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數位相機鏡頭 Revised 2010/3/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數位相機鏡頭 Revised 2010/3/2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數位相機鏡頭 Revised 2010/3/23

2 鏡頭是數位相機最貴重的一部份。 鏡頭是相機的眼睛,通常是由數片凹凸透鏡所構成。 數位相機的鏡頭非常小巧而且製作精確。 鏡頭的種類 標準鏡頭:一般傻瓜相機所使用的鏡頭 廣角鏡頭:焦距短於35mm的鏡頭 望遠鏡頭:焦距大於70mm 變焦鏡頭:有一定變焦範圍的鏡頭 魚眼鏡頭:超廣角又叫「魚眼鏡頭」,可產生更大幅度的變形其 鏡頭球面類似一隻魚眼。

3 焦距範圍 決定數位相機價格最明顯的因素就是焦距範圍。 若一台相機可以同時拍攝廣角及遠距離景物,將會十分方便。
3X的光學變焦效果較佳,但較昂貴。 2X的光學變焦提供有效的範圍,若拍攝遠景(譬如野生動物或運動中)的話,它的效果通常並不理想。 數位相機若有定焦鏡頭的話,使用起來較為簡單而且體積較小。 有些相機還有數位變焦功能,主要是拍完照後將相片放大(和裁剪)。不過這個功能並不會將相片照得更清楚。 數位變焦功能可以用來延伸光學變焦的範圍。

4 焦距(Focus)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 =」,那麼後面接的數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 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台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 。 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後相當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 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 焦長高於70mm就代表支援望遠效果。 若是低於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5 可對焦範圍 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 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 而進階級設計的產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 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具有支援1公分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6 最小對焦長度 最小對焦長度(即將景物變焦至最小的的範圍)。 有些數位相機並無理想的廣角操作功能,因為CCD感應器很難做到廣角鏡 頭。
小於35mm的焦距範圍是可以接受的,而28mm則十分理想(二者皆以35mm 等量 的對焦長度測量)

7 最大F制光圈 相機是否支援最大F制光圈,在鏡片中有一層薄膜。 光圈是相機的瞳孔,由幾片金屬片所構成。用來挑整拍攝時單位時間的進光量。 一般以f/8 或是F8 或是1:8 來標示。 光圈也會對拍攝的景深與快門的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 主要是用來測量相機鏡頭最大的張開範圍,它能影響影像的光度。 對數位相機的鏡頭而言,F/4還可以接受,F/2.8則非常理想。 最大F制光圈也可以隨焦距而改變。 較好的F制光圈焦距鏡頭不僅置於前方的鏡頭非常大,而且很重。 F制光圈同時還影響欲拍攝物件的欄位深度和距離範圍。 有些數位相機的鏡頭很小─這表示較少的光線進入鏡頭。 相機無法在光線不足的的情況下拍出理想的相片。

8 特寫 景深 有些數位相機能將焦距調整到非常靠近鏡頭,就像是顯微鏡一樣(一般稱為“微型”模式)。
想拍攝人像或風景也沒有關係。不過若想拍特寫鏡頭(例如花草和植物),最好選擇這類相機。焦距小於50公分是較為理想的。 景深 所謂景深就是鏡頭對焦處前後所能成像清晰的範圍,它與鏡頭焦距、光圈及被拍攝景物主體的距離有關。 景深越大,清晰的範圍越大,所以就光圈來說小光圈景深大,清晰細密的表現出物體遠近的清晰度。 大光圈景深小,即可使主體突出,表現主體以外前後主題的模糊感。

9 焦距鏡頭比例 鏡頭聚焦長度是以mm最為單位。若數字越高則遠景效果越多。它的範圍通常會標記在鏡頭前方並顯示在相機的規格表中。
因為數位相機中的CCD (用來收集光線的裝置)比一般相機小得多,因此數位相機的鏡頭與聚焦長度也比一般相機還小。 一台擁有6-15mm鏡頭及一定大小的數位相機和擁有28-72mm焦距鏡頭的一般相機有著完全相同的範圍。為了執行不同的功能,數位相機中使用的CCD大小都不一樣。 以前使用35mm傳統相機時,只要知道相機規格,很容易就知道鏡頭的類型。許多製造商採用與35mm相同的大小作為焦距鏡頭的規格。在這裡"35mm"指的是傳統相機的底片寬度。

