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演化 第一節 遺傳變異與演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演化 第一節 遺傳變異與演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演化 第一節 遺傳變異與演化

2 族群遺傳學 1.族群遺傳學是以數學的方式來表示族群內的 諸多等位基因,隨時間出現、消失、改變及 相互影響,而造成族群遺傳結構改變。
2.應用:若能知道基因在同一物種內的分布及 變動,分析其原因,有助於疾病的預防、物種 的保育、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及了解物種演化。 3.族群遺傳是遺傳學跨入演化學的橋樑,也是 孟德爾與達爾文理論的交會處。

3 等位基因頻率 1.基因座:控制某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2.某一等位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百分比 ,稱為等位基因頻率。

4 族群遺傳 1.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是生物演化的基礎。 2.大多數生物的染色體是二倍數,若某性狀是 由一對等位基因決定,如A、a,則族群成員
中可能會出現的基因型有AA、Aa、aa。 3.若某一野花族群控制其花色等位基因只有 兩種,紅花(A) 與 白花(a)。

5 等位基因頻率 的計算 下表所示花色基因 1. A基因頻率= (320×2+160) / ( 500×2) = 0.8
2. AA基因型頻率= 320/500 = 0.64 Aa 基因型頻率= 160/500 = 0.32 aa 基因型頻率= 20 /500 = 0.04 之間有何 關係?

6 哈溫定律 1.哈迪與溫柏格分別提出相同的原則,來 解釋族群中某一等位基因出現的頻率。 2.此定律是描述一個不演化的理想族群:
一個沒有突變、天擇、遷徙等作用的影 響,且族群間的個體隨機交配的大族群。 3.理想族群的基因頻率不會改變。 4.自然界幾乎找不到一個平衡且不再演化 的族群,但為了簡化問題,我們通常依 「理想族群狀態」來計算等位基因頻率。

7 哈溫定律的數學計算 親代: p + q = 1 子代:( p + q )2 = p2 + 2pq + q2 = 1 AA的基因型頻率= p2
◎ A、a的等位基因頻率分別以p、q表示 親代: p + q = 1 子代:( p + q )2 = p2 + 2pq + q2 = 1 AA的基因型頻率= p2 Aa的基因型頻率= 2pq aa的基因型頻率= q2

8 哈溫定律的應用 ◎可由隱性同型合子的個體比例得知基因頻率 例:人類能嚐出苯硫脲(PTC)苦味者為顯性(T)
調查600人,其中450能嚐出苦味,150人 嚐不出苦味,則此族群T、t的基因頻率? 設T的基因頻率= p, t 的基因頻率= q q2 = 150/600 = 1/4,q =0.5 p = 1- q = 0.5 TT基因型頻率:p2 = (600 × 0.25=150人) Tt 基因型頻率:2pq = 0.5 (600 × 0.5=300人)

9 想一想 ◎某一植物,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為A(紅色) 及a(白色),調查親帶族群中開白花的數目 占所有植株的4%
2.若此植物族群共有1000棵,則開紅花且同基因型的植株,會有幾棵?白花者有幾棵? q2 = 0.04 , q = a的等位基因頻率 p =1-0.2 = A的等位基因頻率 紅花同基因型(AA)- (0.8)2=0.64, 1000 × 0.64=640 白花(aa)- (0.2)2=0.04, 1000 × 0.04=40

10 ABO血型的族群遺傳 1.人類ABO血型的基因座有三種基因。 2.若IA的基因頻率為 p,IB的基因頻率為 q
, i的基因頻率為 r ,則(p + q + r )= 1 3. A型的頻率:p2 + 2pr B型的頻率:q2 + 2qr AB型的頻率:2pq O型的頻率:r2

11 想一想 ◎已知某一族群中支配ABO血型的三個等 位基因基因頻率分別為 IA=0.4,IB=0.1 ,i=0.5。則此族群中A型、B型、AB型
A型的頻率:p2 + 2pr = = 0.56 B型的頻率:q2 + 2qr = = 0.11 AB型的頻率:2pq = 0.08 O型的頻率:r2 = 0.25

12 想一想 ◎據調查美國每一萬個新生兒中有一個患有 苯酮尿症(PKU),此疾病是由隱性基因引起 的。依哈溫定律計算美國人族群中,帶有
設正常基因基因頻率= p,PKU基因頻率=q PKU患者 q2 = ,q = 0.01,p = 0.99 帶有一個PKU基因者 2pq = 2 × (0.99) × 0.01 = 故約有2%的美國人帶有一個PKU基因

13 等位基因頻率改變 與 演化 族群是否發生演化的判斷依據: 1.若調查某族群的基因頻率,幾代下來 都沒有顯著變化,此族群為平衡族群。
◎研究族群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作為 族群是否發生演化的判斷依據: 1.若調查某族群的基因頻率,幾代下來 都沒有顯著變化,此族群為平衡族群。 2.若某族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持續性的變化 ,則此族群正處於演化中。

14 遺傳變異 1.遺傳變異的來源: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或 染色體構造、染色體數目的改變。 2.個體間的差異大多來自基因的重組。
3.遺傳變異是生物演化的基礎,演化方向 則由天擇決定 (視環境而定)。 4.演化與遺傳的關係: 天擇、遷徙、突變、非逢機交配等因素 → 造成子代基因頻率改變 → 長時間而言造成生物演化(性狀改變)

