 反而較為平靜。而且當案主死意甚為堅決時,他 可能會盡量掩飾這決定。工作員在此時更加應該 小心分辨及了解。

7 一般人不會有自殺的念頭 很多人可能認為除了小數人外,一般人是 不會有自殺的念頭。在一些外國的研究中
   一般人不會有自殺的念頭  很多人可能認為除了小數人外,一般人是  不會有自殺的念頭。在一些外國的研究中  顯示,30-50%(有部份甚至高達80%)的學生或成年人,表示曾有一次或多次自殺的 念頭。對於性格健康成長、家庭關係良好 及有足夠支持系統的人,其自殺念頭稍現 即逝,較少會發展成真正的自殺行為。相 對於性格成長及精神狀況已存有問題者而言,在缺乏支持及關懷下,其自殺意念則 極有機會轉成為具體的自殺行動。

8   對有自殺危機的人不應提及自殺  不單只自殺者的朋友或親人,許多工作員 在面對自殺者時會顯得相當緊張,並且認 為減少提及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可以減低其「胡思亂想」的可能性。又恐怕主動提及 與死或自殺有關的字眼或意念會加強當事 人的自殺意欲。但是其實在處理自殺個案時,剛好相反。情緒嚴重困擾的人極希望 能與人傾談他對於自殺的感受,若工作員 刻意避談自殺,求助者則更難主動提出。 而且,直接詢問個人的自殺 意向和計劃是在評估自殺危機最直接和準確的方法。

9  一件小事不足以令人尋死    我們在新聞報章上經常看到一些人的自殺行為是因為輕微爭執或挫敗事件引致,例如曾報導 一女生因被老師及同學懷疑偷東西而尋死。其 實自殺行為並不能以單一件事去理解,自殺者 若面對長期的壓力或被很多問題困擾時會被忽略。該次引發自殺行為的事件其實是往往只是 一條導火線。若自殺者的根本問題未被察覺以 致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另一次簡單的小事亦可 能引發自殺的行為。

10  每個自殺的人都是精神錯亂   不同研究顯示精神病與自殺有明顯關係。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最少百分之 六十自殺死者是患有抑鬱症、重性精神病、濫 用藥物、酗酒等。有些研究甚至提出百分之九 十自殺死者是患有不同程度之精神病。但不是 每個自殺人士都是精神錯亂。

11  當人決心自殺,根本無法阻止  有自殺意念的人,其實多數都是十分矛盾的。有時,他們不是堅決要自殺,而是渴望停止痛苦。有些是出於一時衝動,亦有些患上抑鬱病 的人,他們的自殺就像不能制止一般。當接受 醫療後,會感到像重生一樣,自殺意念亦不再 困擾他。

12 危機?  當遇到困難,即使當時人已用盡既有的辦法去處理,但仍無法解決,便稱之為危機。因此,危機是人生的一部份。危機亦是讓人學會新方法去應付困難的機會。中國人常常說危中帶機便正正隱藏著這智慧。

13 我有危機?

14 不能集中精神 失眠/睡眠過多 擔驚受怕 內疚、無價值 胸口翳悶/肌肉酸痛 對事物失去興趣 失去動力 沒胃口 困擾、煩躁、退縮 想自殺

15 情緒健康心法有十招

16 開心10法 1.跟朋友相處 每週抽一些時間跟朋友相處。聊聊天,      說說笑,熱情     一點也無妨。遇到困難,找     情緒疏導是人類基本的需要     。

17 開心10法 2.做忘我運動 找出最能夠令自己完全投入,達到忘我的嗜好或活動,     運動、音樂都可以。將自己從     困擾中喘息一下!(吊頸都     要抖下氣!)。做運動亦可以     增加人體內的安多芬(endorphin)水平,它是天然的止痛劑,也可使人心情愉快。

18 開心10法 3.戒孤芳自賞 不要孤芳自賞。執意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令自己與這     個現實世界距離更遠,既錯     過欣賞身邊人和事美好的一     面,又會令自己變得怨天尤     人。

19 開心10法 4.每天笑一笑 每天至少大笑一次。笑可令血液循環、肌肉活動、按     摩內臟和減肥。笑令你看     來更誠懇、善於交際、更具     吸引力。即使只是扮笑,身     體也會分泌快樂激素,令人變得心情愉快。

20 開心10法 5.多一個角度 遇到不如意事,也不一定如你所想般大難臨頭!沙漠     中有兩個人,他們都不小心     將一樽水倒瀉,只剩下半     樽,有個呼天搶地感嘆著只     剩下一半,有個心感恩惠慶幸還有半樽水!角度唔洗多,但最少多一個!

21 開心10法 6.少一點完美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即使你要追求完美,亦不等於     會達得到,因為世事絕大多     數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堅持     完美只會令自己不快。只要     盡了力便是對別人對自己有所交代了!

22 開心10法 7.常獎勵自己 你不一定要靠別人才得到快樂,不要忽略自己也是快     樂的來源。做到了,做對了     ,就要獎勵自己。吃一杯雪     糕,看一部電影,甚至讓自     己無聊一小時,也可以是個不錯的獎勵(不過記住,是獎勵,不是藉口! )

23 開心10法 8.學放過自己 每個人也有做錯的時候。有些人不能接受和饒恕自己的過失,令自己一世困在內疚的深淵。其實大罪如搶劫傷人也有其      坐監刑期,你給自己的刑期又是多少      ?做錯事卻自責一世,太愚笨吧!有      些人不能饒恕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我要恨他一生一世!』,忿恨是極辛苦的,如此以別人的過失去懲罰自己,更愚笨!像關心妍所講,『明白放過你是放過自己這個道理』!內疚和忿恨的人,聰明點吧!

24 開心10法 9.飲食要均衡 均衡的營養可促進腦部血清素(serotonin)分秘,使我們保     持情緒穩定,精神健康。勿廢     寢忘食地打機,亦不要讀書     讀到天昏地暗,更不要用煙     酒處理壓力,因煙酒只能短暫令人忘憂,長遠只會成癮,到頭來拖垮情緒。

25 開心10法 10.助人最開心 助人為快樂之     本。施比受更有福,幫助別     人令你自覺大方慷慨和有能     力,帶來的愉快感覺比吃朱古力或購物都要持久。

26 怎樣支援有自殺危機的人?

27 支援服務 愈多愈好

28 求助者有用電話 24小時防止自殺熱線(義工):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 撒瑪利亞會多種語言防止自殺服務: 2896-0000
* 撒瑪利亞會多種語言防止自殺服務: * 生命熱線:

29 自殺危機諮詢專線: 2319-1177 為受親友自殺危機困擾人士 諮詢專線,由專業社工接聽 提供自殺危機諮詢及支援服務
求助者有用電話 自殺危機諮詢專線: 為受親友自殺危機困擾人士 諮詢專線,由專業社工接聽 提供自殺危機諮詢及支援服務

30 問題、討論、分享

31 Reference: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Fourth Edition (DSM-IV-TR),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2) 趙少寧醫生,《永不放棄》 3)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香港成年人患抑鬱症概況(24/4/2005) 4) 林煒醫生,《開心抗抑鬱手冊》,明窗出版社


Download ppt "「跨越困境,珍惜生命」 講座及訓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 熊廣泓、何永雄 2007年11月3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