10 鏡頭聚焦長度 傳統 35mm 相機 一般數位相機 範圍 小於 20mm 小於 4.3mm 非常廣角 21-35mm 4.5-7.5mm 廣角
一般 - 與您的視力相似 70-200mm 或更多 15-43mm 遠方景物

11 使用不同的焦距設定在檢視相片時會有各種的效果。例如廣角鏡頭會將相片中人物的臉扭曲變形,而且看起來更胖,鼻子更大。
有時鏡頭會採用2X或3X的規格。鏡頭範圍,以25-50mm等於2X 而 25-75mm則是等於3X。 覆蓋範圍﹔70-140mm的鏡頭相當於2X,可是卻無法拍攝近距離的主題,而35-70mm的鏡頭同樣相當於2X,可是卻能提供非常不同的效能。

12 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
電子耦合元件,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是感應光線的裝置,將它想像成一顆顆微小的感應粒子,舖滿在光學鏡頭後方,當光線與影像從鏡頭透過、投射到CCD表面時,CCD就會產生電流,將感應到的內容轉換成數位資料儲存起來。 CCD畫素數目越多、單一畫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影像就會越清晰。因此,儘管CCD數目並不是決定影像品質的唯一重點。 像素即是CCD的基本單位,數值的高低也代表每一臺數位相機所拍攝出來的相片解析度高低。

13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
和CCD一樣同為在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製造技術和一般電腦晶片沒什麼差別,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 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負電)和 P(帶正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紀錄和解讀成影像。 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 CMOS此技術巳發展了數十年,可說有電腦便有它,因為CPU和記憶體便是由CMOS組成。1998年才應用於電子感應器或數位照相機,也可應用於攝錄機。 CMOS的優點是結構比CCD簡單,用較小的晶體及較低的電壓,製造成本比CCD為低。 CMOS也有其缺點,就是技術尚未成熟,畫素一般比CCD低,解像度一般也比較差,但有資料顯示CMOS的技術會進步及將超越CCD。 CMOS對抗CCD的優勢在於成本低,耗電需求少,便於製造,可以與影像處理電路同處於一個晶片上。但由於上述的缺點,CMOS只能在經濟型的數位相機市場中生存。

14 解析度(Resolution) 解析度與畫素有相當直接的關係,因為畫素越高表示能提供的拍攝解析度也越高,這樣的照片即使放到大尺寸觀看也能保持清晰的品質。 一台CCD畫素達334萬畫素的相機,最大解析度可以到2,048×1,536 。 2,048×1,536的乘積約314萬,所以可推算出這台相機的實際有效畫素約314萬。 鏡頭組(Lens) 數位相機的鏡頭由多片鏡片組成,材質則分為玻璃與塑膠兩類。 有的廠商強調,他們的相機鏡頭以玻璃為材料,所以透光率佳、投射影像更清晰。 不過目前許多測試報告都顯示,玻璃的透鏡並不一定比塑膠材料能帶來更清晰的影像,同時玻璃鏡頭也可能增加相機重量。

15 變焦(Zoom) 鏡頭的另一個重點在變焦能力,所謂的變焦能力包括光學變焦(Optical Zoom)與數位變焦(Digital Zoom)兩種。 兩者雖然都有有助於望遠拍攝時放大遠方物體,但是只有光學變焦可以支援影像主體成像後,增加更多的像素,讓主體不但變大,同時也相對更清晰。通常變焦倍數大者越適合用於望遠拍攝。 數位變焦,則只能將原先的影像尺寸裁小,讓影像在LCD螢幕上變得比較大,但並不會有助於使細節更清晰。 目前進階型相機普遍都有3倍左右的光學變焦,不過也有具超長變焦功能的產品,例如10倍光學變焦的機種。