15 族群內的遺傳變異 1.連續性的變化:如身高、膚色等是多基因遺傳 2.非連續性的變化: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不同 等位基因的表現所造成的結果。
3.多型性:族群中某性狀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非 連續性的差異。 (1)形態多型性:外表形態有明顯不同,且在族 群中出現的頻率高到可輕易察覺。 (2)有些差異須藉助生化或分子生物學的 研究才能知道,如:基因多型性 、染色體多型性、蛋白質多型性。

16 突變及有性生殖對遺傳變異的影響 1.突變的基因差異可經選擇而保存下來,即 能適應環境的突變個體才能存活。
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細菌增加,抗藥性細菌品系是由突變而自然產生的,而抗生素只是一種篩選劑,讓適應環境的遺傳變異被保留下來。 2.有性生殖:可產生遺傳性狀不盡相同的子代 (1)減數分裂:等位基因分離、染色體互換, 使配子間具有不同遺傳變異。 (2)受精作用:配子組合成生物體的基因型。

17 天擇 與 適應 1.適應:族群經過多次天擇作用的結果,在 形態構造上、生理上及行為上,產生能夠 和生活環境相互配合的情形。
2.「適應」有演化的意涵。一個生物族群經過基因重組、突變,產生許多差異性個體,若出現能夠適合環境的個體,便能夠增進族群的生存力。 3.地球上現存的所有物種,都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是目前較能適應地球環境的物種。

18 天擇的類型 天擇是選擇性地對族群成員(個體)施以不同 的存活率及生殖率。可歸納為三型: 1.穩定型:保留了中間型態的個體,族群中的
成員會更趨於一致,如:臺灣新生兒平均體 重大多集中在3000~3300公克。 Why? 過重的胎兒會增加懷孕時的風險,分娩時也 容易危及母親生命;過輕的胎兒可能因為發 育不良而死亡率偏高。

19 想一想 ◎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受母親哪一部位的構造限制?為何當胎兒過重時,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剖腹產?
受母親之骨盆構造及產道大小的限制,故嬰孩的頭如果太大,母親將因難產而死亡,嬰孩也無法順利產下。

20 天擇的類型模式圖

21 天擇的類型 (續) 2.定向型:使族群朝向某特定形態發展 如:英國胡椒蛾族群,白色型及黑色型的 數量比例受到工業化影響。
3.分歧型 :保留兩端的個體,族群呈雙峰分布 。如2004至2006年間,加拉巴哥群島發生嚴 重乾旱,使得島上的食物短缺,造成中型鳥 喙的鷽鳥族群縮小,而大型及小型鳥喙的鷽 鳥族群皆增加。

22 想一想 ◎為何乾旱時食物短缺,有利於雀鳥的鳥喙 呈現分歧型演化,想想看有何原因。 食物減少使種內競爭增強。

23 形態適應 1.昆蟲常以偽裝或擬態等方式, 來躲避天敵或接近獵物。 2.許多生物也會透過保護色來 隱匿自己,或是以警戒色來
警示想要攻擊牠的掠食者。

24 生理適應 ◎射水魚生活於河口半淡鹹水交界處,以生理 適應來面對每天兩次漲退潮的鹽度劇烈改變: 1.在淡水中,射水魚鰓上的粒線體富含型細胞
的數量顯著增加,且多呈凸起型,用以主動 吸收離子,以維持身體滲透壓之恆定。 2.在鹽度千分之五的海水中,其粒線體富含型細 胞數量則會減少,且多呈深洞型,負責排除過 多離子。

25 1.淡水中的鰓部有許多凸起 型之粒線體富含型細胞。 2.鹽度5 ppt海水中的鰓部 ,粒線體富含型細胞大多 為深洞型。 3.粒線體富含型細胞在淡水 中數量明顯增加。

26 行為適應 1.鳥類的季節遷徙、魚類的生殖洄游,以及動物的日、夜行性等,則是屬於行為適應。 2.生物適應往往是多重的改變,例如:北極熊
(1)形態適應:毛呈白色且為中空可保暖 (2)生理適應:能耐低溫或長時間游水 (3)行為適應:以冬眠度過獵物短少的日子

27 生態棲位 1.某物種在棲息環境中所利用的生物及非生物資源之總 和,稱為該物種的「生態棲位」。
2.生態棲位也包含了該物種在生態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及其所行使的生態功能。 3.物種間的生態棲位過於相近時,生物會面臨競爭。 (1)競爭可能造成物種間相互排斥,讓競爭力較弱者 數量減少甚至滅亡。 (2)有些物種演化出能利用不同類型資源的能力,將 生存資源的利用形式區隔開,讓生態棲位重新分 化後,生物便可共存。例如:加拉巴哥群島上的 雀鳥,因天擇壓力使鳥喙的性狀差異大,造成取 食來源分隔,便是生態棲位分化。

28 適應輻射 1.族群中的個體數量過多時,會產生種內競爭, 由於彼此的需求相同,使得個體向四面八方擴 張,以獲得足夠的空間及食物,並降低衝突。
2.分散到各地的小族群因為適應新棲地,漸漸演 化成不同的新物種,來填補不同類型的生態棲 位,便稱為適應輻射。 例如:哺乳類的祖先體型似老鼠,經輻射演化 後形成今日各式各樣的哺乳動物。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演化 第一節 遺傳變異與演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