16 曝光量(Exposure) 曝光量是影像構成最原始的關鍵因素,它主要由光圈(Aperture)以及快門(Shutter)兩方面決定。 光圈(Aperture) 從數字上而言,光圈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也代表透光的孔徑大、透光量大。 不論要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或在昏暗的空間拍攝,都很方便。而且光圈也決定了畫面的景深(銳利度) 。 如果是設定為大光圈,那麼畫面中除了主題清晰,其他景物都會呈現模糊、柔美的感覺。 多數數位相機的光圈值最大都在2.8左右。

17 快門(Shutter) 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範圍越大越好。 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快門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輕鬆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 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至於單眼相機常見的B快門功能,雖然可由你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拍攝彈性更高,不過目前大多數的消費性數位相機都還不能支援,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較慢速度的預設值。 相機的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機關,當您一按下快門即觸動一連串擷取影像的動作。 快門經常處於關閉狀態,攝影時將它一開一閉,讓透過鏡頭的影像光線作用於軟片或是感光元件上。 而現在大多數的快門均擁有兩段式的功能,除了完全按下快門產生影像擷取功能外,半壓快門時會產生對焦作用,讓拍攝的影像更清晰。

18 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與快門優先(Shutter Priority) 進階級以上的數位相機除了提供全自動(Auto)模式,通常還會有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快門優先(Shutter Priority)兩種選項,讓你在某些場合可以先決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門值,然後分別搭配適合的快門或光圈,以呈現畫面不同的景深(銳利度)或效果。 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 它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白平衡(White Balance) 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 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因此有些相機除了設計自動白平衡或特定色溫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動白平衡調整。

19 閃光燈(Flash) 閃光燈也是加強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在昏暗的地方,打閃光燈有助於讓景物更明亮。 在拍人物時,閃光燈的光線可能會在眼睛的瞳孔發生殘留的現象,進而發生「紅眼」的情形,在閃光燈開啟前先打出微弱光讓瞳孔適應,然後再執行真正的閃光,避免紅眼發生。 影像儲存格式 數位相機拍下的影像資料很大,儲存容量卻有限,因此影像通常都會經過壓縮再儲存。最常見的影像儲存格式就是JPEG和TIFF檔。 JPEG經過高度壓縮,能使檔案變為原先的1/4、1/8或1/16大小左右,因此可以省下不少儲存空間,不過相對也會讓原始影像資料有所損失。 TIFF檔幾乎未經壓縮,所以影像會比JPEG保持地更完整。不過因為影像解析度越高、壓縮越小就越佔記憶空間,所以拍照時必須兼顧對影像的品質要求與記憶卡容量。 一張8MB的SmartMedia記憶卡存640×480解析度、高壓縮格式的照片可能可以存80張,可是如果存1,024×768、未壓縮格式的照片就只能存3張,差異其實非常大。

20 ISO值 ISO值是用來表示傳統相機所使用底片的感光度 軟片感光度是指軟片對於光線的敏感度。
當ISO數值愈大時,感光度就愈大。通常我們拍照用的是ISO 100度軟片,適用於一般光線較充足時的攝影;ISO 200度或ISO 400度等軟片,由於感光度較高,適合微光中、動態下使用。 數位相機ISO值,則是標示其測光系統所採用的曝光基準,相當於傳統相機多少感光度的底片。因此,ISO值越低所需的曝光量則越高;反之,ISO值越高則所需的曝光量越低。有ISO 100、200、400(設定上是以0 、+0.1 、+0.2來表示),一般而言,若在室內使用閃光燈,配合ISO 200為最佳。

21 感光度 感光度:底片對光線反應的敏感程度。 通常以ISO 數字表示,數字越大表 示感光性越強。
新的照相機都比較聰明,在您裝上底片時,照相機就會自動偵測出底片的感光度。 理論上說,使用感光度越高的底片,失敗的照片會越少;當然感光度越高的底片越貴,而且顆粒越粗,放大後的效果較差。 記憶卡無所謂感光度的問題。

22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元件〉
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如下左圖〉,通常以百萬像素〈megapixel〉為單位。 數位相機規格中的多少百萬像素,指的就是CCD的解析度,也就是指這台數位相機的CCD上有多少感光元件。 CCD上感光元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元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元件所產生的訊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因此,CCD通常用在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與掃瞄器〈Scanner〉上,作為感光的元件。 KODAK DSC系列之CCD全貌 各種形狀的CCD CCD元件放大圖

23

24 CCD的排列 傳統CCD排列為矩陣,然而這樣的作法卻限制住了在有效面積中在提昇解析度的能力(1999/12)1.8吋CCD理想值約為六百萬畫素,而在成本和製造良率的考量下修正至四百萬是合理值)。 有些廠商很聰明的想出改變CCD的排列順序,藉此想在此範圍內增強解像力。FUJI Fine Pix 4700就是採用這種作法。 FUJIFILM所開發之「SUPER CCD」是將CCD畫素本體以45度角回轉,呈蜂巢式狀排列,結果是將PHOTO diode間的配線部不要實現其大型化。又畫素之形狀及垂直方向的差較少,成為近似八角形,使受光部變大。實現相當於ISO 800的高感度。SUPER CCD 的S/N比以往比約2倍,顏色的再現也大幅改善。其結果特別是high light部和Shadow部的階調再現性 大幅提昇,使解析度和階調平衡,可拍出較平滑的畫像。

25 CCD畫素本體以45度角回轉 以前的Inter Live CCD是斜向,畫素比水平、垂直向狹窄,斜向之解析度較高。 SUPER CCD畫素是45度回轉成蜂巢式排列, 斜向比水平和垂直狹窄,所以水平、垂直方向解析度較高。

26 一般CCD採用Mosaic濾版 X3採用CCD多層濾色設計

27 CCD尺寸分5個級別 1/2.7英寸指的是能夠包容CCD元件範圍的一個圓的直徑,如圖所示,實際參與成像的CCD感光區尺寸只有5.27mm×3.96mm 1寸=25mm 1/2.7英寸(1/3英寸、1/3.2英寸) CCD最高像素可達300萬 5.27mm×3.96mm 1/1.8英寸(1/2英寸、1/1.7英寸) 主流產品CCD規格 松下和Sony均有(400萬/500萬)像素1/1.8英寸的CCD

28 使用傳統單反相機鏡頭群時,無需進行焦距換算,即焦距係數=1
2/3英寸 Sony DSC-F717、Minolta DiMAGE7Hi APS尺寸 底片規格鄖25.1mm×16.7mm 產品的CCD尺寸與APS尺寸相同 135底片尺寸 CCD尺寸與135底片完全相同 使用傳統單反相機鏡頭群時,無需進行焦距換算,即焦距係數=1

29 解析度 掃描器的解析度 在掃描器的世界中,不管是平台式還是滾筒式,掌中型掃描器,共通點就是這些設備的感光元件都是線性的,一次元式的CCD。
要表示掃描器CCD的性能自然會用上600dpi這類線性表達方式,我們統稱為光學解析度 (Optical Resolution)。 以平台式掃描器為例:CCD必須上下移動以完成平面的掃瞄,所以我們必須告訴使用者關於這台掃描器垂直掃瞄的能力,這時我們就必須用上機械解析度(Mechanical Resolution): 意指帶動感光元件(CCD)的步進馬達在機構設計上每英吋可移動的步數,這個數值單位當然會和光學解析度保持一致性。 假設我們得到1200dpi。我們可以把兩個數字乘起來,得到這台掃描器平面掃瞄性能,600X1200dpi 。

30 600X1200dpi的實際掃瞄能力漸漸不敷所需了。廠商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就是利用內差法(相鄰的兩個像素點加權平均)在已知像素之間 (光學解析度)塞進更多的點。這些點全然是利用數學方法所演算的出來,跟實際取得的點約略會有不同,但在擴充像素和解析度上。 為了和實際解析度有所區隔,我們特別將以演算法擴充出來的解析度稱為最大解析度(Maximum Resolution)。 演算科技對彩色影像的幫助或許不大,但在掃描黑白影像或者放大較小的原稿時,插值演算就變得十分有用。因為插入更多的點可以讓黑白影像,填補鋸齒,產生較為平滑的曲線。

31 數位相機的解析度 不管是螢幕或是數位相機的CCD,工程學界習慣以ppi ( pixel per inch ) ,意思是每英吋所呈現的像素數目。像素即對應到掃描器『點』的意思是相同的。 以CANON 的數位相機PRO 90IS為例,其最大拍攝相片的解析度為1,856 x 1,392 pixels = 2,583,552像素,所以我們知道Pro 90IS的最大平面影像可以拍到 258萬畫素 規格表標示的清清楚楚Pro90IS為334萬畫素,為什麼實際上只能拍到258萬畫素 Pro 90IS真正使用的CCD確實為334萬畫素,不過,由於他採高變焦倍率鏡頭設計,所以成像後CCD的利用率只有77%,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有效像素』,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其他廠牌的數位相機身上。

32 富士Super CCD 或是 愛克發 Photowize 亦或者是EPSON Htpic等,借重像素排列或運算內差法等。所達之目的和掃描器的『最大解析度』相去不遠。
由於解析度的大小決定了掃描器或數位相機在記錄時影像精細度,通常dpi 或是 ppi 的數值越大,掃描或拍攝到的相片圖檔解析度也就越高。 較高的解析度確實可以獲得較佳的影像品質,但這是有其極限的。當解析度大於某一個特定值之後,只會使影像檔增大而不易處理,並不能對影像品質產生顯著的改善。

33 假設你以掃瞄取得的圖檔將以印表機來列印輸出,常見的盲點在於是否應該將「掃瞄解析度」和「印表機解析度」設定成一致。
Epson Style Color印表機最高解析度為 720 dpi ,如果我們Acer 610UT掃瞄器的解析度調成整成 720 dpi或更高(以軟體設定可以調到4800dpi)就應當得到更好的輸出結果。 如果你輸出設備是可印出連續色調(如:熱昇華印表機),則輸出設備的解析度有多高,你的描解析度就可以設定多高。 若你的輸出設備為半色調印表機(如:噴墨印表機或雷射印表機),則輸出設備的解析度與掃描解析度的最佳比例就變為 2:1。換言之,以EPSON印表機為720dpi,那掃描解析度設定為360dpi就足夠。

34 何謂連續色調 你是否感覺到電腦螢幕所呈現的影像會比印表機等輸出的來得漂亮?顯示器的解析度不過才 72dpi而已,但顯示出的影像卻比720dpi甚至1440dpi的印表機結果還來的棒,為什麼?其原因就在於電腦螢幕輸出色彩採類比方式,顯示出連續色調。 當影像能以連續色調顯示時,就算解析度不怎麼高,影像仍很逼真,用眼睛看時就會覺得很自然。 用噴墨或是雷射印表機輸出時,是以墨點來構成。因為,印表機僅能控制有無墨點,卻無法控制其深淺變化,所以當你近看噴墨輸出結果時會發現由三到六色的點構成的,這樣的結果我們稱為半色調輸出。 採用熱昇華的方式就不同了,熱昇華是分別在四種原色的色膜上直接加熱,讓色膜的染料轉移到紙張上,這樣輸出方式可以透過溫度高低來控制每個點的深淺,因此它的解析度雖然並未比部分噴墨機種來得高,但是在連續色調表現方式相當好,整體輸出影像相當優異

35 印刷時採用的解析度是以 lpi(lines per inch,每英吋線數)來度量
而它與電子影像的解析度(dpi)是不同的。以目前的噴墨技術而言,要讓噴出去的墨滴都控制在等於或小於1/1000吋內是一件困難度相高的事。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噴嘴的孔徑必須非常的小,但太小的噴嘴又容易會被乾掉的墨水所阻塞,孔徑太小的噴嘴頭也不易製造。 其次是墨水的部分,墨點如果太小,可能在飛行至紙張的途中就乾掉,而無法附著至紙張上。因此,大多數的 300 dpi印表機都將網線數 ( lpi ) 設定在50~ 60 lpi

36 一個簡易計算最佳解析度的辦法就是計算輸出設備所列印的線數(lpi)乘以1.5 ~ 2.0倍率。
例如,掃描的影像適用於以 133 lpi 的雜誌印刷,用 133 乘以 1.5 或 2.0,得到 或 266。在這種情況下,最佳的掃描解析度應該是 200 dpi ~ 266 dpi(取決於對輸出品質的要求)。lpi 的數值,取決於印刷工業所要求的品質。 報紙大約用 85 lpi,雜誌大約用 133 lpi 到 150 lpi,精美的藝術書籍則有可能用高達 200 lpi 到 300 lpi 的解析度。 在螢幕上顯示影像(例如:多媒體或網頁)就不需要以高於 72 dpi 的解析度掃描,因為螢幕只能顯示大約 72 dpi 的影像品質。使用更高的解析度掃描影像,只會增加影像檔的大小,並不能提高影像在螢幕上顯示的清晰度。

37 影像類型 單位元影像,每個像素只用一個位元來記錄,其又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黑白影像(Line Art)和半色調影像(Halftone)。黑白影像(Line Art),最為簡單,以黑點和白點來記錄影像的變化,一般用於OCR的判讀。 半色調影像(Halftone)則可產生近似灰階影像的錯覺效果,和黑白影像(Line Art)不同的是,較暗的區域是以較多的黑點來表示,而較亮的區域用較少的黑點來表示。報紙上看到的圖片多半屬於這類半色調影像。 灰階影像,雖然也是黑白影像的一種,單它包含了更多黑色和白色的資料,特別是真實的紀錄了灰階層次!對於灰階影像而言,每個像素用更多的位元來表示,例如要表現 16 階的灰階層次需要用到 4 個位元,再更進一步,8 個位元則可以表現多達 256 階的灰階層次。 彩色影像包含的資料最為複雜。為了獲取彩色影像,數位相機和掃描器使用分色處理( RGB(紅色 Red 、綠色 Green 和藍色 Blue))來分析接收到的影像光線。透過這個模式,影像中所有的色彩都可以用紅綠藍三原色以不同強度還原而成。而隨著您所使用數位相機或掃描器的機型不同,依其設計可對色彩記錄的極限可達 24 位元、30 位元或 36 位元 RGB 像素不等。越多的色彩位元的資料代表越多顏色被解析出來(24 位元可記錄 1677 萬色,30 位元可記錄 10 億色,36 位元則記錄多達 687 億種色彩)

38 檔案格式 影像壓縮可以根據原始影像資料來產生另外一組資料,這組資料就稱之為「壓縮結果」。壓縮結果的所佔的記憶體大小通常比原始影像檔案小很多。而某些檔案格式所提供的壓縮結果是可還原的,透過適當的反壓縮法使能還原成原始影像。 目前影像壓縮的方法有很多種,基本上可以分為「無失真」及「有失真」兩類。例如我們常見的PCX 、GIF 、TIFF 、及TGA 等格式就是屬於無失真的影像壓縮格式。它們利用傳統檔案的壓縮原理及技術來處理影像壓縮,所以壓縮前的原始影像與壓縮後還原的結果絲毫不差。 JPEG(Joint 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 Group) 則是屬於有失真的影像壓縮格式。

39 JPEG 由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簡稱ISO) 和國際電話電報諮詢委員會(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簡稱CCITT) 所建立的一個數位影像壓縮標準,主要是用於靜態影像壓縮方面。 JPEC 採用可失真(Lossy) 編碼法的概念,利用數位餘弦轉換法(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簡稱DCT) 將影像資料中較不重要的部份去除,僅保留重要的資訊,以達到高壓縮率的目的。 雖然被JPEC 處理後的影像會有失真的現象,但由於JPEG 的失真比例可以利用參數來加以控制;一般而言,當壓縮率( 即壓縮過後的體積除以原有資料量的結果) 在5% ~15% 之間時,JPEC 依然能保証其適當的影像品質,這是一般無失真壓縮法所作不到的。

40 像素 像素 最大影像解析度 適合的相片輸出尺寸 500萬 2560x1920 8”x10” 400萬 2272x1704 7.5”x10.25” 310萬 2048x1536 5”x7” 200萬 1600x1200 4”x6” 120萬 1280x960 3”x5” 30萬 640x480 2”(大頭照)

41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 什麼是 「白平衡」? 這必須先說明什麼是白色,物體反射出的光彩顏色視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的大腦可以偵測並且更正像這樣的色彩改變,因此不論是在陽光、陰霾的天候、室內灼光或螢光下。人們所看到的白色物體依舊。 就數位相機而言,這些由不同光源產生的「白色」在顏色上來說還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含有淺藍色,有的含有黃色或紅色。為了貼近人的視覺,數位相機就必須模仿人類大腦並根據光線來調整色彩,以便在最後相片中能夠呈現出肉眼所看到的白色。這種調整稱之為「白平衡」。 大多數的數位相機都提供了『自動白平衡』的這項功能,但在不同的光源下,這個系統還是不能完全符合人對視覺的要求。因此較精密的數位相機就提供了使用者選擇光源的範圍如:日光( sunlight - 色溫 6000K ),陰天( cloudy - 色溫 3500K~4000K ),螢光 - 一般用於是內日光燈環境 (fluorescent - 色溫 5500K~- 4000K ),灼光 - 室內強光(incandescent K ~ 3000K)和 閃光燈(Speedlight)等不同的選擇。 數位相機則加入了手動設定白平衡(Preset White Balance)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你在現有的拍攝環境下,選擇你認為最近似白色的物體,例如:紙張或牆壁等,清楚的告訴相機這個就是『白色』的樣子。

42 Auto Fluorescent Incandescent Speedlight

43 儲存記憶卡的種類 數位相機的記憶卡大致上有 xD-Picture Card(簡稱xD卡) Compact Flash(簡稱CF卡)
Smart Media(簡稱SM卡) Memory Stick(簡稱MS卡) Secured Digital Card(簡稱SD卡)

44 xD-Picture Card(簡稱xD卡)
由Olympus 與富士FujiFilm聯手催生的新一代小型記憶卡。 規格20mmx25mmx1.7mm 重量僅有3公克

45 Compact Flash(簡稱CF卡) 目前最廣為數位相機採用的記憶卡。 大小規格為42.8mmx36.4mmx3.3mm
Nikon、Canon、Sanyo、Pentax採用。

46 Smart Media(簡稱SM卡) SM卡的體積只有45mmx37mmx0.76mm,開發於1995年,讀取速度約每秒470kb,還增加防寫功能,以防止誤刪資料的發生。 但是受限規格因素容量一值停留在128MB,無法向高容量發展。

47 Memory Stick(簡稱MS卡) Sony的專利 大小規格50mmx21.5mmx2.8mm
存取速度寫入為每秒1.5MB,讀取為每秒2.45MB。

48 Secured Digital Card(簡稱SD卡)
由日本松下所開發,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0MB。 大小規格32mmx24mmx1.4m。 支援SDMI 數位音樂加密技術,可以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 主要開發公司有松下、東芝與San Disk。 採用的公司有Panasonic、Kodak、Ricoh、Konica、Toshiba。 NT$2010


Download ppt "數位相機鏡頭 Revised 2010/3/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